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R弹性成像与钆塞酸二钠增强T1 mapping定量评估兔肝纤维化的对比研究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评价MR弹性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elastography,MRE)、钆塞酸二钠(gadolinium ethoxybenzyl diethyle netriamine pentaacetic acid,Gd-EOB-DTPA)增强T1 mapping在肝纤维化(liver fibrosis,LF)早期定量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实验材料为新西兰大白兔(共120只),分为正常对照组(n=20)与肝纤维化组[LF组,50%四氯化碳(carbon tetrachloride,CCL4)油溶液模型,n=100],分别在第4、5、6、15周末取5只对照组与25只LF组兔行MRI肝脏轴位T1WI、MRE及Gd-EOB-DTPA增强T1 mapping扫描,测量肝脏弹性硬度(liver stiffness,LS)、平扫T1弛豫时间(T1native)及Gd-EOB-DTPA增强T1 mapping扫描20 min后T1弛豫时间(T120min),计算T1弛豫时间减少率(ΔT120min)及1/T1弛豫时间增加值(ΔR120min);采用Scheuer评分系统进行LF病理学分期,单因素方差分析对比各定量参数与LF分期间的差异,Spearman相关性分析比较各定量参数与LF病理分期相关性,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估各定量参数对LF分期诊断效能.结果共纳入96只活兔模型,病理学评分:F0期15只、F1期22只、F2期22只、F3期18只、F4期19只.LS、T1native、T120min、ΔT120min、ΔR120min于LF各期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S、T1native、T120min、ΔT120min、ΔR120min均与LF分期相关(r=0.935、0.559、0.770、?0.418、?0.686,P<0.001).F0 vs.F1~F4、F0 vs.F1~F2、F0 vs.F3~F4、F1~F2 vs.F3~F4的LS值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分别为0.988、0.979、1.000、0.995,T120min值AUC分别为0.914、0.852、0.987、0.896.结论在评估LF早期诊断中,MRE及Gd-EOB-DTPA增强T1 mapping成像均显示出较好的诊断价值,MRE优于Gd-EOB-DTPA增强T1 mapping.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肝脾二维剪切波弹性成像预测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后早期分流道功能障碍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 探讨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后二维剪切波弹性成像(SWE)监测肝脏硬度及脾脏硬度(S-SWE)变化对于预测支架功能障碍的价值.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选取 2016 年 1 月—2022 年 9 月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的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患者 40例,将术后 1个月内未发生功能障碍的 22例纳入支架通畅组,术后 1周未发生、术后1个月发生功能障碍的18例纳入支架功能障碍组.监测术前1 d、术后1周、术后1个月肝脏硬度及S-SWE变化规律.结果 Mauchly检验显示数据符合球形分布(P>0.05).两组患者组内术前、术后肝脏硬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 时间=0.003,F 时间×分组=0.842,F 组间=0.027;P均>0.05),S-SWE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 时间=51.249,F 时间×分组=30.676,F 组间=11.986;P均<0.01).进一步行事后两两比较,支架通畅组术前1 d、术后 1周、术后1 个月S-SWE呈逐渐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支架功能障碍组术后1周肝脏硬度较术前1 d下降(P<0.05),术后1个月肝脏硬度回升,与术前1 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比较两组S-SWE差值的绝对值(ΔS-SWE),ΔS-SWE(术后1个月-术后1周)、ΔS-SWE(术后1个月-术前1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12、4.368,P<0.05).结论 定量测量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前后 S-SWE 并观察其变化趋势,有利于判断是否存在支架功能障碍、评价手术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瞬时弹性成像技术在肝移植围手术期应用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天前
