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D9 通过调控和协调领导细胞的极化负向调控表皮单层的集体电趋向性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皮肤创面形成后,内源性电场(EF)引导表皮细胞向创面中心定向集体迁移,从而促进创面愈合。这一过程涉及2个功能不同的细胞群体,即领导细胞(leader cell)和随从细胞(follower cell)。在EF引导的集体迁移中,领导细胞的定向极化至关重要,但其潜在的调节机制尚不清楚。陆军军医大学(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整形外科张家平教授团队在《Burns & Trauma》杂志上发文《CD9 negatively regulates collective electrotaxis of the epidermal monolayer by controlling and coordinating the polarization of leader cells》。研究者首先利用延时显微镜观察到EF以电压依赖的方式引导人永生化KC——HaCaT单层向电场阳极集体迁移;在HaCaT单层的前端,领导细胞沿着迁移的方向动态形成伪足。免疫荧光染色显示,EF处理组HaCaT细胞中极化的F?肌动蛋白较对照组增加了3.4倍(P<0.05),证实极化的F?肌动蛋白在伪足形成中发挥重要作用。接着,研究者观察到CD9在HaCaT细胞膜上与F?肌动蛋白共定位;并且EF处理组HaCaT细胞的CD9水平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随后,研究者利用过表达CD9的重组腺病毒转染,构建了过表达CD9的HaCaT(Ad?CD9),并观察到CD9的过表达会抑制EF引导下领导细胞中F?肌动蛋白的极化和HaCaT单层的集体迁移(P<0.001)。研究者进一步探究其机制,证实EF通过下调CD9以激活ADAM17/肝素结合表皮生长因子(HB?EGF)/EGF受体,引起F?肌动蛋白的极化,从而诱导领导细胞的产生,并促进细胞的定向集体迁移。最后,在正常HaCaT细胞和Ad?CD9混合的共培养单层中,研究者观察到CD9过表达导致的领导细胞极化障碍能够恢复至正常细胞水平(P<0.01);然而,加入HB?EGF中和抗体后,领导细胞再次出现极化障碍(P<0.01)。综上,该文首次揭示了EF引导的HaCaT单层集体迁移的机制,也为急慢性创面的治疗提供了潜在的靶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模拟微重力环境下人HaCaT细胞热损伤效应研究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模拟微重力环境下人HaCaT细胞的热损伤效应。方法:取人HaCaT细胞,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拟微重力热损伤(SMGTI)组、正常重力热损伤(NGTI)组和正常重力假伤(NGFI)组。NGFI组和NGTI组细胞于培养瓶中常规培养,SMGTI组细胞应用旋转细胞培养系统模拟微重力培养。将SMGTI组和NGTI组细胞置于45 ℃热水中10 min制作热损伤模型,NGFI组细胞置于37 ℃温水中10 min致假伤。伤后12 h,倒置相差电子显微镜下观察3组细胞形态。伤后2、6、12 h,取3组单细胞悬液,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PCR检测热休克蛋白70(HSP70)与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mRNA表达量,实验重复3次。伤后2、6、12 h,取3组细胞培养上清液,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肝素结合性表皮生长因子(HB-EGF)浓度,实验重复3次。各组各时间点样本数均为3。对数据行析因设计方差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LSD检验、Kruskal-Wallis H检验和Mann-Whitney U检验。 结果:(1)伤后12 h,NGFI组细胞形态规则,细胞间排列规则,未见细胞碎片。NGTI组细胞形态较规则,细胞碎片较少,细胞间排列较NGFI组紧密。SMGTI组不规则形态细胞较多,大小不一,可见死亡细胞碎片。(2)NGTI组伤后2 h G1期细胞百分比较NGFI组和SMGTI组明显升高( P<0.05),伤后6、12 h较NGFI组和SMGTI组明显降低( P<0.05)。NGTI组伤后2 h的G2/M期细胞百分比较SMGTI组明显降低( P<0.05),NGTI组伤后6、12 h G2/M期细胞百分比较NGFI组和SMGTI组明显升高( P<0.05)。NGTI组伤后2、6、12 h S期细胞百分比较SMGTI组明显升高( P<0.05),NGTI组伤后2、6 h S期细胞百分比较NGFI组明显降低( P<0.05)。