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癜风患者肠道微生物菌群特征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白癜风患者肠道微生物菌群特点,分析肠道菌群变化与白癜风发病的关系,为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方法:2017年4-12月,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皮肤科收集30例白癜风患者及30例健康对照粪便标本,通过Roche/45高通量测序平台对其16S rRNA V3区进行定性分析;用宏基因组学对5例白癜风患者粪便及5例健康对照者粪便进行分析,明确其潜在调控通路。结果:与健康对照比较,白癜风患者粪便中细菌物种相似,但白癜风患者肠道微生物多样性富集明显减少( P<0.05);在门水平上,变形杆菌和梭杆菌丰度明显降低;在属水平上,7个种属(拟杆菌、大肠杆菌志贺菌、罗氏囊菌、相炭疽杆菌、梭杆菌、柔膜细菌-RF9、普氏菌-7)丰度明显降低( P<0.05),4个种属(瘤胃球菌-1、瘤胃球菌科UCG、毛螺菌科、链球菌)明显增加( P<0.05);链球菌属及相炭疽杆菌在白癜风患者表达差异尤为明显,前者增加10.8倍,后者减少6.517倍。通过构建一个基于11个白癜风相关属的肠道微生物菌群的随机森林模型,显示该判别模型在ROC中AUC为0.89;宏基因组分析显示,白癜风相关菌群失调主要与免疫相关通路(如WNT通路、Notch通路等)、能量代谢、线粒体功能、氨基酸代谢(如苯丙氨酸代谢)通路相关。 结论:白癜风患者肠道微生态环境中细菌群落多样性与健康对照存在明显差异,其菌群失调可能参与白癜风的发病发展,补充益生菌可能有益于白癜风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肠道菌群与老年人疾病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人类肠道中复杂的微生物群落与宿主共存以维持体内平衡。通过宏基因组学、代谢组学分析,肠道菌群结构、多样性失衡,某些细菌的成分、代谢产物以及其介导的信号通路参与了多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尤其是在多病共存的老年人群中,肠道微生物是影响衰老相关疾病的重要因素之一,为老年人治疗模式提供了新的思路。现从老年人群的肠道菌群组成、与宿主的相互作用、常见老年人疾病菌群特征、致病机制方面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不同炎症类型支气管哮喘患者肠道菌群差异探索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通过宏基因组分析观察不同炎症类型哮喘患者肠道菌群的特点和差异。方法:选取2021年8月1日至2022年8月31日期间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呼吸内科就诊且主要诊断为哮喘的≥18岁成人作为研究对象。最终纳入病情稳定的哮喘患者29例,男13例、女16例,年龄(63±15)岁。留取新鲜粪便标本,提取粪便DNA进行肠道菌群16sRNA高通量测序,比较不同分组哮喘患者肠道菌群的多样性及群落结构,通过物种随机森林和LEfSe分析物种间差异。结果:不同炎症类型哮喘患者存在性别差异,中性粒细胞性哮喘患者中女性患者占比更高( χ2=4.14, P=0.042)。不同炎症类型哮喘患者肠道菌群Alpha多样性无明显组间差异,但微生物组间存在明显差异,中性粒细胞性哮喘患者芽孢杆菌目( Bacillales)( P=0.029)、颤螺菌科( Oscillospiraceae)( P=0.015)相对丰度更高,在物种LEfSe分析中,嗜酸粒细胞性哮喘患者真菌(Fungi)相对丰度更高。 结论:不同炎症类型哮喘患者肠道菌群微生物存在组间差异,真菌是区分嗜酸粒细胞性哮喘和中性粒细胞性哮喘患者肠道菌群差异的生物标志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宏基因组学在特应性皮炎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人和动物的宏基因组分析表明,特应性皮炎(AD)与肠道和皮肤微生物群的失调有关。微生物多样性的减少可以导致皮肤屏障受损及AD病情加重,肠道微生物群可能通过免疫、代谢和神经内分泌途径参与AD的发生发展。本文综述了宏基因组学在AD微生物研究及治疗领域中的最新应用进展,总结了微生物群落介导AD发病过程中的可能机制,为针对AD的微生态治疗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酒渣鼻患者鼻部皮肤蠕形螨寄生对局部微生态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分析酒渣鼻患者鼻部蠕形螨寄生与鼻部皮肤微生物群落的关系。方法:2017年5月至2019年6月于佛山市顺德区慢性病防治中心皮肤科收集酒渣鼻患者与面部健康对照者各14例,酒渣鼻患者中早期8例,中期6例。采集受试者鼻翼和鼻唇沟皮肤微生物样品,提取DNA,采用宏基因组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以蠕形螨及微生物reads数的构成比反映菌种相对丰度。计算Shannon指数评估微生物α多样性。分析基于菌种相对丰度的主成分(PCA)以评估β多样性。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 t检验,蠕形螨与微生物含量间关系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 结果:酒渣鼻组鼻部皮肤蠕形螨相对含量(1.647% ± 0.389%)高于健康组(0.448% ± 0.089%, t = 2.92, P = 0.007)。