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慧医养照护团队服务模式对居家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9小时前
目的 探讨智慧医养照护团队服务模式对居家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影响,为未来智慧医养照护团队服务模式的优化和推广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取2021年5月至2022年4月参与成都市成华区健康敲门行动上门服务的100例居家老年人为研究对象,采用便利抽样法根据老年人入组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两组老年人均给予常规干预,观察组在常规干预基础上予以智慧医养照护团队服务模式进行居家照护.两组干预前后采用老年人能力评估标准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表(ADL)、精神状态与社会参与能力评分表(PAP)、感知觉与沟通能力评分表(SCAA)]评定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根据老年人能力评估标准表和老年综合征罹患情况表的评估结果,对照护理需求等级评定表,将研究对象分为轻度失能(1级)、中度失能(2级)、重度失能(3级)3个等级,评定干预前后老年人失能改善情况.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ADL、PAP、SCAA评分均低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PAP、SCAA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罹患老年综合征分布与干预前和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智慧医养照护团队服务干预后,观察组1、2、3级护理需求等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1级人数无变化;2级人数由13例(26.0%)增至35例(70.0%),3级人数由29例(58.0%)减少至7例(14.0%)(P<0.05).结论 运用智慧医养照护团队服务模式可有效提升居家老年人的生活能力,降低老年人护理需求等级,提高居家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9小时前
-
应用Rodgers演化概念分析法界定我国老年人的家庭代际支持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探讨我国老年人家庭代际支持的概念及内涵,为老年人居家照护及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Web of Science、CINAHL中与我国老年人家庭代际支持相关的研究,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3年7月,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应用Rodgers演化概念分析法对纳入文献进行分析.结果 共纳入45篇文献,其中中文文献27篇、英文文献18篇.家庭代际支持的3个定义属性包括:多维度的非正式支持、抚养和反哺的双向互惠、不均衡的资源流动.先决条件包括人口学因素、家庭结构和居住安排、卫生政策,相关结局指标包括老年人的身心健康、自评健康、主观态度、社会参与及医疗服务利用.结论 家庭代际支持在老年人生活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深刻影响着其生活质量与幸福感.未来政策制定和社区服务应更加关注如何优化家庭代际支持的环境和条件,以促进其有效实施,并进一步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社会福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患者社会网络的健康教育对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背景 老年慢性病患者记忆力与生活自理能力逐渐下降,仅依靠其个人力量进行疾病的自我管理难以达到良好效果,需要更多来自他人的帮助.在对老年慢性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时不能仅单独面向老年人,更需要充分利用患者的社会网络,让其社会网络成员参与到老年患者的疾病管理中,以更有效地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目的探讨基于患者社会网络的健康教育对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方法 招募 2021 年 3 月—2022 年6 月在北京方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清华长庚医院门诊、北京医院内分泌门诊就诊及红联村社区的老年慢性病患者,采用电脑生成的随机数字表,将患者按照招募入组的顺序各自进行编号,奇数为干预组,偶数为对照组,按照 1∶1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给予老年患者+其社会网络成员健康教育,对照组给予患者健康教育,干预周期 12个月;在干预前、干预第 6 个月、干预第 12 个月应用慢性病自我管理研究测量表(CDSMS)评估慢性病自我管理的效果,使用Lubben社会网络量表简表(LSNS-6)测评患者社会网络水平.结果 80 例患者入组,其中 1 例患者(对照组)因研究期间两次住院退出研究,最终 79 列患者完成研究:干预组患者 40 例+其社会网络成员 40 例,对照组39 例.CDSMS自我管理行为分量表的运动锻炼维度、认知性症状管理维度及自我效能分量表的时间与分组存在交互作用(F交互分别为 7.174、8.488、9.939,P<0.05);时间在CDSMS两个分量表上主效应显著(F时间分别是 13.527、12.188、7.576、5.058,P<0.05);分组在CDSMS自我管理行为分量表的三个维度上主效应显著(F分组分别是12.324、7.383、5.927,P<0.05).干预第6个月,干预组CDSMS运动锻炼维度得分高于对照组(t=2.852,P=0.006);干预第12个月,干预组CDSMS运动锻炼维度得分高于对照组(t=4.473,P<0.05)、认知性症状管理维度得分高于对照组(t=-2.780,P=0.005)、自我效能分量表得分高于对照组(t=2.993,P=0.004).结论 为期 12 个月的基于患者社会网络的健康教育,可改善老年慢性病患者的部分自我管理行为,提高自我效能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中国阿尔茨海默病报告2024
