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羽毛球运动训练对航母舰载机飞行学员颈痛的干预效果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6/15
目的 评估羽毛球运动对舰载机飞行学员颈痛的干预效果,为该运动预防和缓解舰载机飞行学员颈痛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16名航母舰载机飞行学员作为受试者,随机分为运动康复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人.运动康复组除进行部队日常训练外,另进行每周3次,每次1 h的羽毛球运动;对照组进行部队日常训练,不做其他干预.研究为期3个月.颈痛的干预效果以实验前后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评分、视觉模拟疼痛量表(VAS)、颈椎活动度(CROM)、颈部最大肌力、表面肌电信号均方根值(RMS)、积分肌电值(iEMG)作为评价指标.结果 运动康复组NDI评分较干预前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NDI评分较干预前无显著性差异(P>0.05).运动康复组VAS评分较干预前有显著性差异(P<0.01),对照组VAS评分较干预前无显著性差异(P>0.05).运动康复组受试者干预后颈椎最大活动度在各方向均有所增加,且左屈、右屈活动度较干预前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余方向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颈椎各方向最大活动度较干预前无显著性差异(P>0.05).运动康复组受试者颈部最大肌力在前屈、后伸、左屈方向较干预前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右屈、左旋、右旋值较干预前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左右侧胸锁乳突肌RMS在四个方向动作中无显著性差异(P>0.05),左侧斜方肌上束在前屈和右屈动作中RMS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后伸和左屈动作中无显著性差异(P>0.05),右侧斜方肌上束在四个方向动作中无显著性差异(P>0.05).运动康复组受试者干预后在前屈、后伸以及右屈运动中,4块肌肉iEMG均大于干预前,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左屈动作中,左侧胸锁乳突肌与右侧斜方肌上束iEMG大于干预后,右侧胸锁乳突肌和左侧斜方肌上束iEMG小于干预后,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羽毛球运动干预能够缓解航母舰载机飞行学员的颈部疼痛,使其颈椎功能障碍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并且能够增加颈部灵活性,增强颈部肌力,同时激活深层肌肉参与维持颈部稳定,有效提升颈部肌肉群的抗疲劳能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15
-
快乐体育教学对大学生体育学习倦怠和身体形态及心理健康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4/5/11
目的 探讨基于建构主义的快乐体育教学对大学生体育学习倦怠、身体形态及心理健康的影响,为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提供借鉴.方法 2022年9-12月,采用整群抽样方法选取上海工商外国语职业学院2022级体育羽毛球选项课2个教学班的学生为研究对象,以抽签法随机分为试验组(38名)、对照组(40名).对照组实施常规体育教学,试验组实施基于建构主义的快乐体育教学,教学16周,每周2学时,每学时45 min.试验组教学流程为搭建框架→独立探索→协作学习→效果评价,思路为在羽毛球技术与战术训练课程中融入快乐体育,注重体育活动的趣味性,在设计体育活动时借鉴各种体育游戏的形式对两组学生并进行身体形态测试及体育学习倦怠量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调查并采用t检验,x2检验和Fisher精确概率检验比较两组学生的体育学习倦怠量表评分、体质量指数(BMI)、腰臀比、体脂率、SCL-90评分.结果 学期末,试验组学生的BMI[(21.58±1.59)kg/m2]、腰臀比(0.75±0.08)、体脂率[(19.77±2.50)%]均低于对照组[(22.30±1.46)kg/m2,(0.79±0.07)(21.02±2.46)%](t 值分别为-2.09,-2.35,-2.23,P值均<0.05).试验组学生情绪低落(15.10±3.92,17.24±4.18)、行为不当(13.60±3.05,15.48±3.52)、成就感低(5.52±1.36,6.54±1.42)3 个维度评分以及学习倦怠量表总分(34.22±7.55,39.26±7.86)均低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2.33,-2.52,-3.24,-2.89,P值均<0.05).试验组学生学生 SCL-90 量表躯体化(16.27±3.75,18.57±4.12)、人际关系敏感(14.30±4.57,16.85±4.21)、抑郁(17.02±3.89,19.36± 4.28)、焦虑(12.68±3.96,15.32±3.87)4个维度评分以及量表总分(127.87±22.54,140.54±25.83)均低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2.57,-2.57,-2.52,-3.00,-2.30,P值均<0.05).结论 基于建构主义的快乐体育教学模式可减轻大学生学习倦怠,改善心理健康,优化身体形态.高校体育教学模式可进行适当改革,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5/11
