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节食状态下大鼠体内胆汁酸的变化及其机制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长期节食状态下大鼠体内胆汁酸的变化及其机制。方法:20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分为对照组和节食组,每组10只。对照组大鼠正常量饮食,节食组大鼠给予正常饮食量的50%饲养,12周后麻醉,采集各组大鼠血清、胆汁、肝脏和回肠组织样本,分离腹部脂肪称重,并计算腹部脂肪/体重比。计算胆汁流速。采用试剂盒和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各样本中总胆汁酸(TBA)及β-鼠胆酸(β-MCA)、牛磺β-鼠胆酸(Tβ-MCA)、胆酸(CA)、牛磺胆酸(TCA)、甘氨胆酸(GCA)、鹅去氧胆酸(CDCA)、甘氨鹅去氧胆酸(GCDCA)、去氧胆酸(DCA)、牛磺去氧胆酸(TDCA)、甘氨去氧胆酸(GDCA)、石胆酸(LCA)、甘氨石胆酸(GLCA)、牛磺猪去氧胆酸(THDCA)、牛磺熊去氧胆酸(TUDCA)、甘氨熊去氧胆酸(GUDCA)的浓度,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测定肝脏和回肠组织法尼醇X受体(Fxr)“肠-肝轴”通路上胆汁酸相关核受体、代谢酶和转运体小异二聚体伴侣( Shp)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15( Fgf15) 、胆固醇7α-羟化酶( Cyp7a1)、甾醇12α-羟化酶( Cyp8b1) 、胆酸盐输出泵( Bsep) 、多药耐药相关蛋白2( Mrp2) 、Na +依赖性胆酸盐转运体( Asbt)等的mRNA表达量。组间比较采用 t检验。 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节食组大鼠体重与腹部脂肪/体重比均显著降低( P<0.01);血清TBA水平以及胆汁流速和胆汁酸经胆汁排泄量显著升高( P<0.05);肝组织中β-MCA、CA、GCA、CDCA、GCDCA、DCA、GDCA、LCA、GLCA、TUDCA和GUDCA的浓度显著升高( P<0.05),而TCA、TDCA和THDCA的浓度显著降低( P<0.05);回肠组织中Tβ-MCA、TCA、DCA和TDCA浓度均显著降低( P<0.05);肝脏中次级胆汁酸和非结合型胆汁酸浓度明显增高( P<0.05),回肠中结合型胆汁酸浓度显著降低( P<0.05)。与对照组比较,节食组大鼠回肠和肝脏部位 Fgf15基因表达量均显著降低,回肠 Asbt基因表达量显著上调,肝脏中 Shp和 Cyp7a1的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上调,而 Cyp8b1的mRNA表达量显著降低(均 P<0.05)。 结论:节食大鼠饮食结构的改变促使体内胆汁酸呈现明显的特征性变化,究其机制可能与Fxr“肠-肝轴”的适应性调控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CXCR1/CXCL8轴在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胆管上皮细胞异常增殖中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CXC趋化因子受体1(CXCR1)/CXC趋化因子配体8(CXCL8)轴在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胆管上皮细胞异常增殖中的作用。方法:体内实验将30只雌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PBC模型组(PBC组)、Reparixin干预组(Rep组)、空白对照组(Con组),予以2-辛炔酸偶联牛血清白蛋白(2OA-BSA)联合聚肌苷酸聚胞苷酸(polyI:C)腹腔注射12周后建立PBC动物模型,成功建模后,Rep组予Reparixin皮下注射(2.5 mg·kg -1·d -1,3周)。苏木精-伊红染色检测肝脏组织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细胞角蛋白19(CK-19)表达,qRT-PCR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γ干扰素(IFN-γ)和白细胞介素(IL)-6 mRNA表达,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核转录因子-κB p65(NF-κB p65)、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1/2(ERK1/2)、磷酸化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1/2(p-ERK1/2)、B淋巴细胞瘤-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表达。体外实验将人肝内胆管上皮细胞分为IL-8干预组(IL-8组)、IL-8 + Reparixin干预组(Rep组)、空白对照组(Con组),IL-8组加入10 ng/ml人重组IL-8蛋白培养,Rep组加入10 ng/ml人重组IL-8蛋白培养后加入100 nmol/L Reparixin培养。EdU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TNF-α、IFN-γ和IL-6表达,qRT-PCR检测CXCR1 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NF-κB p65、ERK1/2及p-ERK1/2表达。