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药饮片微生物污染现状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综述国内中药饮片微生物污染相关文献,重点分析需氧菌总数、酵母菌和霉菌总数、控制菌及耐热菌的污染现状,并根据样品来源、品种和炮制方式等的不同,分析其微生物污染的特点,发现目前中药饮片总体微生物污染较严重。可借鉴相应的国外药典标准,根据中药饮片特点制定个性化微生物限度标准,且有必要扩大中药饮片微生物数据资料库。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医学微生物学实验线上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编辑人员丨1天前
针对医学微生物学实验线上教学面临的诸多难题,本研究采取线上直播+操作视频+虚拟实验的授课模式,通过操作视频和虚拟实验弥补了操作上的缺口;考核模式采用紧扣操作流程的主观型思考题+实验设计+文献综述(围绕传统实验由于条件所限无法开展的临床检验重头技术或新技术,如质谱分析、荧光定量PCR、G实验等展开)的模式,从而可以较大限度了解学生对教学目标的掌握程度和综合应用、创新性思维等能力。学生调查问卷显示,大部分学生对线上实验教学模式持肯定态度,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表明大部分学生学习效果良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三种医院制剂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适用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建立健儿颗粒剂、消炎止痒醑、百草洗剂3种医院制剂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方法:参照2015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四部通则,采用常规法、培养基稀释法、薄膜过滤法、中和剂结合薄膜过滤法对3种医院制剂进行微生物计数检查方法的适用性试验。采用常规法、薄膜过滤法、中和剂结合薄膜过滤法对3种医院制剂进行控制菌检查方法的适用性试验。结果:健儿颗粒剂采用常规法进行微生物限度检查。消炎止痒醑采用薄膜过滤法进行微生物限度检查。百草洗剂采用中和剂结合薄膜过滤法进行微生物限度检查。结论:建立了3种医院制剂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方法准确可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亚型与精准治疗
编辑人员丨1天前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中存在大量复杂的异质性是药物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精准医学旨在通过阐述ARDS异质性的潜在机制,定义具有明确特征的ARDS患者亚型,以快速识别最有可能从针对性治疗中获益的患者群体,最大限度地提高治疗效率及减少不良反应。本综述从病因学、起病时间、影像学、病理学、氧合指数、呼吸力学、蛋白标志物、遗传学、转录组学及微生物组学等多个角度对ARDS亚型的研究现状进行阐述,以期更深入地理解ARDS的发病机制,从而指导ARDS的精准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六种市售河北道地中药饮片微生物污染情况调查与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对六种石家庄市售河北道地中药饮片进行微生物检测,分析评估河北道地中药饮片整体污染情况.方法: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年版,四部通则1108和1107)中药饮片微生物限度检测方法和微生物限度标准,对六种共计 60 批次中药饮片进行需氧菌总数(TAMC)、霉菌和酵母菌总数(TYMC)、耐热菌总数及三种控制菌进行检测分析,采用平板分离法分离出可疑杂菌,并通过全自动细菌分析仪进行鉴定.结果:检测的60 批次药品中 1 g TAMC为2.68~7.36,31.7%的饮片TAMC生物负载水平超标;1 g TYMC为0.5~5.2,25%的饮片TYMC负载水平超标;耐胆盐革兰阴性菌的检出率为 11.7%;2 批次样品检出大肠埃希菌;耐热菌和沙门菌未检出;分离出包括铜绿假单胞菌在内的 17 株条件性致病菌.结论:石家庄部分市售河北道地中药饮片存在微生物污染风险,建议相关部门加大监管力度,完善中药饮片微生物控制措施和质量评价体系,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臭氧协同过氧乙酸消毒在医院集中式纯水供应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2周前
目的 探讨臭氧协同过氧乙酸(PAA)消毒法降低集中式纯水供应系统使用点末端纯水中需氧菌总数的效果.方法 开展两阶段对照研究,对某医院集中式纯水供应系统的末端纯水进行微生物限度检查.第一阶段使用PAA消毒法,第二阶段为臭氧强化消毒阶段,使用PAA协同臭氧的消毒方式.比较不同阶段的消毒效果.结果 试验期间共采集211份水标本,PAA消毒组101份,臭氧强化消毒组110份,用水点末端纯水菌落合格率臭氧强化消毒组(85.45%)高于PAA消毒组(74.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臭氧强化消毒组的需氧菌菌落数的中位数(2 CFU/mL)低于PAA消毒组(20 CFU/mL).随着消毒后时间延长,PAA消毒组的水标本中需氧菌数量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第1天VS第92天:9 CFU/mL VS 1 062 CFU/mL),臭氧强化消毒组纯水需氧菌数量则波动较小(第1天VS第92天:8 CFU/mL VS 58 CFU/mL).结论 臭氧协同PAA消毒法可降低集中式纯水供应系统的末端出水的需氧菌总数,且维持效果明显.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周前
