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家儿童CICU内由护士实施的旨在改善镇静镇痛管理的目标导向策略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评估一项由护士实施的目标导向镇静策略(RESTORE)对一家儿童CICU(pediatric CICU,PCICU)内患儿监护和护理实践的影响。场所:一家独立三级儿童医院内有31张床的PCICU。对象:心脏术后患儿。设计:对实施策略前后期进行评估对比的质量改进项目。干预措施:RESTORE策略的实施包括每日小组讨论患儿病程(急性期,滴定期或戒断期),根据患儿病程开出镇静目标分值处方,进行觉醒评估以及阿片类药物和(或)镇静剂滴定。采用戒断评估分值评估和管理医源性戒断症状。测量方法与主要结果:回顾1243例患儿四个不同时间段内(一个实施前,三个非连续性实施后)与阿片类药物/镇静剂使用,疼痛/镇静评分,以及医源性戒断症状发生/管理有关的数据。数据收集期内患儿年龄和复杂性一致。实施后阿片类药物和苯二氮卓类药物使用减少约50%,且不伴有其他镇静类药物使用增加。干预后患儿带美沙酮离开PCICU或回家比例降低(PCICU:前19%后3%;出院:前12%后1.3%)。疼痛、镇静和戒断评分的记录更为一致,且护士报告其对患儿舒适度管理满意。结论:实施以改善PCICU患儿镇静和镇痛为目标的护士管理目标导向计划(如RESTORE)是可行的和可持续的,并与减少镇静剂和美沙酮使用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直接抗病毒药物时代注射吸毒人群丙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疗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注射吸毒人群(PWID)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率高达67%,要实现世界卫生组织2030年消除病毒性肝炎公共卫生威胁的目标,PWID是需要优先关注的人群。尽管丙型肝炎病毒直接抗病毒药物持续病毒学应答可达到95%以上,但是PWID接受治疗仍存在很大的障碍,尤其是在医疗实践中,由于PWID多伴随合并感染、多重基因型感染、低依从性、药物滥用、美沙酮维持治疗、危险行为及再感染等情况,医生常担心这些因素影响疗效而拒绝给PWID提供丙型肝炎治疗。现对不同感染状态及具有特殊行为特征的PWID开展丙型肝炎治疗的情况及效果的有关研究进行综述,结论为在多学科合作下对PWID人群开展的丙型肝炎治疗安全有效并且能保证治疗的依从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上海市浦东新区高风险人群丙型肝炎患病率及分布状况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调研上海市浦东新区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高风险人群的HCV抗体阳性率、HCV现症感染率和HCV基因型的分布,为上海地区"丙型肝炎微消除"策略制订提供参考。方法:纳入2021年7月至2022年11月参加浦东新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公立医院举办的常规体格检查活动的自愿或强制接受戒毒或美沙酮治疗的静脉药瘾人群、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HIV VCT)门诊就诊人员、性病门诊就诊人员、商业性工作人员,进行等比例抽样调研,收集患者体格检查剩余的全血并分离血浆,进行HCV抗体检测,并对其中阳性反应样本加测HCV RNA和HCV基因型。结果:共筛查HCV高风险人群1 000名,包括453名静脉药瘾人群,166例HIV感染者,245名性病门诊就诊人员,136名商业性工作人员,其HCV抗体阳性率分别为21.85%(99/453)、1.81%(3/166)、1.22%(3/245)和0(0/136)。在高风险人群HCV抗体阳性人员中,HCV RNA阳性的检出率为42.68%(35/82)。HCV RNA阳性人群中文化程度为初中及以下者占74.29%(26/35),婚姻状况为非已婚者占77.14%(27/35)。12份进行HCV基因亚型检测的样本中,基因3型和6型各5份,HCV 1b亚型2份。结论:静脉药瘾人群为主要的HCV感染潜在人群,亦为后续"丙型肝炎微消除"策略应率先针对的对象。HCV感染高风险人群中基因3型和6型占比高,泛基因型直接抗病毒药物方案可能更加适合。高风险人群的HCV感染者文化程度和在婚率较低,可能需要宣教和社区人文关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北京市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在治人群乙肝疫苗接种策略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使用快速程序为美沙酮药物维持治疗人群提供乙肝疫苗接种服务,评价其依从性与免疫原性,探讨在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提供疫苗接种服务的可能性。方法:在北京市7家药物维持治疗门诊招募184例18~70岁在治人群,将符合纳入标准的受试者随机分为2组:快速免疫程序组(0-1-2月)和标准免疫程序组(0-1-6月),比较两种免疫程序乙肝苗接种的依从性和免疫原性。结果:受试者共184人(快速程序组91人,标准程序组93人)。快速程序组全程接种率98.90%,标准程序组全程接种率94.6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211);全程免疫1个月后,快速程序组HBsAb阳转率为72.09%,标准程序组HBsAb阳转率75.64%,尚不能认为快速免疫程序组乙肝表面抗体(HBsAb)阳转率非劣于标准免疫程序组;快速程序组HBsAb几何平均浓度(geometric mean concerntration,GMC)(162.62 mIU/mL)与标准免疫程序组(201.08 mIU/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0.997, P=0.321);两组HBsAb水平在无应答、低应答、中等应答和高应答区间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1.550, P=0.671);免前HBcAb阳性者HBsAb阳性转率高于阴性者( χ2=4.413, P=0.036)。 