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局部皮瓣联合精细减张美容缝合在面部急性外伤修复中的临床应用
编辑人员丨8小时前
目的:探讨局部皮瓣修复联合精细减张美容缝合技术在面部急性外伤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3年10月笔者科室收治的51例面部急性外伤患者.根据创面部位、形状以及皮肤缺损情况,选择和设计不同的局部皮瓣修复创面.术中均采用精细减张美容缝合技术缝合伤口.随访观察修复效果及记录患者满意度.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及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评估患者心理状态.结果:所有患者创面均一期愈合,皮瓣色泽良好,无明显瘢痕增生,与健侧基本对称.术后3个月,患者SDS、SAS评分均低于术后1周(P<0.05),患者满意率达98.04%.结论:局部皮瓣修复联合精细减张美容缝合在面部急性外伤中应用效果良好,瘢痕小,能够减轻患者心理负担,值得临床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8小时前
-
rb-bFGF联合美容缝合技术在儿童颌面部软组织创伤愈合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8小时前
目的:探究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ecombinant bovine 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rb-bFGF)联合美容缝合技术在颌面部软组织创伤愈合的应用.方法:纳入笔者医院整形外科于2023年4月-2023年5月期间收治的72例开放性面部损伤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研究对象分为缝合组(n=36)与rb-bFGF组(n=36),缝合组实施美容缝合术,rb-bFGF组在缝合组基础上施加rb-bFGF凝胶治疗,2次/天,持续7d.比较两组患儿创面愈合情况(愈合时间、表皮生长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术后7d,细胞因子水平[干扰素(Interferon-α,INF-α)、人干扰素诱导蛋白10(Interferon induced protein-10,IP-10)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β1,TGF-β1)],术前及术后5个月瘢痕评分[瘢痕评估量表(Patient and observer scar assessment scale,POSAS)、温哥华瘢痕评估量表(Vancouver Scar scale,VSS)]及美学效果满意度.结果:rb-bFGF组患儿创面愈合时间、表皮生长时间均显著短于缝合组(P<0.05);rb-bFGF组并发症发生率(2.78%)与缝合组(11.1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rb-bFGF组INF-α、IP-10水平显著低于缝合组,TGF-β1水平显著高于缝合组(P<0.05);术后5个月,rb-bFGF组POSAS、VSS评分均显著低于缝合组(P<0.05);rb-bFGF组患儿美学效果满意度(94.44%)显著高于缝合组(77.78%)(P<0.05).结论:rb-bFGF联合美容缝合技术可加快颌面部软组织损伤患儿伤口愈合,改善瘢痕及美观度,并发症较少,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8小时前
-
眶隔脂肪中央团重置矫正上睑凹陷重睑术效果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眶隔脂肪中央团重置矫正上睑凹陷重睑术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方法:2016年1月至2020年6月,天津伊美尔整形美容医院和武警特色医学中心整形外科对上睑凹陷施行重睑手术患者58例(男14例,女44例,年龄16~42岁,平均29.3岁),在术中将眶隔脂肪中央团外展部进行游离,反转180°展平,缝合到内侧眶隔脂肪团。将术前和术后6个月患者照片进行比较,观察上睑形态,上睑凹陷矫正的效果。58例患者中52例术后6个月随访,对术后满意度进行评分。结果:52例患者中41例对手术结果满意和非常满意,患者上睑饱满,重睑线流畅,上睑外侧臃肿外观得到改善;11例患者对手术结果满意度一般。术前上睑凹陷(4.9+1.1) mm,术后凹陷(2.4+0.7) mm,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重睑术中用眶隔脂肪中央团重置技术可矫正上睑凹陷,使术后上睑形态饱满,重睑流畅,值得临床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额部外伤清创缝合术后即刻注射A型肉毒毒素防治瘢痕的效果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额部外伤清创缝合术后即刻注射A型肉毒毒素防治瘢痕的临床效果。