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5(OH)2D3对Aβ1-42诱导阿尔茨海默病细胞模型中细胞焦亡的抑制作用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 探讨1,25(OH)2D3对Aβ1-42诱导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细胞模型中细胞焦亡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将PC12细胞分为对照组、模型组、Caspase-1-siRNA组、NC-siRNA组、1,25(OH)2D3组、联合干预组.对照组仅用DMEM高糖培养基培养细胞;模型组用20 μmol/L Aβ1-42处理细胞以造模;Caspase-l-siRNA组先用50 nmol/L Caspase-l-siRNA 处理细胞,再加入 20 μmol/L Aβ1-42;NC-siRNA 组先用 50 nmol/L NC-siRNA 处理细胞,再加入 20 μmol/L Aβ1-42;1,25(OH)2D3 组用 100 nmol/L 1,25(OH)2D3干预后加入 20μmol/L Aβ1-42;联合干预组先用 50 nmol/L Caspase-1-siRNA 处理细胞,然后用100 nmol/L 1,25(OH)2D3干预,最后加入20 μmol/L Aβ1-42.细胞免疫荧光检测凋亡相关斑点蛋白(ASC)蛋白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细胞焦亡通路相关蛋白表达,包括: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LRP3)、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1 前体(pro-Caspase-1)、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1(Caspase-1)、消皮素 D-N 端(GSDMD-N)、IL-1 β、IL-1 β 前体(pro-IL-1β)、IL-18和IL-18前体(pro-IL-18)蛋白;吖啶橙/溴乙啶(AO/EB)染色检测细胞膜通透性.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ASC蛋白荧光强度增强(P<0.01),细胞焦亡通路相关蛋白表达均增加(P<0.05),细胞膜通透性变大(P<0.01).与模型组相比,1,25(OH)2D3 组和 Caspase-1-siRNA 组 ASC 蛋白荧光强度减弱(P<0.01),pro-Caspase-1、Caspase-1、GSDMD-N、pro-IL-1β、IL-1β、pro-IL-18和IL-18蛋白表达均下调(P<0.01),细胞通透性减小(P<0.01).与Caspase-1-siRNA组相比,联合干预组GSDMD-N和IL-18蛋白表达降低(P<0.01),细胞通透性减小(P<0.01).结论 Aβ1-42能够诱导PC12细胞发生细胞焦亡现象.1,25(OH)2D3可以通过抑制Aβ1-42诱导的PC12细胞发生焦亡来发挥其抗炎的神经保护作用,其机制与Caspase-1的抑制密切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超声联合微泡介导肿瘤药物治疗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前肿瘤的治疗方式包括手术治疗、放疗、化疗、基因治疗、免疫治疗和中医中药治疗等,化疗是其中一种极其重要的治疗方式。然而,无论口服还是静脉等给药方式,化疗药物进入血液循环后导致药物利用率低、不良反应明显。超声联合微泡介导药物释放是一种有效的非侵入性、靶向给药传递技术,在超声波脉冲驱动下,微泡以每秒几十到几百米的速度振荡,可以偏转到血管壁或破碎成纳米量级的颗粒。同时,在聚焦的超声束作用下数百万的微泡发生爆破,可以增加细胞膜的通透性,靶向、无创、可逆地开放血脑屏障或血肿瘤屏障,从而有利于提高化疗药物的利用率、降低化疗药物的不良反应。本文主要对超声联合微泡介导药物靶向治疗肿瘤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丁酸钠对严重烫伤小鼠肠道屏障的作用与相关机制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丁酸钠对严重烫伤小鼠肠道屏障的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将18只雌性8~12周龄C57BL/6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伤组、单纯烫伤组、烫伤+丁酸钠组,每组6只。将单纯烫伤组、烫伤+丁酸钠组小鼠背部浸入90 ℃热水中9 s,造成30%体表总面积Ⅲ度烫伤;将假伤组小鼠背部浸入37 ℃温水中9 s模拟致假伤。3组小鼠均于伤后即刻腹腔内注射乳酸林格液1 mL。此外,烫伤+丁酸钠组小鼠分别于伤前30 min及伤后即刻经腹腔注射300 mg/kg剂量丁酸钠溶液;假伤组及单纯烫伤组小鼠仅腹腔注射相同体积的无菌磷酸盐缓冲液。