数据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 结果:体内实验结果显示,与Con组相比,PBC组小鼠肝脏内胆管上皮细胞增殖增多,NF-κB及ERK通路相关蛋白表达增高,炎症细胞因子表达增高,而经Reparixin干预后,上述结果被逆转( P < 0.05)。体外实验表明,与Con组相比,IL-8组人肝内胆管上皮细胞增殖增多,CXCR1 mRNA表达增高,NF-κB及ERK通路相关蛋白表达增高,炎症细胞因子表达增高。与IL-8组相比,Rep组人肝内胆管上皮细胞增殖减少,NF-κB及ERK通路相关蛋白和炎症指标均显著降低( P < 0.05)。 结论:CXCR1/CXCL8轴可调控PBC中胆管上皮细胞异常增殖,其作用机制可能与NF-κB及ERK通路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茯苓水提物对酒精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茯苓水提物对酒精性肝损伤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将小鼠按体质量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联苯双酯组、茯苓水提物高剂量组、茯苓水提物低剂量组,采用"红星二锅头"灌胃的方法建立酒精性肝损伤动物模型,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给酒的同时灌胃给予相应药物.8周后,眼眶取血,检测血清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的水平,HE染色法观察小鼠肝脏病理学变化,qRT-PCR法检测小鼠肝脏炎症基因TNF-α、IL-1β mRNA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胞内磷脂酰肌醇激酶/丝氨酸蛋白激酶B(PI3K/AKT)通路、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NLRP3)、法尼酯X受体(FXR)、核因子κB(NF-κB)、TNF-α、IL-1β等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AST、ALT、TG、TC、LDL-C水平显著升高(P<0.01或P<0.05),TNF-α、IL-1β mRNA表达水平显著上升(P<0.01或P<0.05),磷酸化胞内磷脂酰肌醇激酶(p-PI3K)/PI3K、磷酸化丝氨酸蛋白激酶B(p-AKT)/AKT比值及FXR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1或P<0.05),NF-κB、NLRP3、IL-1β等蛋白表达量显著升高(P<0.01或P<0.05).与模型组比较,茯苓水提物可显著降低酒精性肝损伤小鼠AST、ALT、TG、TC、LDL-C水平(P<0.01 或 P<0.05),TNF-α、IL-1β 水平,炎症因子 TNF-α、IL-1βmRNA 表达(P<0.01 或 P<0.05)及 NF-κB、NLRP3、TNF-α、IL-1β 蛋白表达(P<0.01 或 P<0.05),提高 p-P13K/PI3K、p-AKT/AKT 比值及 FXR蛋白表达(P<0.01 或 P<0.05).结论:茯苓水提物可能通过调控PI3K/AKT、NF-κB、NLRP3信号通路、FXR蛋白及体内炎症水平来发挥治疗酒精性肝损伤的作用,为其临床应用及扩大适应证提供了科学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Hippo/AMPK/AKT信号通路探究十二味疏肝利胆颗粒防治胆固醇结石的机制
编辑人员丨2024/8/17
目的 探究十二味疏肝利胆颗粒(Twelve-Flavor Shugan Lidan Granule,TSLG)降低胆固醇累积预防结石生成的分子机制.方法 基于药理学数据分析获取TSLG的活性成分与靶点;从Genebass数据库获取与胆囊结石疾病相关的基因,通过Cytoscape软件构建TSLG调控网络并进行核心基因鉴定;采用GO与KEGG通路富集分析对TSLG调控网络中的核心基因及肝组织转录组差异基因进行生物功能与通路注释;利用分子对接方法模拟关键生物标志物与TSLG核心成分的对接模式.采用油酸构建胆固醇累积的细胞模型,应用Western blot法、免疫荧光法检测磷酸化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phosphorylated 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p-AMPK)、肝脏X受体α(liver X receptorsα,LXRα)、ATP结合盒转运蛋白(ATP-binding cassette sub-family G member,ABCG)5、ABCG8、胆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2(sterol regulatory element-binding protein 2,SREBP2)、磷酸化蛋白激酶B(phosphoryla-ted protein kinase B,p-AKT)、磷酸化叉头盒蛋白O1 a(phosphorylated forkhead box O1 a,p-FOXO1 A)的表达水平;Seahorse细胞能量代谢仪检测细胞线粒体耗氧率和细胞外酸化率;RT-qPCR检测三羧酸循环(tricarboxylic acid cycle,TAC)关键酶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 网络药理学分析获得了41个TSLG调控疾病的相关靶点.分子生物学实验结果表明,TSLG抑制p-AMPK、LXRα、ABCG5、ABCG8、SREBP2的表达,增强p-AKT、p-FOXO1 A的表达,TSLG抑制糖酵解并增强氧化磷酸化,TSLG抑制TAC循环酶活性,改善肝脏糖脂代谢,从而预防胆固醇结石的生成.结论 TSLG中主要成分可能通过靶向AMPK、AKT及Hippo信号通路调节肝脏代谢,以达到降低胆固醇累积、预防结石生成的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8/17
