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君子汤合防己黄芪汤加减治疗射血分数降低慢性心力衰竭气虚血瘀痰饮证患者的临床疗效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观察四君子汤合防己黄芪汤加减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治疗射血分数降低慢性心力衰竭气虚血瘀痰饮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该院住院治疗的94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四君子汤合防己黄芪汤加减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组(中药联合组)和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组(对照组).两组患者行标准治疗,中药联合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四君子汤合防己黄芪汤加减方,均连续治疗8周.对比两组治疗前后24 h平均收缩压、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中医证候积分和6 min步行实验(6-MWT).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24 h平均收缩压、中医证候积分总分及各项评分、LVEDD下降,LVEF、6-MWT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中药联合组24 h平均收缩压更高,中医证候积分总分及各项评分、LVEDD更低,LVEF、6-MWT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四君子汤合防己黄芪汤加减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治疗射血分数降低慢性心力衰竭气虚血瘀痰饮证患者疗效较好,可有效提高患者收缩压,改善患者心脏冠脉血流灌注和生活质量,减轻左心室重构状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治疗慢性左心衰竭合并肾衰竭对患者血清腱糖蛋白-C水平及心肌重构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治疗慢性左心衰竭合并肾衰竭对患者血清腱糖蛋白-C(TN-C)水平及心肌重构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10月至2021年10月秦皇岛军工医院收治的84例慢性左心衰竭合并肾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缬沙坦胶囊;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比较两组治疗3个月后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血清腱糖蛋白-C(TN-C)水平及心功能指标等的差异。结果: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TN-C水平低于对照组[(32.42 ± 4.22)μg/L比(37.32 ± 4.86)μg/L],左心室射血分数高于对照组[(41.21 ± 5.39)%比(37.76 ± 5.4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3个月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肌钙蛋白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3个月后神经内分泌因子去甲肾上腺素、醛固酮、血管紧张素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1 668.60 ± 251.19)pmol/L比(2 005.86 ± 280.91)pmol/L、(246.97 ± 13.99)ng/L比(275.41 ± 19.38)ng/L、(99.68 ± 8.57)ng/L比(112.20 ± 9.52)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治疗慢性左心衰竭合并肾衰竭有良好的疗效,能够改善患者心功能,并抑制神经内分泌激素的过度激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高血压合并偏瘫患者康复治疗期的血压管理优化1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男,52岁。主因“右侧肢体无力伴言语不能17 d”。患者17 d前(2021年9月5日)在安静状态下,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侧肢体无力,右侧肢体活动不能,伴言语不能,反应迟钝,口角歪斜,理解力差,饮水、吞咽、视物均正常,无意识障碍、肢体抽搐,就诊于侯马市人民医院,急诊给予静脉溶栓后以“脑梗死”转入神经内科,给予抗血小板聚集、稳定斑块、改善循环、降压等标准治疗,以及针灸、床旁康复(大关节松动训练、平衡功能训练)等对症治疗13 d,患者神志清醒,反应迟钝,表情淡漠,言语不能,仅可理解部分语言,口角歪斜,右上肢活动不能,右下肢可抬离床面,于9月20日好转出院。9月22日为求康复治疗,门诊以“偏瘫;脑梗死恢复期;高血压”收住院,患者自发病以来,精神可,进食差,睡眠差,小便失禁,大便失禁。既往史:高血压史十余年,血压最高达170/110 mmHg(1 mmHg=0.133 kPa),平素口服缬沙坦胶囊80 mg/d,血压控制不详。