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低危孕妇孕产保健服务方案的临床实施效果评价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 评价以助产士为主导的低危孕妇孕产保健服务方案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在上海市某三甲妇产科医院预约初诊建卡的低危孕妇随机分为干预组485例和对照组499例.对照组接受以产科医生为主导的常规孕产保健服务;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以助产士为主导的低危孕妇孕产保健服务方案,包括孕期8次助产士门诊访视、微信群组干预及电话访视、产时陪伴分娩及产后访视.结果 干预组助产士门诊访视中位数为7次,分娩计划制定率和执行率分别为76.70%和84.68%.干预组剖宫产率为27.6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5.25%(P<0.05).干预组硬膜外镇痛率、人工破膜率、会阴切开率、新生儿转入NICU率、第三产程出血量、产后2 h出血量及总出血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干预组孕期保健服务体验、分娩体验、产后保健服务体验、孕晚期生殖健康素养、产前母乳喂养自我效能、分娩自我效能评分及出院前纯母乳喂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以助产士为主导的低危孕妇孕产保健服务方案的临床实施有利于促进正常妊娠分娩,提升孕产保健服务体验,实现孕产妇和助产士之间的双重赋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高效群组孕期保健结合信息-知识-信念-行为健康教育对初产妇社会因素剖宫产率及产后母婴健康状况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高效群组孕期保健结合信息-知识-信念-行为(IKAP)健康教育对初产妇社会因素剖宫产(CDMR)率及产后母婴健康状况的影响,为降低初产妇CDMR率和提高产后母婴健康提供借鉴意义。方法:采用前瞻性、单中心、对照研究设计方案。以便利抽样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合肥市滨湖医院进行产检并分娩的初产妇82例为研究对象,将2020年1—12月的41例初产妇作为常规组,给予孕期常规保健护理,将2021年1—12月的41例初产妇作为联合组,在常规孕期保健基础上给予高效群组孕期保健结合IKAP健康教育,比较2组初产妇剖宫产分娩认知情况、分娩方式、产妇产后并发症发生率、胎儿及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情况。结果:常规组年龄(26.71 ± 2.18)岁,联合组年龄(27.16 ± 1.79)岁。联合组初产妇的剖宫产分娩认知情况正确认知、部分认知正确、不正确认知百分率分别为73.17%(30/41)、21.95%(9/41)、4.88%(2/41),常规组分别为53.66%(22/41)、26.83%(11/41)、19.51%(8/4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Z = 4.22, P<0.05)。联合组剖宫产率、CDMR比例为24.39%(10/41)、1/10,低于常规组的46.34%(19/41)、10/19,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χ2 = 4.32, P<0.05;Fisher精确概率法 P = 0.049)。联合组产妇产后并发症总发生率和胎儿、新生儿并发症总发生率分别为4.88%(2/41)、7.32%(3/41),低于常规组的12.20%(5/41)、12.20%(5/41),2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isher精确概率法 P = 0.432,0.712)。联合组功能性、沟通性、批判性健康素养评分分别为(85.73 ± 4.09)、(51.93 ± 4.72)、(58.63 ± 4.32)分,均高于常规组的(80.17 ± 5.26)、(46.37 ± 5.11)、(52.71 ± 5.07)分,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 = 5.34、5.12、5.69,均 P<0.01)。联合组产后3个月纯母乳喂养率、奶粉喂养率、混和喂养率分别为58.54%(24/41)、7.32%(3/41)、34.15%(14/41),与常规组的26.83%(11/41)、29.27%(12/41)、43.90%(18/4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 = 10.73, P<0.05)。 结论:高效群组孕期保健结合IKAP健康教育可通过提高初产妇剖宫产正确认知来降低初产妇CDMR率,降低产妇并发症及胎儿、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提升产妇产后健康素养,提高婴儿母乳喂养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基于助产士主导的群组孕期保健模式对初产妇自我效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基于助产士主导的群组孕期保健模式对初产妇自我效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2019年1至12月,将本院产科登记建档的200例初产妇纳入研究中,孕妇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100例。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的母亲角色适应能力评分(63.14±9.38)分、自我效能评分(34.16±2.89)分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52.89±8.41)分、(31.28±2.43)分]( t=8.136、7.627, P<0.05)。观察组孕晚期体重增加幅度(3.68±1.22)kg小于对照组(5.49±1.76)kg( t=8.452, P<0.05)。观察组阴道自然分娩率91%高于对照组71%( χ2 =12.966, P<0.05),观察组剖宫产率9%低于对照组29%( χ2 =12.966, P<0.05),观察组纯母乳喂养率84%高于对照组69%( χ2 =6.258, P<0.05)。护理后,观察组SAS评分(40.74±4.93)分、SDS评分(42.16±5.07)分均低于对照组[分别为(47.10±5.27)分、(48.59±5.42)分]( t=8.813、8.664, P<0.05),观察组的4个维度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 t=7.293、7.406、7.357、8.767, P<0.05)。 