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儿童肺炎链球菌脑膜炎临床特征及药物敏感性单中心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了解儿童肺炎链球菌脑膜炎(PM)的临床特点、细菌耐药情况及部分菌株的血清型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7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住院PM患儿72例的临床资料、随访结果、分离菌株药物敏感性及血清型分型结果,分析PM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72例患儿中男46例,女26例;年龄1个月~9岁;住院天数1~363 d,中位数22.0 d。社区获得性感染71例(98.6%)。有明确基础疾病患儿28例(38.9%),其中前3位为脑脊液鼻漏(6例)、头外伤(4例)和免疫缺陷病(4例)。临床症状以发热为最常见(72例,100.0%),其次为精神萎靡(60例,83.3%)、意识改变(46例,63.9%)、呕吐(45例,62.5%)、抽搐(42例,58.3%)、前囟张力增高(27例,37.5%)及头痛(17例,23.6%)等。神经系统并发症44例(61.1%),以硬膜下积液最多见[29例(40.3%)]。再发细菌性脑膜炎2例,均为反复肺炎链球菌感染。脑膜炎和脑膜脑炎占比分别为43.1%(31/72例)和56.9%(41/72例)。脑膜炎菌株对青霉素的不敏感率为74.3%,对红霉素、克林霉素、四环素的耐药率分别为95.7%、95.7%、89.1%;对左氧氟沙星、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均敏感。24例(33.3%)患儿有菌株分型结果,其中19F型8株(33.4%),14型5株,23F型4株,6A型3株,19A型2株,1型和15B型各1株。13价肺炎链球菌结合疫苗(PCV13)覆盖率达95.8%(23/24株)。随访72例,其中好转51例,死亡21例(病死率为29.2%),遗留后遗症患儿21例(29.2%)。多变量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呼吸衰竭和外周血白细胞数<4×10 9/L为PM患儿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均 P<0.05)。 结论:本中心儿童PM病例多发生于5岁以下,脑脊液鼻漏、头外伤和免疫缺陷病是儿童PM常见的基础疾病,病程中有呼吸衰竭或外周血白细胞数减少者可能提示预后不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轮状病毒颗粒样候选疫苗研究现状和展望
编辑人员丨5天前
人轮状病毒(rotavirus,RV)是引发全球性人类非细菌性急性胃肠炎疾病的主要病原体之一,减毒活疫苗是预防RV感染的有效手段。为了提高RV疫苗的安全性,开发活病毒疫苗以外的其他形式疫苗,如灭活疫苗、亚单位疫苗、病毒样颗粒(virus like particle,VLP)等,以避免减毒疫苗株通过回复突变恢复毒力、导致严重不良反应(如肠套叠)或造成环境污染,本文就RV VLP疫苗的研究进行综述和展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诺如病毒进化特征及疫苗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诺如病毒是急性非细菌性肠胃炎的主要病原体,在全球范围内呈持续散发和季节性暴发的流行趋势,对人类健康以及全球公共卫生事业造成威胁。由于该病毒不能体外培养,且缺少有效的动物模型,至今尚无相关疫苗和抗病毒药物上市。诺如病毒基因的多样性及持续的进化为疾病防控体系带来了极大困扰,因而诺如病毒进化形式和趋势研究对于该病毒的防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总结了诺如病毒两种主要的进化形式及其在不同基因型进化过程中的差异及作用,分析了病毒、宿主及环境等多种因素影响诺如病毒进化的相关研究进展,并对诺如病毒疫苗的研发现状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儿童肺炎链球菌疾病及其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肺炎链球菌是引起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急性中耳炎、细菌性脑膜炎等疾病的首要病原菌。侵袭性肺炎链球菌疾病也是导致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因此,防控儿童肺炎链球菌疾病是全世界,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一项重大公共卫生问题。接种13价肺炎链球菌疫苗是预防儿童肺炎链球菌疾病的主要措施,但我国尚未纳入国家免疫计划。现就我国儿童肺炎链球菌感染及其所致疾病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阐述,旨在为我国防控儿童肺炎链球菌疾病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A组轮状病毒分子分型特点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A组轮状病毒(group A rotavirus,RVA)是5岁以下婴幼儿非细菌性急性胃肠炎最主要的病原体之一。RVA感染所导致的腹泻给全球婴幼儿带来了巨大的疾病负担,目前针对RVA没有特效治疗药物,只能通过接种疫苗来达到预防目的。