(3)伤后2、6 h,NGTI组细胞HSP70 mRNA表达量为2.50±0.30、3.99±0.35,较NGFI组明显升高(1.14±0.15、0.82±0.27, P<0.05),较SMGTI组明显升高(1.17±0.53、1.65±0.59, P<0.05)。伤后2、6、12 h,SMGTI组细胞MMP-9 mRNA表达量较NGTI组明显升高( Z=-2.319、-2.882、-2.908, P<0.05)。伤后各时间点,NGTI组细胞caspase-3 mRNA表达量与NGFI组、SMGTI组相近( P>0.05)。(4)伤后2、6、12 h,NGTI组细胞培养上清液中HB-EGF浓度较NGFI组明显降低( P<0.01)。伤后2、6 h,SMGTI组细胞培养上清液中HB-EGF浓度较NGTI组明显升高( P<0.01)。 结论:模拟微重力条件下热损伤人HaCaT细胞的增殖、分泌功能以及创伤修复相关蛋白表达呈现复杂、多元的变化,这为进一步研究失重条件下损伤修复提供了理论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毛蕊异黄酮对大鼠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的影响及其与HB-EGF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评价毛蕊异黄酮对大鼠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VILI)的影响及其与肝素结合性表皮生长因子(HB-EGF)的关系。方法:清洁级雄性Wistar大鼠25只,6周龄,体重250~30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 n=5):假手术组(Sham组)、VILI组、毛蕊异黄酮5 mg/kg组(M1组)、毛蕊异黄酮10 mg/kg组(M2组)、毛蕊异黄酮20 mg/kg组(M3组)。于机械通气前7 d开始口饲药物,Sham组和VILI组口饲玉米油1 ml/d;M1组-M3组分别口饲毛蕊异黄酮溶液5、10、30 mg/kg,共7 d。之后禁食8 h,制备VILI模型。机械通气4 h后,行左肺肺泡支气管灌洗术,回收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采用BCA法检测总蛋白浓度,采用ELISA法测定IL-1β、TNF-α和IL-10浓度,瑞氏染色后计算中性粒细胞比例;随后处死大鼠,取肺组织,计算湿重/干重(W/D)比值,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Bax、Bcl-2及HB-EGF表达,免疫组化法检测HB-EGF染色面积,HE染色法观察肺病理学改变,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情况,计算TUNEL阳性细胞密度。 结果:与Sham组比较,VILI组W/D比值、BALF中性粒细胞比例、总蛋白、TNF-α和IL-10浓度升高,HB-EGF表达下调,免疫组化染色面积增加,Bax和Bcl-2表达上调,TUNEL阳性细胞密度升高( P<0.05),肺组织病理学损伤加重。与VILI组比较,M1组BALF总蛋白、TNF-α和IL-1β浓度降低,HB-EGF表达上调,TUNEL阳性细胞密度降低;M2组W/D比值、BALF总蛋白、TNF-α和IL-1β浓度降低,M3组W/D比值、BALF中性粒细胞比例、总蛋白、TNF-α、IL-1β和IL-10浓度降低,M2组和M3组HB-EGF表达上调,免疫组化染色面积增加,Bax表达下调,Bcl-2表达上调,TUNEL阳性细胞密度降低( P<0.05),肺组织病理学损伤减轻。 结论:毛蕊异黄酮可减轻大鼠VILI,机制可能与促进肺组织HB-EGF的表达,减轻炎症反应及细胞凋亡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子宫内膜组织中HOXA10及HB-EGF的表达与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妊娠结局的相关性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组织中同源框基因A10(HOXA10)、肝素结合性表皮生长因子(HB-EGF)的表达与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妊娠结局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在贵阳市妇幼保健院接受IVF-ET治疗的患者,在进入IVF-ET周期的前一月经周期的种植窗口期进行IVF-ET预移植,同时采用微活检术获取少许子宫内膜组织,最终获取125例患者的种植窗口期子宫内膜组织;这些患者进入IVF-ET周期后有57例获得临床妊娠、68例未妊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选取50例未妊娠者作为未妊娠组、50例妊娠者作为妊娠组,对其在预移植时获取的种植窗口期子宫内膜分别进行免疫组化SP法检测HOXA10、HB-EGF的表达情况,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和蛋白印迹法检测HOXA10、HB-EGF mRNA和蛋白的表达量,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导致IVF-ET妊娠失败的危险因素。