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单孔腹腔镜手术治疗肝胆胰脾疾病的临床应用进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单孔腹腔镜手术是目前备受关注的手术方式,已应用于普通外科疾病如肝占位性病变、胆道结石、胰腺肿瘤及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与常规腹腔镜手术相比,单孔腹腔镜手术具有手术切口美观、痛苦小、出血少、肠道功能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但单孔腹腔镜手术仍存在技术难题,如手术时器械操作平面交叉、手术视野受限、三角关系欠缺等,限制了其推广.现将单孔腹腔镜手术在肝胆胰脾疾病的应用现状、发展趋势作一综述,以期为单孔腹腔镜手术的应用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内镜前置活检钳对右半结肠息肉检出率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探讨内镜前置活检钳方法对右半结肠息肉检出率的影响.方法 收集2022年3月-2022年12月该院诊治的148例经普通电子结肠镜检出右半结肠息肉,于1个月内采用内镜前端前置活检钳方法复检,并行内镜下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者息肉检出数、息肉大小、形态和病理学诊断差异.结果 普通肠镜检查组在右半结肠共检出168枚息肉,采用内镜前置活检钳方法复检,普通肠镜检查组漏诊息肉41枚,漏诊率为19.62%.两组患者<5 mm息肉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息肉形态均以广基隆起型为主,病理性质以管状腺瘤为主,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发生出血和穿孔等并发症.结论 内镜前置活检钳方法能明显提高右半结肠息肉检出率,特别是可以在术中探寻到曾经"消失"的术前确定的肠息肉和直径更小的肠息肉,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单极电剪在达芬奇机器人辅助胰体尾切除术中的应用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对比单极电剪与超声刀在达芬奇机器人辅助胰体尾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20年7月至2023年12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普通外科接受达芬奇机器人辅助胰体尾切除术的31例术前诊断为胰体尾良性占位性病变患者资料,其中男性9例,女性22例,年龄(54.4±15.7)岁。31例患者中行达芬奇机器人辅助胰体尾切除术且术中使用单极电剪的纳入单极电剪组( n=12),单极电剪自带多关节可灵活旋转的机械臂,完成解剖及分离操作;使用超声刀的纳入超声刀组( n=19),超声刀完成解剖及分离操作。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保脾率、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胰瘘、出血等)及住院总费用等指标。 结果:术后病理证实31例患者中胰腺浆液性囊腺瘤6例(19.4%)、胰腺黏液性囊腺瘤5例(16.1%)、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3例(9.7%)、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6例(19.4%)、胰腺囊肿5例(16.1%)、胰腺良性囊性病变3例(9.7%)、不易分类3例(9.7%)。所有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均无中转开腹及死亡患者。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保脾率、术后住院时间、住院总费用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单极电剪组术后排气时间为(2.8±0.7)d,比超声刀组的(3.6±0.7)d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88, P=0.007)。两组均无术后出血,单极电剪组共有4例术后出现并发症,均为胰瘘,其中生化漏2例,B级胰瘘2例;超声刀组有8例术后出现并发症,胰瘘7例,其中生化漏3例,B级胰瘘4例,另有腹腔感染3例,均予以对症治疗后痊愈。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717)。 结论:达芬奇机器人辅助胰体尾切除时,应用单极电剪可以达到与超声刀同样的效果,并且能够充分发挥机器人手术系统的优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无症状型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30例临床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分析无症状型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primary hyperparathyroidism,PHPT)的临床和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北京积水潭医院内分泌科及普通外科治疗的无症状型PHPT 30例和经典型PHPT 86例的临床特点和病理资料。无症状型PHPT男7例(23.3%),女23例(76.7%),男女比例1.0∶3.3;平均年龄(56.9±13.3)岁。经典型PHPT男32例(37.2%),女54例(62.8%);平均年龄(46.4±17.0)岁。