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非药物疗法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3天前
中医非药物疗法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主要有运动疗法,如八段锦、太极拳;中医适宜技术如艾灸、针刺、穴位贴敷、耳穴贴压、按摩推拿、拔罐、刮痧、药茶;情志疗法如音乐疗法等,多简便易行、疗效明显、不良反应少,配合药物治疗有协同降压作用,更有利于血压平稳控制。今后研究还需进行长期的持续随访、加强研究规范性,对高血压病3级和继发性高血压患者仍有待展开深入的研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国家糖尿病基层中医防治管理指南(2022)》制订要点及关键内容解读
编辑人员丨3天前
《国家糖尿病基层中医防治管理指南(2022)》是我国首部基层糖尿病中医指南。指南制订过程严格遵循循证临床实践指南的制订方法和步骤,重视中医理论的指导,吸纳了近年来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的最新研究证据。通过对全国1 150名医师进行调研、31名医师进行访谈,了解基层医疗现状,从而构建了指南的临床问题,力求该指南在基层具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指南编撰过程中,召开多轮专家会议,来自全国50多所医院的80多名中西医专家参与了讨论。指南充分发挥中医“治未病”的优势,强调早筛查、早评估、早干预,倡导针刺、耳穴、穴位贴敷、穴位按摩、穴位埋线等中医非药物疗法,并将代茶饮、传统锻炼功法融入防治体系,从重点解决患者常见症状入手提升患者的生命质量,强调综合管理模式,尤其对内分泌糖尿病专科医师、中医师、健康管理师共同参与的“三师共管”团队诊疗模式进行了推荐。为便于医务人员深入理解及更好地应用本指南,现对指南的制订背景和方法学要点进行概述,并对指南关键内容进行解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从心辨治耳鸣
编辑人员丨3天前
阐述从心辨治耳鸣的理论依据,认为心寄窍于耳,与耳藏神相通、气血相关、经络相连,心神失调,心气、心血亏虚等均为引发耳鸣的重要病机。从心辨治耳鸣的常见证型有心气虚、心血虚、心阴虚、心阳虚、心火上炎、痰热扰心、心血瘀阻等,根据患者不同情况,治疗上常配合中医辅助疗法,如针刺、运动灸、耳灸、中药封包、耳穴压豆、穴位注射、穴位贴敷、中药泡洗、足底按摩、推拿、拔罐等,效如桴鼓。并附验案一则进行分析。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耳穴压丸联合智能机械式腹部按摩护理预防胸腰椎骨折手术患者便秘的效果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耳穴压丸(EPS)联合智能机械式腹部按摩(MAM)护理在胸腰椎骨折手术(TS)患者术后预防便秘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0月在江苏大学附属武进医院骨科TS术后康复的患者125例,简单随机分组为对照组62例和观察组63例。对照组予以MAM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EPS的护理方法,持续干预1 w。比较两组患者排便时间、每周排便次数、腹胀时间和排气时间;干预1 w后使用便秘患者症状自评量表(PAC-SYM)比较两组患者的便秘症状,包括粪便性状、自发排便和排便能力;干预1 w后使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两组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病率;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和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排便时间、腹胀时间和排气时间阶短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患者每周排便次数多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患者的PAC-SYM评分低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患者的SAS评分和SDS评分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病率低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 P<0.05),住院费用低于对照组( P<0.05),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 P<0.05)。 结论:EPS联合MAM护理对TS术后患者预防便秘有良好的的效果,可以加速排气促进排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便秘临床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3天前
帕金森病便秘病机为肝肾阴虚、气血亏虚、阳气虚衰,兼肝郁痰凝,病性为本虚标实。中医治疗本病主要采用中药复方、针灸治疗、穴位贴敷、耳穴压豆、刮痧、按摩等多种疗法,疗效确切、优势明显,但仍需进一步完善辨证分型,优化疗效评定标准,提高研究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穴位按摩联合耳穴压豆对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不良反应的缓解效果研究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观察穴位按摩联合耳穴压豆治疗对结肠镜检查患者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不良反应的缓解效果,分析该治疗对患者服药依从性和肠道清洁度的影响。方法:研究设计为前瞻性、单中心、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研究对象选自拟在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内镜中心行结肠镜检查的患者。纳入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结肠镜检查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穴位按摩联合耳穴压豆治疗。比较2组患者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不良反应发生率、服药依从性(8条目Morisky服药依从性量表评分)及肠道清洁度(波士顿肠道准备量表评分)的差异。结果:研究初期纳入100例患者,其中8例脱落,最终92例纳入分析(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6例)。试验组男性26例,女性20例;年龄(47±6)岁,范围35~56岁;对照组男性25例,女性21例;年龄(46±6)岁,范围33~57岁。2组患者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和婚姻状态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试验组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不良反应总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0.4%(14/46)比65.2%(30/46), χ2=11.152, P=0.001]。试验组不良反应包括恶心11例、饱胀2例、腹痛1例;对照组不良反应包括恶心17例、呕吐2例、饱胀5例、腹痛4例、肛门不适及皮疹各1例。