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磁珠和超滤的污水中新冠病毒的富集方法研究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 研究一种快速和有效富集污水中新型冠状病毒的方法,为城市污水新冠病毒监测工作和疫情防控提供支持.方法 利用液样微生物采集富集仪(LM Capturer-5)对加标液体样本进行富集,利用RT-qPCR检测富集前后新冠病毒核酸浓度,计算回收率,考察该方法对液体样本中新冠病毒的富集效果,比较该方法与聚乙二醇沉淀法对污水中新冠病毒富集后检测结果一致性.结果 洁净液体加标样本富集后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结果Ct值降低3~5,污水加标样本富集后Ct值降低1~4,该方法对污水中新冠病毒的富集回收率为13.50%~44.20%,聚乙二醇沉淀法回收率为8.83%~38.85%,无显著性差异(P>0.05).应用液样微生物采集富集仪对60份污水样本中新冠病毒进行富集,富集后检测阳性率为63.33%,与标准方法一致,并且与标准方法进行一致性检验,Kappa系数为0.785,有中高度一致性.结论 本研究建立的液样微生物采集富集仪法对于污水中的新冠病毒具有较好的富集效果,且操作简便、可自动化,为我国污水中的新冠病毒监测工作提供了多一种技术储备,并且为液体样本中多种病原微生物的富集和检测研究工作提供帮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污水中新型冠状病毒富集浓缩和核酸检测方法标准(WS/T 799-2022)
编辑人员丨2天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全球多个国家已建立基于污水流行病学的污水新冠病毒监测,而我国尚未建立污水中新型冠状病毒的标准检测方法。本标准给出了聚乙二醇沉淀法、铝盐混凝沉淀法和离心超滤法三种污水中新型冠状病毒富集浓缩方法,以用于生活污水、医疗机构污水中新型冠状病毒富集浓缩和核酸检测。本标准的制定对规范污水中新型冠状病毒检测、对保证污水中新型冠状病毒检测的科学性、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巨催乳素血症及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天前
血清催乳素分子主要有3种不同存在形式,包括单体催乳素(23 kD)、大催乳素(40~60 kD)和与免疫球蛋白G(IgG)结合的巨催乳素分子(150 kD)。巨催乳素分子生物活性低但有免疫活性。巨催乳素血症是高催乳素血症(HPRL)的常见原因之一,常被误诊为催乳素瘤而过度诊疗。血清巨催乳素检测方法包括凝胶过滤层析法、聚乙二醇(polyethylene glycol,PEG)沉淀法和超滤法,除PEG沉淀法在英国常规用于临床检测巨催乳素血症,国内外临床上未广泛开展。本文就高催乳素血症中巨催乳素血症及检测方法相关问题进行综述,以加强临床医生对巨催乳素血症的认识和提高诊疗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以孤立性天门冬氨酸转氨酶升高为表现的儿童巨天门冬氨酸转氨酶血症1例
编辑人员丨2天前
当临床中遇到无法解释的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活性升高时,需要考虑到巨天门冬氨酸转氨酶血症的可能。本病例为1例3岁女童发现血清AST活性孤立性升高,围绕引起AST升高的常见病因进行检查,未发现明显异常。应用聚乙二醇沉淀法检测,其沉淀活性为98.7%,诊断为巨天门冬氨酸转氨酶血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胰岛素游离率在胰岛素自身免疫综合征诊治中的价值探讨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胰岛素游离率在胰岛素自身免疫综合征(IAS)诊断和治疗中的价值。方法:检索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数据库(PubMed)、荷兰医学文摘数据库(Embase)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自建库至2023年1月1日中明确诊断为IAS、使用聚乙二醇(PEG)沉淀法测定患者治疗前后游离胰岛素(FI)及总胰岛素(TI)值的文献。对纳入文献的基本信息进行摘录和整理分析,计算FI与TI之比胰岛素游离率(IFR)。结果:共纳入8篇文献,共7例IAS患者纳入研究。其中,2例IAS患者存在高血糖(包括1例极度胰岛素抵抗),5例仅表现为低血糖。7例患者均采用PEG沉淀法在治疗前后测定FI及TI。尽管各患者间FI及TI差异较大,但持续高血糖及严重胰岛素抵抗的IAS患者IFR较低。患者的治疗选择包括血浆置换、激素、免疫抑制剂及抗CD20单抗。TI下降、IFR升高是治疗起效的重要指标。结论:在IAS的诊断和治疗中应使用PEG沉淀法测定FI和TI,并进一步计算IFR。