-
miR-483-5p通过下调CDK15促进肾上腺皮质癌增殖和侵袭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miR-483-5p在肾上腺皮质癌中的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荧光定量PCR法检测miR-483-5p和CDK15在肾上腺皮质癌组织和细胞系中的表达,CCK-8增殖试验测定miR-483-5p对细胞增殖的影响,Transwell法检测ACC细胞侵袭性的变化。荧光素酶试验和挽救实验验证miR-483-5p与CDK15相关的分子机制。结果:miR-483-5p在肾上腺皮质癌组织中高表达(2.36±1.02 vs 1.09±0.43),CDK15在肾上腺皮质癌组织中低表达(0.57±0.26 vs 1.06±0.32)。荧光素酶检测证实CDK15是miR-483-5p的直接靶点。过表达miR-483-5p可通过下调CDK15的表达促进ACC细胞的增殖(24 h: 0.26±0.03 vs 0.23±0.04,48 h: 0.56±0.05 vs 0.41±0.03,72 h: 0.73±0.04 vs 0.59±0.03)和侵袭能力(95.78±4.66 vs 23.89±2.52)。结论:miR-483-5p可通过下调CDK15的表达促进肾上腺皮质癌的发生发展,其可作为肾上腺皮质癌的潜在生物标志物及治疗肾上腺皮质癌的新的作用靶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抑制剂-73对肝纤维化的治疗作用及相关机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Rab11抑制剂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抑制剂-73(CDKI-73)在肝纤维化中的治疗作用及潜在分子机制。方法:将人LX2细胞分成4组:阴性对照组、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组、CDKI-73组和TGF-β+CDKI-73组。取15只5周龄雌性C57小鼠,体重(18.04±0.62)g,分成3组,每组5只:对照组(腹腔注射橄榄油+CDKI-73空载体灌胃)、四氯化碳(CCl 4)组(腹腔注射CCl 4+CDKI-73空载体灌胃)和CCl 4+CDKI-73组(腹腔注射CCl 4+CDKI-73灌胃)。另取15只5周龄雌性C57小鼠,体重(18.06±0.34)g,分成3组,每组5只:假手术(Sham)组、胆管结扎组(打开腹腔寻找到胆总管并结扎+ CDKI-73空载体灌胃)和胆管结扎+CDKI-73组(打开腹腔寻找到胆总管结扎+CDKI-73灌胃)。蛋白质印迹法检测CDKI-73对LX2细胞以及小鼠肝脏中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或纤维粘连蛋白(FN)的表达差异;Masson及天狼星红检测CDKI-73处理组及对照组小鼠肝纤维化的不同程度;免疫组化检测不同处理组小鼠肝脏α-SMA的表达差异。 结果:CCl 4组小鼠天狼星红、Masson染色的胶原生成和免疫组化α-SMA表达相较于对照组均增加( q=38.47、24.99、36.79),而CCl 4+CDKI-73组天狼星红、Masson染色的胶原生成和免疫组化α-SMA表达相较于CCl 4组的各指标均下降( q=24.72、14.87、27.5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01)。胆管结扎组天狼星红、Masson染色胶原生成和免疫组化α-SMA表达相较于Sham组均增加( q=28.23、41.01、44.16),而胆管结扎+CDKI-73组天狼星红、Masson染色胶原生成和免疫组化α-SMA表达相较于胆管结扎组的各指标均下降( q=22.88、34.31和33.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01)。TGF-β组α-SMA和FN蛋白相对表达量均高于TGF-β+CDKI-73组(α-SMA:3.71±0.34比1.28±0.31;FN:3.21±0.39比0.83±0.0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01)。TGF-β组α-SMA和FN mRNA相对表达量均高于TGF-β+CDKI-73组的各对应值,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01)。CDKI-73组TGF-β受体Ⅱ蛋白相对表达量高于阴性对照组(4.68±0.63比1.00±0.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4)。TGF-β+CDKI-73组磷酸化SMAD2的相对表达量低于TGF-β组(1.67±0.24比3.99±0.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Transwell实验结果表明,0.5 μmol/L CDKI-73即可抑制LX2细胞的迁移能力,且随着CDKI-73浓度的增加,抑制能力也越强。 结论:CDKI-73在体内和体外均可通过抑制依赖Rab11的TGF-β信号通路,从而抑制肝星状细胞的活化以及肝纤维化的形成。