本综述介绍了瞬时弹性成像(transient elastography,TE)技术在肝移植围手术期应用的研究进展,TE是一种新型无创诊断技术,具有客观、快速和高重复性等优点,其在慢性肝病中的诊断价值已得到证实。本文围绕术前供肝评估、术后并发症的应用以及该技术的局限性进行详细地描述,以期为临床受者的病情监测和纵向追踪提供助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超声衰减参数评估慢性肝病患者肝脏脂肪变性程度的临床价值分析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评估超声衰减参数(UAP)诊断慢性肝病患者肝脏脂肪变性程度的临床价值,并探讨影响UAP检测值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9年5月就诊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中西医结合肝病科并经肝穿刺活组织检查诊断存在肝脏脂肪变性的慢性肝病患者130例,应用iLivTouch检测UAP以及肝脏硬度(LSM);计算患者体质量指数(BMI);同时测定患者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γ-谷氨酰转移酶(GGT)、总胆红素(TBil)、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和外周血小板(PLT)计数。以肝组织病理学结果为依据,分析UAP与肝脏脂肪变性程度的相关性。应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UAP诊断慢性肝病患者肝脏脂肪变性程度的准确性及特异性,Spearman秩相关分析研究影响UAP值的相关因素。结果:经肝穿刺活组织学检查,诊断为肝脏脂肪变性程度F1级43例,F2级47例,F3级32例,F4级8例;UAP与BMI( r = 0.363, P < 0.001)、UAP与肝脏脂肪变性程度( r = 0.380, P < 0.001)呈正相关。BMI和肝脏脂肪变性程度为UAP值的独立预测因素;UAP诊断肝脏脂肪变性程度F≥2、F≥3和F = 4的截断点分别为276 dB/m、288 dB/m、293 dB/m,其敏感度分别为0.379、0.500、0.750,特异度分别为0.930、0.922、0.836。 结论:超声衰减参数不仅可以明确慢性肝病患者是否存在肝脏脂肪变性,还可以较好地评估其肝脏脂肪变性程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超声弹性成像动态定量评估移植肝质量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超声联合弹性成像在动态定量评估移植肝脏中的价值。方法:收集2019年4-12月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27例肝移植患者及其供者,应用剪切波弹性成像(SWE)联合实时组织弹性成像(RTE)技术分别对供者术前24 h内供肝及受者术后第1 d、第7 d移植肝进行测定,获得肝脏的弹性模量(E)、应变均值(MEAN)、炎症指数(A)及声衰减测量(ATT)。术中取肝组织行HE染色,观察指标为肝细胞的水样变性、炎症、坏死、脂肪变。于肝移植术后第1 d及第7 d检测血清中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直接胆红素(DB)水平。分析超声参数与病理参数之间的相关性,选取E、MEAN、A、ATT绘制ROC曲线。根据供肝病理分为无或轻度水样变组与中重度水样变组、无炎症组与有炎症组、无脂肪肝组与有脂肪肝组,分别比较对应两组间供肝联合弹性成像参数的差异及移植肝术后第7 d的肝功能及超声参数的差异。分析供肝术前及移植术后第1 d、第7 d超声参数的变化趋势。分析肝移植术后第1 d至第7 d肝功能变化趋势。分析肝移植术后第1 d、第7 d的肝功能与超声参数的相关性。结果:①供肝术前24 h超声参数与病理参数的相关性:E与水样变程度及炎症程度呈正相关( rs=0.597、0.497,均 P<0.05);MEAN与水样变程度及炎症程度呈负相关( rs=-0.601、-0.584,均 P<0.05);A与炎症程度呈正相关( rs=0.452, P=0.016);ATT与脂肪变程度呈正相关( rs=0.564, P=0.006)。②供肝术前24 h超声参数的差异性:中重度水样变组E值高于无或轻度水样变组( P<0.001),MEAN值低于无或轻度水样变组( P<0.001);炎症组E值高于无炎症组( P=0.012),MEAN值低于无炎症组( P=0.026);脂肪肝组ATT高于非脂肪肝组( P=0.006)。③ROC曲线分析:E、MEAN诊断肝细胞中度以上水样变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82、0.875,临界值分别为8.72 kPa、106.62;诊断有无炎症的AUC为0.898,临界值为1.26;诊断有无脂肪肝的AUC为0.868,临界值为0.515 dB·cm -1·MHz -1。④无或轻度水样变组与中重度水样变组比较、有无炎症组比较、有无脂肪肝组比较,肝移植术后第7 d肝功能及超声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⑤E值、A值肝移植术后第1 d高于供肝术前及术后第7 d (均 P<0.05);MEAN值肝移植术后第1 d低于供肝术前及术后第7 d(均 P<0.05);ATT值肝移植术后第1 d低于供肝术前( P=0.027)。⑥ALT、AST、TB、DB术后第7 d低于术后第1 d(均 P<0.05)。⑦术后第1 d:E值与ALT、AST、TB、DB呈正相关( r=0.641、0.673、0.601、0.575,均 P<0.05);MEAN值与ALT、AST呈负相关( r=-0.690、-0.703,均 P<0.001);A值与ALT、AST呈正相关( r=0.459、0.442,均 P<0.05)。