-
基于PPARγ/LXRα/ABCA1信号通路探讨芪黄疽愈方对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编辑人员丨2024/4/27
目的 基于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γ/肝X受体(LXR)α/三磷酸腺甘结合盒转运体(ABC)A1信号通路探讨芪黄疽愈方影响对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AS)形成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选取25 只C57BL/6 小鼠作为空白组给予普通饲料喂饲配合生理盐水灌胃,68 只ApoE-/-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24 只)、中药组(22 只)、对照组(22 只)给予高脂饲料喂饲配合对应药物灌胃,12 w后通过主动脉苏木素-伊红(HE)染色证实造模成功,通过小鼠状态了解小鼠一般状况;主动脉HE染色、油红O染色观察动脉硬化及脂质沉积情况;肝脏HE染色、油红O染色观察肝脏病理变化、红染脂滴情况,并通过Western印迹、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PPARγ、LXRα、ABCA1 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空白组皮毛水润光泽,精神状态良好,活跃,饮食饮水正常;模型组精神萎靡,皮毛晦暗,倦怠懒动,饮食差,饮水正常;与模型组相比,中药组及对照组给药后各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各组主动脉HE、油红O染色显示,空白组主动脉切片未见AS斑块,主动脉大体标本未见明显红染脂质;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主动脉切片可见斑块,大体标本可见明显红染脂质;与模型组相比,中药组及对照组动脉切片中AS斑块面积较小,大体标本中红染脂质面积较小.小鼠肝脏HE、油红O染色显示,空白组肝细胞结构正常,细胞核位于细胞中央,细胞沿中央静脉为中心向四周放射排列,未见脂肪变性;油红O未见红染脂质;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肝细胞排列紊乱,胞内可见形态不同、大小不等、数量不一的脂滴空泡,油红O切片可见大量红染脂质.与模型组比较,对照组、中药组肝脏病变程度减轻,肝细胞结构大部分清晰可见,脂滴数量减少,油红O红染脂质明显减少.Western印迹检测肝脏PPARγ、LXRα、AB-CA1 蛋白的表达;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PPARγ、LXRα、ABCA1 蛋白表达均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中药组均显著升高(P<0.05).PCR检测肝脏PPARγ、LXRα、ABCA1 mRNA的表达,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PPARγ、LXRα、ABCA1 mRNA表达均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中药组显著升高(P<0.05).结论 芪黄疽愈方能够影响小鼠动脉硬化,升高肝脏PPARγ、LXRα、ABCA1 蛋白表达,调节肝脏脂质代谢,促进胆固醇逆转运,延缓AS进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丹荷颗粒对高胆固醇血症大鼠肝脏超微结构及SREBP-1、LXRα、RXRA蛋白表达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目的 观察丹荷颗粒对高胆固醇血症大鼠肝脏脂质沉积及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其保护肝脏的作用机制.方法 3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阳性药组(阿托伐他汀2.1 mg/kg)和丹荷高、中、低剂量组(丹荷颗粒3.30、1.10、0.37 g/kg),每组6只.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大鼠予高脂乳剂灌胃12周+潮湿垫料饲养建立高胆固醇血症模型,空白对照组予纯净水灌胃+正常垫料饲养.第7周开始,造模同时各给药组予相应药物灌胃,空白对照组和模型组灌胃纯净水,至造模结束.计算大鼠肝重比,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含量,油红O染色观察肝组织脂质沉积,透射电镜观察肝细胞超微结构,Western blot检测肝组织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SREBP-1)、肝X受体α(LXRα)、视黄醇X受体α(RXRA)蛋白表达.