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RG支付下胃癌手术患者住院费用医保结余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分析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支付下胃癌手术患者住院费用医保结余的影响因素,为推动公立医院DRG支付改革,合理控制住院费用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2年1—7月某三级综合医院胃肠外科DRG入组胃癌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从某市医保结算系统和医院信息管理系统提取患者年龄、医保结余和住院费用及其构成等指标信息。所有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采用逐步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患者医保结余影响因素,采用蒙特卡洛模拟方法对各影响因素的不同组合场景进行模拟,分析医保结余概率。结果:共纳入205例患者,其中医保结余组117例,亏损组88例。两组患者的住院费用和医保结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医保专员干预、DRG正确入组、肠外营养制剂费用、抗感染药物费用、检查费用和耗材费用是患者医保结余的影响因素( P<0.05)。经蒙特卡洛模拟验证,使用不同抗感染用药方案或不同肠外营养制剂的患者,在医保专员干预且入组正确时,医保结余概率较大。 结论:医院通过医保专员干预,确保胃癌患者DRG入组正确,准确使用肠外营养制剂和抗感染药物,控制检查和耗材费用,可提升医保结余概率。未来医院应进一步推广药品耗材带量采购,减少不必要的检查,制定围手术期标准化营养干预及抗感染治疗路径,保证DRG入组准确性,优化临床诊疗路径,以提升医保基金使用效率,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整体性治理视域下异地就医结算管理路径优化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我国异地就医结算存在医保政策、监管及经办服务的"碎片化"问题,整体性治理理论和国际实践经验可以为完善我国异地就医结算管理提供优化路径:切实推进分级诊疗政策;以政府为中心,创新监管机制;实现医保结算政策标准化,统筹推进全民医保建设;建立和完善异地就医领域法律法规;推行"综合柜员制",规范异地就医经办流程;稳步推进信息化建设.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DRG支付背景下临床科室超支情况分析及管理策略——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分析临床科室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结算病例超支的影响因素,为科室精细化管理提供思路.方法 选取2022年某三级综合医院心血管内科1 495例DRG结算病例的医保结算信息、病案信息及费用信息,使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DRG结算病例超支的影响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结余病例组和超支病例组在年龄、住院天数、医保类型、病例类型、疾病严重程度、治疗操作类型、相对权重(RW),以及药品占比、耗材占比、检查检验占比、医疗服务占比方面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住院天数≥5 d、城乡居民医保、低倍率或高倍率病例、高药品占比、高耗材占比是DRG结算病例超支的危险因素(P<0.05),非手术室操作、RW≥2是DRG结算病例超支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 临床科室可从主动适应医保规则,落实临床路径管理,加强医疗成本控制,兼顾学科高质量发展等方面持续改进,促进DRG精细化管理,助力医院可持续发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UDI在妇幼专科医院医用耗材管理中的应用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8/17
医疗器械唯一标识(UDI)是医疗器械产品的电子身份证,有助于医疗器械耗材的标准化和规范化管理.医用耗材的申请、采购、配送和使用是医院规范化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医院实现精细化管理的重点.医用耗材实施UDI管理,通过信息化手段准确识别和智能管理,可提升医疗机构的综合管理能力.本研究按照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工作要求,以某三甲妇幼专科医院实施UDI管理医用耗材的智能建设实践为基础,结合医用耗材供应链管理要求,充分利用医院现有的信息系统资源,辅以智能化管理设施、设备,实现院内医用耗材编码与UDI编码、医保编码的关联,实现医用耗材管理信息化、智能化,补充完善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对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医疗行为的监管要素.本研究认为,我院医用耗材实施UDI管理,虽然存在UDI数据库产品不完整、医院物资管理系统与UDI数据库难以对接、"三医联动"信息化管理难度增加等问题,但UDI是实现所有医用耗材的精细化、标准化、科学化管理的基础,能保证医用耗材的安全性、有效性,优化财务管理和患者自助查询,实现了医用耗材的财务精准结算、财务管理可溯源、患者及家属知情的良性氛围,进一步提升了医院管理能力和社会效益.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8/17
-
ICD-10中Z编码的正确使用
编辑人员丨2024/7/27
分析ICD-10中Z00-Z99编码的概念及使用特点,并将Z编码分为8种类型,分别是检查和调查类、具有潜在健康危害的人、针对传染病采取免疫治疗类、说明操作未执行原因类、预防性措施或手术类、生殖有关情况与保健机构接触的人、为特殊操作和卫生保健而与保健机构接触的人、因其他情况而与保健机构接触的人.同时根据编码原则以及《住院病案首页数据填写质量规范(暂行)》《医疗保障基金结算清单填写规范》等文件要求,整理归纳出不应作为主要诊断的Z编码,并提供主要诊断选择的建议.在医疗机构中,Z28免疫治疗未进行、Z33附带妊娠状态、Z37-Z38分娩的结局、Z40.9未特指的预防性手术、Z53为特殊操作而作为保健机构接触的人,但操作未进行、Z80-Z99具有与家族和个人史以及影响健康状态的某些情况有关的潜在健康危害的人不应作为主要诊断.编码员应熟练掌握规则,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更新最新知识,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以实现编码准确率的稳步提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27
-
基于中断时间序列分析DRG对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4/7/6