结果:HOXA10和HB-EGF在两组患者的种植窗口期子宫内膜中均呈阳性表达,未妊娠组HOXA10和HB-EGF的吸光度值均明显低于妊娠组(分别为0.196±0.013、0.238±0.005和0.222±0.003、0.232±0.004, P均<0.01);未妊娠组HOXA10、HB-EGF的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妊娠组[分别为60%(30/50)、92%(46/50)和36%(18/50)、58%(29/50), P均<0.05]。未妊娠组HOXA10、HB-EGF mRNA(分别为0.77±0.07、1.05±0.04和0.73±0.04、1.04±0.03)和蛋白的表达量(分别为0.230±0.062、0.671±0.082和0.041±0.010、0.090±0.018)均明显低于妊娠组( P均<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34岁、HOXA10蛋白阴性表达、HB-EGF蛋白阴性表达均是影响IVF-ET妊娠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 OR值分别为4.715、6.124、5.098, P均<0.01)。 结论:子宫内膜中HOXA10、HB-EGF高表达与IVF-ET妊娠成功密切相关,而年龄>34岁、HOXA10蛋白阴性表达、HB-EGF蛋白阴性表达均可增加IVF-ET妊娠失败的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炎性衰老影响子宫内膜容受性的机制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天前
女性年龄是决定生育力的重要因素,随着年龄增长,女性生殖能力逐渐下降。子宫内膜容受性下降是女性年龄相关性生殖功能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机体在衰老过程中,由衰老细胞分泌的一系列促炎因子介导一种慢性、低度、系统性、非可控性的炎症状态,称为炎性衰老。外周循环以及子宫局部的促炎因子例如白细胞介素(IL)-1β、IL-6、白血病抑制因子(LIF)、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的积累,与雌孕激素协同作用,通过调控同源框A10 (HOXA10)、整合素αvβ3、黏蛋白1(MUC1)、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等子宫内膜容受性标志性分子的表达和功能,损伤子宫内膜稳态,导致女性年龄相关性子宫内膜容受性下降。本文从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形态学标志胞饮突的生长发育,以及子宫内膜容受性标志分子MMPs、LIF、MUC1、肝素结合性表皮生长因子(HB-EGF)、整合素αvβ3、HOXA10等多个方面对炎性衰老影响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分子机制作一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与细胞外基质具有超亲和力的生物工程化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和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及肝素结合表皮生长因子的三联疗法可促进1型糖尿病小鼠的创面愈合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糖尿病引起的慢性难愈合创面会导致患者生活质量下降、感染乃至截肢,而这类创面的治疗方式的选择有限。该研究团队曾利用胎盘生长因子-2123-144(PIGF-2123-144)的肝素结合域设计生长因子,使得其与创面环境中暴露的ECM结合。在1型糖尿病小鼠模型中,工程生长因子(eGF)可促进创面再上皮化和肉芽组织形成。联合使用eGF则更为有效,如联合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与PIGF-2123-144形成的VEGF-A-PIGF-2123-144、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PDGF-BB)与PIGF-2123-144形成的PDGF-BB-PIGF-2123-144和肝素结合EGF(HB-EGF)与PIGF-2123-144形成的HB-EGF-PIGF-2123-144的“三联疗法”可显著促进创面愈合,其在给药部位停留的时间明显长于野生型生长因子。此外,该研究团队还观察到,在1型糖尿病小鼠模型中创面的细胞环境的变化,包括M1型巨噬细胞、M2型巨噬细胞和效应T细胞的数量变化,对创面愈合情况有显著预测价值。这些结果提示,VEGF-A-PIGF-2123-144与PDGF-BB-PIGF-2123-144和HB-EGF-PIGF-2123-144的三联疗法可能是促进糖尿病慢性难愈合溃疡愈合的一种有效治疗手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大豆异黄酮对先兆流产模型大鼠的保胎作用及机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7/20