方法:从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于陆军军医大学大坪医院整形外科收治的152例额部外伤患者中选择伤口近乎垂直于Langer线的病例,行清创美容缝合,术后即刻于伤口边缘肌层注射A型肉毒毒素,浓度为每0.10 ml溶液中含2 U肉毒毒素。根据额肌力量每1 cm长注射0.05~0.10 ml(1~2 U),2个注射点间距为1 cm,注射范围为整个额部,以保证额部左右对称,注射总量不超过100 U。参考观察者瘢痕评估量表和温哥华瘢痕量表,在随访时评估患者额部伤口术后瘢痕的色泽、宽度、质地、厚度、有无疼痛及瘙痒等。结果:共纳入44例患者,男22例,女22例,年龄(31.5±8.4)岁,伤口长度为1~12 cm,平均3.5 cm,伤口周围肉毒毒素注射量为0.10~0.90 ml(2~18 U),额部注射总量为8~40 U。术后随访6~24个月。术后有1例患者发生轻到中度上睑下垂,1个月左右症状完全消失。术后6周内,44例患者伤口瘢痕均呈粉红色且质硬,3~6个月以后,42例患者瘢痕颜色逐渐贴近肤色、质地变软,窄且平坦、无疼痛和瘙痒症状,患者表示满意,满意率达95.5%(42/44),2例患者因瘢痕色素沉着和瘢痕略宽不满意。结论:额部外伤清创缝合术后即刻注射A型肉毒毒素能有效防治瘢痕,患者满意度较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复发性瘢痕疙瘩手术切除减张缝合联合电子线照射的临床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复发性瘢痕疙瘩再次手术切除减张缝合联合电子线照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5月至2019年8月在运城市中心医院整形外科治疗的术后复发的瘢痕疙瘩患者,行再次手术切除,切口两侧皮下广泛剥离,对创面张力过大无法缝合的患者行局部皮瓣转移修复,皮下采用2-0~4-0的PDSⅡ缝线以"心"形缝合技术减张缝合,皮肤采用6-0或7-0的Prolene缝线间断缝合,伤口外贴3M拉力胶带减张。术后6 h内及术后1周分别行电子线照射治疗,每次8 Gy,总剂量16 Gy。拆线后外用拉力胶带、硅凝胶瘢痕贴及弹力套压迫,定期复查,观察患者瘢痕宽度及增生程度,根据瘢痕美容评估与评级量表评价治疗效果(0~15分,得分越高瘢痕越严重)。结果:共选择36例术后复发的瘢痕疙瘩患者,男28例,女8例,年龄17~68岁,平均42.5岁。所有患者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随访18~36个月,均未见瘢痕疙瘩复发。患者术后半年瘢痕美容评估与评级量表评分最高4分,最低0分。结论:手术切除瘢痕疙瘩,术中减张缝合以降低创缘两侧的张力,术后联合电子线照射治疗,是治疗复发性瘢痕疙瘩的一种有效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供瓣区美学修复方法的探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供瓣区较佳的美学修复方法。方法:2013年1月—2018年3月,北京积水潭医院烧伤科收治120例患者,其中男94例、女26例,年龄3~60岁,清创后创面面积或瘢痕切除后创面面积为8.0 cm×3.5 cm~24.0 cm×18.0 cm。20例患者面颈部瘢痕采用扩张皮瓣修复,其中头皮瓣4例、锁骨上皮瓣8例、胸三角皮瓣4例、斜方肌肌皮瓣4例。选择理想供瓣区皮瓣修复40例患者创面,其中采用腹股沟皮瓣修复手部创面或瘢痕20例,交腹股沟皮瓣修复儿童足部皮肤缺损或瘢痕10例,大腿内、外侧皮瓣修复膝关节创面10例。采用优化皮瓣设计方法修复50例患者创面,其中接力皮瓣36例,包括股前内侧穿支皮瓣修复股前外侧游离皮瓣供区8例,髂腹股沟皮瓣或腹壁浅动脉皮瓣修复股前外侧游离皮瓣供区8例及腓动脉穿支接力皮瓣修复供瓣区20例;股前外侧游离分叶皮瓣修复9例;改良V-Y推进背阔肌肌皮瓣修复5例。异体脱细胞真皮基质联合自体刃厚皮修复10例患者供瓣区。皮瓣或肌皮瓣面积为6.0 cm×4.0 cm~30.0 cm×20.0 cm。观察术后及随访时皮瓣、肌皮瓣及皮片成活情况,供瓣区修复情况。结果:本组患者中1例采用扩张皮瓣修复患者皮瓣远端皮缘0.5 cm出现回流障碍,经换药愈合;1例采用优化皮瓣设计方法修复患者的股前内侧穿支皮瓣尖端血运障碍,经二次手术清创、重新缝合后完全愈合;其余皮瓣或肌皮瓣均存活良好。术后异体脱细胞真皮基质及自体刃厚皮成活,颜色及质地良好。随访3个月~4年,供瓣区外观良好,仅有线性瘢痕,功能恢复良好;供皮区无瘢痕增生,仅有散在色素沉着。结论:根据各种供瓣区的特点,术前进行个性化设计,通过皮瓣预扩张、选择理想供瓣区、优化皮瓣设计或采用异体脱细胞真皮基质联合自体刃厚皮修复供瓣区,在修复目标区域的同时,将供瓣区的功能及外观损伤降到最低,从而实现供瓣区美容修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整形外科缝合技术在面部急诊外伤处理中的临床应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整形外科缝合技术及医师缝合熟练度在面部外伤后瘢痕抑制方面的效果,探索提高低年资医师缝合熟练度的关键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19年7月在宁波市第一医院整形修复重建外科行面部外伤整形缝合的患者资料,按主刀医师年资分为高年资组和低年资组。