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妊娠期雄激素生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天前
雄激素是一种作用广泛的类固醇激素。对女性而言,雄激素不仅是雌激素合成的前体,还可通过基因组和非基因组效应参与多种代谢调节。妊娠期雄激素水平在母体血液循环中逐渐升高,可能参与调节妊娠和分娩的关键环节。雄激素可调节胎盘的血管生成,影响子宫内膜的增殖、蜕膜化及胎盘物质运输功能。在子宫颈成熟过程中,适宜水平的雄激素是至关重要的。雄激素还可调节子宫平滑肌细胞表型变化,同时影响细胞膜上调节钙瞬变的重要分子进而介导子宫平滑肌松弛。进一步研究妊娠期雄激素对胎盘、子宫颈、子宫平滑肌的潜在作用将有利于更好地管理胎儿生长受限、流产、早产等不良妊娠结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基于单细胞转录组测序对牙周炎小鼠脑膜生物学改变与认知障碍相关性的研究初探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运用单细胞转录组测序分析牙周炎小鼠脑膜的生物学改变,探讨牙周炎小鼠脑膜生物学改变与认知障碍的相关性。方法:将30只C57BL/6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2组(每组15只),在对照组小鼠上颌双颊侧局部涂抹不含牙龈卟啉单胞菌(Pg)的2%羧甲基纤维素(CMC),在实验组小鼠上颌双颊侧局部涂抹Pg W83和2%CMC的混合物,3次/周,持续16周。观察对照组和实验组小鼠上颌牙槽骨吸收情况、自主活动能力与认知功能的变化、大脑皮层中小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激活情况、检测小鼠脑膜和大脑内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 mRNA表达情况。然后使用统一流形逼近与投影(UMAP)算法对单细胞转录组各细胞亚群数据进行降维整合处理。对内皮细胞差异基因进行基因本体(GO)和京都基因和基因组数据库(KEGG)富集分析,进一步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验证差异基因转录激活因子3(Atf3)、含载脂蛋白L域1(Apold1)的表达情况。结果:亚甲蓝染色实验显示,实验组小鼠上颌颊、腭侧釉质牙骨质界到牙槽嵴顶的距离[分别为(185.60±17.60)、(206.90±13.37)μm]均显著大于对照组[分别为(135.33±9.57)、(163.05±14.98)μm]( t=5.02, P=0.002; t=4.37, P=0.005)。旷场实验显示实验组小鼠的总路程和平均速度[(971.88±164.57)cm和(3.25±0.55)cm/s]与对照组[(914.24±278.81)cm和(3.05±0.93)cm/s]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t=0.65, P=0.525; t=0.65, P=0.520)。新物体识别实验中实验组小鼠相对辨别指数[(48.02±16.92)%]显著低于对照组[(66.27±17.90)%]( t=2.40, P=0.027)。Y迷宫实验显示,实验组小鼠的自发交替率[(50.99±14.17)%]显著低于对照组[(63.56±11.88)%]( t=2.33, P=0.030)。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实验组小鼠脑内小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被激活。RT-qPCR结果显示,实验组小鼠脑膜和大脑中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 mRNA的表达(分别为0.61±0.10、0.64±0.20)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1.02±0.25、1.04±0.31)( t=3.47, P=0.010; t=2.66, P=0.024)。单细胞转录组测序显示,脑膜存在11种细胞类型,包括内皮细胞、成纤维细胞、免疫细胞等,其中内皮细胞占比最大[对照组为26.47%(1 589/6 004),实验组为26.26%(807/3 073)],是脑膜中最主要的细胞类型;实验组小鼠脑膜组织中粒细胞比例[11.65%(358/3 073)]较对照组[5.56%(334/6 004)]增加。进一步聚类分析内皮细胞,GO富集分析显示差异基因与血管生成、细胞黏附、细胞凋亡等有关;KEGG分析显示差异基因与白细胞介素-17信号通路、松弛素信号通路等相关。RT-qPCR显示,实验组小鼠脑膜组织中Atf3和Apold1 mRNA表达(分别为0.42±0.24、0.54±0.27)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1.03±0.26、1.02±0.23)( t=3.88, P=0.005; t=3.02, P=0.017)。 结论:Pg W83慢性感染的牙周炎小鼠认知能力下降,存在神经炎症,屏障功能改变;单细胞转录组测序发现脑膜组织存在免疫细胞浸润,Atf3和Apold1基因表达下调,提示脑膜免疫和屏障功能的改变在牙周炎导致的认知障碍中发挥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发寻常型天疱疮1例
