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县域医疗共同体便携式彩超设备配置选点模型构建与实证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开展医疗共同体(以下简称医共体)医疗设备优化选点配置,对科学配置设备资源、提升医共体服务能力具有重要作用。作者以县域医共体便携式彩色多普勒超声仪(以下简称彩超)选点配置运营成本最小、居民就诊花费时间最短为目标,根据价值工程法建立医共体配置总价值目标函数,考虑距离、时间、人员资质等相关约束条件,构建县域医共体便携式彩超设备选点配置最优规划数学模型。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基于既定约束条件,5 000次迭代测算终结后,模型在实证医共体9个选配点中输出5个相对优化的配置点,且当每个配置点的配置数量为1台时,医共体内配置总价值达到最大。研究为我国县域医共体设备资源配置提供了新思路和可行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开展遗传病筛查的卫生经济学考量——以唐氏综合征为例
编辑人员丨1天前
高通量测序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测序成本的不断下降,使开展大规模的遗传病筛查成为可能。遗传病是出生缺陷的主要组成部分,开展对遗传病的筛查有望显著降低出生缺陷率,减轻遗传病对家庭和社会所造成的负担。本文以唐氏综合征为例,通过对相关的筛查项目的成本效益比等进行分析,对规划和开展遗传病筛查所需考虑和测算的社会经济学指标进行了探讨和总结。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宁波市男男性行为人群艾滋病干预成本效果预测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预测并比较宁波市MSM在不同艾滋病干预覆盖面下,投入成本与健康效果,为相关领域的资源配置和决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MSM为目标人群,应用Optima HIV软件设计数据收集工具,测算不同干预覆盖水平下的艾滋病相关结局指标,并分析相应的经费预算。结果:2020年宁波市MSM规模估计数为19 584人,如果维持基线2020年干预服务水平,2021-2030年宁波市MSM中存活的HIV感染者数、HIV新发感染数和HIV相关死亡例数均呈上升趋势。如果在2020年基线的干预覆盖率水平上扩增至3.0倍,经费投入为基线的2.4倍,估计2021-2030年,累计可减少7.9%的HIV新发感染和1.7%的死亡;干预覆盖率继续扩增,HIV新发感染人数不再减少。结论:扩大基线2020年宁波MSM艾滋病干预覆盖和增加资金投入,能够降低HIV相关死亡人数和新发感染人数,但存在干预效果的饱和点。为获得较好的艾滋病相关结局指标,有关研究者和政策决策者需要探寻更加有效的干预措施和组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浙江省2013-2018年城市居民结直肠癌筛查结果及成本效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综合评价浙江省城市居民结直肠癌筛查的结果和成本效果,为结直肠癌筛查策略的优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基于2013-2018年浙江省开展的城市癌症早诊早治项目,分析40~74岁城市居民结直肠癌筛查参与率和病变检出率,采用 χ2检验比较不同组间率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其影响因素。测算以检出1例病变的成本为指标的成本效果比。 结果:共完成问卷调查166 285名,评估为结直肠癌高危人群21 975名(13.2%),其中4 389名接受了结肠镜检查,依从率为20.0%,共检出结直肠癌11例(检出率为0.3%)、进展期腺瘤119例(2.7%)和非进展期腺瘤229例(5.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吸烟、饮酒、类便隐血检测史、肠息肉疾病史和结直肠癌家族史与肠镜依从率显著相关;年龄、吸烟史、肠息肉病史与结直肠进展期病变(癌和进展期腺瘤)检出率有关。成本效果分析结果显示,筛查检出1例进展期病变的成本为22 355.74元,其中检出1例结直肠癌的成本达264 204.18元;年龄组越大,成本效果比越小;敏感性分析提示提高肠镜依从率可降低成本效果比。结论:当前筛查项目有助于发现结直肠癌前病变,但结肠镜依从性相对较低,限制了筛查整体效果和经济学收益,应进一步加强高危人群肠镜检查的组织动员工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国内外医保基金总额预算管理模式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总额预算制能有计划地将医疗费用控制在预算范围内,是国内外普遍采用的医保基金结算方式。