目的 研究大豆异黄酮对先兆流产大鼠的保胎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取雌鼠促情,与雄鼠交配、妊娠后随机分为正常组(纯化水灌胃,n=10)、模型组(纯化水灌胃,n=9)、阳性对照药组(黄体酮4 mg/kg,肌内注射,n=9)和大豆异黄酮低、中、高剂量组(25、50、100 mg/kg灌胃,n=10).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大鼠均于孕8 d以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灌胃建立先兆流产模型.各组大鼠分别于孕1~7 d、孕9~12 d给药/纯化水,每天1次.孕14 d时,计算各组大鼠的保胎率,检测大鼠血清中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孕酮(P)水平,观察大鼠胎盘与蜕膜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并检测其细胞凋亡指数,检测胎盘组织中凋亡相关因子(Fas)、凋亡相关因子配体(FasL)、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肝素结合表皮生长因子(HB-EGF)mRNA及其蛋白表达,检测蜕膜组织中Fas、PCNA和HB-EGF mRNA及其蛋白表达.结果 模型组大鼠胎盘组织充血扩张明显,血管较少且形态不规则,可见大量严重基质水肿、炎症细胞浸润和铁胆黄素沉积.与模型组比较,大豆异黄酮各剂量组大鼠的保胎率,血清β-HCG、P水平,胎盘与蜕膜组织中PCNA、HB-EGF mRNA及其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病理学变化显著改善;胎盘与蜕膜组织细胞凋亡指数,胎盘组织中Fas、FasL mRNA及其蛋白表达水平,蜕膜组织中Fas mRNA及其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且大豆异黄酮的上述作用呈剂量依赖性(P<0.05).结论 大豆异黄酮对先兆流产模型大鼠有保胎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母-胎界面Fas、FasL mRNA及其蛋白表达,上调PCNA、HB-EGF mRNA及其蛋白表达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20
-
1例EGFR-TKI致间质性肺病合并艾滋病机会性感染肿瘤患者的药学服务
编辑人员丨2024/6/22
目的 为艾滋病合并肿瘤患者的药物治疗及药学监护提供参考.方法 针对1例艾滋病合并肺腺癌患者靶向治疗过程中多次出现间质性肺病,且无法排除细菌、真菌感染的复杂病情,临床药师对该患者开展了用药监护、药物重整、不良反应监测等药学服务.结果 该患者使用阿美替尼与间质性肺病等不良反应的相关性为"很可能相关",临床药师建议暂停肿瘤靶向治疗药物,制定激素用药监护计划;针对有艾滋病机会性感染可能的病原菌,建议停用厄他培南、膦甲酸钠,监测伏立康唑血药浓度,随访伏立康唑安全性及抗真菌疗程;结合药物相互作用及患者自身状况,调整抗艾滋病药物为比克恩丙诺片;针对患者有肺孢子菌肺炎、血栓、胃黏膜损伤可能,建议予以复方磺胺甲噁唑、那屈肝素钙、艾司奥美拉唑等.医师均采纳临床药师建议.患者经治疗后转归良好,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及药物相互作用,顺利出院.结论 艾滋病合并肿瘤患者病情复杂、治疗药物多,临床药师可通过开展药物重整、治疗药物监测等手段对这类患者开展药物治疗管理,为患者提供个体化药学服务,保障用药安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22
-
髋关节发育不良合并骨关节炎患者血清标志物表达
编辑人员丨2024/3/23