伤后24 h,取3组小鼠抽取门静脉血采用异硫氰酸荧光素-葡聚糖荧光探针示踪法检测肠道通透性,取回肠组织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肠黏膜带状闭合蛋白1(ZO-1)、闭合蛋白、密封蛋白1、密封蛋白2、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蛋白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LRP3)、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18蛋白表达,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肠黏膜ZO-1分布。对数据行单因素方差分析、LSD检验及Bonferroni校正。结果:(1)伤后24 h,假伤组、单纯烫伤组、烫伤+丁酸钠组小鼠肠道通透性分别为0.88±0.19、2.62±0.48、1.23±0.16。与假伤组比较,单纯烫伤组小鼠肠道通透性明显增强( P<0.01),烫伤+丁酸钠组无明显变化( P>0.05)。与单纯烫伤组比较,烫伤+丁酸钠组小鼠肠道通透性明显减弱( P<0.01)。(2)伤后24 h,与假伤组比较,单纯烫伤组和烫伤+丁酸钠组小鼠肠黏膜紧密连接蛋白ZO-1、闭合蛋白及密封蛋白1表达量均明显降低( P<0.05),密封蛋白2表达量明显增加( P<0.05)。伤后24 h,与单纯烫伤组比较,烫伤+丁酸钠组小鼠肠黏膜ZO-1及闭合蛋白表达量明显增加( P<0.05),密封蛋白2表达量明显减少( P<0.05),密封蛋白1表达量无明显变化( P>0.05)。(3)伤后24 h,与假伤组比较,单纯烫伤组和烫伤+丁酸钠组小鼠肠黏膜NLRP3、IL-1β、IL-18蛋白表达量均明显增加( P<0.05);与单纯烫伤组比较,烫伤+丁酸钠组小鼠肠黏膜NLRP3、IL-1β及IL-18蛋白表达量均明显减少( P<0.05)。(4)伤后24 h,假伤组小鼠肠黏膜ZO-1沿细胞膜均匀分布,光滑连续;单纯烫伤组小鼠肠黏膜ZO-1分布不规则,有断裂;烫伤+丁酸钠组小鼠肠黏膜ZO-1分布改变较单纯烫伤组有所改善。 结论:丁酸钠能够抑制严重烫伤后小鼠肠黏膜NLRP3炎症小体激活,减少IL-1β和IL-18产生,从而减轻紧密连接蛋白表达和分布异常,保护肠道屏障功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肿瘤电场治疗抗肿瘤机制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天前
肿瘤电场治疗(TTFields)的抗肿瘤机制主要是通过干扰有丝分裂中微管亚基的动力学行为,使细胞正常分裂过程受阻,最终导致细胞死亡。近年来,相关研究发现TTFields尚存在免疫学、分子生物学等相关抗肿瘤机制,并可诱导细胞膜和血脑屏障通透性可逆性升高,在与抗肿瘤药物联合使用时发挥协同作用。随着多系统研究的不断开展,TTFields在不同瘤种治疗中的特异性治疗频率、时间和场强等将不断被揭示,进一步扩展TTFields的应用领域,惠及更多患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AGR2通过诱导线粒体自噬发生改善肠黏膜屏障功能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旨在探讨人前梯度蛋白2(anterior gradient-2,AGR2)在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诱导的肠黏膜屏障损伤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通过体外培养人结肠腺癌细胞株Caco-2细胞建立肠黏膜屏障模型,预先转染AGR2质粒和对照质粒,24 h后实验组加入TNF-α刺激细胞,通过实时定量PCR及Western blot检测AGR2表达,通过跨膜电阻检测细胞膜通透性,透射电镜下观察线粒体自噬的发生。结果:Caco-2细胞培养21 d,跨膜电阻值(transepithelial electrical resistance,TEER)大于600 Ω·cm 2,趋于稳定,证实体外肠黏膜屏障模型成功构建。在TNF-α诱导的肠上皮屏障损伤模型中,AGR2 mRNA及蛋白表达明显下调,TEER下降至200 Ω·cm 2左右,透射电镜下显示线粒体形态破坏。而预先转染AGR2质粒可抑制TNF-α引起的跨膜电阻值下降,TEER维持在400 Ω·cm 2左右,透射电镜下可见线粒体自噬小体产生。 结论:体外实验证实AGR2基因可抑制TNF-α诱导的肠黏膜屏障损伤,保护线粒体功能,这种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诱导线粒体自噬发生实现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Yes相关蛋白通过调控细胞骨架F-actin蛋白表达抑制肿瘤坏死因子-α引起的肠上皮屏障损伤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Yes相关蛋白(YAP)在肠上皮屏障损伤中的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培养人结肠腺癌细胞株Caco-2细胞建立肠上皮屏障模型,分为4组:对照组,正常建好屏障的Caco-2细胞不做任何处理;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rhTNF)-α组,建好屏障的Caco-2细胞加入rhTNF-α 100 μg/L刺激细胞;Vector+rhTNF-α组,建好屏障的Caco-2细胞先加入对照质粒pcDNA3.1-vector,24 h后加入rhTNF-α 100 μg/L刺激细胞;YAP+rhTNF-α组,建好屏障的Caco-2细胞先加入YAP质粒pcDNA3.1-YAP,24 h后加入rhTNF-α 100 μg/L刺激细胞。