结论:以助产士为主导的群组孕期保健模式可有效增强初产妇的自我效能,使其生活质量提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群组保健模式在我国孕期管理中的应用现状及优化策略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对群组孕期保健模式的内容、国内应用进展、应用效果以及优化策略进行综述,为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女性孕期保健规范化干预及健康管理实践策略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中心群组化孕期保健模式对初产妇分娩恐惧及妊娠结局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中心群组化孕期保健模式对初产妇分娩恐惧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类实验研究。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9年12月—2020年4月在湖南省某三级甲等医院产科门诊建卡并存在分娩恐惧的60名初产妇,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0名。对照组初产妇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组初产妇实施中心群组化孕期保健模式,采用分娩恐惧量表、妊娠结局评价两组产妇干预前后的效果。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干预1个月及干预结束时,干预组分娩恐惧总分分别为(24.93±3.27)、(22.93±2.29)分,分别低于对照组的(35.30±8.58)、(34.47±8.70)分,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总分存在时间效应、分组效应、交互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时间=36.117, F组间=15.990, F交互=26.802; P<0.05)。干预组自然分娩率为86.7%(26/30),高于对照组的63.3%(19/30),干预组会阴损伤率为16.7%(5/30),低于对照组的43.3%(13/3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 2值分别为4.356、5.079; P<0.05)。两组初产妇的产后2 h出血量、新生儿1 min Apgar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中心群组化孕期保健模式应用到存在分娩恐惧的初产妇中,有助于缓解初产妇的分娩恐惧,改善初产妇的不良妊娠结局,对临床实践有一定借鉴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产科护士主导的家庭群组孕期保健模式在高龄经产妇中的应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产科护士主导的家庭群组孕期保健模式对高龄经产妇孕期健康行为、妊娠期并发症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研究方法,便利抽样选取2021年1—12月在滨州医学院烟台附属医院产科建卡、定期产检并分娩的120例高龄经产妇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产妇实施常规孕期保健模式,试验组产妇实施产科护士主导的家庭群组孕期保健模式。采用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Ⅱ(HPLP-Ⅱ)评价2组产妇干预前后的健康行为水平,记录2组产妇妊娠期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妊娠结局。结果:2组干预前HPLP-Ⅱ各维度评分及总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干预后,试验组HPLP-Ⅱ中健康责任、营养行为、运动锻炼、压力处置维度评分及总分分别为(25.06 ± 2.73)、(28.93 ± 3.04)、(22.18 ± 2.67)、(24.09 ± 2.88)、(151.94 ± 11.78)分,高于对照组的(24.12 ± 2.27)、(27.46 ± 2.59)、(20.54 ± 2.25)、(22.97 ± 2.63)、(146.43 ± 10.3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值为2.05~3.64,均 P<0.05)。试验组妊娠期并发症发生率为11.67%(7/60),低于对照组的26.67%(16/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4.36, P<0.05)。试验组自然分娩率为83.33%(50/60),高于对照组的66.67%(40/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4.44, P<0.05)。试验组总产程时间为(237.64 ± 66.48)min,短于对照组的(262.79 ± 60.57)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17, P<0.05)。2组早产、产后2 h出血量、新生儿1 min Apgar评分及新生儿体质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以产科护士为主导的家庭群组孕期保健模式可提高高龄经产妇孕期健康行为水平,在降低妊娠期并发症发生风险的同时,降低剖宫产率,缩短总产程时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中心群组化孕期保健模式在初产妇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中心群组化孕期保健模式在初产妇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方法:选取2019年12月至2020年5月在湖南省邵阳市中心医院产科门诊建卡的初产妇60例,干预组30例实施中心群组化孕期保健模式干预,对照组30例实施常规护理,采用积极心理资本量表和妊娠结局评价干预前后的效果。结果:干预前、干预1个月、干预结束,积极心理资本得分分别为(123.87 ± 18.86)、(130.70 ± 13.41)、(142.23 ± 8.37)分,不同时间点积极心理资本水平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组自然分娩占86.7%(26/3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3.3%(19/30),会阴损伤率为16.7%(5/3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3.3%(13/30),干预组住院期间纯母乳喂养率90.0%(27/30)明显高于对照组66.7%(20/3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χ2值为4.356、5.079、4.812, P<0.05)。 结论:中心群组化孕期保健模式能够提高初产妇的积极心理资本,改善初产妇的不良妊娠结局,值得在临床推广与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群组化孕期保健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产前检查对促进母婴健康有着重要的意义。该文对产前群组化保健在国内外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介绍其主要内容,在特殊群体中的应用,实施意义等内容,思考该模式对我国助产领域的启示,旨在为国内孕期保健采用群组化的新模式提供参考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集中群组保健模式对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自我管理能力及母婴结局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3周前
