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同时机盆底康复结合围术期呼吸功能锻炼对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患者康复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观察不同时机盆底康复结合围术期呼吸功能锻炼对腹腔镜子宫切除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 2022年6 月至2023 年6 月因良性肿瘤行腹腔镜子宫切除术的120 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对照原则,将患者分为两组.两组围术期均予以呼吸功能锻炼,观察组术后第7 天开始进行盆底康复训练,对照组术后第14 天开始进行盆底康复训练.统计两组疗效、术后下尿路与肠道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两组盆底功能影响调查评分、尿动力学、盆底肌电值、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量表评分等相关指标.结果:观察组术后 12 周尿失禁、尿急发生率及术后 24 周尿失禁、尿潴留、尿急、便失禁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 周、24 周,两组最大尿流率、平均尿流率较训练前升高,排尿时间、残余尿量较训练前降低(P<0.05);观察组最大尿流率、平均尿流率高于对照组,排尿时间、残余尿量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快肌收缩最大值、10s与60s慢肌收缩平均值较训练前升高(P<0.05),观察组盆底肌电值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盆底功能影响调查评分较训练前下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量表评分较训练前升高(P<0.05),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子宫切除术后早期进行盆底康复训练与围术期呼吸功能锻炼可促进盆底功能、膀胱功能的恢复,减少下尿路与肠道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早期肺康复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肺康复是对病人进行全面评估后,通过制定运动训练、呼吸锻炼、营养干预等个体化治疗方案,以期减轻症状,提高自理能力,改善长期健康状况的一种综合干预措施.自美国胸科医师学会于1974年首次提出肺康复定义以来,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肺康复的形式及内容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仅仅作为药物治疗的补充慢慢变成了一项综合性的治疗方式.目前肺康复主要包括呼吸肌锻炼、运动训练、辅助排痰、机械通气、营养支持等多个方面内容,其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肺功能的康复作用已获得广大医务工作者的认可.同时,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后的入院早期进行适当的肺康复训练也已获得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关注.该文通过检索国内外相关文献来综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早期肺康复的研究进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盆底肌训练联合电针治疗不完全脊髓损伤后膀胱功能障碍:随机对照试验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观察盆底肌训练联合电针治疗不完全脊髓损伤(SCI)后膀胱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将 90 例不完全SCI后膀胱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电针组(30例)、盆底肌训练组(30例,脱落1例)和联合组(30例,脱落 1 例).3 组患者均予常规康复措施.电针组予电针治疗,穴取中极、关元、命门、腰阳关及双侧肾俞、次髎、膀胱俞,选择连续波,频率100 Hz,留针30 min,每天1次,每周6次,连续治疗6周;盆底肌训练组采用盆底肌训练,每天2次,共治疗6周;联合组予电针、盆底肌训练联合治疗.比较各组患者治疗前后日均排尿次数、日均漏尿次数、尿动力学指标(残余尿量、最大膀胱容量、膀胱顺应性、最大尿流率)及综合生活质量评定量表(GQOLI-74)评分.结果:与治疗前比较,各组患者治疗后日均排尿次数、日均漏尿次数减少(P<0.05),残余尿量、最大膀胱容量、膀胱顺应性降低(P<0.05),最大尿流率及 GQOLI-74 评分升高(P<0.05).联合组日均排尿次数、日均漏尿次数、残余尿量、最大膀胱容量、膀胱顺应性、最大尿流率及 GQOLI-74 评分治疗前后差值大于电针组和盆底肌训练组(P<0.05);电针组与盆底肌训练组以上指标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盆底肌训练联合电针干预能够有效缓解不完全 SCI 后膀胱功能障碍患者排尿情况,改善膀胱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以"知信行"为基础的康复训练对帕金森患者预后的改善作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探讨以"知信行"为基础的康复训练对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患者预后的改善作用.方法 选取PD患者79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39例,采用常规PD药物治疗结合康复训练;研究组40例,在对照组护理措施基础上,实施以"知信行"为基础的康复训练.评价指标为生活质量.结果 两组患者训练前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后各指标显著改善,且研究组相对于对照组,效果更显著,对比分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以"知信行"为基础的康复训练可提高PD患者生活质量,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肉桂贴敷涌泉穴配合肢体训练应用于中老年脑出血后偏瘫患者中的效果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究肉桂贴敷涌泉穴配合肢体训练对中老年脑出血后偏瘫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收治中老年脑出血后偏瘫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行机体康复训练,观察组实施肉桂贴敷涌泉穴配合肢体康复训练。