结论:以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为平台为美沙酮维持治疗人群提供乙肝疫苗接种服务依从性较好,使用快速程序接种免疫效果非劣于标准程序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美沙酮维持治疗对海洛因依赖患者注意偏向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美沙酮维持治疗(Methadone Maintenance Therapy,MMT)对海洛因依赖患者注意偏向的影响。方法:2018年1-9月,选取淮南市第四人民医院MMT门诊的患者(MMT组)38例及淮南市社区的男性健康志愿者32例健康对照(health control,HC)组,均进行情绪词Stroop任务评估,观察比较两组注意偏向的差异。结果:在Stroop任务中线索词错误数方面,MMT组错误数低于HC组[0.75(2,5)比1(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Z=-2.184, P=0.029);MMT组与HC组在点、中性词错误数以及点、中性词、线索词反应时间方面[1(0,4)比1(0,2);3(2,5)比2(2,3);(1 055.14±303.50)ms比(985.40±173.71)ms,(1 126.89±347.82)ms比(1022.76±173.62)ms;(1 188.53±371.80)ms比(1 113.23±225.11)m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Z=-1.331, P=0.183; Z=-1.723, P=0.085; t=1.150, P=0.254; t=1.539, P=0.129; t=1.001, P=0.320);美沙酮剂量及服药时间长短组间注意偏向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MMT患者对海洛因线索存在注意偏向,MMT时间和剂量对患者注意偏向并无显著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河南省平顶山市美沙酮维持治疗人群特征与治疗情况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了解平顶山市参加美沙酮维持治疗(MMT)人群的基本特征、治疗依从性以及脱失原因,为提高门诊治疗效率提供依据。方法:统计平顶山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药物维持治疗中心2017年12月以来首次入组的阿片类物质成瘾者信息,对其人口学特征、既往毒品使用情况和MMT治疗情况进行描述性分析,并用回归模型分析维持率的影响因素。结果:首次入组MMT的鸦片或海洛因成瘾者共141例。男女比例为3.86∶1;年龄(43.96±8.05)岁;未婚、离异或丧偶82例,占58.16%;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94例,占66.67%;初次吸毒年龄为(25.06±6.34)岁;吸毒时间(9.07±6.48)年,最短5个月,最长27年;单纯使用阿片类者134例,占95.04%;曾有毒品注射行为者26例,占18.44%。治疗期间平均服药剂量为(69.54±25.07)mL。MMT维持率为40.43%(57/141)。MMT维持率在文化程度高、居住地离门诊近、交通方便、吸毒时间长、日均服药剂量大的患者中较高。结论:平顶山市MMT患者以男性、非在婚状态者、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者为主,与其他地区一致。提高维持率需增设服务延伸点,应关注低文化、吸毒时间短、服药剂量小的人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于污水流行病学的北京市四种毒品消费水平的估算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基于污水流行病学估算北京市四种毒品的消费水平。方法:于2020年7月至2021年2月,采集北京市某大型污水处理厂初级污泥,采用固相萃取-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污泥中可待因、美沙酮、氯胺酮和吗啡的浓度,通过污水流行病学方法估算四种毒品的消费量、流行率和消费人数。结果:416份污泥样品中,可待因检出率最高(82.93%, n=345),检出浓度 M( Q1, Q3)为0.40(0.22,0.8)ng·g -1;吗啡检出率最低(28.37%, n=118),检出浓度 M( Q1, Q3)为0.13(0.09,0.17)ng·g -1。四种毒品在工作日和休息日的消费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季节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冬季消费量较高( P值均<0.05),冬季可待因、美沙酮、氯胺酮、吗啡的消费量 M( Q1, Q3)分别为24.9(15.58,38.6)、9.39(4.57,26.72)、9.84(5.18,19.45)、5.67(3.57,13.77)μg·人 -1·d -1。可待因、美沙酮、氯胺酮、吗啡在夏、秋、冬三季的消费量均呈上升趋势(趋势检验 Z值分别为3.23、3.16、2.19、3.32, P值均<0.05)。可待因、美沙酮、氯胺酮和吗啡流行率 M( Q1, Q3)分别为0.005 6%(0.003 4%,0.009 2%)、0.014 8%(0.009 6%,0.026 7%)、0.033 3%(0.021 0%,0.071 0%)和0.007 2%(0.003 8%,0.011 7%);消费人数 M( Q1, Q3)分别为918(549,1 511)、2 429(1 578,4 383)、5 451(3 444,11 642)和1 173(626,1 925)人。 