本研究以英国英格兰地区及我国台湾地区和福建省三明市的医保总额预算模式为例,介绍了总额预算相关管理形式、考量因素和测算方法等。英国英格兰地区从医疗服务的"需求侧"出发,以加权人口数为测算基础,将需求和成本因素测纳入测算,对医疗服务进行分类测算,参与预算的人员包括全科医生、管理人员和公共卫生专家等。我国台湾地区和三明市均从医疗服务的"供给侧"出发,以上一年度医疗服务结算金额为测算基础,其中,台湾地区将非协商因素、协商因素和付费者意愿等纳入测算,对医疗机构进行分类测算,参与预算的人员主要为医院代表、参保人员代表和专家学者等;三明市将参保人数、民众就医需求和物价变动等因素纳入测算,对城镇职工医保和城乡居民医保进行分类测算,参与预算的人员主要为医保管理部门和医疗机构代表。总体来看,英格兰地区医保基金总额预算的测算过程较精细,参与预算的各方代表较多。目前,我国大陆地区的医保基金总额预算的测算指导框架和测算过程有待进一步完善,且相关信息公开程度及参与人员代表性还需提升,建议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完善总额预算指导框架;从需求角度出发,发展第三方专业测算机构;推动测算过程公开化,优化参与人员构成,以期提升我国医保基金总额预算的科学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湖南省地中海贫血不同筛查模式的成本效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对国内5种常见的地中海贫血(简称地贫)筛查模式以及基因筛查模式的成本和应用效果进行分析,筛选出地贫最优筛查模式,为湖南省地贫防控项目的实施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4月湖南省14个市及自治州的12 971对夫妻作为研究对象,以基因检测结果作为确诊依据,对血常规、血红蛋白电泳结果进行分析,采用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约登指数和成本效果等分别评价平均红细胞体积(mean corpuscular volume,MCV)界值分别为80 fl和82 fl标准下5种地贫筛查模式的筛查效能,并通过控制血常规、血红蛋白电泳价格,使用敏感性分析测算基因筛查模式可行性。5种地贫筛查模式分别为:模式一:女方进行血常规检测,若为阳性,则配偶进行血常规检测,若配偶为阳性,则夫妻双方进行地贫基因检测;模式二:夫妻双方进行血常规与血红蛋白电泳筛查,若一方或双方任一结果阳性,则夫妻双方进行地贫基因检测;模式三:夫妻双方进行血常规检测,若双方任一阳性,则双方进行血红蛋白电泳检测,若双方任一阳性,则夫妻双方进行地贫基因检测;模式四:女方进行血常规与血红蛋白电泳筛查,若任意一项为阳性,则女方进行地贫基因检测,若基因检测结果阳性,则配偶进行地贫基因检测;模式五:夫妻双方进行血常规检测,若双方任一阳性,则双方进行血红蛋白电泳检测,若双方血红蛋白电泳检测结果均为阳性,则夫妻双方进行地贫基因检测。基因检测模式:女方进行地贫基因检测,若为阳性,则配偶进行地贫基因检测。结果:当MCV<80 fl时,5种地贫筛查模式的约登指数分别为0.551、0.639、0.898、0.555、0.356;当MCV<82 fl时,分别为0.549、0.629、0.851、0.548、0.356。采用MCV<80 fl作为血常规筛查指标时,5种筛查模式漏诊率分别为44.44%、0.00、0.00、18.52%、62.96%,成本效果分别为21 709元/对、250 939元/对、76 870元/对、138 463元/对、92 860元/对。敏感性分析显示,当基因检测价格低于55元时,基因检查模式成本效果低于模式三。结论:MCV<80 fl可考虑作为湖南省血常规筛查阳性判断标准,模式三(即夫妻双方进行血常规检测,若双方任一阳性,则双方进行血红蛋白电泳检测,若双方任一阳性,则夫妻双方进行地贫基因检测)成本效果最优。随着基因检测价格的下调,基因筛查模式有一定的优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肿瘤专科医院基于互联网技术的初诊就医效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分析某肿瘤专科医院乳腺癌预防治疗中心基于互联网技术的初诊咨询系统应用效果,为其他科室和医疗机构提供参考。方法:以2020年5月12日至2020年12月31日使用某肿瘤专科医院乳腺初诊咨询系统的4 647例患者及系统应用前2019年同期来院就诊的4 622例初诊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 χ2检验、独立样本 t检验对患者年龄、来源、确需来院进一步诊治患者占比、预约挂号至就诊的等待时间进行比较,并测算系统应用后为患者节省的就医成本。 