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门静脉再通与症状性心力衰竭1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门静脉血栓形成与肝硬化的高发病率和高病死率有关。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治疗使门静脉血栓再通是一种可行、有效、安全的方法。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术后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导致门静脉血优先通过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可升高右心房压和心脏指数,引起急性高输出型症状性心力衰竭,持续性右心衰也是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治疗失败的重要原因,继发胃肠道出血后往往出现多器官衰竭。肠系膜上静脉支架置入诱发急性高输出型症状性心力衰竭鲜见报道。我们报道了1例高龄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肠系膜上静脉支架置入术后,由于自发性脾肾分流和所谓的门静脉盗流现象,回心血流增加,导致急性高输出型症状性心力衰竭的发生。结合病例和文献复习,建议临床医生在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术前认真评估患者的心脏功能,术后注意及时发现和处理门静脉再通后急性容量扩张导致的急性高输出型症状性心力衰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经肠系膜上静脉肝外门体分流术与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治疗门静脉海绵样变的疗效对比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对比分析经肠系膜上静脉肝外门体分流术(TEPS)与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在门静脉海绵样变(CTPV)治疗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就诊于河南省人民医院血管外科接受TIPS或TEPS治疗的肠系膜上静脉主干通畅或部分通畅的CTPV患者临床资料,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检验、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TIPS组和TEPS组患者基线资料、手术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肝性脑病发生率等相关指标的差异;并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计算两组累计分流道畅率和术后门静脉高压症状复发率。 结果:TEPS组与TIPS组手术成功率(100%比65.52%)、手术并发症发生率(6.67%比36.84%)、累计分流道通畅率(100%比70.70%)、累计症状复发率(0比25.7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两组建立分流道时间[28(21~41)min比82(51~206)min]、支架使用数量[1(1~2)枚比2(1~5)枚]、分流道长度[10(9~12)cm比16(12~20)c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 = -3.764、-4.059、-1.765, P值均<0.05)。TEPS组及TIPS组术后肝性脑病发生率分别为6.67%与15.7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isher确切概率法, P = 0.613)。TEPS组术后肠系膜上静脉压力从(29.33±1.99)mmHg降至(14.60±2.80)mmHg,TIPS组从(29.68±2.31)mmHg降至(15.79±3.01)mm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 = 16.625、15.959, P值均<0.01)。 结论:TEPS最佳适应证是肠系膜上静脉主干通畅或部分通畅的CTPV患者。TEPS提高了手术的精准性及成功率、降低了并发症发生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经肠系膜上静脉肝外门体分流术在肝外门静脉阻塞病变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索经肠系膜上静脉肝外门体分流术(TEPS)在肝外门静脉阻塞病变治疗中的可行性、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2020年12月至2021年4月,前瞻性纳入郑州大学人民医院血管外科12例肝外门静脉阻塞病变患者,实施TEPS。采用腹部脐下正中纵行小切口暴露肠系膜上静脉属支,经此引入RUPS-100穿刺针至肠系膜上静脉主干;经右侧颈内静脉引入直径20 mm球囊标记下腔静脉位置;透视下采用RUPS-100穿刺针穿刺下腔静脉内的球囊,并采用加硬泥鳅导丝建立肠系膜静脉-颈内静脉路径;最后采用覆膜支架在肠系膜上静脉和下腔静脉间建立门-体分流通道。记录总手术时间、单纯建立门-体分流通道时间、对比剂用量、手术前后肠系膜上静脉的压力等数据,并采用配对 t检验比较术前及术后肠系膜上静脉压。 结果:12例患者均成功实施手术。