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时分级管理实现方舱医院批量新冠感染者高效应急救治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基于灾害救援及急诊分诊理论,以四川援长春医疗队执行长春工人体育馆方舱医院(简称长春工体方舱)救援实践为例,介绍如何快速组建医生团队以实现批量患者的高效应急救治的方法和效果。方法:采用横断面分析和前瞻性观察方法开展研究。横断面分析2022年4月支援长春工体方舱医院的四川医疗队医生的基本情况。工作量为2022年4月3月至28日在长春工体方舱的患者总数。在任务开始时、任务第1周、第3周利用五分评分法反映医生身心状态、压力状态和救援成就感。动静态分时舱内外联动排班和患者分级分区管理方案在方舱运行10 d时完成全部实施,对比方案实施前后医生查房效率和自评分变化,总结救援成绩。结果:承担长春工体方舱医院运维的四川援长春医疗队56名医生来自14家医院12个专业科室。在常规培训及分工基础上,通过动静态分时舱内外联动排班及基于信息化的患者分区分级管理措施的实施,批量患者入舱收治时间从每人(14.64±10.09)min缩短至(6.80±5.10)min( P<0.01),静态查房时段每位医生每小时可查看患者数从(28.50±12.26)人提高到(68.43±19.95)人( P<0.01),共收治患者1 293人,舱区零死亡、零事故、无轻症转重症。35名医生完成连续调查,措施实施前,医生身体状态评分略有下降,方案实施后趋势改善( P<0.01),方案实施前后心理状态评分改善( P=0.03)、压力感受自评分降低( P<0.01)、职业成就感自评分提高( P<0.01),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根据方舱批量患者应急救治工作特点,对临时召集的医生团队进行基于舱内外联动机制的动静态分时排班和借助信息化技术的患者分级分区管理有利于提高救治工作效率,减少工作压力和风险暴露。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基于远程医疗的医疗联合体双向转诊路径探索与实践
编辑人员丨2天前
"双向转诊、上下联动"是医疗联合体(以下简称医联体)推进区域分级诊疗的核心举措。笔者介绍了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基于远程医疗构建医联体双向转诊路径的实践探索。截至2021年5月,医院已与52家医联体成员医院建立双向转诊平台,通过明确机构功能定位、优化工作流程和信息化支撑、建立转诊联络机制和配套考核机制等,创新医疗服务模式,实现对转诊流程的精益管理,有效推进了分级诊疗制度建设。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基于并发症筛查工作站的基层糖尿病管理策略构建
编辑人员丨2天前
开展糖尿病及糖尿病并发症筛查有助延缓糖尿病病情进展。该研究基于前期构建的“基层糖尿病并发症筛查工作站”及“二筛三防”理念,提出基于并发症筛查工作站的医院-社区-家庭三元联动糖尿病管理策略。文章就该管理策略提出的背景来源、组织架构、运行机制和实施流程等展开论述,以期为构建适宜实用且可推广的基层糖尿病管理模式,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支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打造医疗共同体建设的"象山模式"
编辑人员丨2天前
医疗共同体(以下简称医共体)的建设发展,开启了象山百姓便捷就医的新模式。浙江省宁波市象山第一人民医院医疗健康集团以"强龙头""强基层"为抓手,通过制定高度统一的运营模式,促进绩效管理深度融合,打造全专融合的慢性病管理,推进医防融合联动机制,全面建立整合型医疗服务供给体系,打造了医共体建设的"象山模式",切实提升了群众对各医疗机构的信任度和满意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系统论、博弈论及协同论视角下医疗与医保体系的关系及优化建议
编辑人员丨2天前
医疗和医保体系的良性互动对于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具有重要意义。由于两者之间关系的复杂性,很难使用单一的理论方法进行全面解释。作者应用系统论、博弈论、协同论对医疗与医保体系的相互关系进行分析,进而提出优化医疗和医保联动改革的政策建议,包括优化卫生资源配置、加快医保立法和卫生技术评估体系建设、加强多层次医保体系建设、推进跨区域医疗与医保信息互联互通以及完善医疗与医保协作机制、谈判机制和激励约束机制等,以更好地推动"三医"联动改革,推进健康中国建设。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社会办医综合监管问题及对策探讨
编辑人员丨2天前