编辑人员丨2天前
患者女,38岁,因口腔糜烂1个月,面部、躯干、四肢红斑、水疱20 d就诊。患者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口腔黏膜糜烂,伴疼痛,糜烂逐渐增多,当地医院行组织病理检查示寻常型天疱疮(pemphigus vulgaris,PV)。20 d前躯干部皮肤开始出现红斑、松弛水疱、大疱,易破溃,逐渐蔓延至四肢近端及面部,无发热、关节疼及光敏等症状。既往史:15年前诊断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近10年服用甲泼尼龙(6 mg/d)并间断加用硫酸羟氯喹(0.2 g每日2次)。对头孢类抗生素、青霉素、磺胺、洛美沙星、阿奇霉素、达那唑过敏。除长期服用甲泼尼龙及硫酸羟氯喹外否认接触新药史。体检:各系统未见明显异常。皮肤科检查:颊部、胸背及四肢近端散在红斑和0.5 ~ 4.0 cm不等薄壁松弛水疱,疱液清亮,尼氏征阳性,其间散在糜烂及渗出(图1A)。上下齿龈黏膜、颊黏膜及上腭后部多处糜烂(图1B)。未见面部蝶形红斑、脱发及关节肿胀。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示白细胞9.10 × 10 9/L,嗜酸性粒细胞计数1.12 × 10 9/L[参考值:(0.02 ~ 0.52) × 10 9/L,下同],红细胞4.35 × 10 12/L,血红蛋白126 g/L(115 ~ 150 g/L),血小板503 × 10 9/L。肝肾功能、尿便常规未见异常。抗核抗体阴性(1个月及2个月复查均为1∶320),红细胞沉降率、免疫球蛋白、补体C3及C4、抗链球菌溶血素O、类风湿因子、抗ENA抗体、抗双链DNA抗体、C反应蛋白均正常;抗桥粒芯糖蛋白1(Dsg1)抗体26.19 RU/ml(阴性< 20 RU/ml),Dsg3抗体138.02 RU/ml(阴性< 20 RU/ml)。血清免疫印迹试验:表皮产物出现Dsg3条带,未见其他条带。口腔黏膜病理:表皮内水疱,基底细胞层上棘层松解(图1C);未见基底细胞空泡样变性,炎症细胞浸润以淋巴细胞为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颈部衰老的微创治疗进展
编辑人员丨2天前
近年来,颈部衰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出现了很多针对性的治疗。该文就颈部衰老的解剖、分级情况及现有的微创治疗方案3个方面进行综述。颈部的衰老主要体现在不同程度的皮肤松弛、下颌脂肪的突出程度、颈阔肌条索的严重程度、颈部水平横纹的程度。常见的4种分级方式可作为临床评判的参考指标。目前的微创治疗主要有:以补充容量为主的注射填充类;以改善皮肤质地为主的中胚层疗法;以放松肌肉为主的A型肉毒毒素;以促进皮肤新成代谢的光电类。除此之外,还有一些综合治疗及自体活细胞新型治疗。现有的单一治疗效果有限,综合方案才能达到更好的整体效果。相信随着对这一部位的持续关注,未来会出现更多更好的颈部抗衰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祖师麻皮肤刺激性观察和基于生物信息学的机制预测
编辑人员丨2024/4/27
目的:观察祖师麻干浸膏粉及不同萃取部位的皮肤刺激性,并基于生物信息学预测其刺激性成分及作用机制.方法:将斯泼累格·多雷(SD)大鼠随机分为完整皮肤组和破损皮肤组,观察连续给药7 d和停药后3 d皮肤状况.运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查询祖师麻刺激性成分和作用靶点.通过GeneCards数据库、在线人类孟德尔遗传数据库(OMIM)等数据库收集疾病靶点.运用Metascape平台进行基因本体(GO)富集以及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将核心靶点与祖师麻刺激性成分进行分子对接.结果:祖师麻干浸膏粉低、中剂量组对破损皮肤有轻微红斑、水肿反应;祖师麻干浸膏粉高剂量组、石油醚部位和二氯甲烷部位对完整皮肤和破损皮肤均有轻微红斑、水肿反应;乙酸乙酯部位和水层部位均无红斑、水肿反应.2)从祖师麻活性成分中筛选出7种刺激性成分,通路富集的主要通路为磷酸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信号通路、细胞增殖的肉瘤基因(Ras)信号通路、促分裂原活化的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端粒结合蛋白(Rap1)信号通路和松弛素(Relaxin)信号通路等.分子对接结果中瑞香毒素、木犀草素以及大黄素甲醚与核心靶点的结合最稳定.结论:祖师麻干浸膏粉高剂量下有轻微皮肤刺激性,可能是存在于石油醚和二氯甲烷部位中的瑞香毒素、木犀草素以及大黄素甲醚等通过多靶点、多通路的复杂作用促进炎症介质的生成,引起皮肤轻微红斑和水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千里光药材功效关联物质预测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3/23
