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案例教学的营养与食品卫生学课程思政探索
编辑人员丨6天前
课程思政是以各专业课程为载体,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教育理念,在营养与食品卫生学课程中开展课程思政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职业素养的重要手段。本研究以食品安全章节为例,通过专家访谈和集体备课,多角度挖掘、遴选思政元素,阐释了课程思政在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案例教学中的设计和实施,并用问卷调查评估教学效果。结果发现,46名学生中,39名(84.8%)学生认为课程思政中的案例分析法能起到良好启发作用;35名(76.1%)学生认为各个案例与对应的思政元素和育人目标高度匹配;35名(76.1%)学生认为课程思政深化了自己对职业素养的理解;34名(73.9%)学生认为课程思政提高了自己对食品安全相关事件的关注度。可见,课程思政用于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案例教学得到学生广泛认可,且实施效果较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某制冷设备生产企业职业病危害现状调查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调查某制冷设备生产企业工作场所电焊岗位噪声和紫外辐射的分布及强度,了解焊接作业工人的健康状况,为该类型岗位的职业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19年5月,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选取2016至2018年某制冷成套设备生产企业的压力容器车间和机组总装车间中电焊作业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共576人。对其进行工作场所职业卫生学调查、职业危害因素测量,对测量数据和职业健康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压力容器车间个体8 h等效声级(L EX,8h)超标率为82.2%(37/45),与机组总装车间比较,压力容器车间焊接工人的个体L EX,8h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3.43, P<0.05);压力容器车间和机组总装车间焊接作业人员罩内眼部有效辐照度超标率分别为33.3%(4/12)、25.0%(3/12),罩内面部紫外辐射测量结果均符合职业接触限值。与机组总装车间工人比较,压力容器车间工人噪声聋检出率1.5%(5/336)和听力损失者检出率20.5%(69/336)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压力容器车间工人听力损失检出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趋势=22.42, P<0.01);与机组总装车间比较,压力容器车间工人晶体浑浊、角膜云翳、听力损失异常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 2=9.45、14.80、55.99, P<0.01)。 结论:焊接岗位工人接触噪声和紫外辐射危害容易被忽视,企业管理部门应高度重视,采取综合保障措施,保护电焊人群身体健康。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某汽车配件制造企业噪声暴露及其对健康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了解天津市某汽车配件制造企业噪声暴露和作业工人健康状况,分析影响噪声作业工人健康结果的因素。方法:于2020年9月,对某汽车配件制造企业开展职业卫生学现场调查、噪声暴露水平检测,收集噪声作业岗位工人职业健康检查资料,采用 χ2检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361名作业工人噪声暴露情况和听力损失等的影响因素。 结果:噪声作业岗位噪声暴露水平超标率69.39%(34/49),噪声作业工人听力损失检出率和高血压检出率分别为33.24%(120/361)和11.36%(41/361)。随年龄、接噪工龄增长,噪声作业工人听力损失检出率和高血压检出率呈上升趋势(χ 2趋势=-5.95、-6.16、-2.81、-2.74, P<0.05);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年龄>35岁、接噪工龄>10年和8 h噪声暴露等效声级>85 dB(A)均为听力损失的危险因素( OR=3.57,95% CI:1.09~11.75; OR=4.05,95% CI:1.97~8.25; OR=1.75,95% CI:1.00~3.05), P=0.036、0.001、0.047]。 结论:该企业岗位噪声超标率高,噪声暴露工人听力损失较为严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虚实结合教学方法在职业卫生学综合性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综合性实验教学是职业卫生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提升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及专业素质的有效途径。本文阐述了虚实结合教学方法在职业卫生学综合性实验教学中的设计与实施,并于2022年4月,选取北京大学2018级预防医学专业72名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教师观察、学生访谈和学生问卷调查,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显示,70名(97.2%)学生认为学习虚拟仿真实验有所收获;59名(81.9%)学生对虚实结合综合性实验课程表示满意;58名(80.6%)学生认为自身职业卫生技能有所提升。可见,在职业卫生学综合性实验教学中采用虚实结合教学方法,有助于提高学生职业卫生技能并取得良好的教学满意度,虚实结合教学方法值得进一步探索和完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布料加工作坊急性乙酸甲酯中毒1例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本文分析某布料加工作坊2020年8月1例职业性化学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开展职业卫生学调查与检测。患者因双眼无痛性渐进性视力下降就诊,临床诊断双眼甲醇中毒性视神经病变;取车间现场使用的胶水、溶剂、洗机水、固化剂进行挥发性有机组分定性分析,均检出乙酸甲酯,相对百分比分别为42.56%、66.67%、46.43%、41.63%。判断患者为职业性急性乙酸甲酯中毒,企业应加强安全生产意识,增加工人职业卫生知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某噪声车间交接控制室降低噪声措施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某噪声车间内交接控制室隔声、吸声等降低噪声改造方法。