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司职协作模式的集束化护理对支气管哮喘儿童肺功能与哮喘控制效果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观察基于司职协作模式的集束化护理对支气管哮喘(哮喘)儿童病例肺功能与哮喘控制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2年6月到2023年6月就诊于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儿童哮喘病例9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49例,对照组遵循儿童哮喘常规护理模式施护,试验组接受基于司职协作模式的集束化护理干预,对2组干预后的各观察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试验组哮喘患儿家长疾病不确定感评分低于对照组,试验组哮喘患儿治疗完全依从率高于对照组,肺功能测评指标优于对照组,C-ACT评分、哮喘控制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以基于司职协作模式的集束化护理对哮喘儿童病例施加干预,利于患儿家长疾病不确定感的减低,可提升患儿治疗完全依从率,改善患儿肺功能,提高哮喘控制成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SLEEP-MAD模式改善ICU患者睡眠障碍的应用效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改善ICU患者睡眠质量的标准化结构方法SLEEP-MAD模式护理策略的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将2018年7月1日—2019年6月30日入住山西白求恩医院山西医学科学院ICU的睡眠障碍患者共180例纳入研究,其中对照组为2018年7月1日—12月31日入住ICU的患者(85例)。观察组为2019年1月1日—6月30日入住ICU的患者(9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睡眠管理,观察组按照SLEEP-MAD模式要求进行集束化干预管理,采用中文版理查兹—坎贝尔睡眠量表(RCSQ)进行睡眠质量的评估及相关因素的资料收集,通过统计结果对应用效果进行分析说明。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RCSQ各维度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各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除再入睡维度外,其余维度两组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睡眠质量的标准化结构方法SLEEP-MAD模式应用于ICU睡眠障碍患者的护理,可以有效地提高患者的应对水平,提高和改善睡眠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手术室集束化干预策略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手术室集束化干预策略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胃癌根治术患者88例,随机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各44例。参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参照组基础上给予手术室集束化模式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肠胃功能恢复情况、生活质量评分情况。结果:实施手术室集束化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参照组,胃肠功能显著优于参照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将手术室集束化干预模式应用于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中,可显著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肠胃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肝癌患者术后腹胀症状集束化护理方案的构建及应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肝癌患者术后腹胀症状集束化护理方案的构建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联勤保障部队第920医院收治的肝癌患者88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整群随机抽样法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各44例。参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参照组基础上给予集束化护理模式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疼痛程度、腹胀症状及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实施集束化护理模式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疼痛程度显著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研究组患者的腹胀症状显著优于参照组,研究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集束化护理干预模式应用于肝癌患者中,可显著降低患者疼痛程度,改善患者腹胀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集束化护理策略对肝衰竭患者肝功能及情感状况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策略对肝衰竭患者肝功能及情感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无锡市第五人民医院2016年6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肝衰竭患者9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实施传统的护理照护模式,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开展集束化护理策略。对两组患者开展为期4 w的病情追踪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及干预后的静脉血氨、谷丙转氨酶(AST)、谷草转氨酶(ALT)、总胆红素的变化;在干预第4周末,护士对两组患者的疾病知识认知水平进行评估。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的静脉血氨、AST和ALT水平、总胆红素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总胆红素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的AST和ALT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疾病知识认知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研究组干预后疾病知识认知水平掌握良好26例,掌握一般17例,掌握差3例,掌握度为93.50%;对照组干预后疾病知识认知水平掌握良好15例,掌握一般22例,掌握差9例,掌握度为80.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焦虑和抑郁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焦虑和抑郁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将集束化护理策略应用于肝衰竭患者,能改善其肝功能,且能减轻其焦虑、抑郁程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ICU机械通气患者应用集束化镇痛镇静护理模式的效果及对意外事件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ICU机械通气患者应用集束化镇痛镇静护理模式的效果及对意外事件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在该院进行ICU机械通气的患者120例,按照完全随机法分为一般干预组和集束化干预组,各60例,并对两组患者进行分别护理。