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肌腱止点经骨减张缝合联合克氏针固定治疗指深屈肌腱止点Al-Qattan Ⅴb型损伤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肌腱止点经骨减张缝合联合克氏针固定治疗Al-Qattan Ⅴb型指深屈肌腱撕脱性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5年5月至2022年12月,我们对8例Al-Qattan Ⅴb型指深屈肌腱撕脱性损伤患者采用肌腱止点经骨减张缝合联合克氏针固定治疗,术后随访临床疗效。结果:术后8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为12~14个月,平均12.8个月。术后无减张缝线断裂失效、克氏针断裂松动、针道感染、切口皮缘及甲床压迫坏死、甲板畸形、手指严重功能障碍等并发症。术后根据X线片提示骨折全部愈合,关节间隙正常。骨折愈合时间为8~10周,平均8.6周。末次随访患指远指间关节无明显疼痛,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为(1.0±1.3)分。采用总主动活动度(total active movement,TAM)系统评定法进行功能评定:优7例,良1例。结论:应用肌腱止点经骨减张缝合联合克氏针固定治疗Al-Qattan Ⅴb型指深屈肌腱撕脱性损伤固定有效、牢靠,并发症少,疗效显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肱二头肌长头腱转位上关节囊重建治疗巨大不可修复性肩袖撕裂的生物力学与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采用关节镜下肱二头肌长头腱(long head of biceps tendon,LHBT)转位上关节囊重建治疗巨大不可修复性肩袖撕裂(massive irreparable rotator cuff tear,MIRCT)时LHBT远端切断对生物力学和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取8具新鲜成人肩关节尸体标本,切断冈上及冈下肌腱构建MIRCT模型,将LHBT转位固定于冈上肌腱大结节足印区内侧缘中点,辅助替代上关节囊重建。转位后根据LHBT远端切断与否分为保留组和切断组,每组4具标本,测量LHBT固定的刚度、极限强度及断裂部位至上盂唇止点的距离。2016年7月至2018年12月采用关节镜下LHBT转位上关节囊重建术治疗MIRCT患者41例,男17例、女24例,年龄(62.6±7.3)岁(范围46~76岁)。术中LHBT远端保留18例、切断23例。术后观察肩关节活动度、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os Angeles,UCLA)评分、美国肩肘外科(American Shoulder and Elbow Surgeons,ASES)评分、Constant-Murley评分及复旦大学肩关节功能评分(Fudan University Shoulder Score,FUSS)。术后12个月采用MRI检测重建组织结构的完整性,结构性再撕裂主要指转位LHBT固定失效或撕裂,可伴有部分修补的冈上肌腱再撕裂。结果:生物力学试验中,LHBT保留组的刚度[(54.0±6.6)N/mm]、极限强度[(141.8±15.9)N]、断裂部位至上盂唇止点的距离[(93.3±12.4)mm]均大于切断组[分别为(25.7±4.2)N/mm、(80.8±8.0)N、(47.4±2.0)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所有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14.5±1.8)个月(范围12~18个月)。术后1年远端保留组及切断组的肩关节活动度、VAS评分、UCLA评分、Constant-Murley评分、ASES评分、FUSS评分均较术前改善( P<0.05);保留组与切断组的关节活动度[前屈、外展、体侧外旋、内旋(椎骨水平)分别为144.3°±15.5°和148.0°±10.3°、145.1°±14.1°和142.3°±11.2°、67.3°±14.4°和62.7°±11.7°、8.3±2.1和7.8±2.5]、VAS评分、Constant-Murley评分、UCLA评分、ASES评分、FUSS评分[分别为(2.3±1.6)分和(1.5±1.2)分、(88.2±11.4)分和(85.6±9.6)分、(29.3±2.8)分和(31.4±3.5)分、(86.8±11.8)分和(82.6±9.2)分、(92.1±10.1)分和(88.3±8.2)分]及术后结构性失败率(分别为35.2%和30.0%)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LHBT转位上关节囊重建术中LHBT远端保留可获得更强的力学强度,但术后短期未发现LHBT远端切断对功能改善及结构失败产生明显的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克氏针加肌腱线牵引修复指伸肌腱止点断裂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评估克氏针加肌腱线牵引修复伸肌腱止点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克氏针加肌腱线牵引修复伸肌腱止点27例。结果:术后随访患者26例,时间6~12个月。采用Dargan功能评定法评定功能:优13例,良10例,中2例,差1例;优良率88.5%。