方法:于2021年12月,通过对某噪声车间交接控制室进行职业卫生学调查及现场检测,分析噪声超标原因,提出降低噪声的改造设计方案并进行效果分析。结果:噪声车间交接控制室改造前峰值频带噪声强度为112.8 dB(A),峰值频率位于1 000 Hz。改造后理论计算控制值为61.0 dB(A),实测噪声强度为59.8 dB(A)。结论:降低噪声改造后交接控制室噪声强度降低,符合GBZ 1-2010《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中控制室接触限值要求,对噪声治理工程具有参考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某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噪声职业暴露风险评价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了解某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噪声暴露人群的噪声所致职业性听力损伤风险。方法:于2019年6月,选择惠州市某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进行职业卫生学现场调查,对工作场所进行职业卫生学调查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以8 h工作日等效声级(L EX·8h)≥85 dB(A)的岗位工人为研究对象,共395人。用噪声职业暴露风险评价方法对L EX·8h≥85 dB(A)作业岗位进行噪声暴露风险评价,评价暴露工龄10、20、30、35和40年时噪声暴露所致高频听阈损失和职业性噪声聋的风险。 结果:暴露年数≦30年时,轴承座终检工发生高频听力损失风险为中等风险,其余岗位是可接受的风险;发生噪声聋风险最高的为轴承座终检工,风险分级为较高风险,其余工种为可忽略的风险和可接受的风险。暴露年数>30年时,轴承座终检工发生高频听力损失风险分级为高风险,其余工种风险分级均为中等风险;发生噪声聋风险最高的是轴承座终检工,风险分级为较高风险,其余工种均为中等风险。结论:该企业应关注噪声暴露人群尤其是轴承座终检工的噪声所致职业性听力损伤风险,加强噪声暴露人群的听力保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微课结合情景模拟教学在职业卫生学综合性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评估微课结合情境模拟教学在预防医学专业职业卫生学综合性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20年9月,选取北京大学医学部2016级七年制预防医学专业87名学生为研究对象,采取教师观察和学生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微课结合情景模拟教学下的职业卫生学综合性实验教学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情景模拟教学在职业卫生学综合性实验教学中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82.8%(72/87)的学生对其教学效果表示满意或基本满意。引入微课辅助综合性实验教学,对提升学生学习收获和教学质量具有积极作用,93.1%(81/87)的学生对微课教学的满意度为基本满意和满意。结论:在职业卫生学综合性实验教学中采用微课结合情景模拟教学,可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该教学方法值得进一步探索和完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职业性铅接触对作业工人骨密度影响的现状调查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了解江苏省某铅酸蓄电池企业职业卫生状况,观察职业性铅接触人员血铅及骨密度检查结果,探讨职业性铅接触对骨密度的影响,为防治职业性铅中毒和骨质疏松提供依据。方法:于2019年1月,对江苏省某铅酸蓄电池企业进行劳动卫生学调查,收集402名职业性铅接触人员的基本信息和职业健康检查结果,测定其骨密度。采用Spearman秩相关检验分析铅接触人员血铅与骨密度的关联,logistic回归分析法进行骨密度的影响因素分析。结果:402名职业性铅接触人员血铅水平 M( P25, P75)为220.5(118.0,307.0)μg/L,血铅值≥400 μg/L者46人(11.4%),≥600 μg/L者5人(1.2%);骨密度检查异常124人(30.8%)。工作场所铅尘、铅烟浓度分别为<0.004~0.027、<0.021~0.045 mg/m 3,超标点岗位主要集中在铅烟岗位的铸焊组(44.4%,4/9)。不同骨密度水平铅接触人员血铅总体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铅与骨密度呈正相关( P<0.0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性别、岗位和血铅水平接触人员骨密度异常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作业工人骨密度异常的风险是女性的5.069倍(95% CI:2.906~8.840, P<0.01)。 结论:职业性铅接触人员血铅水平较高且骨密度异常率高,暴露于铅工作环境是导致作业人员骨密度异常的一个影响因素,企业管理者应注重一线工人的职业防护、职业健康监护以及工作环境的监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建筑行业聚氨酯灌浆防水材料导致职业性急性1,2-二氯乙烷中毒事件调查
编辑人员丨2024/5/18
目的 分析1起建筑行业因使用聚氨酯灌浆材料进行防水堵漏作业导致职业性急性1,2-二氯乙烷(1,2-DCE)中毒事故的原因.方法 结合患者临床症状,采用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和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相结合的方法,对某建筑工地因使用聚氨酯灌浆材料进行防水堵漏作业导致发生1例职业性急性1,2-DCE中毒事故进行原因分析.结果 患者从事防水注浆工作中使用聚氨酯灌浆材料.原材料中挥发性有机组分主要为1,2-DCE,并含有二氯甲烷和乙酸甲酯等;事后现场调查,工作场所空气中1,2-DCE的短时间接触浓度为578.70 mg/m3,超过国家职业卫生标准限值30余倍;患者血中1,2-DCE质量浓度为230μg/L.结合患者的职业病危害接触史、临床表现、现场职业卫生调查和实验室检测结果,根据GBZ 39-2016《职业性急性1,2-二氯乙烷中毒的诊断》,判定本次事件为1起因使用劣质聚氨酯灌浆材料引起的职业性急性1,2-DCE重度中毒事件.结论 工作场所空气中1,2-DCE质量浓度超标,是造成本起中毒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存在有限空间作业环境的建筑工地,应完善各项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职业卫生工程防护设施,必须为劳动者配备个体防护装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5/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