入我科前1周口服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1片/日、苯磺酸氨氯地平片5 mg/d,晨起顿服。3年前患者脑梗死住院治疗(具体不详)未遗留后遗症。个人既往无吸烟饮酒等不良嗜好。家族史:母亲患脑出血已故,1个哥哥患脑梗死已故,另外1个哥哥患脑梗死遗留后遗症,姐姐体健,家族中有与患者类似疾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大黄酸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间充质转分化中ILK/Snail信号通路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DN)肾小管上皮细胞间充质转分化(EMT)进程中整合素连接激酶(ILK)/锌指转录因子(Snail)信号通路的表达情况及大黄酸对其的影响。方法:将8周龄的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糖尿病肾病组、大黄酸组及缬沙坦组,每组各12只。使用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糖尿病肾病模型,大黄酸组及缬沙坦组分别给予大黄酸100 mg/(kg·d)、缬沙坦30 mg/(kg·d)灌胃。于第8、16周末,以上四组大鼠各处死6只,原位灌洗肾脏,取出大鼠的肾脏组织后固定于蜡块并切片,使用HE及Masson染色分别对肾小管间质损伤指数、间质胶原相对面积进行评价;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E-钙黏蛋白(E-cadherin)、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ILK、Snail及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的表达并作半定量分析。结果:与正常组比较,糖尿病肾病组大鼠肾小管间质损伤指数升高、肾间质胶原相对面积增加,肾小管上皮细胞E-cadherin表达下调、α-SMA表达上调( P<0.05)。与糖尿病肾病组比较,大黄酸组、缬沙坦组肾小管间质损伤指数下降、肾间质胶原相对面积减少,肾小管上皮细胞E-cadherin表达上调、α-SMA表达下调( P<0.05),且大黄酸组、缬沙坦组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与正常组比较,糖尿病肾病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ILK、Snail及MMP-2的表达均随病情发生进行性升高( P<0.05)。与糖尿病肾病组比较,大黄酸组、缬沙坦组ILK、Snail及MMP-2的表达均有所下降( P<0.05),且大黄酸组、缬沙坦组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大黄酸可通过下调DN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ILK/Snail信号通路的表达阻抑EMT的进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孕晚期沙库巴曲缬沙坦暴露致新生儿早产合并急性肾衰竭
编辑人员丨1周前
1例早产男婴出生20 h,持续无尿,全身水肿,血清肌酐238 μmol/L,肌酐清除率19.45 ml/min,胱抑素C 5.05 mg/L,血清白蛋白28.8 g/L,β 2微球蛋白6.52 mg/L,尿微量白蛋白120.2 mg/L,诊断为急性肾衰竭和低蛋白血症。其母亲在婴儿出生前因误诊口服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50 mg、2次/d)、布美他尼片(1 mg、1次/d)、硫酸氢氯吡格雷片(75 mg、1次/d)和匹伐他汀钙片(2 mg、1次/d)治疗9 d。考虑患儿急性肾衰竭和低蛋白血症与孕晚期沙库巴曲缬沙坦宫内暴露有关。给予静脉补充白蛋白、呋塞米和多巴胺等对症治疗。出生56 h后尿量增加,5 d后尿量恢复正常,8 d后肾功能基本恢复正常。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酚麻美敏致前列腺结石患者急性尿潴留继发急性肾损伤
编辑人员丨1周前
1例54岁男性患者因心力衰竭、心房颤动、腹胀、腹泻等予呋塞米、沙库巴曲缬沙坦、曲美布汀和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治疗。给药前患者肾功能正常[血清肌酐(Scr)93 μmol/L]。第2天,因患者咳嗽、咳痰,加用酚麻美敏(每片含对乙酰氨基酚325 mg、盐酸伪麻黄碱30 mg、氢溴酸右美沙芬15 mg、马来酸氯苯那敏2 mg)325 mg口服、1次/6 h。第3天,患者出现排尿不畅、下腹部胀痛。实验室检查示Scr 215 μmol/L,B型尿钠肽0.091 μmol/L;急诊泌尿系统超声检查示前列腺结石、前列腺大小正常、膀胱充盈。考虑酚麻美敏引起急性尿潴留进而导致急性肾损伤,当天停用该药,其他药物继续服用。停药第2天,患者排尿困难缓解,Scr 162 μmol/L;停药第3天,患者症状消失,Scr 134 μmol/L。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银杏叶片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及对血清NT-proBNP、MMP-9、IL-6和RBP4水平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银杏叶片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疗效以及其对患者血清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白细胞介素(IL)-6和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运城市中医医院2020年3月至2022年9月收治的87例老年CHF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4例与对照组43例。