通过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检测YAP mRNA和蛋白表达,应用跨膜电阻(TEER)和荧光黄透过率检测细胞膜通透性,免疫荧光染色观察细胞骨架蛋白F-actin分布情况。结果:与对照组[(607.3±29.3)Ω·cm 2]相比,rhTNF-α组TEER[(265.3±32.7)Ω·cm 2]明显下降,而YAP+rhTNF-α组TEER[(387.0±18.7)Ω·cm 2]较rhTNF-α组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01)。荧光黄透过率结果显示,rhTNF-α组(22.7%±0.5%)较对照组(6.3%±0.9%)明显增加,而YAP+rhTNF-α组(12.2%±0.8%)较rhTNF-α组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01)。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rhTNF-α组细胞骨架F-actin纤维致密斑减少,部分细胞出现明显横跨细胞的应力纤维结构,而YAP+rhTNF-α组周边肌动蛋白丝带较清晰,胞质内应力纤维减少。 结论:YAP可抑制TNF-α引起的Caco-2细胞TEER下降、荧光黄透过率增加和细胞骨架F-actin重排。YAP通过调控细胞骨架蛋白F-actin表达从而改善TNF-α介导的肠上皮屏障功能损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小檗碱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抑菌机制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中药单体小檗碱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细胞膜完整性、通透性的影响以及细菌细胞壁结构的改变,为中药单体成分小檗碱在抗菌中的临床应用奠定基础。方法:本研究采用非随机同期对照试验。收集上海市第八人民医院检验科2019—2020年老年科患者下呼吸道样本分离培养的MRSA菌株3株。采用梅里埃VETEK MS全自动快速微生物质谱检测系统及VETEK 2 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鉴定细菌药敏实验检测细菌菌种及药敏;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小檗碱对MRSA的最低抑菌浓度(MIC);采用培养基电导率实验观察不同浓度小檗碱对MRSA细胞膜通透性的改变;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不同浓度小檗碱作用后MRSA细胞壁结构的变化。通过GraphPad Prism5统计软件,对电导率实验结果进行差异性分析。结果:小檗碱对MRSA的MIC为64 μg/ml;8 μg/ml(1/8 MIC)、16 μg/ml(1/4 MIC)、32 μg/ml(1/2 MIC)、64 μg/ml(1 MIC)、128 μg/ml(2 MIC)小檗碱作用菌体4 h后,电导率分别增加了24.49%、34.59%、208.92%、196.40%及208.68%。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低浓度(8 μg/ml;1/8 MIC)小檗碱对细菌无明显破坏作用,MRSA菌体结构完整;中浓度(64 μg/ml,1 MIC)小檗碱作用于MRSA后发现MRSA的细胞壁变薄;高浓度(512 μg/ml;8 MIC)小檗碱诱导MRSA的细胞壁结构大量破坏溶解,菌体内容物大量外泄,导致细菌裂解死亡。结论:小檗碱通过改变MRSA细胞膜通透性及破坏和溶解细胞壁的结构,达到杀灭细菌的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五味子乙素对胰腺癌Pan02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
编辑人员丨2024/7/27