引导社会资本办医健康发展,有效的监管十分重要。作者通过对我国社会办医监管现状及其存在问题的梳理与分析,结合既往相关研究,以"制度+机制+科技"为着力点,探索在当下"互联网+"背景下,建立以信息化为基础手段的,适合我国社会办医行业发展趋势的一体化、全方位、高效率、效果明显的多元化联动监管机制。尝试将政府监管、社会监督、行业自律、机构自治的监管模式相结合,根据现有的医疗监管内容框架与相关机制,从监管主体、监管内容、监管模式与手段及社会办医的分类监管入手形成一个"四维监管体系",并提出相关具体措施及配套机制,为完善对社会办医的综合监管提供政策建议和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2型糖尿病患者对基于App"医院-社区-家庭"联动的延续护理需求的质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了解患者对基于App"医院-社区-家庭"联动的延续护理的相关需求。方法:采用描述性质性研究的方法,对2020年1-2月在上海市浦东新区公利医院或社区医院就诊的15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半结构式访谈,应用主题分析法并借助NVivo 10.0软件对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结果:共提炼出5个主题:希望接受"医院主导,社区实施,家庭支持"的延续护理模式服务;希望提供适当、便捷、个性化的信息获取途径及随访方式;期待接受持续的全方位、专业化的健康指导;期望接受以糖尿病专科护士为主导,多学科团队共同管理的延续护理服务方式;期望糖尿病App简便实用、满足出院后病情监测、评估反馈、健康教育、健康干预的护理需求,能够保障个人隐私、免费使用。结论:患者对接受基于App"医院-社区-家庭"联动的延续护理具有较强意愿。应建立分工明确的"医院-社区-家庭"联动的延续护理服务机制,加强多学科合作,借助团队优势为患者提供全面、专业、具备循证依据的延续护理服务,进一步优化软件功能,注重信息安全建设、遵循循证指南规范App内容,以满足患者需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老年区域联动机制下护理员岗位胜任力现状和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调查老年区域联动机制下护理员岗位胜任力的现状及影响护理员岗位胜任力的因素。方法:于2019年12月在上海市宝山区老年区域联动中心,使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对区内8所医疗机构的159名护理员使用岗位胜任力自评量表进行问卷调查。分别从工作态度、工作能力、沟通调节3个维度评价护理员的岗位胜任力情况。结果:参与调查的护理员共157名,年龄(50.9 ± 5.4)岁。岗位胜任力(73.21 ± 14.26)分,属于一般中等水平。3个维度中工作能力维度得分最高,为(28.92 ± 7.40)分,沟通调节维度得分最低,为(21.08 ± 6.41)分。各个条目中"品行"条目得分最高,"解决矛盾"条目得分最低。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文化程度、工龄长短、有无工作经验3个因素对护理员岗位胜任力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值为1.229、0.068, t值为1.147,均 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护理员工作经验( B值为0.435, P<0.05)、工龄( B值为-1.792, P<0.05)是影响护理员岗位胜任力的主要因素。 结论:在老年区域联动机制下护理员的工作态度、基础知识、工作积极性、基础照护技能都得到有效的保障,但在解决矛盾、沟通能力、思辨能力、倾听能力较为薄弱。因此,应加强老年区域联动机制的作用,提升各基层医疗机构的护理员岗位胜任力,进而提升护理员对老年人的服务水平,提高老年护理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我国家庭病床服务协同困境与整合模式探讨
编辑人员丨2天前
近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速、失能人口数量激增,发挥好家庭病床服务的健康效益亟待研究。作者发现我国各地家庭病床服务实践进程中存在着政策、服务主体与内容、服务理念协同性不足的问题,限制了服务效果的发挥。作者提出整合型家庭病床服务理论框架,并结合广州、上海、北京、深圳、南京与呼和浩特6市服务实践经验,提出构建整合型家庭病床服务的具体建议,其中部门协同是系统整合源动力,机构联动提升服务连续性,服务理念与激励机制相互促进,以现代技术促进功能整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基于协同论的医养结合服务衔接机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识别文献中医养结合服务衔接要点,在协同论视角下建立医养结合服务衔接机制,为促进我国医养结合一体化发展提供参考。方法:检索2013年9月至2021年9月中国知网数据库中医养结合相关文献,检索式为TI=医养结合AND SU=(衔接+转换+协调+机制),"北大法宝"和百度学术数据库进行补充检索。采用文献内容分析法筛选医养结合衔接要点,以协同论为视角构建医养结合衔接机制。结果:共纳入42篇文献,经分析得出8个医养结合衔接要点,包括医疗、养老、康复、护理4个横向衔接要点,居家、机构、社区3个纵向衔接要点,机构型医养1个核心衔接要点。基于协同论和8个衔接要点构建出"431"式医养结合服务衔接机制,即医疗、护理、康复和养老服务的横向联动,居家、机构和社区模式的纵向跳转,并以机构型养老为重心的发展模式。结论:医养结合服务衔接不畅是阻碍我国医养结合一体化发展的关键难题,应积极推进"431式"医养结合服务衔接发展,做到横向联动、纵向跳转、资源共享,推进我国养老体系高质量发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