蠕形螨的相对含量与细菌相对含量呈负相关( r = -0.95, P < 0.001),与真菌相对含量呈正相关( r = 0.76, P < 0.001)。酒渣鼻组鼻细菌、真菌群落Shannon指数(0.91 ± 0.17、1.261 ± 0.045)显著高于健康组(0.47 ± 0.12、0.549 ± 0.071, t = 2.17、8.48, P < 0.05);两组的主成分分析结果示,仅细菌群落显著不同( t = 2.32, P = 0.029),而真菌群落无差异( t = 0.82, P = 0.461)。此外,中期酒渣鼻患者蠕形螨相对含量显著高于早期( t = 6.56, P < 0.001);早、中期患者中细菌和真菌的Shannon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 > 0.05),主成分分析结果示细菌和真菌的群落结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 < 0.05)。 结论:蠕形螨在鼻部皮肤的寄生可能影响鼻部皮肤微生态群落结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胃肠微生态40年研究回顾和展望
编辑人员丨5天前
胃肠微生态学是研究消化道微生物群落与宿主间相互关系和作用的科学。胃肠微生态的发展与方法学的进展密切相关。胃肠微生态的研究方法从分离培养法、分子生物学检测发展为宏基因组学、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等多组学技术,胃肠微生态的结构和功能逐渐被揭示,多组学技术的发展大大加快了胃肠微生态与消化系疾病和其他系统疾病相关的临床转化研究的进展。饮食调整、微生态调节剂的补充、肠道微生态环境的重建等微生态干预措施为多种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了新的靶点和途径。回顾40年来《中华消化杂志》发表的胃肠微生态相关研究和国际发表的重要临床研究,对了解胃肠微生态的发展历程、把握未来研究方向具有重要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重度特应性皮炎患者急性期和缓解期皮肤微生态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索重度特应性皮炎(AD)成人患者急性期及缓解期皮肤微生态结构和功能的变化特点。方法:采集2019年10月至2020年11月于广州市皮肤病防治所门诊就诊的4例成人重度AD患者急性期和缓解期5个部位(面颊、肘窝、手背、腹部、下肢)皮屑标本,利用第二代高通量测序技术进行宏基因组测序,构建皮肤微生物样本基因集,获得各个样本的物种注释信息并进行生物信息学数据分析。结果:4例重度AD患者皮肤中,共检测到18个门,37个纲,73个目,142个科,237个属,331个种。与急性期相比,缓解期AD患者皮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上升,皮肤微生物的相对丰度发生变化( P < 0.05)。在微生物种水平上,金黄色葡萄球菌对AD急性期的影响程度最高,表皮葡萄球菌、奥斯陆莫拉菌、弗朗西丝菌、科氏葡萄球菌、沃氏葡萄球菌、球形马拉色菌以及限制性马拉色菌在AD缓解期富集(|lg线性判别分析值| > 2,Kruksal-Wallis检验,均 P < 0.05)。对微生物丰度差异基因行KEGG功能通路分析,共注释富集于355个功能通路,其中显著富集的通路38个(均 P < 0.05),主要涉及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色氨酸代谢、组氨酸代谢、氮代谢、精氨酸和脯氨酸代谢、缬氨酸、亮氨酸和异亮氨酸生物合成与降解、脂肪酸降解及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信号通路等。 结论:重度AD患者急性期和缓解期皮肤微生态结构存在显著差异,预测其可能与多个功能通路(如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色氨酸代谢、组氨酸代谢、氮代谢等)水平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老年与中青年食管鳞癌患者食管菌群的宏基因组学对比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老年与中青年食管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ESCC)患者食管组织的菌群特征及差异,以助于研究老年ESCC患者潜在的生物标志物。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选取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在湖北省十堰市太和医院确诊的72例ESCC患者,其中老年组49例(≥60岁,男性40例,女性9例),中青年组23例(<60岁,男性21例,女性2例),以同期消化内镜中心20名胃镜检查无异常的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年龄范围35~78岁,中位年龄57岁,男性16名,女性4名)。收集ESCC患者病变食管组织和健康对照组中段食管组织、提取基因组DNA,对细菌16SrRNA基因序列V4高变区扩增,采用Illumina HiSeq测序技术,对比分析老年和中青年ESCC患者菌群特点。采用QIIME和Rstudio软件分析序列数据,统计学方法采用非参数Kruskal-Wallis检验或Wilcoxon秩和检验。