结果:系统应用后,初诊患者中≥60岁患者占比由15.9%提升至17.9%,外地患者占比由70.2%提升至74.3%,确需来院进一步诊治的患者比例由41.4%提升至71.5%,患者预约挂号至就诊的等待时间由(5.0±4.8)天缩短至(3.9±2.3)天,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系统应用后共为患者节省费用617.7万元,平均为每例患者节省费用3 895元。 结论:初诊咨询系统的应用对于深化诊前服务内容、提高优质医疗资源可及性、提高医疗资源的有效利用率、缩短就诊等待天数以及节省就医成本具有重要的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对医院经济运行影响的案例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以张家港市某县级公立医院为案例,分析综合改革对医院经济运行的影响。方法:某院2014年启动公立医院综合改革,通过医院信息系统、医院资源规划系统和成本核算信息系统收集该院2014年至2019年的医院业务运行数据、支出收入数据、药品零差率补偿数据、收费与成本数据,并核算医疗服务项目成本与病种成本。描述性分析该院服务量及医疗费用变化情况,测算收入结构、收支结余以及对药品零差率的补偿水平;对比分析医疗服务项目以及病种的实际收费与成本差额。结果:与2014年相比,2019年案例医院的门急诊、手术、出院人数分别上升了31.51%、40.21%和12.21%,次均住院费用增长了4.39%;药品费、材料费占比分别下降4.27个百分点和1.78个百分点,检验费和检查费占比分别上升3.15个百分点和3.98个百分点,手术、治疗、诊查及护理等反映技术劳务价值的费用占比变化均<0.60个百分点。自2017年始,医院业务支出超过收入,因零差率政策减少的药品收入由医疗服务收入补偿的比例从2015年的82.00%降至2019年的58.63%; 66.82%的医疗服务项目为亏损项目。10个主要"清单式"病种除了2型糖尿病,其余9个病种的实际收费均低于标准成本核算值。结论:实行医药价格综合改革后,短期可能出现较大的医疗收支缺口及成本高于收费的情况。制定区域医药价格综合改革政策时,应考虑同期实施政策的叠加效应,加强短期财政反应性,为公立医院逐步适应改革提供空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虚拟仿真技术用于流行病学教学的系统综述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系统梳理虚拟仿真技术用于流行病学教学的进展、优缺点、注意事项和未来趋势。方法:以流行病学、教学、虚拟仿真作为关键词,系统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论文检测系统,筛选并采用叙述整合法对纳入文献进行归类、整合和分析。检索国内虚拟仿真教学平台,筛选纳入现有流行病学虚拟仿真教学项目进行整合和分析。结果:共纳入22篇文章(中文7篇,英文15篇),大多为面向公共卫生专业学生的教学项目。检索到国内流行病学虚拟仿真课程国家级一流课程24项,省级一流课程21项。虚拟仿真技术用于流行病学教学仍处在起步阶段,交互程度多为中等,主要用于3类场景:提高复杂概念和结构的可视化程度,借助低风险、低成本的虚拟环境培训操作技能,作为流行病学现场调查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教学的有效补充。效果方面,利于学生理解流行病学相关现象和原理,具有突破时空限制、降低教学成本和风险、提高学生专注度和满意度等优势。但也面临起步阶段基础不足,部分学生出现抗拒心理和生理不适等问题。未来需优化开发流程、程序设计等方面,同时应对成本测算、效果评价、课程整合等进行更深入的研究。结论:虚拟仿真技术用于流行病学教学是培养高层次应用型公共卫生人才的重要一环,鼓励结合医防融合的医疗卫生工作重点,积极开展流行病学虚拟仿真教学,培养具有中国特色的公共卫生人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中国老年人群流感疫苗接种筹资共付机制探索与费用测算
编辑人员丨1天前
流感为我国社会带来了严重的疾病与经济负担,新冠肺炎疫情与流感的叠加风险为流感防控带来了新的挑战。我国老年人群流感相关重症和死亡风险较高、接种疫苗的成本效益较好,且对资金支付更加敏感,应为其设置合理的流感疫苗接种筹资机制,提高疫苗接种率。本文提出了老年人群流感疫苗筹资的三类策略,分别探索在个人-中央财政-地方财政分担机制、中央财政-地方财政分担机制、地方财政支付机制下,老年人群接种成本在个人、中央财政、地方财政之间的分担比例及金额。策略一在短期内对多数地区而言可行性和可持续性较强,策略二有利于进一步提高老年人群接种率,策略三鼓励地方财政支付,帮助缓解中央政府财政压力。从测算结果来看,老年人群每年接种流感疫苗的经济负担较重,推荐采取有急有缓、循序渐进的办法,推动多方共付机制的发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