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人乳头状瘤病毒相关头颈部鳞状细胞癌关键基因及信号通路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索人乳头状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阳性和阴性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ead and neck squamous cell carcinoma,HNSCC)的差异表达基因及关键通路,为HPV相关HNSCC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候选基因靶点。方法:从美国国立生物技术信息中心(Gene Expression Omnibus,GEO)数据库中检索获得序号为GSE3292的HPV相关HNSCC表达谱芯片研究系列(其中HPV 阳性癌组织8例、阴性28例,含口腔癌15例、口咽癌9例、喉癌9例、下咽癌3例),通过Gene-Cloud of Biotechnology Information(GCBI)分析平台筛选得到差异表达基因,运用DAVID数据库进行基因本体分析和信号通路富集分析。通过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后,利用Cytoscape软件筛选关键基因并进一步行信号通路富集分析,最后使用UALCAN数据分析工具检验关键基因在癌症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数据库中的表达差异性。结果:从芯片检测的25 000多个基因中筛选得到573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上调基因539个,下调基因34个,经Cytoscape两轮筛选确定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1(cyclin-dependent kinases 1,CDK1)、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微小染色体维持蛋白(minichromosome maintenance proteins,MCM)家族(MCM2、MCM3、MCM6、MCM7)、复制因子C4(replication factor C subunit 4,RFC4)、驱动蛋白家族成员11(kinesin family member 11,KIF11)等27个基因为关键基因。基因本体分析和信号通路富集分析显示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分布于染色体及核质、核内腔、膜包围内腔等部位,并参与DNA复制、DNA代谢、细胞周期、细胞分裂等生物学过程以及以p53信号通路为核心的6个主要信号通路( P<0.01)。经TCGA数据库检验证实27个关键基因在HPV阳性及阴性HNSCC中的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 结论:CDK1、PCNA、MCM家族等关键基因在HPV诱发HNSCC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而p53通路是此过程的核心通路,且在HNSCC两个亚型中的调控作用存在差异。CDK1、MCM7、RFC4有望成为治疗HPV阳性HNSCC的潜在靶点,而MCM2、MCM3、PCNA、KIF11可能作为HPV阳性HNSCC诊断及预后的标志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SGK3在小鼠卵母细胞第一次减数分裂恢复中的作用及其机制
编辑人员丨3周前
目的:探讨血清和糖皮质激素诱导的蛋白激酶3(SGK3)在小鼠卵母细胞第一次减数分裂恢复中的作用,初步阐明SGK3在哺乳动物卵母细胞早期发育中的调控机制.方法:利用超排卵技术获取生发泡(GV)期小鼠卵母细胞,利用显微注射技术将表达质粒体外转录获得的SGK3 mRNA注射至GV期卵母细胞,分为对照组、Tris-EDTA缓冲液(TE)组和SGK3 mRNA组,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小鼠卵母细胞中SGK3蛋白表达水平,显微注射SGK3 mRNA后1、2、3和4 h观察并计算各组卵母细胞生发泡破裂(GVBD)率,采用SGK3抗体稀释抑制实验观察各组卵母细胞形态表现,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体外培养不同时间点卵母细胞中磷酸化SGK3(pSer48)(SGK3-pSer48)和磷酸化细胞分裂周期蛋白2(CDC2)(pTyr15)(CDC2-pTyr15)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和TE组比较,SGK3 mRNA组小鼠卵母细胞中 SGK3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1),显微注射后1和2h时GVBD率升高(P<0.01).SGK3抗体稀释抑制实验,随着SGK3抗体浓度增加,各组小鼠卵母细胞GVBD率呈浓度依赖性降低.过表达SGK3后,与对照组比较,SGK3 mRNA组小鼠卵母细胞中检测不到CDC2-pTyr15蛋白表达的时间至少提前1 h.不同稀释浓度SGK3抗体作用后,与对照组比较,随着SGK3抗体浓度升高和时间的延长,小鼠卵母细胞中CDC2-pTyr15蛋白表达水平逐渐降低(P<0.01),SGK3-pSer486蛋白表达水平逐渐升高(P<0.01).结论:过表达SGK3可以增加小鼠卵母细胞GVBD率,加快CDC2-pTyr15的脱磷酸化,而CDC2-pTyr15的脱磷酸化晚于SGK3-Ser486的磷酸化.SGK3可能作为CDC2上游调节因子参与调控小鼠卵母细胞第一次减数分裂的恢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周前