目的:探讨五味子乙素对胰腺癌 Pan02 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并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0、0.78、1.56、3.12、6.25、12.50和25.00 mg·L-1)五味子乙素作用下Pan02细胞增殖率,以选择五味子乙素作用的最适浓度和最佳作用时间.小鼠胰腺癌Pan02 细胞分为对照组(0 mg·L-1 五味子乙素)、2.5 mg·L-1 五味子乙素组、5.0 mg·L-1 五味子乙素组和10.0 mg·L-1 五味子乙素组.光学显微镜观察各组Pan02细胞形态表现,5-乙基-2'-脱氧尿嘧啶核苷(EdU)染色法检测各组Pan02细胞中EdU阳性细胞率,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不同细胞周期Pan02细胞百分率和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Pan02细胞周期和凋亡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结果:CCK-8法,五味子乙素作用Pan02细胞48和72 h后,与0 mg·L-1 五味子乙素比较,其他浓度五味子乙素作用下Pan02细胞增殖率明显降低(P<0.01),72 h时细胞抑制作用最明显.选择0、2.5、5.0和10.0 mg·L-1五味子乙素作用Pan02细胞,作用时间为72 h.对照组Pan02细胞呈长梭形,状态良好,紧密且贴壁生长,细胞器和细胞质正常;2.5和5.0 mg·L-1五味子乙素组Pan02细胞体积减小,细胞之间黏连消失,细胞膜虽完整但通透性增强,细胞质皱缩,细胞内部产生空泡结构,部分呈碎片状漂浮于溶液表面;10.0 mg·L-1五味子乙素组Pan02细胞有明显凋亡小体生成,呈现凋亡状态.EdU染色法,与对照组比较,2.5、5.0和 10.0 mg·L-1 五味子乙素组 Pan02 细胞中 EdU 阳性细胞率均明显降低(P<0.01).流式细胞术,与对照组比较,2.5、5.0和10.0 mg·L-1五味子乙素组Pan02细胞S期细胞百分率明显升高(P<0.01),G2/M期细胞百分率明显降低(P<0.01),5.0和10.0 mg·L-1 五味子乙素组G0/G1 期细胞百分率明显降低(P<0.01);与对照组比较,2.5、5.0和10.0 mg·L-1 五味子乙素组Pan02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P<0.01).Western blotting法,与对照组比较,2.5 mg·L-1 五味子乙素组Pan02细胞中p27、B细胞淋巴瘤2(Bcl-2)相关X蛋白(Bax)、裂解的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 3(cleaved Caspase-3)和裂解的多聚二磷酸腺苷(ADP)核糖聚合酶(cleaved PARP)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或P<0.01);5.0和 10.0 mg·L-1 五味子乙素组Pan02细胞中细胞周期蛋白(Cyclin)A2、Cyclin E2 和 Bcl-2 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或P<0.01),p27、Bax、cleaved Caspase-3 和cleaved PARP 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1).结论:五味子乙素具有抑制胰腺癌 Pan02 细胞增殖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激活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通路诱导细胞凋亡和激活p27蛋白并诱导细胞周期S期阻滞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27
-
D-柠檬烯对胶质母细胞瘤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
编辑人员丨2024/7/27
目的:探讨D-柠檬烯对胶质母细胞瘤(GBM)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并阐明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GBM细胞分为对照组(0 mmol·L-1 D-柠檬烯)和 0.2、0.4、0.6、0.8及1.0 mmol·L-1 D-柠檬烯组.采用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抑制率,克隆形成法检测各组细胞克隆形成率,Annexin Ⅴ-FITC/PI法检测各组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细胞中蛋白激酶B(AKT)、B细胞淋巴瘤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和多聚二磷酸腺苷(ADP)核糖聚合酶(PARP)蛋白表达水平,免疫荧光法检测各组细胞中裂解的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cleaved Caspase)-3 蛋白表达水平.15 只建立皮下移植瘤模型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0 mg·kg-1·d-1 D-柠檬烯)、低剂量D-柠檬烯组(200 mg·kg-1·d-1 D-柠檬烯)和高剂量D-柠檬烯组(400 mg·kg-1·d-1 D-柠檬烯),每组5只.