编辑人员丨1周前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和社会人口结构的显著变化,老龄化社会所带来的老年性疾病问题愈发受到关注,尤其是以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为代表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已成为严重影响老年人群健康和生活质量的重大挑战.近年来,中国的AD发病率、患病率和死亡率均呈现上升趋势,对患者家庭、社会乃至整个医疗保健系统构成了沉重的经济负担.为了积极应对这一挑战,响应国家"健康中国行动"的号召,推动医疗模式从疾病治疗向健康维护转变,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牵头,组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福建医科大学等多家权威机构的专家学者,共同编撰了《中国阿尔茨海默病报告2024》.该报告在2021、2022、2023年系列版本的基础上,进一步更新了中国AD的流行病学数据,深入分析了疾病经济负担的最新情况,并全面评估了我国AD诊疗服务的现状和公共卫生资源的配置.《中国阿尔茨海默病报告2024》的发布,不仅体现了我国在AD研究和防控方面的进步和努力,也彰显了全社会对老年健康问题的高度重视.本报告将为AD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提供科学的技术指导和有力的数据支持,为政府和相关部门制定针对性的卫生政策和干预措施提供专业依据,同时也为促进国内外在该领域的学术交流与合作搭建平台.期待通过这份报告的传播和应用,不仅能为专业人员提供参考和借鉴,也可以进一步提高公众对AD的认识,促进社会各界共同推动我国老年健康事业的发展,为实现"健康老龄化"而持续赋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智慧"医养结合"服务模式探索与实践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当前我国老龄化形势日益严峻,老年人"养老难"和养老过程中"就医难"问题突出,亟须开展医养结合服务,但我国的医养结合服务尚存在服务模式欠完善、智能化水平低、"医"和"养"相关资源融合机制低效、医养结合"叫好不叫座"等现象.本研究团队针对当前医养结合服务存在的难点、堵点问题,运用数字化、智能化手段,以智慧服务云平台为支撑,构建了全链式、多主体融合式、中医药"主动健康式"、回归社区式、回归居家式共5 种智慧医养结合服务模式,并发布中国老龄产业学会团标 6 项、河南省地方标准立项 2 项,同时在全国建立了 20 多个示范应用基地,纳入了河南省政府500个社区/乡镇推广计划,取得了良好的示范成效.本文从模式立意、模式构成、模式运行机制、模式功能 4 个方面对上述 5 种模式进行介绍,以期助力各服务模式的进一步研究与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我国农村医生社区健康管理能力调查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背景 农村医生(以下简称村医)作为农村地区居民的健康"守门人",是农村人群健康管理服务的主要提供者,其社区健康管理能力直接影响农村居民的健康水平.目的 调查我国村医健康管理能力现状,探讨村医社区健康管理能力提升策略,为加强村医队伍建设提供依据.方法 于 2020 年 8 月,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和典型抽样相结合的方法,在全国东、中、西部5个省份共抽取村医3 916名.通过"问卷星"平台向村医发放调查问卷,内容涉及村医的儿童、妇女、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能力具备情况,以及各项能力满足工作需要情况,均由村医自评.结果 3 916名村医中,分别有3 494名(89.22%)、3 175名(81.08%)、3 775名(96.40%)、3 738名(95.45%)村医具备儿童、妇女、老年人、慢性病患者的健康管理能力.性别方面,女性村医的计生指导、孕期健康指导、围绝经期疾病的预防与诊治、妇科常见病筛查能力及妇女总体健康管理能力具备率高于男性村医(P<0.05);男性村医的常见慢性病危急状况识别与处理方法、常见慢性病稳定期治疗与并发症预防能力及慢性病患者总体健康管理能力具备率高于女性村医(P<0.05).执业资质方面,执业(助理)医师的围绝经期疾病的预防与诊治能力具备率高于乡村医生和其他/无资质的村医(P<0.008 3),执业(助理)医师村医的妇女总体健康管理能力具备率高于乡村医生(P<0.008 3);全科医师的老年人功能减退预防能力具备率高于乡村医生(P<0.0083).学历方面,本科及以上者的常见慢性病稳定期治疗与并发症预防能力具备率高于大专学历者(P<0.017).东部地区村医的体检指导与常见病筛查能力满足实际工作需要率高于中部、西部地区,中部地区高于西部地区(P<0.017);东部、中部地区村医的健康与自理能力评估、不良情绪识别与干预、功能减退预防能力满足实际工作需要率高于西部地区(P<0.017).