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镜下高频电刀行结肠息肉切除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编辑人员丨1周前
通过采集2020年6月—2020年9月四川地区6家医院使用高频电刀行内镜下结肠息肉切除术的643例资料,包括息肉完整切除、术后迟发性出血、穿孔等情况,分析高频电刀行结肠息肉切除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结果显示患者中发生迟发性出血18例(2.80%),术后穿孔1例(0.16%)。1 828枚息肉病灶均得到完整切除(100.0%)。单因素分析显示直径≥10 mm、息肉形态为长蒂或侧向发育型肿瘤、病理为腺瘤性息肉、采取内镜黏膜切除术切除、采取混切1电凝模式是高频电刀内镜下结肠息肉切除术后发生迟发性出血的影响因素( 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息肉直径≥10 mm( P=0.001, OR=3.575,95% CI:1.175~9.955)、息肉形态为长蒂或侧向发育型肿瘤( P=0.004, OR=2.981,95% CI:1.233~14.858)是迟发性出血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提示内镜下采用高频电刀行结肠息肉切除具有较高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但对于息肉直径≥10 mm、息肉形态为长蒂或侧向发育型肿瘤须警惕术后迟发性出血的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内镜下结肠息肉切除术后迟发性出血原因及护理干预措施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调查导致内镜下结肠息肉切除术后迟发性出血发生的原因,并根据其发生的主要因素实施相应的预防干预措施。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在江苏省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实施内镜结肠息肉切除手术的患者80例,调查其术后迟发出血情况,将未出血患者分为对照组,出血患者分为研究组。统计并分析患者一般资料和临床信息,筛选相关因素。利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分析内镜结肠息肉切除术后迟发出血的相关因素和独立危险因素。另外选取2020年2月至2021年2月实施内镜结肠息肉切除术患者40例,根据对照组所调查的危险因素实施迟发性出血预防干预措施,比较实施干预措施先后的迟发性出血发生率。结果:干预前,80例患者中,有12例出现迟发性出血,发生率为16.25%。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合并糖尿病、息肉直径、息肉形态、镇静药物追加应用、术中出血、术中钛夹处理及息肉数目等均是可能导致迟发性出血的相关因素(均 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息肉位置(右半结肠)及术后便秘等均是迟发性出血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均 P<0.05)。实施护理后,1例出现迟发性出血,发生率为2.5%。 结论:高血压、息肉位置(右半结肠)及术后便秘等均是导致内镜下结肠息肉术后迟发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实施预防护理措施后,迟发性出血发生率显著降低,促进疾病康复,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眼眶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1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患者,男,77岁,因"右眼眼胀,双眼视物重影半年余"于2022年12月就诊于济南明水眼科医院。既往无肿瘤病史,慢性胃炎史20余年、慢性支气管炎史20余年、肝囊肿病史11年、冠心病史10余年、结肠息肉切除术后11年余、小肠疝气术后3年余,无传染病史。眼部检查:视力:右眼0.6,左眼0.8,双眼视力矫正无助;眼压:右眼10 mmHg(1 mmHg=0.133 kPa),左眼10 mmHg;双眼位正,眼球各方向运动未见明显异常;眶压:右眼(++);右眼上睑下垂,遮挡瞳孔上缘,瞳孔圆,直径约3 mm,光反射正常,晶状体混浊(++),玻璃体轻度混浊;裂隙灯显微镜下眼底检查:右眼视盘颞侧萎缩弧,黄斑中心凹反光不明,鼻下方及颞侧周边视网膜见出血点。实验室检查示血常规、尿常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丙型肝炎抗体、梅毒抗体、艾滋病抗体等未见异常。心电图示窦性心律,肢体导联低QRS电压。胸部X线示双肺纹理增多增粗,其内未见明显实质性病变。眼眶CT示右眼眶眶顶部见类扁椭圆形略高密度阴影,横截面约1.7 cm×1.9 cm,CT值约40 Hu,相邻眶壁骨质结构未见明显破坏,上直肌受压移位。双侧眼球大小对称,球后视神经未见明显增粗(图1)。