IFR是IAS诊治中的重要指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细胞外囊泡微小RNA-4639和微小RNA-210作为膜性肾病生物标志物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血浆和尿液中细胞外囊泡微小RNA-4639和微小RNA-210在膜性肾病中的表达、疾病监测和预后评估价值。方法:2020年9月至2021年3月期间于苏州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纳入30例健康和30例膜性肾病患者,聚乙二醇(PEG)沉淀法提取血浆和尿液细胞外囊泡;电子显微镜和纳米颗粒跟踪分析仪表征形态;蛋白质印迹测定囊泡表面标志物的表达;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测定微小RNA的表达水平; t检验和皮尔森相关系数分析数据;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价微小RNAs的诊断效能。 结果:膜性肾病患者尿液细胞外囊泡的浓度及标志物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4.00×10 11±1.00×10 10颗粒数/毫升比2.80×10 11±1.00×10 10颗粒数/毫升,CD63:0.81±0.20比1.00±0.12,CD81:0.43±0.10比1.00±0.44, t=14.70,1.46,1.88, F=1.00、3.52、19.68, P均<0.05),miR-4639和miR-210在血浆和尿液细胞外囊泡中的水平显著升高(miR-4639:1.62±1.10比0.69±0.33,2.52±0.77比1.66±0.38;miR-210:1.37±0.89比0.68±0.32,2.20±0.85比1.14±0.56, t=4.45,5.21,4.03,5.33, F=11.46、4.08、7.74、2.29, P均<0.05),且分别与肾小球滤过率(eGFR)的下降和尿蛋白的升高显著相关( r=-0.308、0.355和 r=-0.473、0.475, P均<0.05)。囊泡内miR-4639和miR-210表达在肾功能受损个体(eGFR<90 ml/min·1.73 m 2)和严重蛋白尿的个体(≥3.5 g/24 h)中均显著高于对照组(miR-4639:1.81±1.45比1.00±0.68,2.59±0.72比1.76±0.53;miR-210:1.80±1.19比0.83±0.44,2.31±0.86比1.24±0.64, t=2.93、4.54、4.60、4.93, F=4.58、1.84、7.36、1.84, P均<0.05)。膜性肾病进展组患者的基线血浆细胞外囊泡miR-4639和miR-210表达量更高(miR-4639:1.91±1.12比0.93±0.48;miR-210:1.34±0.46比0.88±0.41, t=2.58,2.47, F=5.54、1.26, P均<0.05)。双miRNAs组合对评估肾功能水平和24 h尿蛋白水平均具有更好的诊断价值(灵敏度75.00%、93.33%,特异度79.17、85.71%,曲线下面积为0.83、0.93)。 结论:细胞外囊泡miR-4639和miR-210可作为有效生物标志物,以协助膜性肾病的诊断,评估其严重程度和疾病进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两种方法在城市污水新型冠状病毒与多种腹泻病毒检测中的差异分析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研究两种浓缩方法在新型冠状病毒与多种腹泻病毒核酸检测中的差别,了解污水中不同病毒的流行趋势,为防控方案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使用聚乙二醇沉淀法和阴离子膜法对污水中新型冠状病毒、诺如病毒、轮状病毒、札如病毒、腺病毒、人类星状病毒进行富集浓缩和核酸检测,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腺病毒阴离子膜法浓缩效果优于聚乙二醇沉淀法,诺如病毒、轮状病毒和札如病毒聚乙二醇沉淀法效果更好,人类星状病毒两种浓缩效果没有统计学差异。新型冠状病毒检出率随时间有波动,3月2日以后聚乙二醇沉淀法检出的ORF1ab基因和N基因的浓缩效果优于阴离子膜法。结论:两种方法对污水中不同病毒的富集浓缩效果不同,可根据工作需要选用合适的病毒浓缩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巨催乳素血症发生比例及临床特点单中心调查分析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了解巨催乳素血症在高催乳素血症中的发生比例及临床特点。方法:连续纳入2020年5月20日至2020年12月31日就诊于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内分泌科专病门诊的111例高催乳素血症患者。采用聚乙二醇沉淀方法进行巨催乳素筛查,以回收率<40%作为巨催乳素血症诊断切点,分析其发生比例及临床特点。结果:111例病例中女性99例,男性12例,平均年龄(32.2±7.9)岁,巨催乳素血症有32例(28.8%)。