骨代谢指标包括骨密度和骨生化标志物(甲状旁腺素、25羟维生素D和碱性磷酸酶)。采用 t检验比较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Mann-Whitney秩和检验比较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 χ 2检验比较计数资料。 结果:无症状型PHPT血甲状旁腺素中位数144.2(108.1,207.0)pg/ml,血钙浓度平均(2.80±0.20)mmol/L,碱性磷酸酶中位数80.0(53.7,105.5)IU/L,均显著低于经典型组( P<0.05)。血25羟维生素D中位数12.14(7.87,14.38)ng/ml,高于经典型组( P<0.001)。无症状型10例(33.3%)发生骨质疏松,发生率低于经典型组( P<0.001)。无症状型肿瘤质量中位数0.80(0.25,1.98)g,小于经典型组( P=0.003),无症状型病理类型腺瘤26例(86.7%,其中非典型腺瘤2例),甲状旁腺增生4例(13.3%)。 结论:无症状型PHPT以女性为主,与经典型一致;平均年龄高于经典型。本研究中无症状型PHPT均为良性病变,骨生化指标异常,尤其是VitD缺乏普遍存在,同样可致骨质疏松。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甲状腺癌的过度诊断不应被过度解读
编辑人员丨1天前
近日,甲状腺癌“过度诊断”的话题再次引发医疗学术圈的争议,也引发了来自患者以及普通人群的广泛讨论,在一定程度上,甲状腺癌的过度诊断被过度解读了。本文从甲状腺外科医师的角度出发,对如何正确理解甲状腺癌的过度诊断进行详细论述。笔者认为甲状腺癌的过度诊断发生存在的两个要素为人体内存在大型的惰性肿瘤“沉默库”和提高检出率的医疗手段。近年来,甲状腺癌成为全球发病率增加最快的恶性肿瘤,指数型的增长方式使得甲状腺癌被过度诊断,也不可避免地成为学术界的热门话题,但甲状腺癌的过度诊断与甲状腺癌早筛早诊并不矛盾。关于甲状腺癌的过度诊断要被科学看待、理性思考,尤其要避免过度解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中低位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新辅助治疗与全程新辅助治疗的近期疗效和安全性比较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比较中低位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术前采用新辅助放化疗(nCRT)和全程新辅助治疗(TNT)两种模式的近期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病例入组标准:(1)病理证实为距离肛缘12 cm以内的直肠腺癌;(2)经磁共振(MRI)或直肠腔内超声诊断为cT 3~4N 0或cT 1~4N 1~2者;(3)经肠镜证实为直肠单发肿瘤;(4)能够耐受放化疗;(5)既往无其他肿瘤史。排除标准:既往接受过直肠癌根治手术,此次为局部复发者;(2)不能完整完成nCRT疗程者;(3)远处转移者;(4)临床病理资料不完善者。按照上述标准,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期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普通外科收治的134例直肠癌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男性82例,女性52例,男女比例为1.58∶1.00,年龄26~81(59.6±11.2)岁。根据患者接受的辅助治疗方案(2017年12月前为nCRT治疗,2018年1月后为接受TNT治疗),将患者分为nCRT组(55例)和TNT组(79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肿瘤距肛缘距离、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体力状态评分、肿瘤TNM分期等基线资料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两组患者均采用三维适形调强放疗(IMRT),放疗剂量为50.4 Gy/28 f。nCRT组放疗期间口服卡培他滨化疗,放疗结束休息6~8周后行手术治疗。TNT组于放疗前给予CapeOX方案(奥沙利铂+卡培他滨)诱导化疗1个周期后开始同步放化疗;巩固化疗结束后2周行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新辅助治疗疗效、放化疗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围手术期安全性。 结果:两组患者均完成nCRT疗程。nCRT组和TNT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中性粒细胞减少[7.3%(4/55)比10.1%(8/79)]、贫血[3.6%(2/55)比3.8%(3/79)]、血小板减少[5.5%(3/55)比7.6%(6/79)]、胃肠功能紊乱[3.6%(2/55)比6.3%(5/79)]和放射性肠炎[9.1%(5/55)比8.9%(7/79)]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130例患者完成TME手术,nCRT组54例,TNT组76例。相比nCRT组,TNT组采用经腹会阴联合切除术(APR)的比例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1.6%(25/76)比13.0%(7/54),χ 2=9.382, P=0.009],但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方面的差异也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所有患者的手术远切缘和环周切缘均阴性。nCRT组pCR为7.4%(4/54),TNT组为22.4%(17/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5.217, P=0.022)。两组术后病理分期、神经侵犯和脉管癌栓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在中低位进展期直肠癌的治疗中,TNT在不增加放化疗不良反应和手术并发症发生率的前提下,pCR率高于nCRT。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2023年度胰腺外科治疗进展及焦点展望
