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六种市售河北道地中药饮片微生物污染情况调查与分析
编辑人员丨2周前
目的:对六种石家庄市售河北道地中药饮片进行微生物检测,分析评估河北道地中药饮片整体污染情况.方法: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年版,四部通则1108和1107)中药饮片微生物限度检测方法和微生物限度标准,对六种共计 60 批次中药饮片进行需氧菌总数(TAMC)、霉菌和酵母菌总数(TYMC)、耐热菌总数及三种控制菌进行检测分析,采用平板分离法分离出可疑杂菌,并通过全自动细菌分析仪进行鉴定.结果:检测的60 批次药品中 1 g TAMC为2.68~7.36,31.7%的饮片TAMC生物负载水平超标;1 g TYMC为0.5~5.2,25%的饮片TYMC负载水平超标;耐胆盐革兰阴性菌的检出率为 11.7%;2 批次样品检出大肠埃希菌;耐热菌和沙门菌未检出;分离出包括铜绿假单胞菌在内的 17 株条件性致病菌.结论:石家庄部分市售河北道地中药饮片存在微生物污染风险,建议相关部门加大监管力度,完善中药饮片微生物控制措施和质量评价体系,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周前
-
中药片剂微生物污染鉴定和溯源分析及风险评价
编辑人员丨2024/6/22
目的 通过RiboPrinter全自动微生物基因指纹鉴定系统对中药片剂待压片粉污染的耐胆盐阴性菌进行溯源分析,找到污染源.方法 用VITEK2 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RiboPrinter全自动微生物基因指纹鉴定系统、16SrRNA(16S核糖体RNA)序列分析、MALDI-TOF MS(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对待压片粉中和环境中分离的16株耐胆盐革兰氏阴性菌进行鉴定并比较结果差异,再采用RiboPrinter方法对鉴定结果一致的菌株进行基因指纹图谱比对、溯源,并利用BioNumerics软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 待压片粉中分离的6株菌株与沸腾干燥机布袋上分离的1株菌株鉴定结果一致,为热生泛菌(Pantoea calida),通过比较,MALDI-TOF MS鉴定速度更快,分辨率更高.RiboPrinter溯源分析表明7株热生泛菌同源性极高,相似度为0.94±0.03.结论 通过RiboPrinter溯源结果和BioNumerics构建树状图分析,推断待压片粉污染来自沸腾干燥机布袋,分析污染风险高低,并提出污染解决措施和方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22
-
高温瞬时灭菌对开心散有效成分含量及微生物学指标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4/4/27
目的:比较不同高温瞬时灭菌条件下开心散的灭菌效果,结合灭菌后样品中有效成分含量的变化,确定最佳灭菌条件.方法:采用高温瞬时灭菌法对2~8目的远志、人参、茯苓和石菖蒲4味中药的粗颗粒进行灭菌,分别考察160、165、170℃3个温度水平,灭菌时间分别为5、7、9 s.在洁净区对灭菌粗颗粒分别进行粉碎,过六号筛后均匀混合,制得开心散.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年版进行微生物限度检测,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开心散灭菌前后的样品进行含量检测.结果:9个灭菌条件下开心散样品的需氧菌总数均小于1×104 CFU·g–1、霉菌和酵母菌总数均小于1×102 CFU·g–1.同时,控制菌项下的大肠埃希菌、沙门菌、耐胆盐革兰阴性菌均未检出,所有开心散灭菌样品均符合口服散剂的微生物限度要求.开心散中8个有效成分(远志酮Ⅲ、3,6′-二芥子酰基蔗糖、细叶远志皂苷、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b1、茯苓酸、β-细辛醚和α-细辛醚)的含量受不同灭菌温度和时间影响.结论:结合需氧菌、霉菌和酵母菌、控制菌结果和有效成分含量变化情况,最终确定灭菌温度160℃、灭菌时间5 s为开心散最佳高温瞬时灭菌条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启脾丸微生物限度检查法的研究及微生物污染情况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2/3
启脾丸是含药材原粉的中药制剂,易受到微生物污染.按现行标准检验了 10家生产企业的149批启脾丸样品,并分析结果.随后,通过探索性研究建立启脾丸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并采用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或16S rRNA基因测序技术鉴定检出的微生物,分析其微生物污染状况.结果显示,149批样品微生物限度检查结果均符合规定.建立的启脾丸微生物限度检查法为需氧菌总数1:20平皿法、霉菌和酵母菌总数计数1:10平皿法,控制菌大肠埃希菌、耐胆盐革兰阴性菌、沙门菌均采用常规法;污染菌鉴定结果中,90%为芽孢杆菌属,提示各生产企业仍需加强微生物的过程控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2/3
-
鼠李糖乳杆菌PUM1749高盐和胆盐耐受能力与抑菌活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12/9
目的 以结肠癌术后患者粪便中分离出的鼠李糖乳杆菌PUM1749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检测其耐高盐、耐胆盐能力和抑菌活性,评价其益生特性.方法 以鼠李糖乳杆菌GG为对照,将其和鼠李糖乳杆菌PUM1749分别培养于含不同浓度NaCl和胆盐的MRS肉汤中,采用滴种法进行活菌计数,采用双层琼脂夹心法结合滴种法检测两株菌对8种指示菌的抑菌效果.结果 在不同浓度NaCl溶液培养24h后,2株鼠李糖乳杆菌活菌数均在108CFU/mL数量级以上.当浓度低于2g/100mL时,2株菌活菌数随NaCl浓度增加而减少,之后随着NaCl浓度的提高,PUM1749株活菌数均高于GG株;在不同浓度胆盐肉汤中培养4h后,2株菌生长均被不同程度抑制,活菌数显著下降,PUM1749株在胆盐浓度为0.1g/100mL时生长被完全抑制,但继续提高胆盐浓度后,PUM1749株活菌数反而明显优于GG株;2株菌对8种指示菌均具有较好的抑菌效果,且对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的抑菌效果无明显差别.结论 鼠李糖乳杆菌PUM1749在不同高盐和胆盐浓度条件下的耐受能力和抑菌活性均强于或持平鼠李糖乳杆菌GG.鼠李糖乳杆菌PUM1749具有良好的益生特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9