眼眶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强化示:右侧眼球略突出,右眼眶球后外上方可见团块状长T1长T2异常信号影,边界较清,增强扫面呈明显较均匀强化,大小约15 mm×21 mm,邻近视神经及上直肌受压、移位,左侧眼眶及内容物未见明显异常。患者于2022年12月在全身麻醉下行右眼眶内肿物切除术,术中切除肿物送病理,术后甘露醇降眶压,激素减轻水肿。术后组织病理学提示(右眼眶内)低分化癌,呈深染小细胞样,呈巢团状分布(图2)。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示CK-pan:(+)、Syn:(+)、S-100:(个别散在+)、Ki-67:(阳性细胞数约70%)、CD56:(+)、CgA:(-)、CK20:(-)、TTF-1:(+)、P16:(+)、P53:(+,突变型)、CD117:(+)、SMARCA4:(+)。综合以上结果,病理学诊断为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Small cell neuroendocrine carcinoma,SCNEC)。术后常规抗感染,建议患者至肿瘤专科医院行全身18F-FDG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PET/CT)显像检查协诊及原发病灶转移情况。出院后随访,患者胸部CT示右肺上叶占位并纵隔淋巴结肿大,性质不明,锁骨上区及腹部彩超未见明显异常。考虑转移癌可能性大,患者拒绝行穿刺活检及进一步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圈套器冷切除术在结直肠息肉内镜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随着内镜下息肉切除技术的不断发展,内镜医师可通过微创、高效的内镜下操作,实现结直肠息肉的完整切除,降低结直肠癌的发生率。其中圈套器冷切除术因操作简单、耗时短、完整切除率高、并发症少等优点被推荐为1~9 mm结直肠(微)小息肉切除的首选方法。近年来,圈套器冷切除术治疗结直肠息肉的研究进展迅速,笔者围绕该项技术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以及对长径≥10 mm的扁平息肉治疗的应用及进展进行文献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6~10 mm肠息肉冷切除术后预防性使用金属夹的价值探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6~10 mm肠息肉冷圈套器息肉切除术(cold snare polypectomy,CSP)后是否需要预防性使用金属夹。方法:纳入2022年2月15日至2022年5月30日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内符合冷圈套器切除标准的6~10 mm息肉200例,随机分为预防性金属夹治疗组和观察组,对比分析两组间年龄、性别、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波士顿评分、进镜时间、创面大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时间、术后迟发性出血率、费用。结果:金属夹治疗组98例,切除结肠息肉122枚;观察组97例,切除息肉119枚。各组间年龄、性别、BMI、波士顿评分、进镜时间、创面大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金属夹治疗组和观察组比较,手术时间[(171.03±90.78)s比(69.81±43.26)s, t=2.266, P=0.010]、术中出血时间[(19.98±17.37)s比(29.16±17.56)s, t=-2.875, P=0.006]、手术费用[(571.63±110.92)元比(366.32±13.20)元, t=18.102, 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组术后迟发性出血率[0.0%(0/98)比1.0%(1/97), P=0.49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针对6~10 mm肠息肉冷切除术后创面持续出血时间<60 s的患者,预防性使用金属夹虽然可减少术中出血时间,但增加了手术时间和手术费用,在预防术后并发症方面效果亦不明显。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儿童直肠息肉癌变1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1例患儿因便血就诊,肠镜检查提示直肠息肉,行内镜黏膜切除术治疗,病检结果为黏液腺癌,术后随访2年,未见复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应用集束化护理模式联合临床护理路径对结肠息肉切除患者的干预效果观察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结肠息肉切除患者应用集束化护理模式联合临床护理路径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该研究纳入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在浙江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安吉分院住院行内镜下结肠息肉冷切除术患者200例进行