观察组采用银杏叶片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对照组单用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定其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和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检测血清NT-proBNP、MMP-9、IL-6和RBP4水平;测定6 min步行距离(6 MWD)、Lee氏心衰积分及明尼苏达心功能不全生命质量量表(MLHFQ)评分。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45%(42/44),明显高于对照组[81.40%(35/43)]( P<0.05)。治疗后两组LVEF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均 P<0.05),LVEDD、LVESD均较治疗前显著减小(均 P<0.05),且观察组LVEF、LVEDD、LVESD的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均 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NT-proBNP、MMP-9、IL-6和RBP4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均 P<0.05),且观察组下降更显著(均 P<0.05)。治疗后两组6MWD较治疗前均显著增加(均 P<0.05),Lee氏心衰积分、MLHFQ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均 P<0.05),且观察组的6MWD、Lee氏心衰积分、MLHFQ评分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均 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9.09%(4/44) vs 16.28%(7/4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银杏叶片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老年CHF能安全有效地下调患者血清NT-proBNP、MMP-9、IL-6和RBP4的表达水平,改善心功能,提高运动耐量,缓解心衰症状,提高临床疗效,且安全性良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黄葵胶囊联合缬沙坦、雷公藤多苷片治疗慢性肾炎的疗效及对肾功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究黄葵胶囊联合缬沙坦与雷公藤多苷片治疗慢性肾炎的疗效及对患者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0月至2022年10月期间本院收治的94例慢性肾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47例)和联合组(47例)。对照组患者实施缬沙坦联合雷公藤多苷片治疗,联合组患者则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黄葵胶囊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肾功能指标[包括尿素氮(BUN)、血肌酐(Scr)、24 h尿蛋白定量(24 h pro)、肾小球过滤率(GFR)及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结果:联合组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91.49%(43/47)]明显高于对照组[78.72%(37/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3.021, 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BUN、Scr、24 h pro、GFR及UAE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BUN、Scr、24 h pro、GFR及UAER均较治疗前改善(均 P<0.05),且联合组患者的BUN、Scr、24 h pro、GFR及UAER优于对照组( t=2.746、5.860、10.025、3.544、5.223,均 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不良反应( P>0.05)。 结论:黄葵胶囊联合缬沙坦与雷公藤多苷片治疗慢性肾炎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肾功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以免疫治疗联合化疗为中心的肝内胆管癌转化治疗1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患者 女性,71岁,因“检查发现肝内胆管癌1个月余”于2021年8月11日收入我科。