-
LncRNA PVT1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细胞活性的影响及其机制
编辑人员丨3周前
目的 探究长链非编码RNA(LncRNA)浆细胞瘤变体异位基因1(PVT1)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并分析其潜在机制.方法 收集41例DLBCL病人和15例淋巴结反应性增生(RLH)病人的组织标本,体外培养人正常B淋巴细胞GM12878和人DLBCL细胞(OCI-Ly3、U2932、TMD8),对TMD8 细胞进行转染,将其分为 control 组(只转染 Lipofectamine-2000)、si-NC组(转染 si-NC)、inhibitor-NC 组(转染 inhibitor-NC)、si-PVT1 组(转染 si-PVT1)、miR-145-5p inhibitor 组(转染 miR-145-5p inhibitor)、si-PVT1+miR-145-5p inhibitor 组(转染 si-PVT1 和 miR-145-5p inhibitor).应用 qRT-PCR 方法检测各组细胞 PVT1 mRNA 和miR-145-5p表达,Western Blot方法检测CDK6蛋白表达,CCK-8法检测TMD8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TMD8细胞周期变化,Transwell实验检测TMD8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RNA pull down和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法验证PVT1、miR-145-5p与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6(CDK6)的靶向关系.结果 DLBCL组织PVT1 mRNA、CDK6蛋白的表达水平高于RLH组织,miR-145-5p表达低于RLH组织(t=14.264~24.445,P<0.05).与GM12878细胞比较,O CI-Ly3、U2932、TMD8细胞中PVT1 mRNA、CDK6蛋白表达均增加,miR-145-5p表达均减少(F=69.557~234.718,P<0.05).6 组细胞 PVT1 mRNA、miR-145-5p、CDK6 蛋白表达及增殖率、G0/G1 期细胞比例、S期细胞比例、迁移和侵袭细胞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5.589~319.150,P<0.05);与control组比较,si-PVT1组细胞PVT1 mRNA、CDK6蛋白、增殖率、S期细胞比例、迁移和侵袭数量降低,miR-145-5p表达、G0/G1期细胞比例升高(P<0.05),miR-145-5p inhibitor组呈相反变化(P<0.05);下调miR-145-5p表达可减弱敲低PVT1对TMD8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的抑制作用(P<0.05).过表达PVT1 mRNA增高CDK6蛋白表达、细胞增殖率、S期细胞比例、迁移和侵袭数量,降低miR-145-5p表达、G0/G1期的细胞比例(F=38.025~327.887,P<0.05).miR-145-5p是PVT1的靶基因,且miR-145-5p可靶向下调CDK6表达.结论 敲低PVT1可抑制DLBCL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miR-145-5p/CDK6轴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周前
-
德曲妥珠单抗在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脑转移患者中的疗效及安全性
编辑人员丨3周前