目的 预测并分析千里光药材功效关联物质.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色谱柱为Shim-pack GIST C18 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流速为 1.0 mL/min,检测波长为 345 nm,柱温为 25℃,进样量为 10μL.建立 15 批药材样品的HPLC指纹图谱,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12 版)进行相似度评价,确定共有峰.通过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初步预测潜在功效成分;运用网络药理学技术挖掘成分潜在作用靶点,构建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并进行基因本体论(GO)功能富集分析及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与成分-靶点-通路网络构建,进一步预测千里光药材潜在功效成分及核心靶点、通路等方面的作用机制.结果 共有 18 个共有峰,指认出其中 7 个,分别为绿原酸、咖啡酸、金丝桃苷、异槲皮苷、芦丁、异绿原酸A、异绿原酸C,15 批药材样品的相似度介于 0.892~0.997(仅 1 批小于 0.9);可聚为 2 类,归纳出 4 个主成分;7 种(共有峰)成分共关联 109 个靶点,18 个关键靶点(包括EGFR,JUN,ESR1,MMP-9 等);共富集到GO条目 233 条,其中生物学过程 197 条,细胞组成 17 条,分子功能 19 条,分别主要涉及细胞对辐射的反应、膜筏、信号受体活性调节等;富集到KEGG通路 59 条,主要涉及肿瘤信号通路、内分泌耐药通路、松弛素信号通路等.结论 千里光药材可能通过咖啡酸、异槲皮苷、金丝桃苷等功效成分作用于EGFR,ESR1,JUN,MMP-9 等靶点发挥功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23
-
当归散改善克罗米芬诱导子宫内膜血管发育不良的生物机制探讨
编辑人员丨2024/3/23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动物实验,探究当归散及其拆方对克罗米芬诱导子宫内膜血管发育不良的作用效果.[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Swiss Target Predicition数据库获取当归散成分及靶点,利用人类基因数据库(Gene Cards)、人类孟德尔遗传(OMIM)数据库检索克罗米芬导致子宫内膜血管发育不良相关的疾病靶点,两者取交集后,构建"中药-成分-靶点"网络图、蛋白互作(PPI)网络,进行GO功能、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模型组和各给药组大鼠于动情期后第 1 天起,连续 5d灌胃克罗米芬混悬液造模;各给药组每日分别予阳性对照药物阿司匹林、当归散、川芎-当归-芍药、黄芩-白术供试液,连续 8d.免疫组化法测定大鼠子宫内膜微血管密度、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A)及其受体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 1(FLT1)、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 2(KDR)、血管生成素(Ang)1、Ang2 及其受体内皮细胞TEK酪氨酸激酶(Tie2)的表达.[结果]网络药理学得到VEGFA、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2(FGF2)、KDR、原癌基因酪氨酸蛋白激酶(SRC)、FLT1 等当归散核心作用靶点 24 个,GO富集分析涉及生物过程 1 524 个条目、细胞组分 36 个条目和分子功能94 个条目,KEGG通路富集得到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PI3K-Akt)信号通路、Rap1 信号通路、松弛素信号通路等 118 条通路.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子宫内膜微血管密度显著降低,VEGFA及其受体FLT1、KDR,Ang1、Ang2 及其受体Tie2 表达水平显著下降(P<0.01).与模型组相比,各药物组微血管密度提高,KDR、FLT1、Ang1、Ang2、Tie2 表达升高(P<0.05 或P<0.01);除黄芩白术组,其余各用药组大鼠子宫内膜VEGFA的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结论]当归散及其拆方可以不同程度地改善克罗米芬造成的大鼠子宫内膜微血管密度下降,恢复VEGFA及其受体FLT1、KDR,Ang1、Ang2 及其受体Tie2 表达水平,提高子宫内膜容受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23