术后第7 d:E值与ALT、AST、TB、DB呈正相关( r=0.616、0.729、0.505、0.640,均 P<0.05);MEAN值与ALT、AST呈负相关( r=-0.602、-0.585,均 P<0.05);A值与ALT、AST呈正相关( r=0.411、0.495,均 P<0.05)。 结论:超声弹性成像可以动态定量评价移植肝的硬度、炎症、脂肪程度,且与病理及肝功能有很好的相关性,能为临床肝脏质量评估提供一定的影像学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慢性乙型肝炎一线抗病毒药物治疗效果及其安全性的真实世界研究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明确一线口服抗病毒药物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TAF)、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TDF)及恩替卡韦(ETV)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的临床效果和脂质代谢、骨骼、肾脏的安全性。方法:选择2010年2月至2022年11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中西医结合肝病科诊治的CHB 458例,分别采用TAF(175例)、TDF(124例)和ETV(159例)治疗,对比分析24、48周病毒学、生化学应答、肝脏硬度值(LSM)变化及骨骼、肾脏、血脂安全性。结果:TAF、TDF、ETV治疗24、48周,HBV DNA载量分别较基线降低3.28、2.69、3.14 log 10 IU/ml和3.28、2.83、3.65 log 10 IU/ml,均较基线显著降低,3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 0.001;完全病毒学应答率依次为73.95%、66.09%、67.19%和82.22%、72.48%、70.49%;低病毒血症发生率为16.67%、21.70%、23.08%,应答不佳率依次为1.11%、3.67%、4.10%;ALT复常率依次为64.00%、63.89%、67.96%和85.33%、80.56%、78.64%,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AF治疗48周患者LSM显著改善, P = 0.022。随TDF治疗时间延长,血清磷水平逐渐降低,TAF治疗组肾脏、骨骼、磷代谢安全性好,未出现血脂异常及相关风险。 结论:一线抗乙型肝炎病毒药物的治疗效果存在一定差异,TAF治疗48周低病毒血症发生率最低,肾脏、骨骼及血脂安全性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社区2型糖尿病人群中合并进展期慢性肝病患者的特征分析(CDL-SY):一项基于沈阳市和平区社区人群的横断面研究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沈阳社区2型糖尿病(T2DM)人群中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进展期慢性肝病的患病率和独立危险因素,为社区T2DM合并NAFLD的预防及控制提供依据。方法:于2021年7月在沈阳市和平区13个社区,入选T2DM患者644例进行横断面研究,对所有调查对象进行体格检查(测量身高、体质量、颈围、腰围、腹围、臀围、血压)、传染筛查(排除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艾滋病、梅毒)、随机指尖血糖以及受控衰减参数(CAP)、肝脏硬度值(LSM)检查。研究对象根据LSM值是否大于10 kPa分为无进展期慢性肝病组和进展期慢性肝病组,其中LSM≥15 kPa提示患者发展为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样本中组间多个均数的比较,符合正态分布时采用方差分析。结果:在社区T2DM人群中,合并NAFLD患者401例(62.27%),合并进展期慢性肝病患者63例(9.78%),合并门静脉高压者14例(2.17%)。无进展期慢性肝病组581例;进展期慢性肝病(LSM≥10 kPa)组[63例(9.78%)],其中:10 kPa≤LSM<15 kPa 49例(7.61%),15 kPa≤LSM<25 kPa 11例(1.71%),LSM≥25 kPa者3例(0.47%)。无进展期慢性肝病组和进展期慢性肝病组在年龄、体质量、体质量指数、颈围、腰围、臀围、腰高比、收缩压、CAP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F值分别为-1.983、-2.598、-4.091、-2.062、-3.909、-4.581、-4.295、-2.474、-5.191; P值均<0.05);两组在是否合并脑血管疾病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4.632, P=0.031);而在生活习惯、糖尿病合并症及其他并发症方面比较, P值均>0.0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在T2DM中NAFLD的患病率较高,为62.27%,进展期慢性肝病的患病率为9.78%,其中2.17%社区T2DM患者可能未早期诊断早期干预,已合并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应加强该部分患者的管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肥胖儿童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相关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分析肥胖儿童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7月至2021年1月在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儿童肥胖门诊就诊的91例肥胖儿童的临床资料,根据有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进行分组,记录两组患儿年龄、性别、体质指数、血25羟基维生素D3、空腹血糖、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空腹胰岛素、受控衰减参数、肝脏硬度值等临床资料。