分析,采用电脑随机分成两组,包括观察组(100例)和对照组(100例),分别接受集束化护理模式联合临床护理路径护理干预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比较干预前后两组结肠息肉切除患者手术指标、肠道功能恢复、住院指标、心理状况、相关知识知晓度、治疗依从性、护理满意度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前准备时间、手术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2.79±0.31)d、(46.18±5.57)min、(23.29±10.18)h、(27.06±14.25)h、(32.13±16.85)h、(6.63±0.48)d,均显著短于对照组的(4.12±0.73)d、(58.04±8.16)min、(37.68±11.62)h、(38.57±15.94)h、(45.86±18.24)h、(8.42±0.87)d( t=16.77、12.00、9.32、5.38、5.53、18.02,均 P < 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分别为(36.49±4.75)分和(37.28±4.93)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5.13±5.28)分和(45.39±5.64)分( t=12.17、10.83,均 P < 0.05);观察组结肠息肉切除患者相关知识知晓度、治疗依从性、以及护理满意度分别为0.94%、0.92%、0.96%,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0.78%、0.65%、0.73%(χ 2=9.39、20.03、18.48,均 P < 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7.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9.00%(χ 2=5.35, P < 0.05)。 结论:集束化护理模式联合临床护理路径护理干预可以显著改善结肠息肉切除患者的肠道功能恢复情况和心理状况,提高他们相关知识知晓度、治疗依从性、护理满意度,且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降低,值得临床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国产与进口止血夹预防≥10 mm结直肠息肉内镜切除术后迟发性出血的效果对比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对比国产与进口止血夹预防≥10 mm结直肠息肉内镜切除术后迟发性出血的效果。方法:收集2018年1月—2019年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行结直肠息肉(长径≥10 mm)内镜下切除术的78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分为术后迟发性出血组( n=15)与未出血组( n=774),采用单因素以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术后迟发性出血的影响因素。另外将使用1种类型止血夹的患者按所采用的止血夹品牌,分为国产组( n=499)以及进口组( n=208),对比两组止血夹预防术后迟发性出血的效果。 结果:789例行结直肠息肉内镜下切除术的患者中,1.9%(15/789)的患者术后出现迟发性出血。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有蒂息肉是术后迟发性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 OR=6.621,95% CI:2.278~19.241, P=0.001),止血夹封闭创面是术后迟发性出血的独立保护因素( OR=0.169,95% CI:0.050~0.570, P=0.004)。无论医师经验高低,国产组与进口组止血夹预防≥10 mm结直肠息肉内镜切除术后迟发性出血的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有经验医师亚组:1.8%(7/385)比0.6%(1/175), χ2=1.314, P=0.445;普通医师亚组:2.6%(3/114)比3.0%(1/33), χ2=0.010, P>0.999],且国产组相比于进口组患者使用止血夹费用更少[有经验医师亚组:(1 433.51±889.02)元比(3 033.97±1 686.87)元, t<0.001 ,P<0.001;普通医师亚组:(1 181.58±815.29)元比(3 303.46±1 690.43)元, t<0.001 ,P<0.001]。 结论:有蒂息肉是≥10 mm结直肠息肉内镜切除术后迟发性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止血夹封闭创面可以显著降低术后迟到性出血的风险。国产止血夹与进口止血夹相比,预防术后迟发性出血效果并无差异,但国产止血夹相比于进口止血夹医疗负担更小,适于向基层医院以及各大临床中心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进展期大肠腺瘤性息肉中医证候特征及危险因素的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进展期大肠腺瘤性息肉(Aps)发生发展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横断面研究。