比较两组肢体肌力恢复状况、日常生活能力、神经功能及继发障碍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干预后上下肢肌力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观察组干预后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Barthel指数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肩关节痉挛、肩关节半脱位、肩-手综合征及肩痛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对中老年脑出血后偏瘫患者实施肉桂贴敷涌泉穴配合肢体训练可有效提升肢体肌力,改善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降低继发障碍的发生率,值得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手功能康复医学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手外科手功能康复采用西医康复为主导,辅以中国医学特色,如针灸、推拿等,在手外科常见疾病中以臂丛神经损伤康复治疗为主,开展以物理治疗、体疗等康复方法,以术前术后精确治疗部位为基准,并结合健侧辅助训练康复法。以手功能康复为中心的综合治疗方向,积极进行临床治疗和功能恢复,并给予指导训练,发展其代偿能力。手功能康复在硬件软件中已形成一定的规模,尤其治疗臂丛神经损伤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早期康复治疗对烧伤儿童手功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儿童因其认知能力、自控能力等均较差,日常生活中极易受到烧伤等各种意外伤害;但因其正处于生长发育高峰期,烧伤后不仅瘢痕出现早而且增生快,特别是关节部位挛缩严重,所致畸形和功能障碍也更加显著多变。烧伤后的瘢痕和功能障碍又对患儿以后生活、上学、工作造成困扰,使得患儿在生活中易受其他儿童歧视,从而心理受创并产生自闭倾向,造成严重的精神和经济负担,而且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压力。该研究纳入52例手烧伤患儿,分为早期干预组(伤后1个月及以内开始干预)和晚期干预组(伤后1个月以后开始干预),均进行皮肤护理、瘢痕按摩、被动关节活动训练、主动关节活动训练、压力治疗、佩戴支具、游戏与音乐治疗。结果显示,与康复治疗前比较,早期干预组患儿康复治疗后手部活动度显著改善(P=0.001),晚期干预组患儿康复治疗后手部活动度改善情况不明显(P=0.142)。在早期干预组中,38.5%的患儿出现手部活动度明显改善;而在晚期组干预中,69.2%的患儿手部活动度无明显改善。伤后至介入康复时的时长和住院时长与手功能改善均呈负相关(P 值分别为<0.001、0.003),康复时长与手功能改善呈正相关(P=0.005)。儿童手烧伤后应尽早进行系统的手部康复功能训练,积极预防手部关节僵硬、肌腱粘连等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最大限度地改善手部功能,降低二次手术的风险。早期系统的综合康复治疗对手烧伤患儿创面愈合后的瘢痕和后期畸形起到了良好的预防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脑室镜第三脑室底造瘘治疗甲基丙二酸血症继发脑积水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总结脑室镜下第三脑室底造瘘手术治疗甲基丙二酸血症(methylmalonic acidemia,MMA)继发脑积水的临床经验,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21年6月山东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神经外科采用脑室镜第三脑室底造瘘手术治疗的7例合并同型半胱氨酸增高的MMA继发脑积水患儿,其中男4例,女3例;手术时中位年龄为9个月,范围在6个月至1岁。患儿行外周血基因分析明确诊断,术后长期药物治疗基础代谢性疾病,患儿于术后1、3、6、12个月门诊复查,行外周血同型半胱氨酸测定、行颅脑CT或磁共振成像检查,使用Gesell发育量表随诊智力发育。结果:7例患儿手术均顺利完成,无围手术期死亡患儿,其中1例患儿术后6 d开始出现明显颅内压增高表现,再次行脑室腹腔分流手术,其余6例经过药物及手术治疗后既往症状消失。患儿术后均长期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2.7年,范围在1~5年,随访期间患儿无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无颅内血肿、无神经源性肺水肿发生。7例患儿室旁水肿消失,4例患儿脑室较术前减小。患儿经手术、药物及康复训练综合治疗手段,发育商较术前平均改善12分,范围在8~16分。结论:对于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合并MMA继发脑积水的患儿,临床应积极进行术前筛查,当发现第三脑室底凹陷明显符合手术指征时,及时行脑室镜下第三脑室底造瘘手术治疗患儿有效,且能避免终身分流产生并发症的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157例海军陆战队员军事训练伤康复影响因素分析及思考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分析海军陆战队军事训练伤特点和康复情况,为今后做好特战部队军事训练伤康复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至2020年12月军队区域康复中心收治的157名海军陆战队队员军事训练伤的病历资料,参照《军事训练伤诊断标准及防治原则》,分析军事训练伤分类特点和康复效果。结果:发生率最高的军事训练伤是骨折,其次是腰椎间盘突出、半月板损伤、韧带损伤、关节脱位/扭伤。训练伤发生率与人员类别相关性不大,但在不同年龄阶段呈现出不同病种分布特点,康复效果与军事训练伤后入院时间呈正相关,开展心理干预指导能够有效改善军事训练伤官兵心理健康状况。结论:针对海军陆战队队员的训练特点及康复需求,普及军事训练伤防护知识,规范军事训练伤康复介入流程,采取个性化康复诊疗措施,并实施综合心理干预,可以有效促进军事训练伤的康复,减少因军事训练伤造成的非战斗性减员,保障部队战斗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分阶段康复干预对肩袖损伤术后患者肩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分阶段康复干预对关节镜修复术后肩袖损伤患者肩关节功能恢复及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04例肩袖损伤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52例。2组患者均给予关节镜修复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术后遵医嘱进行早期肩关节制动及康复训练,观察组患者术后给予分阶段综合康复干预。于治疗前、术后3个月、6个月时分别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关节Constant-Murley量表(CMS)对患者肩部疼痛及关节功能进行评定,同时检测、对比2组患者肩关节活动度及血清中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术后3个月、6个月时观察组患者疼痛VAS评分[分别为(3.5±0.7)分和(1.2±0.2)分]、CMS量表总分[分别为(60.7±10.3)分和(88.0±6.5)分]及肩关节前屈、外展、后伸范围均显著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水平( P<0.05);另外术后3个月、6个月时发现观察组患者血清IL-6含量[分别为(0.58±0.17)μg/L和(0.24±0.10)μg/L]、TNF-α含量[分别为(1.12±0.32)μg/L和(0.43±0.14)μg/L]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水平( P<0.05)。 结论:术后分阶段康复训练能有效改善关节镜修复术后肩袖损伤患者肩关节功能,减轻肩关节疼痛,其治疗机制可能与下调血清中IL-6及TNF-α水平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