对两组的各临床指标采用单因素分析后,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纳入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肥胖儿童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相关因素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结果:91例患儿就诊年龄6岁1个月至14岁11个月,男女比例1.33∶1,诊断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为46例,其中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13例(14.3%),包括男9例,女4例。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性别、年龄、空腹胰岛素、受控衰减参数、肝脏硬度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受控衰减参数( OR=1.022,95% CI:1.003~1.041)和肝脏硬度值( OR=1.689,95% CI:1.077~2.648)是肥胖儿童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相关因素(均 P<0.05)。受控衰减参数及肝脏硬度预测肥胖儿童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40(95% CI:0.748~0.931)和0.794(95% CI:0.672~0.915)。 结论:受控衰减参数、肝脏硬度值与肥胖儿童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有相关性且对其具有诊断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慢性HBV感染者血清HBV pgRNA、HBV-LP表达与肝脏纤维化程度的相关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者血清HBV前基因组RNA(HBV pregenomic RNA,HBV pgRNA)、HBV外膜大蛋白(HBV large surface protein,HBV-LP)水平与肝脏纤维化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182例行肝组织活检的慢性HBV感染者为研究对象。检测血清HBV pgRNA、HBV-LP、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ALT)、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水平及肝脏硬度值(liver stiffness measurement,LSM)。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 curves,ROC)评估血清HBV pgRNA、HBV-LP水平对慢性HBV感染者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结果:与无纤维化组比较,轻中度、重度纤维化组患者血清HBV pgRNA水平均降低( P<0.05),HBV-LP、ALT、AST及LSM水平升高( P<0.05),且随肝纤维化程度加重,慢性HBV感染者血清HBV pgRNA水平呈降低趋势,HBV-LP、ALT、AST及LSM水平呈升高趋势。血清HBV-LP水平与ALT、AST、LSM均呈正相关( P<0.05)。血清HBV pgRNA、HBV-LP诊断慢性HBV感染者肝纤维化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e,AUC)为0.828、0.833,相应灵敏度为82.0%、82.1%,特异度为75.0%、75.0%;两者联合诊断的AUC为0.917,其灵敏度、特异度为78.4%、95.0%。 结论:发生肝纤维化的慢性HBV感染者血清HBV pgRNA水平降低,HBV-LP水平升高,两者联合可有效诊断慢性HBV感染者肝纤维化及评估纤维化程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T淋巴细胞和NK细胞T淋巴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分子3表达与肝脏炎症和纤维化相关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究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T淋巴细胞及自然杀伤(NK)细胞T淋巴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分子3(Tim-3)表达及其在评估肝纤维化程度中的潜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6月1日至2018年6月1日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感染性疾病科门诊就诊的320例慢性HBV感染者,将其分成免疫耐受期组(31例),免疫活动期组(184例),非活动期组(48例)和灰色区组(57例);同时纳入17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健康对照组。