分析2组患者的一般情况、瘢痕外观、局部症状等,采用瘢痕美容评定量表进行瘢痕外观评分,包括瘢痕扩张、红斑、色素沉着或色素减退、缝合痕迹、瘢痕增生或萎缩、瘢痕瘙痒、瘢痕疼痛,并对上述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连续性数据用均值±标准差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 t检验,分类数据用百分数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 χ2检验。 结果:该研究共纳入83例急诊接受面部伤口整形外科缝合的患者,男性29例,女性54例,年龄(31.7±13.3)岁,范围3~63岁;高年资组52例,低年资组31例,2组患者性别、年龄、受伤时间、伤口长度、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高、低年资组的瘢痕美容评定量表的总分分别为(2.18±0.98)分和(2.78±1.30)分,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20)。高年资组在抑制瘢痕扩张( P=0.035)、缝合痕迹( P=0.018)、瘢痕总体印象( P=0.038)、色素沉着或色素减退( P=0.045)方面优于低年资组;在红斑、瘢痕增生或萎缩方面,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高年资组有4例24 h内出现疼痛,3例出现瘙痒;低年资组有2例出现疼痛,3例出现瘙痒。 结论:整形外科缝合技术能有效地改善面部外伤后瘢痕外观,特别是在抑制瘢痕扩张、红斑产生、瘢痕增生或萎缩、总体印象方面。低年资医师能一定程度上胜任整形缝合这项工作,但是熟练掌握该技术需要长期训练,娴熟的操作能进一步提升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整形美容缝合技术对急诊重度创伤患者急救效果、创面恢复及预后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本研究旨在探讨整形美容缝合技术对急诊重度创伤患者急救效果、创面恢复及预后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足部多个精细化皮瓣移植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足部多个精细化皮瓣移植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共收治软组织缺损患者30例33指,均伴有肌腱、指骨外露,缺损面积1.5 cm×2.5 cm~4.5 cm×6.5 cm,均采用以足部为供区的皮瓣移植修复。其中,游离足内侧动脉皮瓣修复12指,游离跗外侧动脉皮瓣修复10指, 腓侧趾底动脉皮瓣修复11指,皮瓣切取面积为2.0 cm×3.0 cm~5.0 cm×7.0 cm。供区25例采用美容缝合,5例植皮修复。术后定期随访。 结果:33指皮瓣移植顺利成活30指,2指术后24 h发生动脉危象,经手术探查后消除,1指因静脉危象局部坏死,经换药后创面愈合。本组患者随访3~14个月,平均12.5个月,皮瓣质地良好,外形美观,TPD为8~10 mm,感觉恢复至S 3~S 4。按照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价:优26例,良4例。 结论:游离以足部为供区的精细化皮瓣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供区隐蔽,外形美观,手指功能恢复良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阴茎浅筋膜深层切除在儿童重度隐匿性阴茎手术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介绍一种基于阴茎浅筋膜解剖的儿童重度隐匿性阴茎的矫正技术。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的重度隐匿性阴茎患儿临床资料。术前常规进行反射性勃起试验。术中该矫正技术的要点包括:取阴茎腹侧正中联合阴囊弧形切口,术中阴茎浅筋膜被分为深浅2层,游离并切除浅筋膜深层,耻骨联合处皮下组织和真皮与阴茎根部白膜缝合固定,转移阴茎腹侧根部及阴囊皮肤与内板匹配覆盖阴茎体。术后随访并发症发生情况,并于术后6个月评价手术效果。结果:共纳入54例患儿,年龄2.8~10.0岁,中位年龄6.7岁。其中43例患儿存在部分阴茎阴囊转位。在反射性勃起的情况下,患儿阴茎皮肤均严重不足。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呈包皮环切外观,43例合并部分阴茎阴囊转位均同期矫正。术后切口愈合良好,无感染及切口裂开。随访6~20个月,平均12个月,所有患儿均出现包皮轻度水肿,术后2~4周水肿消退。术后51例患儿阴茎体显露良好,阴茎皮肤无臃肿,阴茎无回缩,家属对阴茎外观满意;3例阴茎体显露改善,坐位时阴茎部分回缩,阴茎皮肤无臃肿。结论:重度隐匿性阴茎皮肤严重不足,采用阴茎腹侧正中联合阴囊弧形切口入路,切除阴茎浅筋膜深层,阴茎根部及阴囊皮肤覆盖阴茎体,术后呈包皮环切外观;术中可同期矫正阴茎阴囊转位,使外生殖器呈现最佳外观,具有良好的功能和美容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