结论:北京市污水处理厂污泥中可待因、美沙酮、氯胺酮和吗啡均被检出,且人群消费量具有季节性差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太原市美沙酮维持治疗患者HCV感染相关因素及交互作用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分析太原市美沙酮维持治疗(MMT)患者HCV感染状况及其感染相关因素与交互作用。方法:2019年4-6月对太原市3所MMT门诊正在接受治疗的MMT患者,采用面对面问卷调查收集其一般人口学特征、吸毒情况、MMT情况、性行为、健康状况等,通过病历资料查阅MMT患者HCV检测结果,使用EpiData 3.1软件双录入数据,使用SAS 9.4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用 χ 2检验进行HCV感染的单因素分析、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和交互作用分析。 结果:MMT患者846例中,男女性别比7.21∶1(743∶103),HCV感染率为12.53%(106/846)。控制混杂因素后,女性( OR=1.936,95% CI:1.023~3.662)、性伴有吸毒史( OR=2.073,95% CI:1.110~3.871)和注射吸毒者( OR=7.737,95% CI:4.614~12.973)的感染HCV风险较高。交互作用结果显示,女性、性伴有吸毒史者及注射吸毒者之间存在相乘交互作用。 结论:太原市MMT患者中,女性、性伴有吸毒史者、注射吸毒者HCV感染的风险较高,女性与性伴有吸毒史者、女性与注射吸毒者、性伴有吸毒史者与注射吸毒者对HCV感染的发生存在相乘交互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美沙酮维持患者对32 mg氢吗啡酮的累积静脉剂量缺乏镇痛反应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由于长期使用美沙酮的高耐受性,对这类患者来说,提供足够的疼痛管理是一个艰巨的挑战。越来越多的临床前和临床证据表明,反复接触阿片类药物可以催化一系列的反镇痛过程和不良反应,包括伤害性敏感化(即痛觉过敏)、耐受性和阿片类药物疗效的丧失。在美沙酮维持患者中,急性疼痛的治疗是一个特别棘手的问题。既往研究表明,即使在服用大剂量的阿片类药物和非阿片类药物如吗啡、额外剂量的美沙酮和加巴喷丁后,仍难以获得足够的镇痛。氢吗啡酮是一种完整的μ-阿片受体激动剂,常用于治疗中重度疼痛,被认为是克服这些障碍的一种有前途的药物治疗策略。在对非阿片类药物耐受性的研究中,发现静脉注射1~2 mg氢吗啡酮可以提供显著的镇痛作用。最近发表的一项丁丙诺啡维持的研究评估了静脉注射氢吗啡酮的镇痛效果,该研究提供了初步证据,表明静脉注射至少16 mg氢吗啡酮对维持12~16 mg/d舌下含服丁丙诺啡/纳洛酮患者的临床疼痛管理是必要的。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评估氢吗啡酮与安慰剂相比,在维持中高剂量口服美沙酮(80~100 mg/d)的患者中减少急性疼痛反应的剂量效应,并评估不断增加氢吗啡酮剂量的并发滥用责任,假设氢吗啡酮在所有时间点都能提供优于安慰剂的镇痛效果。这项随机对照研究利用一种经过验证的实验疼痛范例,即定量感觉测试(QST),评估了递增剂量的急性静脉注射氢吗啡酮与安慰剂的止痛和滥用倾向效果。没有慢性疼痛的患者( n=8)维持口服美沙酮80~100 mg/d。参与者在1个试验日内接受4次静脉注射,在270 min内不断增加递增剂量的氢吗啡酮(共32 mg)或4次安慰剂剂量。测试时间至少间隔1周。在基线和每次注射后进行QST和滥用责任测量。在任何QST结果的镇痛指数上,氢吗啡酮组和安慰剂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同样,尽管使用了高剂量的氢吗啡酮,但在安全性或滥用责任指数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良事件发生率较低,重新报告的不良事件的严重程度也很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云南省某医院HIV/AIDS患者死亡危险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了解云南省某医院HIV/AIDS病例死亡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2018年在云南省某医院就诊的HIV/AIDS患者455例,分析不同特征患者死亡构成比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死亡相关危险因素。结果:455例患者中死亡67例(14.72%)。男性、单身、同性性传播、首次就诊CD4值≤200个/μL、未进行抗病毒治疗、未服用美沙酮、合并乙型肝炎、合并丙型肝炎的患者死亡率较高,分别为19.91%、35.77%、26.79%、19.09%、25.85%、16.32%、42.86%和21.78%。男性( OR=2.301,95% CI: 1.592~3.653)、单身( OR=12.334,95% CI:6.691~27.236)、未进行抗病毒治疗( OR=2.884,95% CI: 1.093~6.265)、未服用美沙酮( OR=14.237,95% CI: 3.229~24.692)、合并乙型肝炎( OR=4.565,95% CI: 2.343~13.122)或丙型肝炎( OR=3.881,95% CI:1.401~6.745)是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而首次就诊CD4细胞数>200个/μL的患者死亡风险较低( OR=0.391,95% CI: 0.232~0.843)。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接受抗病毒治疗的患者累计生存率高于不接受的患者( χ2=21.090, P<0.05)。 结论:男性、单身、首次就诊CD4值≤200个/μL,未接受抗病毒治疗、未服用美沙酮,合并乙型肝炎或丙型肝炎是HIV/AIDS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