编辑人员丨1天前
胰腺外科是普通外科领域内最具挑战性的专科。由于胰腺外科疾病种类多,手术难度高,不同病种间诊疗思路存在差异,仍有许多争议亟待解决。本文从胰腺炎、胰腺囊性疾病、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胰腺癌的外科治疗,以及新辅助治疗、辅助治疗、免疫及靶向治疗等方面,对2023年胰腺外科临床与转化研究的前沿进展进行归纳与梳理,以期进一步规范胰腺外科诊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1 154例75岁及以上老年患者结肠镜检查及监测的回顾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分析75岁及以上的患者结肠镜检查的临床特点,探讨75岁及以上的老年患者定期结肠镜检查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纳入2015年1月至2018年3月在广东省人民医院行结肠镜检查的75岁及以上的患者1 154例,根据年龄分为75~79岁组605例、80~89岁组527例、90岁以上组22例。分析结肠镜下病变检出情况,每年1次结肠镜检查对75岁及以上老年患者的结直肠病变检出的影响及定期监测的必要性。结果:1 154例患者,无痛肠镜检查569例(49.3%),普通肠镜检查585例(50.7%),总阳性检出率为83.4%(962/1 154),最主要的病变为息肉858例(74.4%),其中腺瘤605例(52.4%)。3个年龄组比较,消化道出血是90岁以上组结肠镜检查者的主要就诊原因,腹部不适、肿瘤免疫指标升高、非肠癌恶性肿瘤史是75~79岁组结肠镜检查者的主要就诊原因( P<0.05)。153例患者参与每年1次的结肠镜检查,第二次复查息肉和腺瘤检出率下降,但仍高于40.0%。 结论:结肠镜检查是75岁及以上的老年患者安全有效的检查方法,息肉和腺瘤是最常见的病变,结直肠癌和息肉切除术后再发息肉常见,有必要定期复查结肠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WNT1诱导信号通路蛋白1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作用及其机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究WNT1诱导信号通路蛋白1(WISP1)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的功能定位及治疗作用机制。方法:60只雄性C57BL/6J小鼠购于北京维通利华公司,采取简单随机抽样法分为5组,每组10只,正常组喂养普通饲料,通过喂养高脂高胆固醇饲料14周制备NASH小鼠模型,在造模过程中分别腹腔注射IgG单克隆抗体,0.1 g/kg WISP1高亲和力单克隆抗体,0.2 g/kg WISP-1高亲和力单克隆抗体为IgG、低剂量WISP1抗体组和高剂量WISP1抗体组,每周2次,连续给药14周。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血糖水平。苏木精-伊红(HE)、糖原(PAS)染色、油红O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变化。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检测小鼠肝组织中白细胞介素(IL)-10、IL-6、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mRNA表达水平。检测肝组织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还原型谷胱甘肽(GSH)、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水平,活性氧(ROS)荧光染色检测肝组织中活性氧含量;免疫组织化学(IHC)检测肝组织WISP-1、乙酰辅酶a合成酶(ACS)蛋白表达,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肝组织肝组织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磷酸化AMPK(p-AMPK)、肉碱棕榈酰转移酶-1(CPT1)、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辅激活因子-1(PCG-1α)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模型组小鼠血清AST、ALT、血糖水平高于正常组[(245.01±57.57) U/L比(37.28±4.23) U/L、(218.96±55.27) U/L比(49.81±10.57) U/L、(25.73±2.29) mmol/L比(8.06±0.51) mmol/L, P<0.01];模型组病理表现为肝细胞脂肪变性、炎性细胞浸润、多处坏死灶;模型组小鼠肝组织炎症因子(IL-10、IL-6、IL-1β、TNF-α)mRNA水平高于正常组(7.49±059比1.00±0.38、5.57±3.22比1.00±0.59、4.86±3.86比1.00±0.34、10.18±3.24比1.00±0.17, P<0.01);MDA含量高于正常组[(3.75±0.40) nmol/ml比(2.22±0.24) nmol/ml, P<0.01],GSH、SOD活性低于正常组[(0.22±0.06) ng/ml比(0.49±0.15) ng/ml、(2.19±0.23) pg/ml比(4.59±0.22) pg/ml, P<0.01],ROS含量高于正常组(4.91±0.31比1.00±0.12, P<0.01);同时PGC-1α、ACS蛋白表达高于正常组[(2.19±0.084比1.00±0.09、(62.97±2.38)%比(26.72±0.73)%, P<0.01],CPT1表达低于正常组(0.55±0.01比1.00±0.13, P<0.01)。