-
复方银唑散的含量测定及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学验证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建立反向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复方银唑散中磺胺嘧啶银和酮康唑的含量并探讨其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方法 色谱柱为Agilent C18(250 mm×4.6 mm,5 μm);流动相:0.07%三乙胺(A,冰醋酸调节pH至5.07)-甲醇(B),梯度洗脱:0~6 min,A80%;6~8 min,A80%~22%;8~21 min,A保持22%;21~22 min,A22%~80%,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40 nm,柱温:30℃.采用培养基稀释法作为需氧菌总数、霉菌及酵母菌总数计数方法并按《中国药典》2020年版四部通则微生物限度检查法对控制菌检查法进行验证.结果 磺胺嘧啶银在0.029 64~0.069 15 g/L浓度范围下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酮康唑在0.030 54~0.071 26 g/L浓度范围下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8),磺胺嘧啶银和酮康唑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1.5%(n=6,RSD=0.33%)和98.8%(n=6,RSD=0.65%).采用培养基稀释法,各试验菌的回收率均在0.5~2.0.结论 所建立的高效液相色谱法定量准确、专属性良好,可用于同时测定复方银唑散中磺胺嘧啶银和酮康唑的含量.采用培养基稀释法对复方银唑散进行微生物限度检查可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不同灭菌方式对当归粉阿魏酸保留率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4/7/27
目的 考察不同灭菌方式对当归粉的灭菌效果和有效成分阿魏酸保留率的影响.方法 考察湿热灭菌法、干热灭菌法、高温瞬时灭菌法3种方式,对比当归粉灭菌前后的物理性状、微生物数量和阿魏酸保留率的变化.结果 当归粉经不同灭菌方式灭菌后,颜色均有不同程度加深,微生物数量均符合规定,阿魏酸均有不同程度损失.而在保证灭菌效果合格的情况下,采用高温瞬时灭菌的当归粉的阿魏酸的保留率最高,可达90.0%以上.结论 与湿热灭菌、干热灭菌方式对比,对于含热敏成分阿魏酸的当归粉,采用高温瞬时灭菌方式更具优势.采用高温瞬时灭菌方式,当归粉微生物数量在明显减少至规定限度内的同时,也能最大限度地保留有效成分阿魏酸含量,保证了当归粉的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27
-
基于含量测定和指纹图谱评价电子束辐照灭菌对藏药小檗膏耳用散剂质量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4/6/22
目的 评价电子束辐照灭菌对藏药小檗膏耳用散剂质量的影响.方法 分别采用0、2、4、6、8、10kGy剂量的电子束辐照处理小檗膏耳用散剂,研究不同剂量电子束辐照对其性状、指纹图谱、生物负载及指标成分盐酸小檗碱、没食子酸和西红花苷-Ⅰ含量的影响.结果 电子束辐照剂量增加时,粉末颜色略有加深,各组之间无明显变化,均为棕黄色粉末;电子束辐照能够有效降低小檗膏耳用散剂中细菌和霉菌、酵母菌菌落总数,随着辐照剂量增大,其存活数显著降低(P<0.05);电子束辐照对小檗膏耳用散剂中主要成分盐酸小檗碱、没食子酸和西红花苷-Ⅰ的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不同剂量电子束辐照处理的小檗膏耳用散剂指纹图谱的相似度均大于0.958,表明经电子束辐照处理的样品与未辐照样品相比无显著变化.结论 10 kGy以下电子束辐照灭菌对藏药小檗膏耳用散剂的多个指标成分的含量无明显影响,而6kGy以下电子束辐照灭菌即可符合《中国药典》2020年版微生物限度标准的规定.电子束辐照适用于小檗膏耳用散剂的灭菌,为电子束辐照技术在小檗膏耳用散剂灭菌中的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22
-
高温瞬时灭菌对开心散有效成分含量及微生物学指标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4/4/27
目的:比较不同高温瞬时灭菌条件下开心散的灭菌效果,结合灭菌后样品中有效成分含量的变化,确定最佳灭菌条件.方法:采用高温瞬时灭菌法对2~8目的远志、人参、茯苓和石菖蒲4味中药的粗颗粒进行灭菌,分别考察160、165、170℃3个温度水平,灭菌时间分别为5、7、9 s.在洁净区对灭菌粗颗粒分别进行粉碎,过六号筛后均匀混合,制得开心散.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年版进行微生物限度检测,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开心散灭菌前后的样品进行含量检测.结果:9个灭菌条件下开心散样品的需氧菌总数均小于1×104 CFU·g–1、霉菌和酵母菌总数均小于1×102 CFU·g–1.同时,控制菌项下的大肠埃希菌、沙门菌、耐胆盐革兰阴性菌均未检出,所有开心散灭菌样品均符合口服散剂的微生物限度要求.开心散中8个有效成分(远志酮Ⅲ、3,6′-二芥子酰基蔗糖、细叶远志皂苷、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b1、茯苓酸、β-细辛醚和α-细辛醚)的含量受不同灭菌温度和时间影响.结论:结合需氧菌、霉菌和酵母菌、控制菌结果和有效成分含量变化情况,最终确定灭菌温度160℃、灭菌时间5 s为开心散最佳高温瞬时灭菌条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