计算各组小鼠体内肿瘤抑制率,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各组小鼠皮下肿瘤组织形态表现,并绘制肿瘤生长曲线,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小鼠皮下瘤组织中Ki67蛋白阳性表达率,TUNEL染色法检测各组小鼠肿瘤细胞凋亡情况.结果:对照组细胞呈长梭形,状态良好,紧密且贴壁生长,细胞器和细胞质正常;给药48 h后,0.6 mmol·L-1 D-柠檬烯组细胞体积减小,细胞膜虽完整但通透性增强,细胞质皱缩,细胞内部产生空泡结构,部分呈碎片状漂浮在溶液表面;0.8 和1.0 mmol·L-1 D-柠檬烯组细胞中有明显凋亡小体生成,呈现凋亡状态.CCK-8法,与对照组比较,0.6、0.8 和 1.0 mmol·L-1 D-柠檬烯组U87、LN229 及GL261 细胞增殖抑制率均明显升高(P<0.01),0.4 mmol·L-1 D-柠檬烯组U87和GL261细胞增殖抑制率均明显升高(P<0.01).克隆形成法,与对照组比较,0.4、0.6和 0.8 mmol·L-1 D-柠檬烯组U87、LN229及GL261细胞克隆形成率均明显降低(P<0.05或P<0.01).Annexin Ⅴ-FITC/PI法,与对照组比较,D-柠檬烯处理48 h后,0.6、0.8和1.0 mmol·L-1 D-柠檬烯组LN229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P<0.01).Western blotting法,与对照组比较,0.6、0.8和1.0 mmol·L-1 D-柠檬烯组LN229细胞中Bax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1),AKT和Bcl-2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0.01);0.8和1.0 mmol·L-1 D-柠檬烯组LN229细胞中PARP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1).免疫荧光法,与对照组比较,0.6、0.8和1.0 mmol·L-1 D-柠檬烯组LN229细胞中cleaved 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1).与空白组比较,低和高剂量D-柠檬烯组小鼠肿瘤体积均明显减小(P<0.01).与空白组比较,低和高剂量D-柠檬烯组小鼠肿瘤质量均明显降低(P<0.05),肿瘤抑制率均明显升高(P<0.05).空白组小鼠肿瘤细胞弥漫分布,细胞核染色加深,核浆比增大;低和高剂量D-柠檬烯组小鼠肿瘤组织出现大量肿瘤细胞变性坏死.与空白组比较,低和高剂量D-柠檬烯组小鼠肿瘤组织中Ki67蛋白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降低(P<0.01).与空白组比较,低和高剂量D-柠檬烯组小鼠肿瘤细胞凋亡率均明显升高(P<0.01).结论:D-柠檬烯具有抑制GBM细胞增殖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AKT蛋白的表达并激活Caspase-3通路诱导凋亡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27
-
磷脂酶A2-重活化剂复合物治疗有机磷中枢中毒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7/20
目的 利用磷脂酶A2(PLA2)开放血脑屏障(BBB)的特性,促使抗毒药物酰胺磷定(HI-6)进入中枢起效,为治疗中枢神经系统中毒提供新的研究思路.方法 通过体外释放和体外稳定性实验等方法,对复合物(PLA2+HI-6)的组分进行物理性质表征.利用荧光素钠模拟水溶性药物进行荧光染色,通过评价脑组织荧光病理,定性考察复合物的中枢递送能力.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碘化丙啶染色,定性观察PLA2对细胞膜通透性的影响.通过建立梭曼染毒小鼠模型,评价复合物对抗有机磷中枢中毒效果:(1)测定小鼠脑乙酰胆碱酯酶重活化率;(2)观察小鼠脑组织病理切片;(3)统计不同处理组小鼠生存时间.分别从细胞水平和动物水平评价PLA2的安全性.结果 体外释放和体外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加入PLA2并不影响HI-6的释放和降解.在动物水平,PLA2有助于荧光素钠进入脑组织被细胞摄取,表现出良好的中枢递送能力.PLA2与HI-6药物组合将染毒小鼠脑内乙酰胆碱酯酶的重活化率提升至50%,相比于单独给药HI-6,提高约12倍.小鼠脑组织病理结果显示,复合物能有效对抗神经毒剂中毒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并在3倍染毒致死剂量下显著延长小鼠存活时间,同时明显缓解中枢中毒症状.递送机制研究发现,复合物通过增加细胞膜通透性,经跨细胞途径实现中枢递送.细胞水平和动物水平的安全性实验表明,PLA2在该研究中的使用剂量安全可靠,未造成不良反应.结论 该研究以PLA2为开放材料和小分子药物HI-6组合,成功构建一种能够有效穿透BBB的复合物PLA2-HI-6.该复合物具备一定中枢靶向性,能显著提高神经毒剂中毒后脑中乙酰胆碱酯酶重活化率,为解决有机磷中枢中毒救治难题提供了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