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隐匿型升结肠憩室穿孔一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结肠憩室是指结肠黏膜经肠壁肌层缺损处向外形成囊状突出的病理结构。结肠憩室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发病率高,而随着亚洲国家人群生活方式及饮食习惯的逐步西方化,人口老龄化及结肠镜检查的普及,该病发病率也在增长。该病大部分患者临床症状非特异,易出现漏诊或延误诊断。本文报道1例隐匿型升结肠憩室穿孔,分析其临床特征、辅助检查及诊治经过,以期为临床医师提供诊治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回肠脂肪瘤一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外科手术切除是治疗小肠脂肪瘤的标准方式,近年来有少量内镜治疗的病例报道。本文报道采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回肠脂肪瘤1例,疗效满意,提示ESD可作为回肠脂肪瘤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大肠憩室粪石嵌顿内镜下松解治疗的临床意义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评价大肠憩室粪石嵌顿内镜下松解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8年1月—2020年9月汕头市中心医院内镜中心大肠镜检查发现的肠憩室粪石嵌顿并行内镜下松解治疗的患者作为观察组85例(后有2例因“急性阑尾炎”剔除出观察组),未处理患者作为对照组43例。以腹部症状缓解情况作为指标判断治疗是否有效。结果:观察组83例大肠憩室伴粪石嵌顿患者,一次性松解成功的占42.2%(35/83),综合措施松解成功的占首次松解失败的25.0%(12/48),松解成功率为56.6%(47/83)。观察组未见与内镜治疗相关的并发症。观察组松解治疗后1周电话随访,成功松解的45例患者中阳性症状者33例,有效占90.9%(30/33),松解失败的38例患者中阳性症状者29例,有效占55.2%(16/29)。观察组总体的治疗有效率较对照组高[55.4%(46/83)比7.0%(3/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23.354, P<0.01)。松解成功组、松解失败组、对照组比较,3组治疗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5.2%(30/46)、29.7%(11/37)、7.0%(3/43), χ2=33.792, P<0.01];两两比较,松解成功组有效率最高,松解失败组有效率居中,对照组有效率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7)。 结论:肠憩室粪石嵌顿内镜下松解治疗相对简单,能缓解和减少患者相关症状,避免并发症和漏诊误诊,疗效确切。肠镜诊疗过程中当发现肠憩室伴粪石嵌顿时使用一些方法对嵌顿的粪石进行松解有较大的实际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无痛胃肠镜检查应用二甲硅油联合聚乙二醇电解质散的肠道准备效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分析无痛胃肠镜检查应用二甲硅油联合聚乙二醇电解质散的肠道准备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的方法,纳入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南京市栖霞区医院收治拟行无痛胃肠镜检查患者3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90例。对照组给予聚乙二醇电解质散+0.9%氯化钠做胃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观察组给予聚乙二醇电解质散+二甲硅油。比较两组肠道清洁度,祛泡效果,结肠镜检查指标,息肉、腺瘤和进展期腺瘤检出率及药物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肠道清洁满意度、祛泡满意度较对照组明显增加[92.11%(175/190)比84.71%(161/190)、90.53%(172/190)比83.16%(158/1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进镜时间、结肠镜检查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3.35 ± 1.05)min比(6.02 ± 1.68)min、(11.86 ± 1.93)min比(15.22 ± 2.10)min)],0.9%氯化钠冲洗量明显减少[(35.68 ± 7.64)ml比(50.34 ± 10.30)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5 mm息肉检出率较对照组明显增加[15.79% (30/190)比5.79%(11/190)],腺瘤检出率较对照组明显增加[24.74%(47/190)比15.79%(30/190)],进展期腺瘤检出率较对照组明显增加[20.53%(39/190)比9.47%(18/1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腹胀发生率及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1.05%(2/190)比5.26% (10/190)、9.47%(18/190)比18.42%(35/1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无痛胃肠镜检查应用聚乙二醇电解质散联合二甲硅油可有效提高肠道清洁度、祛泡满意度、息肉及腺瘤检出率,不良反应发生率降低,临床应用价值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特发性肠系膜静脉硬化性结肠炎14例的临床、影像学和内镜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特发性肠系膜静脉硬化性结肠炎(IMP)患者的临床、影像学和内镜特征。方法:纳入2010年1月至2020年12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衢州医院(衢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4例IMP患者。所有患者均行腹部X线、增强计算机断层扫描(CT)和内镜检查;3例行气钡灌肠造影检查,11例行内镜活体组织检查(以下简称活检)。14例IMP患者中有3例因并发肠穿孔或肠梗阻且保守治疗无效而接受手术并行病理检查。分析14例患者的一般资料(如性别和饮酒史等)、临床症状、并发症,以及影像学(腹部X线、CT、气钡灌肠造影)和内镜下表现。采用描述性方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4例IMP患者中,男13例,女1例。13例男性患者均有长期中草药酒饮用史,其中8例长期饮用五加皮酒;7例出现并发症,其中5例为肠梗阻,2例为肠穿孔。14例IMP患者的临床症状均无特异性,大多表现为腹痛(11例)、腹胀(6例)、腹泻(6例)、恶心呕吐(4例)、便秘(2例)等。腹部X线检查主要表现为沿结肠走行的多发不规则钙化。3例行气钡灌肠造影检查患者均可见结肠半月襞变浅或消失、肠壁僵硬、肠腔狭窄和"指压征"。CT典型表现包括受累肠壁水肿增厚,肠周脂肪间隙模糊,肠系膜静脉和结肠壁内点状、细条状、弯曲状钙化。内镜下典型表现包括黏膜呈暗紫色、充血、水肿、伴糜烂溃疡、表面结节状突起和迂曲静脉显露等。结论:IMP有典型的影像学和内镜特征,两者联合能更准确地诊断和评估IMP。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儿童肠道准备质量的影响因素及其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随着儿童消化内镜技术的快速发展,结肠镜检查已成为儿科消化系统疾病诊治的重要手段。良好的肠道准备作为结肠镜检查顺利进行的必要前提,其影响因素在成人中已有广泛的研究。由于儿童与成人具有明显不同的生理心理特点,其肠道准备的影响因素也与成人有很大的差异,而目前有关儿童肠道准备影响因素的研究仍较少。故现就患儿个体因素、既往疾病史、肠道准备方案、肠道准备宣教、肠道准备期间排便情况及肠道准备与结肠镜检查间隔时间等方面,对影响儿童肠道准备质量的相关因素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新型冷切除术中诊断"息肉样"结肠憩室一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向肠腔内突出的结肠憩室,形态上类似肠息肉,易被误诊而切除,导致术后医源性肠穿孔、感染等不良事件。本文报道了1例拟行新型冷切除术治疗的"肠息肉"病例,术中黏膜下注射含亚甲蓝的溶液后抬举不良且无明显界线,继续注射后病灶处的内镜下表现异常,最终诊断为"息肉样"肠憩室,从而避免了误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结直肠黏膜下肿瘤的内镜治疗现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随着居民健康体检意识的增强和消化内镜诊疗技术的发展普及,结直肠黏膜下肿瘤(submucosal tumor,SMT)的检出率明显提高,但病理类型和生物学行为的多样性使其诊疗难度依旧较大。内镜切除术因微创、标本完整和费用低等优点而广受关注和认可,目前被用于病变无淋巴结或远处转移且能够耐受内镜手术的患者。