疫苗的有效性与RVA基因型密切相关,因此,本文对国内外RVA分子分型特点的最新进展进行总结,提供基因型多样性的重要信息,为当前和未来疫苗研制中毒株基因型的选择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SPF鸡的主要垂直传播性病原体及其检测标准分析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无特定病原体(specific pathogen-free,SPF)鸡在禽病及疫苗研究中应用广泛.垂直传播性疾病以垂直传播的方式传递给雏鸡,降低雏鸡成活率、增加生产成本、给整个养殖行业带来巨大经济损失的同时,严重影响SPF鸡的培育与使用.因此,需要加强研究及管理人员对鸡垂直传播性疫病病原的认识,并制定出行之有效的监测措施.质量监测是保证SPF鸡质量的重要环节,其中病原检测是首要环节.在此基础上,应结合净化方式以及生物安全防控手段来培育合格的SPF鸡群.本文综述了包括病毒性病原、细菌性病原和支原体在内的鸡主要垂直传播性病原和这些病原的检测方法,比较美国企业标准和中国国家标准中有关SPF鸡微生物检测项目及方法的差异.结果分析显示,在两种标准中,垂直传播性病原大肠埃希菌、奇异变形杆菌以及沙门菌、禽白血病等垂直传播性疾病均未被列入SPF鸡微生物检测项目.而这些病原存在混合感染特征,一旦爆发,将严重影响鸡群健康.为生产更高质量的SPF鸡群,有必要将其列入必检项目.本文旨在帮助人们了解SPF鸡微生物监测的相关标准以及垂直传播性病原的危害和防控策略,为SPF鸡病原检测及净化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儿童角膜二氧化碳嗜纤维菌感染1例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患儿,男性,5岁5个月。患儿因右眼被猫抓伤1 d,眼结膜充血、眼痛及视物不清,于2023年8月23日至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眼科就诊。SL-40H型裂隙灯显微镜(英国KEELER公司生产)检查结果显示右眼混合充血,角膜全层裂伤。给予完善全身检查、注射狂犬疫苗,收入院。患儿既往足月顺产,出生时体重正常,无吸氧史,既往无眼部疾病史和其他疾病史。右眼视力指数/20 cm,左眼视力1.0;双眼眼压均为12 mmHg(1 mmHg=0.133 kPa)。右眼眼睑肿胀,结膜混合性充血,下方角膜可见弧形全层裂伤,伴有虹膜嵌顿,前房浅,瞳孔变形,晶状体混浊,其余窥不入;左眼无充血,角膜透明,前房清晰,瞳孔直径3 mm,对光反射灵敏,晶状体透明,眼底未见明显异常。诊断为右眼角膜穿通伤,右眼外伤性白内障。遂于当日急诊全身麻醉下行右眼角膜穿通伤清创缝合术联合前房冲洗及前房成形术。术中见角膜中央全层裂伤,伤口长度约4.5 mm,伴有虹膜嵌顿于伤口且部分脱出、坏死。经专家组讨论,切除部分坏死虹膜,还纳嵌顿虹膜,在黏弹剂辅助下采用10-0尼龙线间断缝合角膜全层,达到水密状态。手术过程顺利无并发症,术中未见晶状体皮质外溢,因此未行白内障摘除手术。术后给予右眼1%醋酸泼尼松龙滴眼液(爱尔兰艾尔建制药公司生产)点眼,4次/d;0.5%盐酸莫西沙星滴眼液(华润紫竹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点眼,3次/d;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眼用凝胶(珠海亿胜生物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点眼,3次/d;0.5%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沈阳兴齐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点眼,1次/晚;头孢克洛干混悬剂[亿腾医药(苏州)有限公司生产]口服,0.125 g,3次/d。术后3 d患儿病情稳定,无明显眼部疼痛。右眼视力指数/40 cm,眼压正常,角膜上皮愈合良好,裂伤口对合好,缝线无松脱,前房深度正常,房水闪辉阳性,瞳孔欠圆,直径约3 mm,颞下方虹膜部分缺损,晶状体混浊,眼底结构不清。见图1。遂嘱带药出院,定期复查。7 d后复诊,右眼视力指数/30 cm;术后20 d复诊右眼视力0.3。角膜伤口未见明显感染迹象,缝线未见松动。2023年10月3日,在角膜手术后40 d,患儿因"右眼流泪不能睁眼4 d"再次就诊。给予0.5%盐酸丙美卡因(美国爱尔康公司生产)表面麻醉下裂隙灯显微镜检查。见图2A和图2B。经裂隙灯显微镜检查,可见角膜中央灰白色浸润灶,直径约3 mm×4 mm,位于伤口内角膜深基质层,房水闪辉阳性,未见前房积脓,SW-2100型眼部B型超声(天津市索维电子技术有限公司生产)检查未见后节感染迹象。考虑患儿为感染性角膜炎,细菌性感染可能性大,遂予以局部加强抗感染及促进修复治疗,给予右眼0.5%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扬子江药业集团有限公司生产)点眼,1次/2 h;0.3%妥布霉素滴眼液(美国爱尔康公司生产)点眼,1次/2 h;盐酸左氧氟沙星眼用凝胶(湖北远大天天明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点眼,1次/晚;0.1%普拉洛芬滴眼液(日本千寿制药株式会社生产)点眼,4次/d;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眼用凝胶,2次/d。药物治疗3 d后角膜感染未见明显好转,患儿眼痛和视物不清症状未缓解。经裂隙灯显微镜检查,可见角膜浸润病灶直径约4 mm×4 mm,病灶有扩大趋势,前房少量积脓,眼部B型超声检查未见后节感染迹象。为防止感染进一步加重导致眼内炎,经病例讨论,与家属交流,取得对方同意后遂于2023年10月7日急诊全身麻醉下行右眼同种异体穿透性角膜移植术。见图3A和3B,术中选取植床直径7.5 mm,植片直径7.75 mm。