结论 我国村医基本具备健康管理能力,女性村医在开展妇女健康管理服务方面更具优势,乡村医生执业资质村医的少数重点人群健康管理能力不足,西部地区村医的老年人健康管理能力满足实际工作需要情况相对较差,应采取积极措施提升村医素质,促进村医队伍的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发布《老年安宁疗护病区设置标准》等2项推荐性卫生行业标准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本刊讯]2024年8月7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发布了《老年安宁疗护病区设置标准》等2项推荐性卫生行业标准,旨在进一步规范和提升老年安宁疗护及医养结合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其中,《老年安宁疗护病区设置标准》明确了安宁疗护病区的设置要求,以确保为老年患者提供舒适、安全的疗护环境;《医养结合机构内老年人在养老区和医疗区之间床位转换标准》规定了老年人在医养结合机构内养老区和医疗区之间床位转换的流程和要求,以保障老年人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医疗和养老服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社区嵌入式中医药特色医养结合服务绩效评价及障碍因子诊断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背景 在"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和"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背景下,科学评价社区嵌入式中医药特色医养结合服务绩效是提升医养结合服务质量的关键.目的 评价社区嵌入式中医药特色医养结合服务绩效并分析其主要障碍因子,为政府部门制定相关政策及开展社区嵌入式中医药特色医养结合服务绩效评价提供现实依据.方法 于 2022 年 11 月,将构建的社区嵌入式中医药特色医养结合服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转化为机构基本情况、工作人员满意度和老年人满意度三份调查问卷;于 2022 年 11 月—2023 年 1 月,采用问卷调查法,深入 10 家样本机构收集机构基本数据、工作人员和老年人满意度数据;于 2023 年 2-3 月,使用TOPSIS法对社区嵌入式中医药特色医养结合服务绩效进行评价,并利用障碍度模型分析服务绩效的主要障碍因子.结果 10 家机构的嵌入性总体、结构嵌入、关系嵌入Cn值和嵌入绩效Cn值的排序一致,7 家机构的认知嵌入Cn值和嵌入绩效Cn值排序一致,并且与各机构服务绩效的Cn值排序保持一致.社区嵌入式中医药特色医养结合服务绩效的主要障碍因子分别是C33(中医养生保健指导服务人次)、C44(老年人满意度)、C8(机构与合作伙伴坚持合作共赢)、C37(中医非药物疗法康复护理人次占比)、C39(服务的老年人数量).结论 社区嵌入式中医药特色医养结合的嵌入性、结构嵌入、关系嵌入对其嵌入绩效均有正向影响,认知嵌入对嵌入绩效基本有正向影响.政府部门应明确职能定位,强化政策支持,健全评价体系,注重动态评价,引导和促进社区嵌入式中医药特色医养结合高质量发展;机构应通过加强与合作伙伴的结构嵌入、关系嵌入和认知嵌入,从而不断提升其服务绩效,满足居家社区老年人多样化、多层次的健康养老服务需求,同时要把握好嵌入的度,以免产生嵌入性的负效应.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老年人内在能力的概念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分析并阐明老年人内在能力的概念内涵.方法 系统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CINAHL、Web of Science、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与老年人内在能力相关的研究,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3年7月,依据纳入标准筛选文献,应用Rodgers演化概念分析法对文献进行分析.结果 共纳入30篇文献.老年人内在能力包括4个概念属性:以实现健康老龄化目标为导向、个体固有的生理储备能力、维度丰富且交互影响、具有动态可逆转的发展轨迹;其前置因素包括人口学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健康相关特征、外部环境等因素;后置影响包括早期识别老年人内在能力下降并及时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对提高老年人生命质量和促进健康老龄化具有重要意义;内在能力下降与多种不良健康结局密切相关,严重威胁老年人健康状况.结论 通过概念分析明确了老年人内在能力的概念属性,未来应基于老年人内在能力的内涵进行研究并开展临床护理实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医务从业人员视角下中医药参与公共卫生服务的优势效用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通过对北京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领域中医药参与优势的调查,探索中医药融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优化建议.方法:检索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相关政策,对北京市2 995名从事公共卫生相关工作的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对中医药优势和参与现状展开实证研究.结果:回收有效问卷2 982份,北京市公共卫生服务领域从业人员对中医药参与关注度和认可度较高,其普遍认为中医药在疫病防治、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0~6岁儿童和老年人健康管理等基本公共卫生领域具有明显优势,但整体上,重视程度、人才配置、基础建设、公众认知和资源均衡等多方面存在不足.结论:为发挥中医药优势作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可以从优化中医药参与疫病防治、慢性病管理、儿童、老年人健康管理等相关机制来扩大中医药参与的优势效用,通过增加财政投入、加强中医药人才培育和管理、重视中医药基层与均衡配置资源等方面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