低、高剂量WISP1抗体组小鼠血清AST、ALT、血糖水平低于模型组[(65.53±25.85)、(53.49±12.22) U/L比(245.01±57.57) U/L,(73.93±23.670)、(60.88±23.38) U/L比(218.96±55.27) U/L,(20.07±2.03)、(16.46±3.71) mmol/L比(25.73±2.29) mmol/L, P<0.01],低、高剂量WISP1抗体组小鼠肝脏脂肪变性、炎症细胞浸润、坏死程度降低,低、高剂量WISP1抗体组小鼠肝组织IL-10、IL-6、IL-1β、TNF-α mRNA低于模型组(2.98±0.31、2.579±0.22比7.49±1.57,1.83±0.35、2.53±0.32比5.57±1.03, 1.62±0.24、1.52±0.34比4.86±1.33,2.63±0.56、2.12±0.37比10.18±2.31, P<0.05),高剂量WISP1抗体组小鼠MDA含量低于模型组[(1.83±0.694) nmol/ml比(3.70±0.50) nmol/ml, P<0.01],GSH、SOD活性高于模型组[(0.45±0.12) ng/ml比(0.22±0.06) ng/ml、(5.50±0.98) pg/ml比(2.19±0.40) pg/ml, P<0.01],活性氧含量低于模型组(0.51±0.06比4.91±0.31, P<0.01)。低、高剂量WISP1抗体组PGC-1α、ACS蛋白表达低于模型组(1.22±0.16、1.07±0.05比2.19±0.08,(33.50±3.45)%、(35.38±3.65)%比(62.97±2.38)%, P<0.01),p-AMPK、CPT1表达高于模型组(2.61±0.363、2.47±0.36比1.04±0.14,1.23±0.23、1.27±0.03比0.55±0.01, P<0.01)。 结论:抗WISP1治疗能通过激活AMPK通路,介导PGC-1α/CPT1通路改善NASH小鼠肝脏脂质代谢,减少炎症和脂质过氧化,促进肝细胞修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完全腹腔镜下近端胃切除双通道重建食管空肠π形吻合术治疗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的初步经验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究完全腹腔镜下近端胃切除双通道重建食管空肠π形吻合术治疗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的可行性,并总结初步技术经验。方法:采用描述性病例系列研究的方法。回顾分析2021年1月至2021年6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普通外科医学部接受完全腹腔镜下近端胃切除术双通道法食管空肠π形吻合的12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患者临床资料。12例患者中,肿瘤长径中位数2.0(1.5~2.9) cm,病理分期均为T1-3N0-3aM0。所有患者常规在完全腹腔镜下行根治性近端胃切除术淋巴结清扫,游离食管下段约5 cm,游离胃大弯、胃小弯侧拟切除位置,至少保留1/2远端胃,以直线切割闭合器切断远端胃体。手术适应证:(1)经内镜及病理检查诊断食管胃结合部腺癌(SeiwertⅡ~Ⅲ型);(2)术前评估近端胃R 0切除后能够保留至少1/2的远端胃。禁忌证:(1)经评估存在肿瘤远处转移或其他脏器侵犯;(2)术中评估腹段食管较短或存在膈肌食管裂孔疝者;(3)空肠系膜过短或张力过高;(4)术前存在严重合并症;(5)术前评估仅行姑息性手术;(6)营养状态不佳者。在完全腹腔镜下行双通道法食管空肠π形吻合消化道重建:(1)食管空肠π形吻合:处理距屈氏韧带25 cm处空肠系膜,于该处肠壁对系膜缘及食管右侧壁各取一长约1 cm切口,插入直线切割闭合器两臂,击发完成食管空肠侧侧吻合,使用直线切割闭合器于吻合口下缘离断并闭合共同开口,完成食管空肠π形吻合;(2)残胃空肠侧侧吻合:距食管空肠吻合口15 cm处空肠对系膜缘及残胃大弯侧各取一长约1 cm切口,置入直线切割闭合器,击发完成胃空肠侧侧吻合;(3)空肠空肠侧侧吻合:距食管空肠吻合口40 cm处近远端空肠对系膜缘取一长约1 cm切口,直线切割闭合器两臂分别置入,击发完成空肠空肠侧侧吻合。取上腹正中切口,长4~6 cm,取出标本,留置腹腔引流管,逐层关腹。主要观察指标为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术后排气时间和进食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手术费用等。符合正态分布的连续变量资料用 ± s表示,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连续变量资料采用 M( Q1, Q3)表示。 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实施完全腹腔镜下近端胃切除术双通道法食管空肠π形吻合,术后病理示上切缘均未见癌细胞。手术时间(247.9±62.4) min,术中中位出血量100.0(62.5,100.0) ml,所有患者均未术中输血,切口长度(4.9±1.0) cm,手术费用(55.5±0.7)万元,首次进食时间中位数1.0(1.0,2.0) d,排气时间(3.1±0.9) d。所有患者顺利出院,围手术期内仅1例出现术后麻痹性肠梗阻和感染性肺炎,Clavien-Dindo分级均为Ⅱ级,予以保守治疗痊愈,无手术相关死亡。术后住院天数(8.3±2.1) d。结论:完全腹腔镜下近端胃切除双通道重建食管空肠π形吻合术手术创伤小,安全可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