患者1个月前检查发现肝内占位,于当地医院行影像学检查提示肝内多发占位伴门静脉右前支癌栓形成。予穿刺活检,病理学检查结果提示胆管癌,外院予以经肝动脉栓塞化疗(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联合替雷利珠单抗免疫治疗。患者既往因心房颤动伴缓慢心室率植入心脏起搏器,5年前患脑梗死,高血压2级(高危),口服缬沙坦氢氯噻嗪片控制可;2型糖尿病,口服二甲双胍控制可;三叉神经痛。无肾脏疾病史,无吸烟、饮酒史,无家族病史。体检:神清,口唇无紫绀,全身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皮肤巩膜未见黄染。血压116/68 mmHg(1 mm Hg=0.133 kpa)。心律不齐,余心肺体检无特殊。腹平软,全腹无压痛、反跳痛,未及包块。肝脾肋下未及,胆囊未触及,Murphy征阴性,肠鸣音3~5次/min,移动性浊音阴性。双下肢无水肿。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3.8×10 9/L,血红蛋白127 g/L,血小板计数124×10 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57.1%,中性粒细胞绝对值2.2×10 9/L;钾离子3.45 mmol/L,AST 136 U/L,ALT 215 U/L,碱性磷酸酶402 U/L,谷氨酰转肽酶1 104 U/L,白蛋白39.3 g/L,总胆红素12 μmol/L,直接胆红素5 μmol/L,超敏C反应蛋白7.6 mg/L;CA125为68.5 U/ml,癌胚抗原 17.4 μg/L,CA19-9为7 116.3 U/ml,甲胎蛋白1 970 μg/L;凝血酶原时间12.1 s。肝脏CT血管造影检查:肝内胆管癌伴肝内多发转移,累及门静脉右前支(图1)。诊断:(1)肝内胆管癌;(2)门静脉瘤栓(右前分支);(3)高血压2级(高危);(4)2型糖尿病;(5)脑梗死史;(6)心房颤动(心脏起搏器置入);(7)脂肪肝;(8)三叉神经痛;(9)大脑中动脉硬化。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以双眼眼底病变为首诊的狼疮性脑病伴重度溶血性贫血1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患者,女,25岁,因"视物模糊半个月,突发剧烈头痛"于2023年7月12日至青岛市市立医院眼科急诊就诊。眼科检查示:右眼矫正视力0.4,左眼矫正视力0.5;右眼眼压12 mmHg(1 mmHg=0.133 kPa),左眼眼压12 mmHg;双眼前节无异常,晶状体透明,小瞳孔查眼底见双眼视盘边界模糊,色苍白,静脉血管迂曲扩张。询问病史:既往血小板减少4年,曾于外院诊断特发性血小板减少,间断发热3月余,曾自行服药治疗,具体不详,无好转。平素健康状况良好,无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病史。眼底照相示双眼黄斑区星芒状硬渗及多处点状出血(图1);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技术(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y,OCTA)示视盘水肿,黄斑区浆液性神经上皮层脱离;图形视觉诱发电位示双眼高频空间及低频空间P100潜伏期均明显延迟,双眼振幅均降低。眼科初步诊断:贫血性视网膜病变。由于患者对过往病史描述不清,否认全身常见疾病且既往诊断特发性血小板减少,建议其入院完善全身检查,进一步明确血小板减少病因。实验室指标检测示:抗双链DNA抗体阳性,抗核抗体-核型1核均质型+核颗粒型,补体C3、C4均降低,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血红蛋白(38 g/L)降低,血小板计数(44.00×10 12/L)降低,总蛋白(54 g/L)降低,白蛋白(29 g/L)降低,网织红细胞绝对值(350.0×10 9/L)升高,总胆红素(60.30 μmol/L)升高,直接胆红素(9.60 μmol/L)升高,间接胆红素(50.70 μmol/L)升高,24 h尿蛋白(3 160.75 mg/24 h)升高。颅脑磁共振血管成像平扫示右侧颈内动脉C5段,双侧大脑前动脉A1段管径轻度狭窄;特殊序列成像示脑内脱髓鞘灶(双侧,少许)。行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指数问卷评估 [1],该患者评分34分,病情为重度活动。根据患者病情及系列检查结果,风湿免疫科诊断为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狼疮性脑病、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utoimmune hemolytic anemia,AIHI)、重度贫血。最终诊断:双眼SLE视网膜病变、双眼贫血性视网膜病变。建议患者治疗原发疾病,于风湿免疫科给予甲泼尼龙琥珀酸钠静滴500 mg冲击治疗逐步减量至80 mg,联合免疫抑制剂他克莫司胶囊、人免疫球蛋白、头孢曲松钠、甲钴胺、缬沙坦等对症治疗。10 d后复查示血红蛋白79 g/L,血小板计数107.00×10 12/L,均较前明显升高,全身情况较前改善。2周后复查,右眼矫正视力1.0,左眼矫正视力0.8;光学相干断层扫描示双眼视盘水肿较前减轻,黄斑区神经上皮层浆液性渗出吸收,黄斑区结构大致恢复正常(图2)。患者出院后继续口服醋酸泼尼松片60 mg、他克莫司胶囊0.5 mg及甲钴胺、骨化三醇软胶囊等,醋酸泼尼松片逐步减量,出院3个月后用量20 mg,出院1周后停用他克莫司胶囊,改为口服环孢素。2023年10月29日于当地医院复查示:右眼矫正视力1.0,左眼矫正视力0.8,眼底情况较前变化不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