结论:应用克氏针加肌腱线牵引重建伸肌腱止点,操作简单,效果满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大鼠慢性肩袖撕裂止点退变的形态学研究与模型探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究肩袖撕裂后止点退变的病理形态学特征,同时根据形态学特征,探讨设计大鼠慢性肩袖撕裂模型成熟的最佳时间点。方法:将12只大鼠随机分为2周撕裂组、4周撕裂组、6周撕裂组,每组4只。建立大鼠冈上肌肌腱止点断裂模型,在术后2、4及6周分别取4只大鼠处死后对冈上肌肌腱止点行病理学切片HE染色观察,通过改良Bonar评分来评估肩袖止点退变的程度,从而决定制造大鼠慢性肩袖撕裂模型的最佳时间点。结果:术后12只大鼠全部存活,取材时未发现样本感染。2周组取材时,我们发现切断肌腱与止点之间无任何连接;4周组可发现切断的肌腱与止点之间间隙明显,仅部分薄层纤维组织连接;6周组发现切断的肌腱与止点之间无明显间隙,厚实的纤维组织连接于切断的肌腱与止点之间。改良Bonar评分2周组为3.8±0.8、4周组5.9±1.1、6周组3.4±0.9。三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4周组得分明显高于2周和6周组( P<0.05)。 结论:从肩袖止点退变的角度,止点切断后4周是最佳的大鼠慢性肩袖撕裂模型的建立时间。肩袖止点的退变表现为纤维软骨细胞层中潮线消失,纤维软骨细胞层变薄,纤维软骨细胞核变大而浅染,胶原纤维及软骨细胞排列紊乱。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伸肌腱装置整体化修复治疗外伤后手指"钮孔"畸形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伸肌腱装置整体化修复治疗外伤后手指"钮孔"畸形的疗效。方法:自2017年6月至2020年8月,我院对7例外伤后手指"钮孔"畸形的患者采取伸肌腱装置整体化修复方案进行治疗。首先通过被动活动使手指关节恢复正常范围。克氏针固定近指间(proximal interphalangeal joint,PIP)关节在0°伸直位,中央腱束翻转联合微型锚钉固定重建中央腱止点,依次紧缩松弛的腱帽(横行纤维韧带、斜行纤维韧带)和横向支持韧带等,并恢复其与中央腱束内侧部分和重建的止点的连接。术后观察患指活动度、外观和功能,分析并评估手术疗效。结果:术后随访6~36个月,平均9个月,伤口均Ⅰ期愈合,无钮孔畸形复发,继发鹅颈畸形1例。末次随访患指活动范围:PIP关节主动伸直丧失平均1°,主动屈曲平均98°;远指间(distal interphalangeal joint,DIP)关节主动伸直丧失平均2°,主动屈曲平均约59°。术前与术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采用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手功能:优5例,良2例。 结论:伸肌腱装置整体化修复方案治疗外伤后手指"钮孔"畸形,配合术后功能锻炼,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大收肌腱移位双束重建内侧髌股韧带联合远端重排治疗儿童复发性髌骨脱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大收肌腱移位双束重建内侧髌股韧带(medial patellofemoral ligament,MPFL)联合远端重排手术治疗儿童复发性髌骨脱位(recurrent dislocation of patella,RDP)的手术技术和临床效果。方法:2016年8月至2018年8月北京积水潭医院小儿骨科收治了15例(17膝)的RDP患儿,术前进行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临床体格检查,完善膝关节X线片、髋膝踝CT检查,了解下肢力线、扭转角度、髌股关节对合关系、髌骨高度等情况。手术步骤包括:①外侧支持带松解;②胫骨结节-股骨滑车间距(tibial tuberosity-trochlear groove distance,TT-TG)>20 mm者进行髌腱止点外侧半内移,Insall指数大于1.2者内移同时进行髌腱止点下移;③大收肌腱转位双束解剖重建MPFL。末次随访时膝关节X线片评价髌股关节对合关系、髌骨高度和运动轨迹恢复情况。结果:所有患儿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34个月(平23个月),均未出现髌骨再次脱位、感染及重建韧带再断裂的情况,Lysholm评分由术前平均76.7±8.6改善为术后94.2±5.6( P=0.000),髌骨倾斜角从28.6° ± 3.4°减小到7.6° ± 5.6°( P<0.05)。 结论:大收肌腱移位双束重建内侧髌股韧带联合远端重排治疗儿童复发性髌骨脱位初期效果满意,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经髌骨骨道肌腱编织缝合治疗双侧股四头肌肌腱止点断裂临床观察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经髌骨骨道肌腱编织缝合治疗双侧股四头肌肌腱止点断裂的疗效。方法:选取松原市中西医结合医院2015年1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双侧股四头肌肌腱止点断裂患者7例,采用经髌骨骨道肌腱编织缝合修复治疗,应用膝关节功能评分(Lysholm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评估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Lysholm 评分逐渐增加,术后4、8、12周Lysholm 评分分别为(43.79±13.96)分、(63.13±8.89)分、(93.38±5.81)分,均高于术前的(21.13±6.77)分( t=9.12、7.23、5.31,均 P < 0.05)。