术后右眼给予0.1%他克莫司滴眼液(日本千寿制药株式会社生产)点眼,2次/d;0.1%普拉洛芬滴眼液点眼,4次/d;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眼用凝胶点眼,2次/d;0.5%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点眼,1次/晚;0.5%左氧氟沙星滴眼液点眼,4次/d;盐酸左氧氟沙星眼用凝胶点眼,1次/晚。术中所取感染角膜分别送一般细菌培养、一般真菌培养及病原微生物高通量二代测序检测与鉴定。病原学检查结果显示,28℃和35℃条件下一般细菌及真菌培养均为阴性。病原微生物高通量基因检测覆盖革兰氏阳性细菌、革兰氏阴性细菌、分枝杆菌、支原体、衣原体及立克次体等10 989种细菌,脱氧核糖核酸病毒和核糖核酸病毒等5050种病毒,1179种真菌及282种寄生虫。提示为二氧化碳嗜纤维菌属和口炎二氧化碳嗜纤维菌种阳性,检出序列5,相对丰度1.08%。真菌、病毒、寄生虫、结核分枝杆菌、支原体、衣原体及立克次体等均未检出。另有检出痤疮丙酸杆菌,但相对丰度0.33%较低,且为常见眼表定植菌。综合患儿被猫抓伤病史及临床表现,诊断患儿为二氧化碳嗜纤维菌感染。术后患儿恢复良好,定期复查。治疗10个月余后,患儿右眼视力恢复至0.1,眼压12 mmHg,角膜植片透明,缝线未松脱,未见植片排斥及感染复发,内皮细胞密度1932个/mm2。见图4。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儿童侵袭性肺炎链球菌病临床特征及重症早期预警指标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7/6
目的 探讨儿童侵袭性肺炎链球菌病(IPD)临床特征及重症早期预警指标.方法 回顾性收集2007年1月至2021年12月该院至少1次血培养分离出肺炎链球菌(Sp)的101例IPD住院患儿病例资料,根据患儿住院期间是否入住儿童重症监护病房(PICU),将其分为PICU组(35例)和普通病房组(66例),对比分析两组一般临床资料、感染类型、药敏试验、菌株血清型鉴定结果.结果 与普通病房组比较,PICU组男性、合并神经系统疾病和缺铁性贫血占比、冬季发病率,意识障碍、惊厥、呼吸困难、心率增快、呕吐和腹泻发生率,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百分比、C反应蛋白(CRP)、乳酸脱氢酶(LDH)水平,Hb<90 g/L、LDH>700 U/L、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异常、细菌性脑膜炎、脓毒症及重症肺炎占比更高,体重第3~97百分位、支气管肺炎、无病灶血流感染占比及WBC、Hb、白蛋白水平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该研究鉴定出11种IPD血清型,排名前5依次为6B、14、19F、23F和19A.十三价肺炎链球菌结合疫苗(PCV13)可覆盖96.9%IPD血清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时患儿出现意识障碍、惊厥、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增高、Hb<90 g/L、LDH>700 U/L及CK-MB异常提示IPD患儿病情危重,为入住PICU的预警指标(P<0.05).结论 IPD重症患儿早期缺乏特异性预警指标,PCV13覆盖率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6
-
B型CpG寡聚脱氧核苷酸在细菌性疫苗中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4/3/16
CpG寡聚脱氧核苷酸(CpG oligonucleotide,CpG ODN)是由人工合成的含有非甲基化CpG的ODN,在疾病预防及临床治疗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其中B型CpG ODN因具有强免疫刺激作用等特点被广泛用于疫苗研究中,且部分基序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随着临床治疗中的细菌耐药性问题日益严重,以B型CpG ODN为佐剂开展细菌性疫苗研发成为研究热点.本文对现有的B型CpG ODN 1826、2006、2007和1668等基序在细菌性疫苗中的研究现状及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期为后续细菌性疫苗的开发及应用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
细菌性阴道病合并下生殖道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的全科诊断思路
编辑人员丨2023/8/6
细菌性阴道病(BV)合并下生殖道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是常见的妇科疾病,高危型HPV(HR-HPV)感染会导致外阴、阴道、宫颈鳞状上皮内瘤变(SIL)及宫颈癌的发生.目前,我国的宫颈癌筛查仍面临覆盖率不高、筛查诊治不规范、缺乏随访等问题,且随着分级诊疗步伐的不断迈进,HPV疫苗接种、社区宫颈癌筛查有望成为宫颈癌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的有效措施.全科医生对阴道感染等社区常见妇科疾病的接诊率和处理率亦有不断攀升的趋势,这对全科医生的岗位胜任力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报道了全科医生在社区接诊的1例BV合并下生殖道HPV感染病例的诊治经过,并结合相关指南与文献进行分析,以期拓宽全科医生的全科思维,提高全科医生对妇科常见病诊治的岗位胜任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