单纯性巨催乳素血症共有28例(25.2%),沉淀前催乳素水平显著低于真性高催乳素血症[(49.81±23.58对83.56±65.82) ng/mL, P<0.05]。单纯性巨催乳素血症病例中未见闭经及不孕不育表现;女性病例出现月经周期延长、月经量减少及溢乳的比例分别为25.9%、37.0%及7.4%。垂体腺瘤在单纯性巨催乳素血症及真性高催乳素血症发生比例分别为42.9%及66.0%。巨催乳素血症中15例(46.8%)正在或曾经接受过溴隐亭治疗,其中66.7%病例治疗过程中催乳素水平未降至正常。 结论:巨催乳素血症发生比例可能较高,部分可合并月经紊乱、溢乳等临床表现。对缺乏闭经及不孕不育表现且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高催乳素血症患者应重视巨催乳素的筛查。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深圳市基于污水流行病学的新型冠状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感染者来源追踪案例分析
编辑人员丨2天前
污水流行病学(WBE)是一门新兴学科,已被应用于药物滥用追踪和传染病病原体监测。在新型冠状病毒(简称新冠病毒)感染疫情期间,WBE被应用于监测疫情流行趋势和提供早期预警。为了及时发现隐匿的新冠病毒感染者,防止其在社区的传播,深圳市于2022年7月26日至11月30日在福田、南山、罗湖和盐田区的口岸地带、城中村、居民小区等重点场所布设369个污水采样点位,覆盖193万人口,开展污水监测新冠病毒的工作。每日在用水高峰时段进行3 h连续采样,采用聚乙二醇沉淀法和RT-qPCR进行污水病毒富集浓缩及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并形成了阳性水样处置流程。本文旨在介绍深圳市基于城市污水开展新冠病毒感染者来源追踪的相关案例,在罗湖区洪湖水质净化厂污水监测有效发挥了早期预警作用并实现感染者来源追踪;在福田区福田南路阳性水样处置中获得监测点位布设的重要经验;在南山区南山村污水监测中揭示了隐匿感染者的存在。分享基于WBE的新冠病毒监测和感染者追踪,避免新冠病毒感染者在社区传播的经验,总结污水监测的优势和应用前景,为未来具有肠道排毒的新发或再发传染病病原体监测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间充质干细胞小细胞外囊泡的分离纯化方法比较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探讨在间充质干细胞上清液中分离纯化小细胞外囊泡的优化方法.方法 对比差速离心[differential(ultra)centrifugation,dUC]、聚乙二醇(polyethylene glycol,PEG)沉淀和QIAGEN试剂盒法3种标准细胞外囊泡分离程序,并基于标准程序分别进行超滤浓缩、0.22μm滤膜过滤或0.45 μm滤膜过滤改良方案提取小细胞外囊泡,通过比较各分离方法的操作时长和简易程度,并分别用透射电镜、纳米颗粒跟踪分析技术(nanoparticle tracking analysis,NTA)和Western blot评估小细胞外囊泡的形态结构、粒径分布和标志蛋白表达情况,分析各分离方法提取的小细胞外囊泡质量和效率.采用CCK-8实验和Transwell迁移实验评估改良方法提取的小细胞外囊泡对乳腺癌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的影响.结果 dUC法、PEG沉淀法和QIAGEN试剂盒法3种分离方法均可分离出小细胞外囊泡,其中QIAGEN试剂盒法操作时长最短,平均为48 min,添加超滤浓缩步骤后延长至93 min(P<0.0001).PEG沉淀法的操作时间最长,平均为487 min,添加超滤浓缩步骤后延长至547 min(P<0.0001).dUC法平均操作时间为217 min,添加超滤浓缩步骤后延长至274 min(P<0.0001).各样本在透射电镜下均观察到典型的"茶托"样结构,粒径分布范围除QIAGEN试剂盒法在200 nm以上,其余均在30-200 nm之间,其中dUC+0.45 μm滤膜过滤组一个视野中观察到的小细胞外囊泡典型结构最多且最完整.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各方法提取的样本中均有阳性标志蛋白CD9、CD63、TSG101表达,不表达阴性标志物calnexin,但0.22 μm滤膜过滤后,各方法的小细胞外囊泡标志蛋白条带均变浅.NTA结果显示,dUC+0.45 μm滤膜过滤的小细胞外囊泡占比最高,达94.86%.不同方法提取的样本的粒径分布图显示,dUC法标准流程和dUC+0.45μm滤膜过滤组的NTA结果显示为单峰,曲线流畅.取dUC+0.45 μm滤膜过滤的样本进行乳腺癌细胞表型实验,结果显示,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均增强(均P<0.05).结论 dUC法是一种有效的间充质干细胞小细胞外囊泡分离方法,在进行超速离心前对细胞上清液进行0.45μm滤膜过滤,可以提高小细胞外囊泡的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