[目的]探讨德曲妥珠单抗(trastuzumab deruxtecan,T-DXd)在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脑转移患者中的疗效及安全性,并探索性分析T-DXd的疗效预测标志物.[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8月至2023年8月在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接受T-DXd治疗的HER2阳性乳腺癌脑转移患者15例临床病理数据,通过Kaplan-Meier和Cox多因素回归方法评估12个临床病理特征与T-DXd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free survival,PFS)的相关性,包括年龄、激素受体表达、HER2表达、Ki-67水平、转移灶数目、活动性脑转移、东部肿瘤协作组体力评分、T-DXd治疗线数、晚期阶段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4/6抑制剂治疗、抗HER2治疗、抗体药物偶联物治疗及脑转移局部放疗情况.[结果]T-DXd中位治疗线数为5线,中位PFS为6.0个月,颅内肿瘤客观缓解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R)为80%.HER2表达情况与T-DXd PFS显著性相关,HER2过表达组中位PFS较HER2低表达组明显延长(7.0个月vs 3.5个月,P=0.016).Cox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HER2过表达是T-DXd PFS获益的独立预后因素(HR=0.215,95%CI:0.054~0.857,P=0.029).Fisher精确检验提示上述临床病理因素均与T-DXd颅内肿瘤ORR无显著性相关.T-DXd主要不良反应有恶心、呕吐、白细胞降低、中性粒细胞降低、血小板降低、贫血、疲乏等,3级及以上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结论]T-DXd在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脑转移患者中颅内肿瘤ORR高.HER2过表达可作为T-DXd的PFS获益预测标志物,但与T-DXd的颅内肿瘤ORR无显著性相关.T-DXd耐受性良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周前
-
SGK1对Cyclin B/Cdc2通路介导小鼠G1期受精卵卵裂的调控作用及其机制
编辑人员丨2024/7/27
目的:探讨血清和糖皮质激素诱导蛋白激酶1(SGK1)在小鼠细胞周期G1期受精卵早期发育过程中的调控作用,并阐明相关机制.方法:取若干只 4~6周龄且体质量约为 20 g的雌鼠和若干只8周龄以上且体质量约为30 g的雄鼠,雌鼠腹腔注射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PMSG),每只10 IU,48 h后腹腔注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每只10 IU,并将注射HCG的雌鼠与雄鼠 1∶1合笼过夜.取交配成功的雌鼠受精卵,注射HCG后分别于 12~21 h、21~26 h、26~28 h和28~30 h收集细胞周期G1期、S期、G2期及M期的受精卵,并于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不同细胞周期的细胞形态表现.收集小鼠超排卵后 G1 期受精卵,体外转录生成 mRNA 后,分为未注射组、Tris-EDTA缓冲液注射组(TE注射组)和SGK1-mRNA注射组.采用SGK1抗体与KSOM培养液配置1∶25、1∶50、1∶100、1∶200和0共5种不同浓度SGK1抗体组的培养液,培养小鼠G1期受精卵.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小鼠受精卵中SGK1蛋白表达水平和各组小鼠及不同浓度SGK1抗体组HCG注射不同时间受精卵中磷酸化细胞分裂周期因子 2(Cdc2)酪氨酸 15位点(Cdc2-pTyr15)去磷酸化情况,相差显微镜观察各组小鼠和不同浓度SGK1抗体组受精卵发育情况,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HCG注射不同时间小鼠受精卵中磷酸化SGK1-苏氨酸256位点(SGK1-pThr256)和Cdc2-pTyr15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未注射组和TE注射组比较,SGK1-mRNA注射组SGK1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HCG注射后27~28 h,SGK1-mRNA注射组小鼠受精卵中Cdc2-pTyr15磷酸化信号逐渐消失,至HCG注射29 h,Cdc2-pTyr15磷酸化信号完全消失;HCG注射后28~29 h,未注射组和TE注射组小鼠受精卵中Cdc2-pTyr15磷酸化信号逐渐消失,至HCG注射后 30 h,Cdc2-pTyr15磷酸化信号完全消失;随着SGK1抗体浓度升高,不同浓度SGK1抗体组受精卵中Cdc2-pTyr15磷酸化信号减弱和磷酸化信号消失的时间逐渐延长.HCG注射后27 h,SGK1-mRNA注射组小鼠受精卵开始卵裂;HCG注射后31 h,SGK1-mRNA注射组受精卵几乎全部分裂为G2期细胞受精卵;HCG注射后33 h,0 和 1∶200 SGK1 抗体组受精卵全部发生卵裂;随着 SGK1 抗体浓度升高,1∶25、1∶50 和1∶100 SGK1抗体组受精卵卵裂逐渐减少,在1∶25 SGK1 抗体组受精卵卵裂减少最明显.HCG注射后 31 h,与未注射组和TE注射组比较,SGK1-mRNA注射组小鼠受精卵死亡率明显降低(P<0.05),卵裂率明显升高(P<0.05).