治疗后VAS评分逐渐降低,术后4、8、12周VAS评分分别为(6.60±0.50)分、(4.50±1.10)分、(3.0±0.90)分,均低于术前的(8.60±0.81)分( t=6.34、7.52、4.13,均 P < 0.05)。术后随访6~12个月,双侧股四头肌肌力均为5级,可正常行走及上下楼梯。 结论:经髌骨骨道肌腱编织缝合治疗双侧股四头肌腱止点断裂,术后肌腱与骨贴敷紧密,固定可靠,疗效确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腱性锤状指损伤机制与修复术式选择的解剖学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腱性锤状指损伤的解剖学机制,为采用伸肌腱断端直接缝合术治疗腱性锤状指损伤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纳入成人新鲜手标本12只,解剖示、中、环、小指各12指的伸肌装置,观察掌指关节(MP)、近侧指间关节(PIP)和远侧指间关节(DIP)被动活动时伸肌腱与中节指骨头的接触情况,测量伸肌腱Ⅰ~Ⅱ区的最大滑程。伸直位固定伸肌腱于掌骨基底背侧,限制伸肌腱滑动,被动屈曲DIP,在伸肌腱与中节指骨头背侧凸起应力部位切断伸肌腱,模拟腱性锤状指损伤机制,制作腱性锤状指模型;于腱性锤状指模型上被动活动DIP和PIP的同时,观察断端直接缝合法修复伸肌腱的可行性及合适的指间关节角度。结果:限制伸肌腱滑动、被动屈曲DIP时,伸肌腱Ⅰ区与中节指骨头背侧最高凸起点紧密接触。MP、PIP和DIP同时最大屈伸活动时,伸肌腱Ⅰ~Ⅱ区最大滑程为3.1~7.4(5.3±0.4)mm;伸直位固定伸肌腱,被动屈曲DIP,伸肌腱Ⅰ区与中节指骨头远端背侧凸起点相接触,距离伸肌腱止点距离2.1~3.4(2.8±0.4)mm。在DIP伸直0°位、PIP屈曲45°位,锤状指模型伸肌腱断端可实现无张力缝合修复。结论:手指末节受到突发被动屈曲外力,致使伸肌腱Ⅰ区因受到中节指骨头背侧凸起点的应力折顶作用而断裂时,引发腱性锤状指损伤;通常,腱性锤状指止点残留部分肌腱,可以一期直接缝合修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经骨道皮下固定缝线在指深屈肌腱止点重建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研究经骨道皮下固定缝线在指深屈肌腱止点重建中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自2016年9月至2018年9月对13例指深屈肌腱止点断裂患者行止点重建治疗,其中男10例,女3例;年龄22~46岁,平均35岁。示指9例,中指3例,环指1例。采用经骨道皮下固定缝线行指深屈肌腱止点重建,术后支具外固定3周。我们从术后疼痛、患指远指间关节活动度等方面进行随访研究,分析讨论损伤暴力因素、手术适应证及临床疗效。结果:13例患者经术后3~16个月随访观察,均未发生肌腱再次断裂且远指间关节主动活动良好。结论:应用经骨道皮下固定缝线行指深屈肌腱止点重建术具有操作安全,简单易行,肌腱固定牢靠且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全关节镜下自体肌腱悬吊固定治疗老年非止点性MyersonⅢ型陈旧性跟腱断裂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全关节镜下自体肌腱悬吊固定治疗老年非止点性MyersonⅢ型陈旧性跟腱断裂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2月至2019年2月采用全关节镜下自体肌腱悬吊固定治疗18例老年非止点性MyersonⅢ型陈旧性跟腱断裂患者资料,男12例,女6例;年龄60~79岁,平均65.3岁;右侧10例,左侧8例;受伤至手术时间6~32周,平均12周。术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 AOFAS)踝-后足评分、跟腱完全断裂评分(achilles tendon total rupture score, ATRS)评价足踝部功能恢复情况,按照Arner-Lindholm评分评定跟腱功能。结果:术后18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50个月,平均18.6个月;无一例发生切口感染、腓肠神经损伤、跟腱再次断裂等并发症。末次随访时,跟腱连续性均得到重建,VAS、AOFAS踝-后足及ATRS评分分别为0分(0,1)、(92.6±4.3)分(范围86~100)分、(93.1±3.2)分(范围88~100分),与术前[4分(1,7)、(60.3±9.7)分(范围40~83分)、(55.7±10.6)分(范围42~80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Z=2.334、 t=34.541、 t=64.773,均 P< 0.05)。根据Arner-Lindholm评分,优14例,良4例,优良率为100%(18/18)。末次随访时,1例患者不能完成单足提踵运动,因可忍受,未进一步治疗;1例诉长时间运动后有跟部轻微疼痛感,经持续拉伸跟腱锻炼后得到缓解。 结论:全关节镜下自体肌腱悬吊固定治疗老年非止点性MyersonⅢ型陈旧性跟腱断裂,近期临床效果满意,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