-
远隔缺血预适应对持拍类项目运动员最大累积氧亏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4/2/3
目的:探讨远隔缺血预适应(RIPC)是否能通过提高持拍类项目运动员的最大累积氧亏(MAOD)延长超大强度运动(110%VO2max)时间,以及无氧代谢系统供能的具体途径.方法:招募24名持拍类项目运动员(年龄22.2±2.0岁,身高174±9 cm,体重67.1±12.4 kg),参加5次运动测试,包括1次递增负荷、1次恒定负荷(40%、50%、60%、70%和80%VO2max)和3次超大强度(110%VO2max)运动测试.采用随机交叉对照试验设计,将受试者分为对照组(Control组)、安慰剂组(Placebo组)和RIPC组.实施方案采用双侧上肢加压,5个循环/次,每个循环包括5 min 缺血和5 min再灌注,RIPC组缺血压力220 mmHg;Placebo组缺血压力60 mmHg;Control组无任何干预.结果:RIPC组超大强度运动时间和MAOD均大于Placebo组和Control组(P<0.05);三组之间的MAODALT、无氧乳酸、无氧无乳酸和EPOC动力学曲线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IPC组MAOD高于MAODALT(P<0.05),超大强度运动时间变化值随MAOD变化值的增加而增加(P<0.05).结论:RIPC通过增加MAOD提高持拍类项目运动员的超大强度运动表现,糖酵解供能能力增强是运动表现改善的潜在中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2/3
-
优秀女子运动员压力性尿失禁症状调查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12/30
目的:了解优秀女运动员压力性尿失禁症状(SUIS)的发生情况及其对生活和训练的影响.方法:采用国际通用的尿失禁问卷简表(ICIQ-UI-SF)和尿失禁生活质量评分表(I-QOL),对某两个训练基地、6个项目中训练3年以上的女运动员共74人进行调查.其中举重11人、田径10人、花样游泳17人、羽毛球11人、柔道16人、跳水9人,运动水平均为二级以上技术等级,年龄20.54±3.24岁,平均每天训练3小时以上,每周至少训练5天.无泌尿系统和哮喘疾病.结果:74名运动员中有23人表现有压力性尿失禁症状(SUIS),发生率为31.08%.其中举重7人有SUIS,发生率达63.64%,显著高于柔道和跳水运动员SUIS的发生率,并分别高于其它各项目至少1倍以上.健将级运动员SUIS发生率(40.54%)高于非健将级运动员(21.62%),但差异无显著性.在I-QOL的调查中,有18人(78.26%)顾虑咳嗽或打喷嚏,有13人(56.52%)认为对自己的训练有影响,因SUIS感到尴尬的有8人(34.78%),担心不能及时到厕所排尿的有5人(21.7%),到陌生环境不知卫生间位置而有顾虑者3人(13.04%),因SUIS控制饮水量的有2人(9.70%).汇总各条目的得分后可知,21位运动员生活质量受到影响较轻,2名运动员受到中等程度影响.结论:优秀女运动员SUIS的发生率较高,运动项目与运动水平对SUIS的发生有一定影响.SUIS对运动员的生活质量和训练均产生了一定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30
-
职业羽毛球体育运动员常见运动损伤的危险因素与防治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课题背景职业运动员在进行运动训练或竞技体育的过程中,出现身体器官受损或关节肌肉受伤,被称为职业运动损伤.这种损伤的发生不仅会使得其无法进行常规的训练和比赛,影响其技术提升,严重者还会导致运动员残疾,对其造成终身性的伤害.作为一种拥有较强群众基础的运动项目,羽毛球运动深受社会群众的喜爱.相关研究证明,有规律地进行羽毛球运动,不仅能够提升个人的心肺功能和肌肉力量,还能够进一步促进肢体的协调,提升身体的免疫力.羽毛球运动员在进行训练和比赛的过程中,常常会因意外而导致运动损伤的出现,且受伤后恢复时期较长,十分影响运动员的运动寿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
医学生沟通能力与体育运动的关系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分析参与不同体育运动的医学生沟通能力的差异,探讨体育运动对培养医学生沟通能力的效果,为医学院校体育课程内容设置调整优化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北京某医学院校384名医学生的基本情况、体育运动参与情况、沟通技巧和倾听技巧进行调查,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参与健美操项目、同场对抗类足球和篮球项目、隔网对抗类羽毛球和乒乓球项目的医学生沟通能力高于无运动的医学生.结论 参与体育运动的医学生沟通能力高于无运动的医学生.参与健美操、同场对抗类足球和篮球、隔网对抗类羽毛球和乒乓球等运动可以改善医学生沟通能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羽毛球运动致眼外伤的运动损伤特点及预防对策探讨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讨羽毛球运动导致眼外伤的运动损伤特点并对此类眼外伤的预防提出建议.方法:收集2012年11月至2016年12月就诊于北京同仁医院眼科的在羽毛球运动中眼球受伤的患者,记录其受伤当时的致伤物(球或球拍)、运动项目(单打或双打)、致伤人(对手或队友)、受伤者从事羽毛球运动的时间、受伤者的屈光状态及视力矫正情况、接受专业指导情况、眼外伤风险知晓情况等信息并对其进行分析总结.结果:共收集患者60例,门诊患者46例,因伤情较重需住院手术患者14例,男性33例,女性27例,年龄15~65岁,平均43岁.右眼32例,左眼28例,被球打伤42例,被球拍打伤18例,单打8例,双打52例,其中被对手打伤15例,被队友打伤37例.闭合性眼外伤56例,开放性眼外伤(眼球穿孔伤或眼球破裂伤)4例.受伤者从事羽毛球运动1~30年,平均6.5年.屈光状态资料完整者56例,正视眼34例,近视眼21例,远视眼1例.