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谭新华运用角药治疗男性下尿路症状的经验
编辑人员丨1周前
谭新华教授运用角药治疗男性下尿路症状经验丰富,临床疗效显著,其所用角药类型可划分为补益类与祛邪类,分别有 3 种首选角药组合.补益类:针对脾肾气虚证,首选黄芪-人参-白术组合;针对肾阴亏虚证,首选熟地黄-女贞子-墨旱莲组合;针对肾阳不足证或下焦虚寒证,首选山药-益智仁-乌药组合.祛邪类:针对肝气郁滞证,首选柴胡-白芍-川楝子组合;针对气血瘀滞证,首选怀牛膝-桃仁-莪术组合;针对下焦湿热证型,首选车前子-萹蓄-瞿麦组合.从角药配伍角度分析谭新华教授治疗男性下尿路症状,并于文末附医案 1 则加以说明,以期进一步传承和发扬其学术思想,为临床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李廷荃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经验撷英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李廷荃教授提出,脾阳虚弱是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基本病机,寒湿热阻是治疗难点,肝气郁滞是病情反复的重要因素。李教授治疗FD注重振脾阳、调营卫,平寒热、化湿邪,和肝脾、复升降,在诊疗中还注重与患者沟通交流,对其进行情志方面的开导,常收获较好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缺血性卒中后抑郁动物模型中医病证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缺血性卒中后抑郁(post-ischemic stroke depression)是脑血管病变常见的并发症.该文对国内近年来缺血性卒中后抑郁造模方法及其模型评估、缺血性卒中后抑郁中医病证结合动物模型造模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拓展中医疗法的临床应用及开展其疗效机制的研究提供基础.缺血性卒中后抑郁模型多采用脑卒中模型合并郁证的方法造模,主要有线栓法结扎颈内动脉联合慢性不可预见性温和应激(chronic unpredictable mild stress,CUMS)及孤养法,线栓法结扎左颈内动脉、右颈外动脉和左右椎动脉联合孤养及束缚应激法,以及线栓法结扎一侧颈总动脉联合可预见刺激及孤养法.缺血性卒中后抑郁中医病证结合动物模型涉及肝气郁滞证、气虚血瘀证、痰蒙神窍证、肾虚证的缺血性卒中后抑郁动物模型的制备.目前建立的缺血性卒中后抑郁中医病证结合动物模型,虽具备西医病理表现和中医证候的病症特征,但是否能反映临床患者的病证结合本质,仍有待研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秦竹基于"一体两翼"学术思想论治HPV感染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感染主要因虚、因湿、因毒,乃本虚标实之证,虚主要责之先天禀赋不足、素体正气虚弱、脾肾二脏亏虚,实则主要责之肝气郁滞不疏、湿热邪毒壅盛.本虚为发病之基础,标实之湿热邪毒为致病之关键因素.秦竹教授基于"一体两翼"学术思想,临证重视肝脾肾之脏腑论治,主张以健脾渗湿为要,兼以补肾温阳、疏肝理气,辅以解毒化瘀.临证秉承虚则补之,实则泻之,湿则化之,滞则行之,毒则解之的治则,总以补虚泻实为宜,辨证当分清脏腑虚实之偏盛,总以扶正祛邪为要.基于脾虚湿盛之常见证创立芪黄四君完带汤,治以健脾疏肝益肾、化湿解毒止带,以达肝脾肾三脏并治,调畅人体气血阴阳,恢复脏腑功能,湿祛而带自收、毒自消之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从"木气下陷"病机探讨原发性肝癌的证治
编辑人员丨2024/7/6
原发性肝癌的病因多样、病机繁杂,基于"一气周流"理论可知其病因虽与中土四象相关,然其根本在于"木气下陷",肝郁成癌."肝木"作为气机运动的枢轴,"木气下陷"影响气机的升降出入与脏腑气血功能,气血瘀毒凝滞不通而生肝癌.根据"一气周流"理论可知,寒湿困脾、肝气郁滞、肺金不敛、心肾不交均可导致木气下陷,故治疗时应以升发肝气为主,施以健运中土、调畅肝木、敛降肺金、调和水火之法,同时注重各脏腑间的协同联系,以复气机升降之常.附验案1则以佐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6
-
从肝寒理论探讨偏头痛的中医治疗
编辑人员丨2024/6/22
偏头痛以一侧或两侧头部交替疼痛为主,易反复发作,属中医"头痛"范畴,病机复杂,以内伤头痛为主.内伤头痛多责之于肝,临床辨证不仅要注重肝阳上亢、肝火上炎等基本病机,还应兼顾肝寒,注重温补肝阳、散寒止痛.肝寒头痛以头部两侧及巅顶疼痛为主,常伴胁肋胀满、少腹冷痛、胸闷太息等肝气郁滞的症状,以及呃逆呕吐、腹胀便溏、畏寒肢冷等脾肾阳虚的表现.肝寒头痛的辨证论治包括:①肝寒犯胃、浊阴上逆.头痛以巅顶疼痛为主,伴干呕、吐涎沫、畏寒喜暖、手足逆冷等,予吴茱萸汤加减治疗.②肝风内动、寒热错杂.以头痛、口干渴、纳呆、自觉气上撞心、便溏等为主,予乌梅丸加减治疗.③肝血亏虚、寒凝血瘀.以头痛、手足厥冷、少腹冷痛、脉沉细涩等多见,予当归四逆汤为主治疗.并结合临床病案对基于肝寒理论治疗偏头痛进行介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22
-
四逆散及其组方类方治疗抑郁症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4/6/15