结果:两组患者菌群Shannon指数[5.17(4.53,5.95)比4.79(3.74,5.97)]、Simpson指数[0.94(0.91,0.96)比0.92(0.83,0.96)]和Chao1 [343.55(259.76,570.59)比329.16(268.88,648.00)]指数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Z=-0.791、-1.057、-0.380,均 P>0.05);Beta多样性老年组与中青年组亦无明显差异(PC1=19.14%、PC2=6.95%, PPC1=0.67、 PPC2=0.42)。在门水平,中青年组丰度前五的菌门依次为厚壁菌门( Firmicutes)、拟杆菌门( Bacteroidetes)、变形菌门( Proteobacteria)、放线菌门( Actinobacteria)和梭杆菌门( Fusobacteria),老年组患者丰度最高的五个门分别是厚壁菌门( Firmicutes)、拟杆菌门( Bacteroidetes)、变形菌门( Proteobacteria)、梭杆菌门( Fusobacteria)和放线菌门( Actinobacteria);两组差异显著的是梭杆菌门( Fusobacteria)( Q=0.596, P<0.05)。在属水平,中青年组丰度前五的菌属依次为:普雷沃菌属( Prevotella)、拟杆菌属( Bacteroides)、链球菌属( Streptococcus)、月形单胞菌属( Selenomonas)和韦荣球菌属( Veillonella);而老年组丰度前五的分别是普雷沃菌属( Prevotella)、拟杆菌属( Bacteroides)、链球菌属( Streptococcus)、月形单胞菌属( Selenomonas)和嗜血杆菌属( Haemophilus),两组有显著差异的为梭杆菌属( Fusobacterium)( Q=0.938, P<0.05)。基于未观测状态重建的群落系统发育研究(PICRUSt)功能预测,老年组患者氨酰tRNA生物合成( Aminoacyl.tRNA.biosynthesis)、核苷酸切除修复( Nucleotide.excision.repair)、核糖核酸聚合酶( RNA.polymerase)、核糖体( Ribosome)、克拉维酸生物合成( Clavulanic.acid.biosynthesis)、光合作用( Photosynthesis)和光合作用蛋白( Photosynthesis.proteins)丰度较中青年组降低(均 Q=0.734, P<0.05)。 结论:老年ESCC患者食管菌群与中青年患者的Alpha多样性和Beta多样性无明显差异,但老年患者梭菌属菌群丰度增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呼吸道及肠道微生物群对小儿呼吸道健康的临床意义
编辑人员丨5天前
人类呼吸道定植着微生物群落,近年高通量DNA测序技术颠覆了肺部无菌的传统认识,实际上肺部是有细菌的。随着研究的深入,发现肠道与呼吸道微生物群之间存在着某种联系,称为"肠-肺轴"。肠道微生物群可以影响肺部免疫,肺部炎症可以影响肠道微生物群并引起疾病。对"肠-肺轴"的深入了解,使我们对黏膜免疫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呼吸道微生物群可能在宿主呼吸道结构成熟、局部免疫形成和系统发育中发挥重要作用,对儿童呼吸道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也有重要影响。近年围绕呼吸道疾病方面,微生物学研究取得了许多成果。人们试图应用微生物导向疗法(包括益生菌、益生元和抗生素甚至疫苗)恢复疾病状态下呼吸道微生物群的健康动态平衡,这可能是未来防治呼吸系统疾病的重要靶点。进一步设想应用"组学"如宏基因组学、代谢组学、宏转录组学和宏蛋白质组学实验研究,更深入认识呼吸道微生物群对呼吸道健康和疾病的影响,更好地了解呼吸道微生物群的功能和因果关系。积极寻找具有抗炎特性的新型益生菌或微生物群将是未来改善呼吸道炎症的潜在候选方法;进一步发现具有免疫调节潜力的新型代谢物,纯化微生物的代谢物(如短链脂肪酸)是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一个有希望的目标,本文就近年取得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泥炭地土壤氮排放对气候暖干化响应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气候暖干化导致高寒地区泥炭地土壤氮排放急剧增加,但是潜在的微生物调节机制尚不清楚.本文综述了高寒泥炭地土壤氮转化与排放过程对温度升高、水位变化的响应,土壤厌氧氨氧化(Anammox)与NO3-异化还原过程的相互作用,土壤N2O产生路径及其贡献.当前研究的不足体现在:1)只关注土壤N2O排放,忽视了 N2的释放,导致高寒地区泥炭地氮的损失量被严重低估;2)Anammox过程对泥炭地N2排放的贡献未被量化;3)Anammox、细菌反硝化和真菌协同反硝化过程对N2损失的相对贡献缺乏定量评估;4)气候暖干化情景下Anammox和NO3-还原过程的解耦机制尚不清楚.未来研究重点应着力于:构建野外增温、水位控制暖干化模拟试验平台,结合稳定性同位素、分子生物学和宏基因组学技术,围绕格局-过程-机理这条主线,系统评估高寒地区泥炭湿地氮排放(N2O、NO、N2)的量级、组成比例与主控因素,探讨土壤主要脱氮过程的相互作用规律,量化硝化、厌氧氨氧化和反硝化对N2O、N2产生的相对贡献,甄别对暖干化响应敏感的微生物类群,明晰土壤脱氮转变与微生物群落演替之间的耦联关系,揭示土壤脱氮过程对气候暖干化响应的微生物学机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