打球时屈光矫正资料完整者50例,正视眼不需矫正者34例,有屈光不正戴角膜接触镜矫正者7例,戴框架眼镜矫正近视者9例.33%的受伤者和20%的致伤者接受过专业指导,50%的受伤者知晓这一运动的眼外伤风险.结论:在羽毛球运动中,双打比单打有更高的眼外伤风险,双打中前场队员处于最高风险的位置.大部分受伤者是因双打中回头被队友打伤,少数情况是在网前位置与对手距离过近时被对手扣杀所伤.与球相比,球拍打伤的伤情通常更严重.戴框架眼镜会增加眼球开放性损伤的风险,不建议在羽毛球运动中戴框架眼镜矫正视力.建议独眼者不要参加羽毛球运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8周冲刺间歇训练对优秀男子大学生羽毛球运动员无氧运动能力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观察8周冲刺间歇训练(sprint interval training,SIT)对优秀男子大学生羽毛球运动员无氧运动能力的影响.方法:将16名北京体育大学羽毛球队男队员随机分成实验组(SIT组)8人,对照组(CG组)8人.SIT组每周进行2次功率自行车SIT训练和1次多球SIT训练(2+1模式),CG组每周进行2次一般体能训练和1次多球训练(2+1模式).训练后基于每次训练的心率计算训练时间和训练冲量(TRIMP).训练前、后分别测一次受试者的Yo-Yo间歇恢复测试2(Yo-Yo-IR2)、无氧功率,以及无氧功测试后的血乳酸值.结果:训练后,(1)SIT组在80%~90%HRmax区间和90%~100%HRmax区间的周训练时间和周训练TRIMP均明显高于CG组(P<0.05).(2)SIT组YO-YO-IR2跑动距离从1083米增加到1217.5米,与CG组比有显著提高(P<0.01).(3)与CG组相比,SIT组平均功率(MP)显著提高(P<0.05),SIT组达到峰值功率的时间(TTP)显著减少(P<0.05).(4)SIT组的平均血乳酸峰值比训练前提高2.49 mmol/L,与CG组比有显著提高(P<0.05).结论:8周SIT训练明显提高了优秀男子大学生羽毛球运动员的无氧运动能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肩胛带控制训练对羽毛球运动员肱骨外上髁炎的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观察肩胛带控制训练对改善羽毛球运动员肱骨外上髁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50例确诊为患有肱骨外上髁炎的羽毛球运动员,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给予超短波治疗和桡侧腕伸肌离心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肩胛带控制训练.两组患者均每周治疗6次,共12周.评估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和治疗后2、12周的视觉模拟评分(VAS)、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MEPS)及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得的附着于肱骨外上髁处伸肌总腱厚度.结果 两组患者在治疗后2周和12周时,与治疗前比较,VAS均明显降低,MEPS均明显提高,伸肌总腱厚度均明显减小(均P<0.01);治疗后12周相较于治疗后2周,VAS均明显降低,MEPS均明显提高,伸肌总腱厚度均明显减小(均P<0.01);两组治疗前VAS、MEPS及伸肌总腱厚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2周及12周,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VAS明显降低,MEPS明显提高,伸肌总腱厚度明显减小(均P<0.01).结论 肩胛带控制训练有助于羽毛球运动员肱骨外上髁炎的恢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半切开行锁扣阻挡改良Krackow缝合法结合早期功能康复治疗跟腱断裂的早期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背景:经皮微创治疗跟腱断裂可明显降低手术切口并发症的发生率,但是其生物力学强度存疑,且缝合装置价格较昂贵.目的:探讨半切开行锁扣阻挡改良Krackow缝合法结合早期功能康复治疗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0月至2017年2月收治的20例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患者.男17例,女3例;年龄18~47岁,平均31.7岁;左侧8例,右侧12例.致病原因:主要由运动伤导致,其中羽毛球6例,篮球8例,足球3例,下楼梯踩空3例;受伤至手术时间2~10d,平均3.7 d.在距离跟腱断端远、近端2.5 cm左右各做2个纵行切口,长2~3 cm,在正常腱性组织中行改良Krackow缝合法,然后经皮沿跟腱表面互相过线至对侧,穿锁扣后出线打结.最后在远、近端再加用一股横行缝线环绕加固.结果:所有患者门诊随访至术后12~16个月,平均14.2个月.切口均甲级愈合,无感染、伤口愈合不良、跟腱再次断裂、腓肠神经激惹等手术相关并发症.术后6周MRI T2相提示跟腱间隙为(1.1±0.5)mm,12周时MRI检查无论在T1相还是T2相,跟腱连续性均完好,未见明显间隙.术后12个月,相对跟腱休息角为-4.0_±3.4;健侧一分钟提踵次数为63±21,患侧提踵次数为60±18,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OFAS踝与后足评分为92~98分,平均95.8分.结论:锁扣阻挡改良Krackow缝合法治疗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缝合强度高,能够满足早期功能康复的要求,半切开入路具有微创,并发症少,恢复快,费用低廉等优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