目的 探讨集中群组孕期保健模式对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孕妇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6-12月在杭州市妇产科医院产科就诊的GDM孕妇11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55例)和对照组(5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GDM孕期保健健康宣教;观察组实施集中群组孕期保健管理模式.比较两组GDM孕妇干预前后的自我管理能力、血糖水平及妊娠结局.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孕妇自我管理能力得分(114.20±10.08)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95.07±9.6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146,P<0.05);观察组孕妇的空腹血糖(FBG)水平(4.96±0.41)mmol/L、餐后 2h 血糖(PBG)(5.95±0.54)mmol/L 均低于对照组的(5.33±0.29)mmol/L、(6.48±0.39)m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463、5.901,均P<0.05),观察组GDM孕妇自然分娩率(89.09%)高于对照组(69.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095,P<0.05).观察组妊娠期高血压(3.64%)、巨大儿(1.82%)、新生儿低血糖(1.82%)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16.36%、14.55%、12.7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3.884、5.920、5.356,均P<0.05).结论 集中群组式保健模式能提高GDM孕妇的自我管理及血糖控制水平,改善母婴结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周前
-
中心群组化孕期保健模式联合循证护理对高龄孕妇剖宫产率、妊娠结局及母乳喂养情况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4/7/20
目的 探讨中心群组化孕期保健模式联合循证护理对高龄孕妇剖宫产率、妊娠结局及母乳喂养情况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1年12月至2023年8月东莞市人民医院产科收治的90例高龄孕妇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分配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孕妇接受传统孕期保健模式,观察组孕妇给予中心群组化孕期保健模式联合循证护理,孕期保健及护理从孕妇入组开始直至孕妇分娩.自制调查问卷调查两组孕妇的孕期相关知识了解程度,所有孕妇于孕32周前完成第一次问卷调查,包括孕期活动、产前检查、孕期饮食三个维度;所有孕妇于孕35周前完成第二次问卷调查,包括胎儿保健和分娩知识两个维度.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分别于孕妇入组时、分娩后2h评价两组孕妇的负面情绪.比较两组孕妇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第三产程及总产程时间以及分娩方式、产后出血量、新生儿Apgar评分和母乳喂养技能量表(LATCHES)评分.结果 观察组孕妇的孕期活动、产前检查、孕期饮食、胎儿保健和分娩知识得分分别为(18.86±1.19)分、(18.21±1.03)分、(18.06±0.94)分、(19.11±1.13)分、(18.23±0.98)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7.51±0.86)分、(17.34±0.91)分、(17.02±0.75)分、(17.89±0.85)分、(17.42±0.81)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孕妇分娩后2h的SAS、SDS评分分别为(44.23±5.38)分、(43.19±5.03)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8.71±6.43)分、(47.34±6.19)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孕妇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第三产程和总产程时间分别为(198.75±51.92)min、(38.61±10.02)min、(6.23±1.14)min、(239.06±62.41)min,明显短于对照组的(241.26±62.37)min、(53.46±14.71)min、(7.86±1.82)min、(312.23±78.09)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孕妇的剖宫产率为11.1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1.11%,观察组的产后出血量为(264.48±31.23)m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11.65±46.74)mL,新生儿Apgar评分和LATCHES量表评分分别为(9.26±0.51)分、(31.27±3.23)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74±0.37)分、(28.03±2.16)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心群组化孕期保健模式联合循证护理能够有效提高高龄孕妇对孕期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和自我管理能力,孕妇孕期的负面情绪得到有效缓解,产程明显缩短,剖宫产率明显降低,孕妇的母乳喂养状况得到显著改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