注射HCG后31和33 h,随着SGK1抗体浓度升高,与1∶200 SGK1抗体组比较,1∶100、1∶50和1∶25 SGK1抗体组受精卵死亡率逐渐升高(P<0.05),卵裂时间延长,受精卵卵裂率降低(P<0.05),并呈剂量依赖性,其中 1∶25 SGK1 抗体组受精卵卵裂率最低.HCG注射后 27 h,小鼠受精卵中SGK1-pThr256蛋白表达水平逐渐升高(P<0.05或P<0.01),并呈时间依赖性;HCG注射后28~29 h,小鼠受精卵中Cdc2-pTyr15蛋白表达水平逐渐降低(P<0.01),并呈时间依赖性,并于HCG注射后30 h完全消失.结论:过表达或抑制SGK1均会影响小鼠G1期受精卵进入M期的时间,SGK1蛋白可能是小鼠G1期受精卵早期发育的调控因子之一,其可能通过Cdc2调节G1期受精卵发育.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27
-
柠檬精油活性成分柠檬醛抑制头颈癌细胞增殖的机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6/15
探索柠檬精油中发挥抗肿瘤作用的活性物质以及抑制头颈癌细胞SCC15 和CAL33 增殖的分子机制,该研究利用噻唑蓝[3-(4,5-dimethylthiazol-2-yl)-2,5-diphenyltetrazolium bromide assay,MTT]鉴定出抑制头颈癌细胞增殖的活性物质为柠檬醛,并测定了柠檬醛抑制头颈癌细胞和正常细胞的IC50;同时,利用 5-ethynyl-2'-deoxyuridine(EdU)实验检测柠檬醛对头颈癌细胞增殖率的影响,通过克隆形成实验检测柠檬醛对头颈癌细胞体外肿瘤球形成的影响.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柠檬醛对头颈癌细胞周期阻滞和凋亡诱导情况;采用蛋白印迹检测柠檬醛对头颈癌细胞周期和凋亡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柠檬醛可有效抑制头颈癌细胞的生长增殖,具有抗肿瘤活性,其抑制CAL33 和SCC15 的半数抑制浓度分别为 54.78、25.23 μg·mL-1.进一步分析发现细胞周期相关蛋白 S期激酶关联蛋白 2(SKP2)、原癌基因(C-MYC)、细胞周期依赖性激酶 1(CDK1)、周期蛋白B(cyclin B)均呈下调趋势,细胞周期阻滞于G2/M期.此外,柠檬醛能够促使细胞凋亡相关蛋白半胱天冬蛋白酶-3(caspase-3)、半胱天冬蛋白酶-9(caspase-9)和多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PARP)剪切形式呈现上调趋势,而且使自噬相关蛋白微管相关蛋白 1 轻链 3B(LC3B)、泛素结合蛋白(P62)、自噬效应蛋白Beclin1(Beclin1)和溶酶体相关膜蛋白 1(LAMP1)表达呈上调趋势,暗示柠檬醛诱导头颈癌细胞发生凋亡和激活自噬.利用双标质粒系统mCherry-GFP-LC3 分析发现柠檬醛阻碍自噬体和溶酶体融合,使自噬流进程受阻.因此,柠檬精油中发挥抗头颈癌细胞增殖的主要活性成分是柠檬醛,该成分对头颈癌细胞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其分子机制可能是柠檬醛通过阻滞细胞周期,诱导细胞发生凋亡和自噬,最终抑制肿瘤细胞增殖.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15
-
重楼皂苷Ⅵ通过调控SNRPD1抑制肝癌细胞增殖的机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4/27
目的 探讨重楼皂苷Ⅵ通过调控小核核糖核蛋白D1(SNRPD1)抑制肝癌细胞增殖的作用机制.方法 ①21只雄性裸鼠,采用皮下注射人肝癌Huh7细胞建立裸鼠肝癌移植瘤模型.裸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药物溶剂)、5 mg/kg重楼皂苷Ⅵ组、10 mg/kg重楼皂苷Ⅵ组,每组7只.连续腹腔注射给予相应干预10 d,观察各组裸鼠瘤体体积变化.②将人肝癌Huh7和JHH7细胞分为对照组和重楼皂苷Ⅵ组,采用重楼皂苷Ⅵ(0~15 μmol/L)给予相应干预后,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法和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情况,Western blot法和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qPCR)法检测SNRPD1、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4(CDK4)蛋白和基因的表达情况.采用分子对接技术预测重楼皂苷Ⅵ和SNRPD1蛋白的潜在靶向结合情况.结果 ①与模型组比较,10 mg/kg重楼皂苷Ⅵ能抑制Huh7细胞裸鼠移植瘤生长(P<0.05).②与对照组比较,重楼皂苷Ⅵ能抑制人肝癌Huh7和JHH7细胞的增殖(P<0.05)、细胞克隆形成(P<0.05)及诱导细胞周期的阻滞(P<0.05).分子对接结果显示,重楼皂苷Ⅵ潜在靶向SNRPD1蛋白;Western blot和RT-qPCR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重楼皂苷Ⅵ可以下调SNRPD1的蛋白表达水平(P<0.05),但不能下调SNRPD1 mRNA表达水平(P>0.05).