目的 了解DRG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对广西某三级综合医院质量发展的影响.方法 选取该院2020-2021年全部住院结算病例数据,按照广西基本医疗保险DRG分组方案(1.0版)测算所有病例的DRG分组,采用中断时间序列分析法,分析医院2020年12月DRG政策实施前后总权重数、病例组指数、费用消耗指数、时间消耗指数、平均住院天数、次均住院费用等DRG指标的水平变化和趋势变化,进一步从医院医疗服务能力、医疗服务效率、医疗安全等方面评价DRG对公立医院质量发展的影响.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72 089例出院病例,费用消耗指数(β=-0.242,P=0.001)、时间消耗指数(β=-0.119,P=0.002)、平均住院天数(β=-1.543,P=0.011)、高倍率病例占比(β=-0.028,P=0.026)、住院次均费用(β=-3 669.366,P=0.026)在实施DRG政策时出现即刻水平下降.结论 该院实施DRG政策改革后,医疗服务效率明显提升,但仍面临调结构增质量的挑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6
-
人工晶体集中带量采购政策下老年性白内障手术患者单病种结算费用及影响因素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3/30
目的 对人工晶体集中带量采购政策下的老年性白内障手术患者单病种结算费用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为优化费用结构和控制医疗费用增长以及完善人工晶体材料限额付费政策提供相应的理论建议和数据支撑.方法 收集广州某省属三级甲等公立综合医院眼科2021年6月1日至2022年4月30日收治的215例老年性白内障手术患者的病案资料及单病种结算费用信息,采用描述性分析、新灰色关联分析和建立多因素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单病种结算费用的构成、影响因素以及人工晶体材料费负担情况.结果 治疗费、人工晶体费和诊断费是构成老年性白内障手术患者住院费用的主要费用类型(占比分别为52.12%、19.79%、13.56%,合计占85.47%),同时也是影响次均住院费用的主要费用类型(关联度分别为1.000、0.751、0.717);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显示,住院天数、麻醉方式(以局部麻醉为参照,全身麻醉β=3 513.340)和人工晶体类型(以软性球面三片式单焦点非散光型为参照,软性非球面一片式单焦点散光型β=2 590.090,软性非球面一片式连续视程非散光型β=10 496.020,软性非球面一片式三焦点非散光型β=21 889.810)是住院费用的影响因素(P<0.001);人工晶体材料费医保限额支付下,所选人工晶体单价≤最高限额标准(1 800元)时患者最高负担比例较低,所选人工晶体单价>最高限额标准(1 800元)时患者最高负担比例随着人工晶体价格的增加而增加.结论 人工晶体集中带量采购政策下老年性白内障手术患者住院费用结构趋于合理,医务人员劳务价值得以体现,但后续应重点关注人工晶体费和诊断费的变化.缩短住院天数、合理选择麻醉方式、合理选择不同类型的人工晶体以及降低人工晶体价格可有效降低老年性白内障手术患者住院费用.根据属地医保基金承受能力适当上调人工晶体材料费限额标准有助于减轻手术患者费用负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30
-
DIP支付方式下新生儿科医保结算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3/16
目的:分析新生儿科DIP医保结算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优化新生儿科医保结算规则,推进支付方式改革精细化管理.方法:选择国家DIP支付方式试点城市Y市为案例地区,结合定性资料分析与访谈研究,采用描述性分析、四象限气泡图、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对Y市新生儿科全样本患者数据进行分析.结果:Y市2022 年有1 372 例新生儿,医保结算率为 84.82%,其中三级医疗机构为 81.10%.未入组 718例,占比52.33%.三级医疗机构、未入组、低体重儿、住院天数越高、出生天数越低、结算分值越低的病例,医保结算率越低(P<0.05).结论:新生儿科医保结算率显著低于全市水平,三级医疗机构亏损程度更高,易引致推诿危重新生儿患者风险;新生儿科存在分组精细化不足、分值失真的问题.建议:完善核心要素管理与调整机制,优化新生儿科DIP病种分组;综合考虑新生儿资源消耗特征、合理动态调整新生儿医疗服务价格、科学设置新生儿科加成系数;做到新生儿科发展与医保协同改进,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内涵式、精细化发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
《复旦学报(医学版)》投稿须知
编辑人员丨2024/3/16
《复旦学报(医学版)》是教育部主管、复旦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医药卫生类学术期刊,面向国内外公开征稿和发行.本刊为中国精品科技期刊、中国高校百佳科技期刊、美国版权结算中心(CCC)版权合作期刊,《复旦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国内期刊指导目录》A类期刊,被国内外多家数据库收录.以医药卫生领域的医疗和科研人员为主要读者对象,关注医药卫生领域最新科研成果和诊疗经验,鼓励学术争鸣,促进学术交流,提高医学学术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
总额控制下按病组分值付费下某院神经内科费用成本与医保结算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2/3
目的 在四川省成都市基本医疗保险总额控制下按病组分值付费背景下,探讨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神经内科住院费用、医疗成本及医保结算费用的内在关系,为医疗机构精细化控制住院费用提供参考.方法 以 2020 年神经内科相关疾病病例为基础,结合成都市基本医疗保险总额控制下按病组分值付费的要求,对神经内科相关病组的成本、住院费用构成、医保支付标准和利润进行分析,并总结相关关系.结果 神经内科相关病组患者医疗成本药品费用占比最大(53.99%),其次为人员经费占比(21.92%).各病组成本构成均不相同,医保结算标准、患者住院费用、医院成本之间存在 6 种关系,即医保正向拨付不一定盈利(情景一),医保负向拨付不一定亏损(情景二),医保正向拨付却实际亏损(情景三),医保负向拨付却实际盈利(情景四),医保正向支付实际盈利(情景五),医保负向支付实际亏损(情景六).结论 成都市基本医疗保险总额控制下按病组分值付费可实现整体控费,医保结算支付标准对病组实际收费起导向作用,对医疗机构利润起杠杆作用.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倒逼科室内部的费用结构调整,应重视医务人员劳务价值,合理控制药耗比例;医疗机构之间、科室之间的博弈效应不断增大,需避免出现"抢蛋糕"现象导致推诿患者的恶性竞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