目的:探讨血清肝素结合性表皮生长因子(HB-EGF)、CC类趋化因子配体5(CCL5)在髋关节发育不良(DDH)并发骨关节炎患者中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本研究纳入邢台市第三医院收治的180例DDH患者设为研究组,排除合并血液系统疾病、代谢性疾病、风湿性免疫疾病、重要脏器功能衰竭、恶性肿瘤、全身炎性疾病以及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糖皮质激素、非甾体类抗炎药的患者,根据有无并发骨关节炎将其分为并发组(72例)和未并发组(108例)。另同期选取180例健康体检者设为对照组。所有受试者均检测血清HB-EGF、CCL5水平。根据Tonnis分级标准判定骨关节炎严重程度,对比骨关节炎不同严重程度DDH患者的血清HB-EGF、CCL5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DDH患者并发骨关节炎的影响因素,并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法分析血清HB-EGF、CCL5表达水平与DDH患者骨关节炎严重程度的关系。结果:研究组血清HB-EGF、CCL5水平高于对照组(t=29.933、14.021,均为P<0.001);并发组年龄、Crowe分型Ⅲ~Ⅳ型患者占比及血清HB-EGF、CCL5水平均高于未并发组(t=8.857、χ2=7.018、t=12.025、t=8.536,均为P<0.05);年龄[比值比(OR)=1.504,95%置信区间(CI)(1.132,2.457),P=0.014]、Crowe分型[OR=2.347,95%CI(1.568,3.742),P<0.001]、血清HB-EGF水平[OR=1.994,95%CI(1.472,2.993),P<0.001]、血清CCL5水平[OR=1.548,95%CI(1.055,2.602),P=0.007]均是DDH患者并发骨关节炎的独立影响因素;骨关节炎不同严重程度DDH患者血清HB-EGF、CCL5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7.255、12.855,均为P<0.05),2级和3级均高于1级(2级t=5.599、5.749,3级t=3.669、3.803,均为P<0.05),3级高于2级(t=2.157、2.232,均为P<0.05);血清HB-EGF、CCL5表达水平与DDH患者骨关节炎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0.628、0.497,均为P<0.05)。结论:血清HB-EGF、CCL5在DDH患者中表达上调,在DDH并发骨关节炎中表达水平更高,与骨关节炎严重程度呈正相关,且是DDH患者并发骨关节炎的独立影响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23
-
宫颈高危型HPV感染对阴道微生态失衡及HB-EGF和EGFR表达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4/3/16
目的 探讨宫颈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患者血清肝素结合性表皮生长因子(HB-EGF)、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表达水平以及患者阴道微生态失衡情况.方法 选取2020年4月至2022年5月于河北省石家庄市人民医院就诊的169例宫颈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是否感染高危型HPV分为实验组(感染高危型HPV)88例、对照组(未感染高危型HPV)81例,收集整理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检测实验组高危型HPV感染亚型,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阴道菌群分布状态和微生态平衡状态,检测两组血清HB-EGF和EGFR表达水平并进行比较,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高危型HPV感染与血清HB-EGF、EGFR水平及阴道微生态的相关性,采用Logisitic回归分析高危型HPV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 高危型HPV感染检测结果显示,HPV16检出率最高,其次是HPV18;实验组患者血清HB-EGF、EGFR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t=12.653、9.208,P<0.05);实验组衣原体、细菌性阴道炎、解脲脲原体、乳酸杆菌异常和阴道微生态失衡所占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x2=6.396、5.581、8.025、4.254、9.433,P<0.05);高危型HPV感染与血清HB-EGF及EGFR表达水平、衣原体、乳酸杆菌异常、细菌性阴道炎、解脲脲原体均呈正相关(r=0.382、0.417、0.376、0.516、0.449、0.391,P<0.05);乳酸杆菌异常、EGFR表达水平、HB-EGF表达水平是高危型HPV感染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高危型HPV感染患者血清HB-EGF、EGFR水平上调,高危型HPV感染会加重阴道微生态失衡,增加宫颈病变的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