-
中药饮片耐胆盐革兰阴性菌量化风险评估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11/18
目的 建立中药饮片耐胆盐革兰阴性菌的量化风险评估方法.方法 收集中国知网 2012 年 1 月 1 日至 2021 年 12 月 31 日耐胆盐革兰阴性菌数据,采用潜在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模型,从耐胆盐革兰阴性菌可能的种类、生物负载等角度进行分析,并将风险指标量化,评估风险等级.结果 共纳入中药饮片品种 53 个(760 批次).穿心莲、两头尖、部分枸杞和部分麦冬饮片污染风险高(6.25%),红花、夏枯草和部分菊花饮片污染风险中等(4.69%),其余饮片污染风险低(89.06%).枸杞等 10 个品种中药饮片中有 7 种(除枸杞、麦冬、菊花外)风险评估结果一致.结论 建立的中药饮片耐胆盐革兰阴性菌的量化风险评估方法可行,为中药饮片的微生物控制提供了参考依据,是对当前中药饮片外源性污染物风险评估模型的补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18
-
不同品种根类中药饮片耐胆盐革兰阴性菌污染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该研究通过对8种根类饮片共计40份样本需氧菌总数计数(total aerobic microbial count,TAMC)、酵母、真菌总数计数(total yeast and mould count,TYMC),探讨不同作用类型根类中药饮片微生物污染状况;进一步评价样品耐胆盐革兰阴性菌污染载量,并运用革兰阴性杆菌生化鉴定系统对分离到的耐胆盐革兰阴性杆菌进行鉴定.结果显示,85%(34/40)的样品TAMC超过1 000CFU·g-1,30%(12/40)的样品TYMC超过100 CFU·g-1;45%(18/40)的样品检出耐胆盐革兰阴性菌污染,7批样品检测结果N>1 000 MPN·g-1,从13批样品中分离出阴沟肠杆菌、河生肠杆菌、创伤埃希氏菌、坂崎肠杆菌等16株耐胆盐革兰阴性杆菌,其中阴沟肠杆菌是丹参样品中分离到的优势菌;河生肠杆菌是麦冬样品中分离到的优势菌;假结核耶尔森菌是党参样品中分离到的优势菌.上述研究结果表明,武汉市场中根类饮片存在较严重的微生物污染,微生物种类对药材成分具有一定的选择特异性,依据不同作用类型饮片所含化学成分有针对性地鉴定控制菌类型、制定控制菌检验限度,对提高中药饮片的安全使用具有重要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珍黄胶囊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适用性试验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建立珍黄胶囊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方法 按照《中国药典》2015版要求,对珍黄胶囊需氧菌总数、霉菌及酵母菌总数的计数方法以及控制菌的检查方法进行适用性试验研究.结果 采用供试品溶液稀释法(1∶100,1 mL/皿)进行需氧菌总数的测定,采用供试品溶液稀释与培养基稀释结合的方法(1∶20,1 mL分注2皿)进行霉菌和酵母菌总数的测定,采用常规法进行大肠埃希菌、耐胆盐革兰阴性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的检查,采用培养液稀释法(200 mL TSB)进行沙门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检查.结论 所采用的方法经过验证,符合《中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通则的有关规定.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广西等地区9种中药饮片微生物污染状况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分析广西等地区9种中药饮片的微生物污染现状,为中药饮片微生物限度检查项和限值的制定提供参考.方法:参考中国药典2015年版方法,测定中药饮片的需氧菌总数、霉菌和酵母菌总数、耐热菌数、耐胆盐革兰阴性菌数并进行沙门菌的检查.结果:90批中药饮片的需氧菌总数的lg平均值为3.7,霉菌和酵母菌总数的lg平均值为1.7,耐热菌数的lg平均值为0.9,耐胆盐革兰阴性菌lg值均值为1.1,均未检出沙门菌;不同加工工艺和包装材质的饮片,其微生物污染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应根据不同炮制加工方式及给药途径分类建立微生物限度标准,引导中药饮片规范生产,逐步提高中药饮片的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北京地区销售的10种中药饮片微生物污染程度考察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考察北京地区10种中药饮片微生物污染程度.方法:采用微生物限度检查法检查10种共100批中药饮片样品的需氧菌总数(TAMC)、霉菌和酵母菌总数(TYMC)、耐热菌数(NAIRE)、耐胆盐革兰氏阴性菌及其他6种致病控制菌负载量.结果:100批饮片样品的lgTAMC值为2.0~6.8,lgTYMC值为1.0~6.0,lgNAIRE值为1.0~5.9,耐热菌检出率为100%,耐胆盐革兰氏阴性菌检出率为27%,2批当归饮片样品中检出了大肠埃希菌,但所有饮片样品均未检出沙门菌、志贺氏菌、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结论:北京地区销售的不同品种的中药饮片的微生物负载差别很大,建议新版药典根据中药饮片的入药部位、药性、炮制工艺等制订适宜的微生物限度标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