分离每例研究对象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并采用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CD3 + T淋巴细胞及其亚群(CD4 +和CD8 + T淋巴细胞)以及NK细胞及其亚群(NK-bright和NK-dim细胞)Tim-3表达频率和平均荧光强度(MFI)。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并计算天冬氨酸转氨酶与血小板计数比值指数(APRI)。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进行多组间非正态分布计量资料比较,组间两两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例(百分数)表示,采用卡方检验进行比较。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秩相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CD3 + T淋巴细胞与NK细胞Tim-3表达比值在评估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肝纤维化进展中的预测价值。 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免疫耐受期、免疫活动期、非活动期、灰色区和健康对照组年龄、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白蛋白(Alb)、总胆红素(TBil)和肝脏硬度差异均有统计学差异( H=12.40、169.70、210.70、25.17、24.21和86.50, P值均<0.05)。免疫耐受期、免疫活动期、非活动期和灰色区组APRI评分、乙型肝炎e抗原(HBeAg)阳性患者比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和HBV-DNA差异均有统计学差异( H=89.45、118.00和14.81, χ2=148.20, P值均<0.05)。免疫耐受期、免疫活动期、非活动期、灰色区及健康对照组CD3 +、CD4 +和CD8 + T淋巴细胞以及NK细胞、NK-bright和NK-dim细胞Tim-3表达频率及MFI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H=13.57、51.55、8.58、44.25、20.32、47.96和12.45、33.69、4.96、32.47、10.63、30.46, P值均<0.05)。慢性HBV感染者CD3 +、CD4 +和CD8 + T淋巴细胞Tim-3表达频率和MFI与ALT和AST水平均呈正相关( r=0.2134、0.4733、0.2090、0.4333、0.1771、0.4417、0.1780、0.3956、0.2618、0.4671、0.2614和0.4326, P值均<0.05);CD8 + T淋巴细胞Tim-3表达频率和MFI以及CD3 +和CD4 + T淋巴细胞Tim-3 MFI与TBil水平均呈正相关( r=0.1342、0.2635、0.2739和0.2526, P值均<0.05)。慢性HBV感染者NK及NK-dim细胞Tim-3表达频率和MFI与ALT、AST和TBil水平均呈负相关( r=-0.2671、-0.4093、-0.2451、-0.4099、-0.1807、-0.1823、-0.2733、-0.4224、-0.2576、-0.4206、-0.1798和-0.1946, P均<0.05); NK-bright细胞Tim-3 MFI与ALT、AST和TBil水平均呈负相关( r=-0.3775、-0.3562和-0.1633, P值均<0.05);CD3 +、CD4 +和CD8 + T淋巴细胞Tim-3表达频率和MFI与肝脏硬度值均呈正相关( r=0.1789、0.3896、0.1518、0.3521、0.2117和0.3579, P值均<0.05);CD4 +和CD8 + T淋巴细胞Tim-3表达频率和MFI以及CD3 + T淋巴细胞MFI与APRI评分均呈正相关( r=0.1487、0.2604、0.2296、0.4858和0.2853, P值均<0.05);NK和NK-dim细胞Tim-3表达频率和MFI以及NK-bright Tim-3 MFI与肝脏硬度值均呈负相关( r=-0.2686、-0.3975、-0.2852、-0.3991和-0.3531, P值均<0.05)。NK和NK-dim细胞Tim-3表达频率和MFI以及NK-bright细胞Tim-3 MFI与APRI评分均呈负相关( r=-0.3589、-0.4158、-0.3591、-0.4108和-0.3966, P值均<0.05)。CD3 + T淋巴细胞与NK细胞Tim-3表达比值预测慢性HBV感染者肝脏纤维化ROC曲线下面积为0.783(95% CI:0.723~0.843, P<0.05)。当截断值=0.612,敏感度为61.9%,特异度为99.3%。 结论:慢性HBV感染者T淋巴细胞和NK细胞Tim-3表达与肝脏炎症及纤维化的相关性表现为相反的特征性,Tim-3分子在T淋巴细胞和NK细胞上表达比值对评估慢性HBV感染肝纤维化具有一定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