试验组患者8条目Morisky服药依从性量表评分和波士顿肠道准备量表评分均高于对照组[8(7,8)分比6(6,6)分, χ2=-7.711, P<0.001;9(8,9)分比7(7,7)分, χ2=-6.721, 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结肠镜检查常规护理过程中加用穴位按摩联合耳穴压豆法进行干预,能够有效缓解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不良反应,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和肠道清洁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2013-2019年护理核心期刊中医护理技术应用文献研究分析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对护理核心期刊刊登的中医护理技术干预性研究进行统计分析汇总,探讨中医护理技术目前临床应用现状及科研情况。方法: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万方医学网期刊数据库,根据《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自然科学卷》(2017版),选取入选的10本护理学术期刊,检索2013年1月1日至2019年1月1日刊登的中医护理技术干预性研究,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论文年限、作者情况、基金情况、统计方法等信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624篇文献,2013年132篇,2014年124篇,2015年103篇,累计占57.5%;《护理研究》载文量227篇、《中华现代护理杂志》100篇、《护理学报》98篇,累计占68.2%;文献共来自于28个省、市、自治区和直辖市,江苏省117篇、广东省100篇、上海市89篇,累计占62.6%;基金论文的基金来源以省市资助为主,省级论文159篇,占49.1%,市级81篇,占25.0%;涉及22项中医护理技术操作,应用了762项次,穴位按摩174项次、耳穴贴压113项次、穴位贴敷109项次、灸法106项次,累计占65.9%;涉及疾病类型有120多种,主要有癌症、脑卒中、高血压、糖尿病;症状有180多种,主要关于疼痛、便秘、生命质量等。结论:中医护理学研究已经取得很大的发展,中医护理技术目前在临床上应用广泛,科研方面也证实其有效性,但缺乏高质量的核心论文,缺乏循证护理研究文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穴位按摩联合耳穴压豆对重症患者肠内营养腹泻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穴位按摩联合耳穴压豆对重症患者肠内营养腹泻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7年3月—2020年2月在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住院的50例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编号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5例,两组均实施肠内营养支持及常规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耳穴压豆疗法,观察组给予穴位按摩联合耳穴压豆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腹泻情况和临床疗效。结果:干预24 h后,观察组患者Hart腹泻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腹泻治疗时间(64.76±17.89) h,对照组患者腹泻治疗时间(102.38±20.45) h,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6.923, 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腹泻天数、每日腹泻次数、腹泻日均量、肠鸣音次数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穴位按摩联合耳穴压豆治疗重症患者可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治疗腹泻效果较好,有助于促进肠内营养吸收,缩短治疗时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穴位刺激在预期性化疗相关恶心呕吐干预效果中的Meta分析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应用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评价穴位刺激对预防预期性化疗相关恶心呕吐的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万方数据库、CNKI、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Elsevier、Springer,ClinicalKey for Nursing,辅以互联网络检索,检索时间设为建库至2019年11月,收集所有探讨穴位刺激预防预期性化疗相关恶心呕吐的随机对照试验和半随机对照试验,参考Cochrane Handbook 5.1.0评价标准进行质量评价,使用RevMan 5.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共纳入5篇文献(544例成人肿瘤住院患者,干预组269例,对照组275例),其中2篇为RCT,3篇为半随机对照试验;所有文献质量均为B级。涉及的穴位刺激包括3种,分别为耳穴疗法、穴位按摩、穴位贴敷。Meta分析结果显示,只有穴位贴敷(184例患者)的亚组分析结果显示,干预组在化疗相关恶心呕吐控制效果方面优于对照组( RR=1.12,95%置信区间为1.03~1.23, P=0.01);其余结果不论是对所有文献进行的Meta分析,还是基于不同恶心呕吐种类亚组分析、不同发生时间亚组分析、干预组是否联合止吐药物亚组分析或者耳穴疗法干预的亚组分析,结果均显示干预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不良反应Meta分析中,3篇文献分析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其中2篇文献未观察到不良反应,1篇文献显示干预组(22%)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52%)。抑郁得分Meta分析中,2篇文献(260例患者)评价抑郁得分情况,均采用随机效应模型,结果显示,干预组的抑郁症状得分低于对照组( MD=-11.72,95%置信区间为-19.82~3.62, P=0.005)。生活质量Meta分析中,2篇文献评价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由于数据无法合并,只做描述性分析,研究结果提示耳穴疗法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结论:尚不能认为穴位刺激可以缓解预期性化疗相关恶心呕吐,但是穴位刺激并没有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且可减轻抑郁症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耳穴贴压治疗高血压及其常见症状临床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综述耳穴贴压治疗高血压及其常见症状的临床研究文献,发现临床多以耳穴贴压配合中西药内服、穴位按摩、耳尖放血等其他疗法辅助治疗高血压病,可较好地降低血压并改善患者头晕、头痛、健忘、失眠等症状。耳穴贴压对原发性高血压病的治疗以早期疗效最为显著;对于伴睡眠障碍患者,在不改变其正常睡眠模式的情况下,增加了睡眠时间,提高了睡眠质量;对伴抑郁或焦虑症患者的近期疗效显著,但停止干预后远期疗效不显著,降压及抗抑郁作用消失较快。耳穴贴压的主穴选择相对固定,手法大致相同,便于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