四逆散来源于《伤寒论》,由柴胡、枳实、芍药、甘草4味药研末白饮调服而成,主治阳郁厥逆证,方药配伍上升下降以条畅气机,收散并用以透发肝气补养肝血.现代医家根据抑郁症气机郁滞的基本病机,将四逆散应用于抑郁症相关的研究,发现四逆散单味药、药对及复方组方在药理和临床上不仅对单纯抑郁症有明显的疗效,而且还能缓解其他系统疾病的抑郁伴随状态.血府逐瘀汤、柴胡疏肝散和逍遥散均在四逆散的基础上加减药物而成,属于四逆散的变方范畴,经临床验证具有较好的抗抑郁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15
-
基于五运六气分析POAG患者的先天运气禀赋特点
编辑人员丨2024/5/11
目的 探析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患者的先天运气学禀赋特点.方法 纳入2023年1月—2023年6月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诊治的POAG患者226例,将其出生日期(年、月、日)转化为干支纪年后,录入Excel表,建立数据库,数据可视化采用GraphPad 9.0绘制相关表格.结果 (1)天干、岁运分布:不同天干年份POAG患者,以壬年出生人数最多,共34例(15.04%),其次为乙年和己年,均为24例(10.62%);不同岁运的POAG患者,以木运年出生人数最多,共 56 例(24.78%),其次为土运年 47 例(20.80%),金运年 45 例(19.91%).(2)主气、客气分布:不同主气的POAG患者,以阳明燥金时段最多,共47例(20.80%),其次为少阳相火45例(19.91%),太阳寒水42例(18.58%);不同客气的POAG患者,以厥阴风木时段最多,共54例(23.89%),其次为太阴湿土43例(19.03%),太阳寒水41例(18.14%).(3)司天之气-在泉之气分布:以太阳寒水-太阴湿土为最多,共44例(19.47%),其次为太阴湿土-太阳寒水43例(19.03%),阳明燥金-少阴君火41例(18.14%).(4)运气相合分布:以不和之年(含天刑年、小逆年及不和年)为最高,共95例(42.04%),其次为顺化年53例(23.45%),天符类年份(含天符年、同天符年、太医天符年)51例(22.57%).结论 POAG患者的运气学禀赋以木为主要特点,在体合肝脏,临诊当以疏肝气,解郁滞,明目窍为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5/11
-
肝气郁滞型三阴性乳腺癌伴肝转移小鼠模型的构建与效果评价
编辑人员丨2024/4/27
目的 以乳腺癌原位移植模型为基础,通过慢性不可预知性应激联合孤养法构建肝气郁滞型三阴性乳腺癌伴肝转移小鼠模型.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周龄BALB/c雌性小鼠40只分为4组,每组10只:对照组,正常饲养2周后予以乳腺垫接种4T1-luc乳腺癌细胞株,后期不给于刺激处理;模型组,慢性不可预知性应激(CUS)联合孤养;6-羟基多巴胺组(6-OHDA组),CUS联合孤养+6-OHDA;解郁消癥颗粒组,CUS联合孤养+解郁消癥颗粒.观察对比各组小鼠一般状况、旷场试验、蔗糖水偏嗜实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皮质酮(CORT)及去甲肾上腺素(NE)水平、肝脏HE染色和肝转移细胞凋亡水平,并行小鼠活体成像检测感兴趣区域(ROI)肿瘤荧光强度,磁共振成像检测肝脏转移灶数量.结果 对照组、模型组、解郁消癥颗粒组和6-OHDA组糖水偏好、旷场试验中心区域的活动距离和穿梭次数得分,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0.34,P<0.01;F=363.90,P<0.01;F=0.046,P<0.001).模型组糖水偏好低于对照组,活动距离低于解郁消癥颗粒组,穿梭次数低于解郁消癥颗粒组,均P<0.01.对照组、模型组、解郁消癥颗粒组和6-OHDA组中血清CRH、CORT和NE表达量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 501.00,P<0.01;F=155.30,P<0.001;F=149.80,P<0.01).模型组 CRH、CORT 和 NE 表达量(87.71±5.33,198.90±5.64,371.00± 16.08)均高于解郁消癥颗粒组(48.87±3.33,156.00±5.60,262.90±7.98),均P<0.01.解郁消癥颗粒组与模型组比较,ROI区域减少,肝转移数量减少,乳腺癌肝转移细胞凋亡指数增加,均P<0.01.结论 以乳腺癌原位移植小鼠模型为基础,应用CUS联合孤养法能够良好模拟三阴性乳腺癌伴肝转移肝气郁滞证,可为探索肝气郁滞在三阴性乳腺癌伴肝转移中的证候实质及相关治疗药物的药理机制提供实验载体.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基于癌毒病机理论辨治甲状腺癌
编辑人员丨2024/4/27
程海波教授团队在传承国医大师周仲瑛癌毒学说基础上提出中医癌毒病机理论.癌毒病机理论认为,甲状腺癌是由水土失宜、情志内伤、饮食不节等因素致气滞、痰凝、血瘀、癌毒聚于颈部而发病.甲状腺癌的主要病理因素为"气、痰、瘀、毒";病位在颈前,与肝、脾、肾密切相关;"肝气郁滞、痰瘀蕴毒"为其核心病机;病性多为虚实夹杂,疾病后期多为气阴虚损;临证以"抗癌解毒、扶正祛邪"为治疗原则,针对癌毒盛衰及疾病不同分期特点灵活运用疏肝理气、化痰散结、祛瘀解毒、益气养阴等治法.本文以癌毒病机理论为基础探讨甲状腺癌病机演变及相应治法,以期为甲状腺癌辨治提供新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