选择2020年12月-2022年12月北京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龙岗)400例行大肠息肉切除术且病理诊断为Aps的住院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其中进展期腺瘤107例、普通腺瘤293例。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姓名、性别、年龄、BMI)、吸烟史、饮酒史、高血压病病史、糖尿病病史、 13C尿素呼气试验结果,分析进展期腺瘤发病的危险因素及其证候特征。 结果:①进展期腺瘤男性患者分布[70.09%(75/107)比57.34%(168/293), P=0.021]、年龄[(52.25±9.81)岁比(48.41±10.23)岁, P=0.001]、BMI[(24.37±3.19)kg/m 2比(23.38±3.25)kg/m 2, P=0.007]高于普通腺瘤;②进展期腺瘤和普通腺瘤患者常见证型均为肠道湿热证,其中进展期腺瘤肠道湿热证患者分布高于普通腺瘤[43.0%(46/107)比32.1%(94/293); χ2=4.10, P=0.043];③进展期腺瘤饮酒史患者分布高于普通腺瘤[61.7%(66/107)比39.3%(115/293); χ2=15.92, P<0.001];④进展期腺瘤糖尿病病史患者分布高于普通腺瘤[29.9%(32/107)比14.7%(43/293); χ2=19.94, P<0.001];⑤进展期腺瘤患者Hp感染率大于普通腺瘤[66.4%(71/107)比44.7%(131/293); χ2=14.69, P<0.001];⑥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BMI、男性、肠道湿热证、饮酒史、糖尿病病史及Hp感染是进展期腺瘤发病的危险因素( P<0.05或 P<0.01)。 结论:肠道湿热证是进展期腺瘤患者的关键证候,且男性、年龄、BMI、饮酒史、糖尿病病史及Hp感染为其发病的危险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冷圈套息肉切除术对直径≤15 mm结肠息肉内镜下切除及减轻机体应激和炎性反应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研究冷圈套息肉切除术对直径≤15 mm结肠息肉内镜下切除及减轻机体应激和炎性反应的作用。方法:本研究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以湖北省中医院2019年9月至2022年8月诊断并进行治疗的直径≤15 mm结肠息肉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以上患者分为试验组60例以及对照组60例,试验组患者采取冷圈套息肉切除术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取内镜下黏膜切除术进行治疗。分别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操作指标、急性时相蛋白水平、应激反应指标以及并发症之间的差异采用 χ2检验以及Fisher精确检验进行比较。 结果:试验组患者手术时间低于对照组[(2.63±0.55) min比(3.82±0.54) min, t=11.959, P<0.05]。术后两组患者的CRP、SAA、AAT均高于术前[(7.10±2.85)、(13.73±2.96) mg/L比(4.97±0.78)、(4.95±0.81) mg/L,(13.25±3.06)、(17.11±2.68) mg/L比(7.07±1.62)、(7.01±1.50) mg/L,(1 893.56±53.39)、(3 427.65±52.47) mg/L比(1 240.61±53.78)、(1 240.61±53.78) mg/L, t=5.584、22.161、13.826、25.473、66.863、225.468, P<0.05],且试验组患者的CRP、SAA、AAT低于对照组( t=12.630、7.350、158.742, P<0.05)。术后,两组患者的Cor、NE、ACTH以及ATⅡ高于术前[(126.50±2.48)、(146.91±3.55) ng/ml比(94.98±3.36)、(94.87±3.88) ng/ml,(0.42±0.09)、(0.59±0.26) ng/ml比(0.21±0.14)、(0.24±0.12) ng/ml,(35.58±3.87)、(43.14±3.14) pg/ml比(27.03±3.10)、(27.58±2.56) pg/ml,(42.02±3.59)、(50.33±3.95) ng/ml比(34.81±3.23)、(34.92±3.98) ng/ml, t=58.464、76.650、9.774、9.468、13.356、29.750、11.565、21.287, P<0.05],且试验组患者的Cor、NE、ACTH以及ATⅡ低于对照组( t=36.508、4.786、11.750、12.059, P<0.05)。 结论:在对直径≤15 mm结肠息肉患者的治疗中,采用冷圈套息肉切除术对患者进行手术,可显著降低炎性反应以及应激反应。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