总手术时间为(113±32)min,单纯建立门-体分流通道的时间为(31±5)min,对比剂用量为(129±48)ml,术前及术后肠系膜上静脉压分别为(27.8±2.7)和(14.3±2.1)mmHg,手术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t=20.125, P<0.01)。术后患者门静脉高压症状均缓解,但出现1例切口延迟愈合,1例菌血症,1例轻微肝性脑病,经后续治疗后均治愈;本组患者无死亡病例。术后复查CT显示所有患者门-体分流通道均通畅。 结论:对于急、慢性肝外门静脉阻塞病变患者,本研究初步证实了TEPS是一种新型、安全、有效、可行的治疗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联合AngioJet血栓抽吸技术治疗急性门静脉血栓的中短期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评价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途径联合AngioJet血栓抽吸技术治疗急性门静脉血栓的中短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河南省介入治疗中心2017年5月至2019年7月期间收治的63例急性门静脉血栓患者资料,其中男性49例,女性14例,年龄35至61(46±5)岁,实施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途径联合AngioJet血栓抽吸术,实施(或不实施)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以及根据患者病情同期实施(或不实施)胃底食管静脉曲张栓塞术。术后定期随访3至33(22±3)个月观察疗效。结果:技术成功率100%,术后门静脉及肠系膜上静脉血流恢复通畅,胆道损伤2例,未处理;肝内动静脉瘘2例,同期给予超选择动脉栓塞;随访期间,门静脉完全再通47例(74.61%),部分再通13例(20.63%),门静脉完全阻塞伴门静脉海绵样变3例(4.76%),症状性肝性脑病7例(11.11%),1例行人工肝治疗(1.59%),消化道溃疡1例(11.11%),失访6例(9.52%)。无门静脉高压相关性出血、病死等。结论:通过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途径联合AngioJet血栓抽吸技术治疗急性门静脉血栓是安全、有效、可行的,中短期临床效果令人满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常规超声与超声造影定量评估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支架分流术后疗效的对比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7/20
目的 应用常规超声与超声造影(CEUS)定量评估肝硬化门静脉高压(PHT)患者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支架分流术(TIPS)后疗效,对比分析其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在我院接受TIPS治疗的PHT患者85例,均于TIPS前1d及TIPS后1个月行常规超声检查和CEUS检查,获取门静脉内径(PVD)、脾静脉内径(SVD)、肠系膜上静脉内径(SMVD)、门静脉血流速度(PVV)、脾静脉血流速度(SVV)、肠系膜上静脉血流速度(SMVV),以及到达时间(AT)、达峰时间(TTP)、峰值强度(PI)、上升支斜率(AS);依据指南推荐方法检测TIPS前后门静脉压力梯度(PPG);比较PHT患者上述参数的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PHT患者TIPS前常规超声及CEUS定量参数与TIPS后PPG的关系.结果 常规超声检查结果显示,PHT患者TIPS前后PVD、SVD、SMVD、PVV、SVV、SMVV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CEUS检查结果显示,PHT患者TIPS后AT、TTP均较TIPS前缩短,PI、AS均较TIPS前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HT患者TIPS前后PPG分别为(31.76±6.28)mmHg(1 mmHg=0.133 kPa)、(13.42±2.03)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619,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PHT患者TIPS前AT、TTP与TIPS后PPG均呈正相关(均P<0.05),PI、AS与TIPS后PPG均呈负相关(均P<0.05);PHT患者TIPS前常规超声参数PVV、SVV、SMVV、PVD、SVD、SMVD与TIPS后PPG均无相关性.结论 CEUS较常规超声可更准确地定量评估PHT患者TIPS前后门静脉压力变化,在TIPS后短期疗效评估中具有较好的临床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20
-
肝硬化门静脉血栓形成诊治新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4/2/3
门静脉血栓形成(portal vein thrombosis,PVT)被定义为门静脉主干或其分支内血栓形成,伴或不伴延伸至脾静脉或/和肠系膜上静脉的栓子[1,2]. PVT的出现给肝硬化患者后续治疗,不论是急性出血、腹水还是肝移植,都带来更多技术上的困难. 因为PVT的存在可导致肝门静脉灌注减少和实质萎缩,还可导致门静脉高压进一步加重和肝功能恶化,发生失代偿事件和死亡的风险也显著增加,影响预后[3] . 这类患者发生急性食管胃静脉曲张时,控制急性出血失败的风险较无PVT者增加3 倍. 在规律内镜治疗过程中,消除静脉曲张的时间也更长. 本文就肝硬化并发 PVT 做一介绍,供相关专业医生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2/3