-
基于血清HE4、PLR、RLX、KPNA2构建晚期卵巢上皮性癌术后复发风险预测模型的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3/16
目的 探讨基于血清人附睾蛋白4(HE4)、血小板计数/淋巴细胞计数比值(PLR)、血清松弛素(RLX)、核转运蛋白α2(KPNA2)构建晚期卵巢上皮性癌术后复发风险预测模型.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苏州市立医院(东区)诊治的124例晚期卵巢上皮性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晚期卵巢上皮性癌患者是否复发分为复发组和无复发组.HE4水平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根据血常规结果计算PLR,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RLX、KPNA2水平.晚期卵巢上皮性癌患者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并建立晚期卵巢上皮性癌术后复发风险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晚期卵巢上皮性癌术后复发风险预测模型的预测效能,利用Hosmer-Lemeshow检验分析患者晚期卵巢上皮性癌术后复发风险预测模型的拟合度.结果 复发组与无复发组在肿瘤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分期及血清糖类抗原125、HE4、PLR、RLX、KPNA2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FIGO分期Ⅳ期及血清HE4、PLR、RLX、KPNA2升高是晚期卵巢上皮性癌患者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晚期卵巢上皮性癌术后复发风险预测模型的曲线下面积为0.859,均明显高于HE4、PLR、RLX、KPNA2单一指标检测.通过Hosmer-Lemeshow检验分析,晚期卵巢上皮性癌术后复发风险预测模型有较好的拟合度(x2=7.869,P=0.437).结论 基于血清HE4、PLR、RLX、KPNA2及肿瘤FIGO分期构建的晚期卵巢上皮性癌术后复发风险预测模型对于评估患者晚期卵巢上皮性癌术后复发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值得临床关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
孕酮研究现状及其在男科疾病中的应用展望
编辑人员丨2023/12/30
孕酮在女性生理功能和妊娠中发挥重要作用,对男性生殖健康亦有影响.为更好地阐释孕酮在男科疾病中的影响和作用,为同类研究提供思路与参考,根据孕酮与不同疾病分类梳理相关文献,分别回顾了孕酮与妇产科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骨科疾病,以及不育症、勃起功能障碍、前列腺疾病等男科疾病相关性的研究现状.认为孕酮作为一种由性腺器官分泌并可在神经系统合成具有神经活性的内分泌性激素,参与神经调节,松弛平滑肌细胞,影响血管内皮,改善血管血流状况.推测可能与勃起功能障碍潜在发病机制相关,在男科疾病临床和基础研究中应重视孕酮的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30
-
干燥综合征并发视神经脊髓炎1例
编辑人员丨2023/11/18
1 病例资料患者,女性,38 岁,因"进食后恶心、呕吐,伴腹胀 2月余"收治于我院消化科.患者 2 月前开始出现进食后恶心、呕吐,呕吐物为酸性食物残渣,病程中患者无法进食油腻食物,2 月内体质量下降约 5 kg.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血常规示:白细胞 2. 73×109/L,红细胞3. 53×1012/L,血红蛋白 111 g/L;生化检查示:直接胆红素 7. 30 μmol/L,钾 3. 57 mmol/L;尿常规、粪便常规、肿瘤全套、血凝血功能、甲状腺功能全套未见明显异常.电子胃镜示:慢性浅表性胃炎.腹部B超未见明显异常.食道测压有阳性表现:食管下括约肌(lower esophageal sphinctre,LES)静息压力正常,LES松弛完全,10 次 5 mL水吞咽中,4 次为无效收缩,其中 3 次为无收缩,嘱该患者行快速吞咽 2 次,食管体部蠕动强度未明显增加,根据芝加哥分类标准V3. 0 诊断:为无效食管运动[1].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