对两组患者丙泊酚、右美托咪定等麻醉药物用量以及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进行统计,对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心理状况、生活质量进行评价,统计两组患者意外事件发生情况以及家属满意情况。结果:集束化干预组患者丙泊酚、右美托咪定用量均低于一般干预组,集束化干预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及ICU住院时间均短于一般干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抑郁、焦虑评分低于干预前,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干预前,且集束化干预组患者抑郁、焦虑评分低于一般干预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一般干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集束化干预组患者意外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一般干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集束化干预组患者家属总满意率显著高于一般干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使用集束化镇痛镇静护理模式对ICU机械通气患者进行干预,能够减少镇静药物的用量,缩短患者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舒缓患者负面情绪,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减少意外事件的发生,使患者家属更加满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集束化护理对留置NCC血液透析患者护理效果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对采用无隧道和涤纶套的透析导管(NCC)行血液透析患者护理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3月至2023年11月在安徽理工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净化中心通过超声引导下经皮中心静脉置入NCC行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44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护理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22例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22例采用集束化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导管感染、栓塞、脱管等并发症发生率和患者满意度。结果:研究期间对照组发生4例置管口感染,8例栓塞,1例脱管;观察组发生2例栓塞,无其他相关并发症;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5.45%(21/22)]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63.63%(14/2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 2=14.31, P < 0.001)。 结论:实施集束化护理模式可以增加患者对NCC的认知度,降低NCC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医护患King达标理论融合StMarys集束化干预模式在脑卒中气管切开患者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医护患King达标理论融合StMarys集束化干预模式在脑卒中气管切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0年8月—2022年2月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30例脑卒中气管切开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医护患King达标理论融合StMarys集束化护理干预模式。干预后,比较两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及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后,观察组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医护患King达标理论融合StMarys集束化干预模式有助于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护理满意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的导管信息化平台在预防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基于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的导管信息化平台在预防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中的应用效果,以改善CRBSI目前的现状。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队列研究,采用目的抽样法,将2021年8—12月北京大学深圳医院ICU收治的140例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的患者设为对照组,将2022年1—5月ICU收治的140例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的患者设为观察组。对照组给予CRBSI集束化护理措施后在床边使用电子表单记录与管理,观察组在给予CRBSI集束化护理措施后使用基于FMEA构建的重症系统导管信息化平台对导管评估及维护过程等进行信息化管理。比较2组ICU护士CRBSI集束化护理措施的执行率(6项)、执行时间、合格率及ICU患者CRBSI发生率情况。结果:观察组的ICU护士CRBSI集束化护理措施执行率中护士严格执行手卫生为87%(122/140)、穿刺时最大无菌屏障为97%(136/140)、导管维护时无菌操作为91%(128/140)、75%乙醇消毒接头为84%(118/140)、24 h更换输液管路为95%(133/140)、及时更换贴膜/敷料为89%(125/140),均大于对照组的70%(98/140)、87%(122/140)、71%(100/140)、61%(86/140)、71%(99/140)、69%(96/14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χ2值为9.67~29.07,均 P<0.05);观察组的ICU护士CRBSI集束化护理措施执行时间、合格率分别为(9.11 ± 2.83) min、91.4%(128/140),对照组分别为(10.00 ± 2.84) min、60.7%(85/14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2.64, χ2=36.28,均 P<0.05)。 结论:基于FMEA的导管信息化平台有助于增强ICU护士CRBSI集束化护理措施执行效率,提高护理质量,进而减少CRBSI的发生,临床推广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集束化抗凝管理模式对机械瓣膜置换术患者抗凝治疗依从性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集束化抗凝管理模式对机械瓣膜置换术患者抗凝治疗依从性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方法: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选取机械瓣膜置换术患者96例,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48例。两组患者术后均口服华法林抗凝药物治疗,对照组用药期间行常规护理指导,观察组实施集束化抗凝管理模式,比较两组干预前后实验室指标变化、抗凝治疗依从性、抗凝知识知晓率、抗凝并发症及满意率。结果:干预后观察组D-二聚体(D-D)、全血黏度(NB)、纤维蛋白原(FIB)、纤维蛋白原降解物(FDP)较对照组明显下降,服药依从性、复查依从性、自我监测依从性、生活方式依从性及依从性总评分较对照组显著升高,抗凝知识知晓率、抗凝达标率、抗凝治疗满意率高于对照组,抗凝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集束化抗凝管理模式能有效提高机械瓣膜置换术患者抗凝治疗依从性,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降低抗凝并发症,提高患者抗凝满意率及安全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