与对照组比较,重楼皂苷Ⅵ能下调SNRPD1的下游细胞周期蛋白Cyclin D1和CDK4的表达水平(P<0.05).结论 重楼皂苷Ⅵ可能通过调控SNRPD1发挥抗肝癌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王浆酸对人结肠癌SW620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及其网络药理学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3/16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王浆酸(10-HDA)对人结肠癌SW620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阐明其相关分子机制.方法: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TMSCP)数据库和中医药综合数据库(TCMID)以关键词"蜂王浆"进行检索得到 10-HDA等活性成分及对应靶点,采用Swiss Target Prediction数据库预测小分子靶点.采用GeneCards数据库和在线人类孟德尔遗传(OMIM)数据库以关键词"Colon Cancer"获得靶点,利用String数据库和Cytoscape 3.8.0 软件构建蛋白-蛋白互作(PPI)网络,筛选核心靶点;利用Metascape数据库对基因本体(GO)功能富集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信号通路进行富集分析,筛选特有成分10-HDA进行体外活性实验.将生长状态良好的人结肠癌SW620细胞分为对照组和不同剂量(1、5、10、15和20 mmol·L-1)10-HDA组,采用MTT法检测各组细胞活性并计算细胞存活率.SW620细胞分为对照组、低剂量(5 mmol·L-1)10-HDA 组、中 剂 量(10 mmol·L-1)10-HDA 组 和 高 剂 量(15 mmol·L-1)10-HDA 组,Hoechst33342染色法观察各组细胞形态表现,细胞划痕实验检测各组细胞划痕愈合率,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不同细胞周期细胞百分率,生化法检测各组细胞中总抗氧化能力(T-AOC)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细胞中B细胞淋巴瘤 2(Bcl-2)、Bcl-2 相关X蛋白(Bax)、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 3(Caspase-3)、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 9(Caspase-9)、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SK3β)、β-连环蛋白(β-catenin)和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D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TCMSP数据库筛选得到蜂王浆6种活性成分,10-HDA治疗结肠癌核心靶点28个.GO功能富集分析主要涉及细胞增殖和细胞凋亡等信号通路;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涉及细胞周期、前列腺癌、细胞衰老和p53等信号通路,GSK3β/β-catenin信号通路与细胞周期有密切关联.与对照组比较,5、10、15和20 mmol·L-1 10-HDA组细胞存活率呈剂量依赖性降低(P<0.05或P<0.01).与对照组比较,不同剂量10-HDA组细胞中凋亡细胞数明显增多,细胞划痕愈合率明显降低(P<0.05 或P<0.01),中和高剂量 10-HDA组细胞中S期细胞百分率明显升高(P<0.05 或P<0.01),不同剂量 10-HDA组细胞中T-AOC和SOD活性明显降低(P<0.05或P<0.01).与对照组比较,低剂量10-HDA组细胞中Bcl-2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GSK3β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中和高剂量 10-HDA组细胞中 Bax、Caspase-3、Caspase-9 和GSK3β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或P<0.01),Bcl-2、β-catenin和CyclinD1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结论:10-HDA可明显抑制结肠癌细胞增殖和迁移,并可促进结肠癌细胞的凋亡和氧化水平,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激活GSK3β/β-catenin信号通路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