消化道SMT的内镜下切除方式主要有内镜圈套切除术、内镜黏膜下挖除术、经黏膜下隧道内镜肿瘤切除术和内镜全层切除术等,本文即对结直肠SMT的这4种治疗方式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肺、胃异时性多原发癌合并结直肠癌前病变1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患者男,65岁,因“便血4个月”就诊。直肠指检发现在胸膝位约6点方向触及1个大小约1 cm×1 cm半圆形肿物。入院诊断为“乙状结肠肿瘤、直肠肿瘤、左肺腺癌”。限期分别行经肛门内窥镜下微创直肠肿瘤切除+腹腔镜乙状结肠肿瘤根治术+胸腔镜左上肺尖切除术。病理检查提示乙状结肠及直肠病灶均为癌前病变,左肺浸润性腺癌(T1N0M0,Ⅰ期)。术后8个月复查发现原发性胃癌,并限期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毕Ⅱ式吻合)。病理检查提示低分化胃腺癌(T4aN0M0,ⅡB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克罗恩病患者199例次内镜下非干酪样肉芽肿检出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初步探讨克罗恩病患者内镜下非干酪样肉芽肿的检出率及其影响因素,以提高克罗恩病的病理确诊率。方法:收集2016年7月至2021年4月于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院,符合克罗恩病临床诊断标准且行内镜检查并行内镜下活体组织检查(以下简称活检)的患者199例次,分析克罗恩病患者总体,以及不同发病类型(初发和复发)和活检部位是否包括结肠的克罗恩病患者的非干酪样肉芽肿检出率。根据内镜下活检是否检出非干酪样肉芽肿,将患者分为检出组和未检出组,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病程、体重指数、吸烟情况、临床表现(腹痛、腹泻、消化道出血、肛周病变、消瘦、发热、肠梗阻)、治疗药物(5-氨基水杨酸、免疫抑制剂、糖皮质激素、生物制剂、全肠内营养)、肠道手术史、实验室检查结果(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白蛋白)、内镜下表现(溃疡、瘘管、狭窄)、简化克罗恩病活动指数(CDAI)、活检取材总数和活检部位。统计学方法采用卡方检验、校正卡方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克罗恩病患者内镜下检出非干酪样肉芽肿的影响因素。 结果:199例克罗恩病患者中检出组67例,总体检出率为33.7%;未检出组132例。克罗恩病初发患者的非干酪样肉芽肿检出率高于复发患者[39.9%(59/148)比15.7%(8/51)],活检部位包括结肠的克罗恩病患者的非干酪样肉芽肿检出率高于不包括结肠者[64.1%(25/39)比26.3%(42/16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χ2=9.93、20.12, P=0.002、<0.001)。检出组患者的年龄小于未检出组,病程短于未检出组,有腹痛、有生物制剂治疗史的患者比例低于未检出组,简化CDAI评分高于未检出组,活检取材总数多于未检出组[30.0岁(25.0岁,37.0岁)比32.0岁(28.0岁,41.0岁),1.0年(0.0年,3.0年)比2.0年(0.0年,5.0年)、61.2%(41/67)比75.8%(100/132)、0(0/67)比10.6%(14/132)、5.00分(2.00分,7.00分)比4.00分(2.00分,6.00分)、10块(8块,12块)比6块(3块,9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Z=-2.29、-1.99, χ2=4.56,校正 χ2=6.11, Z=-2.05、-5.64,均 P<0.05);检出组的活检部位为回肠末端、结肠、回结肠、上消化道、回肠末端+上消化道、回结肠+上消化道者分别为36、4、18、1、5、3例,与未检出组的94、4、8、11、13、2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isher确切概率法, 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活检取材总数、活检部位是否包括结肠和发病类型是克罗恩病患者内镜下是否检出非干酪样肉芽肿的独立影响因素(回归系数=0.157、0.979、-0.960, OR=1.171、2.662、0.383,95%置信区间1.067~1.284、1.140~6.214、0.158~0.929, P=0.001、0.024、0.034)。 结论:对于疑似克罗恩病患者,内镜检查时应尽可能增加活检取材总数,同时于结肠病变处进行活检,以提高非干酪样肉芽肿检出率,为克罗恩病的诊断提供更多病理学诊断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