-
AngioJet联合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治疗门静脉-肠系膜上静脉血栓一例
编辑人员丨2023/8/6
患者男性,49岁.因“突发腹部胀痛4d、暗红色血便1d”入院.查体:腹软,脐上压痛,无反跳痛,肝脾肋下未及,移动性浊音阳性.肝功能Child分级B级.CTA示门静脉主干及左右分支、脾静脉、肠系膜上静脉充盈缺损.入院诊断:门静脉-肠系膜上静脉、脾静脉血栓形成.介入治疗过程:经右颈内静脉置入6F导管鞘,依次送入5F猪尾巴导管、单弯导管分别至下腔静脉、肝右静脉内,造影示下腔静脉、肝右静脉血流通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经颈静脉不同门静脉分支穿刺分流对肝硬化患者血氨水平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观察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transjugular intrahepatic portosystemic shunt,TIPSS)术后患者不同门静脉分支血氨的浓度,探讨不同门脉分支分流对肝硬化患者血氨水平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12月本科收治的因消化道出血接受TIPSS的52例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TIPSS穿刺部位分为门脉左支组和门脉右支组,术中采集门静脉左支、右支及肠系膜上静脉和脾静脉的血液样本,检测不同部位血氨浓度,并对患者术前和术后1d、1个月、3个月和半年的动脉血和静脉血的血氨水平进行检测和比较.结果 门静脉系统中肠系膜上静脉的血氨浓度最高,门脉左支的平均血氨浓度显著低于右支(P<0.05).TIPSS术后动脉血氨浓度明显升高,术后1 d[(57.1±12.7) μmol/Lvs(47.1±9.9)μmol/L]和1个月[(51.4±11.8) μmol/L vs (43.6±9.2) μmol/L]时右支组患者动脉血氨明显高于左支组(P<0.01);而静脉血氨浓度变化不明显(P>0.05).结论 TIPSS手术能明显升高患者的动脉血氨浓度,经左支分流对血氨的影响小于经右支分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超声引导下门静脉穿刺导引TIPS联合曲张静脉栓塞治疗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穿刺门静脉导引TIPS联合食管胃底曲张静脉栓塞术(PTVE)治疗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价值.方法 收集82例肝硬化伴反复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对其中47例(病例组)采用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门静脉穿刺并导引TIPS联合PTVE,对3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TIPS路径联合PTVE.比较2组分流道穿刺次数及时长、PTVE完成时长及手术总时长等指标,分别比较2组手术前后肝脏血管情况.记录2组并发症.结果 病例组分流道穿刺次数和时长、手术总时长及术中出血率均低于对照组,而分流道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均<0.05);2组PTVE手术时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5).与术前相比,2组术后门静脉及脾静脉内径均缩小;门静脉、脾静脉、肠系膜上静脉及下腔静脉流速均加快,肝动脉流速均减低、RI均增高(P均<0.05).病例组无复发消化道出血病例,对照组3例(3/35,8.57%)复发消化道出血(t=3.15,P<0.001).结论 超声引导下门静脉穿刺导引TIPS及PTVE可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手术成功率及降低术后复发消化道出血的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门静脉系统血栓的介入治疗
编辑人员丨2023/8/6
随着门静脉系统血栓(PVT)的确诊率不断提高,针对PVT的介入治疗也日益受到重视.机械性碎栓及药物性溶栓配合全身性抗凝治疗能部分甚至完全地逆转门静脉血栓后的局部及全身性血流动力学改变,恢复门静脉血流,降低门静脉压力.介入治疗PVT需根据不同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及途径.经肠系膜上动脉途径创伤及风险相对较小,但对亚急性、慢性血栓或侧支已形成的单纯门静脉主干血栓溶栓效果多不理想.经门静脉途径是目前最常用的介入治疗手段,包括经皮穿肝、经皮穿脾和经肠系膜静脉等多种入路.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治疗可为门静脉系统提供一个低阻力的流出道,降低门静脉压力、改善门静脉血流瘀滞.PVT的介入治疗是多手段多途径联合的综合介入治疗.根据病情分别或联合应用多种治疗途径及多种治疗手段能取得更好疗效并降低并发症和病死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