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体质量、肝重比和血清TC、LDL-C、HDL-C、ALT含量显著升高(P<0.05,P<0.01),油红O染色面积比显著增加(P<0.01),肝细胞内脂滴增多,细胞核变小,线粒体变形,内质网结构模糊,肝组织SREBP-1、LXRα、RXRA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大鼠体质量、肝重比和血清TC、LDL-C、HDL-C含量显著降低(P<0.05,P<0.01),油红O染色面积比显著减少(P<0.05,P<0.01),丹荷各剂量组血清ALT含量显著降低(P<0.05,P<0.01),丹荷高剂量组肝细胞脂滴减少,细胞核大小适中,线粒体完整,内质网结构清晰,肝组织SREBP-1、LXRα、RXRA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1).结论 丹荷颗粒可降低高胆固醇血症大鼠血清胆固醇,减少脂质沉积,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SREBP-1、LXRα、RXRA蛋白表达,抑制肝脏脂质合成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
补骨脂水提物给药28d对大鼠早期肝损伤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2023/9/30
探究补骨脂水提物对大鼠肝脏的损伤作用及其潜在机制.选取48只大鼠,随机分为4组:空白组、补骨脂低剂量组(BGZL,6.25 g·kg-1)、补骨脂中剂量组(BGZM,12.5 g·kg-1)和补骨脂高剂量组(BGZH,25 g·kg-1).给药周期为28 d,每天观察大鼠有无毒性反应和死亡情况.28 d后进行取材,计算大鼠体质量、肝脏器官系数和肝脑比,同时观察肝脏组织形态学变化并检测相关血清学生化指标.结果显示,与空白组相比,各补骨脂给药组大鼠体质量下降,肝脏器官系数和肝脑比升高,肝脏出现肝肿大病变;病理学检查发现,大鼠肝脏出现肝内胆管增生、炎症细胞浸润和肝细胞纤维化.肝功能生化指标结果显示,与空白组相比,BGZL组大鼠谷丙转氨酶(alanine transaminase,ALT)、α-谷胱甘肽S转移酶(α-glutathione S-transferase,α-GST)、总胆汁酸(total bile acid,TBA)等指标显著升高(P<0.05);BGZM组、BGZH组大鼠ALT、TBA、α-GST、谷氨酰转移酶(γ-glutamyl transferase,γ-GT)、嘌呤核苷酸磷酸化酶(purine nucleoside phosphorylase,PNP)、鸟氨酸甲酰基转移酶(ornithine car-bamoyltransferase,OCT)、精氨酸酶(arginase,ArgI)等指标显著升高(P<0.05).与空白组相比,各补骨脂给药组大鼠的胆酸盐外排泵(bile salt export pump,BSEP)、类法尼醇X受体(farnesoid X receptor,FXR)基因以及蛋白表达显著下降(P<0.05),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核因子 κB(nuclear factor kappaB,NF-κB)、胆固醇7α-羟化酶(cholesterol 7 alpha-hydroxylase,CYP7A1)基因以及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5).研究表明,补骨脂水提物对大鼠产生明显的中毒反应,呈现一定的量-毒关系,表明补骨脂水提物存在一定程度的肝损伤作用,可能是由于补骨脂影响肝脏胆汁酸分泌排泄与诱发炎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9/30
-
核受体在非酒精性脂肪肝中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核受体 (NRs) 是葡萄糖代谢, 胆汁酸代谢, 能量消耗以及肝炎、肝纤维化和肝细胞增殖等主要代谢过程的配体激活转录调节因子.这些过程的失调促进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NAFLD) 的发病和发展.这使NRs处于研究NAFLD的新颖治疗方法的前沿.某些NRs药物已经可以针对性的治疗代谢障碍, 如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 (PPARα) 激动剂贝特类药物治疗高脂血症以及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 (PPARγ) 激动剂格列酮类药物治疗糖尿病, 并且这些药物潜在应用于NAFLD.其他具有潜在治疗作用的NRs有维生素D受体 (VDR) 和外源性传感器, 如组成型雄烷受体 (CAR) 和孕烷X受体 (PXR).之后又发现NRs亚型的组合配体, 如PPARα/δ配体.其他新颖的关键因子有核胆汁酸受体、法尼醇X受体 (FXR, 其目的是合成FXR配体, 如奥贝胆酸) 和RAR相关孤儿素受体γ2 (RORγt).本综述概述了NRs对NAFLD的代谢、炎症和纤维化的治疗策略.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隔药饼灸对动脉粥样硬化兔胆固醇逆转运核受体LXRα的调节作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观察隔药饼灸对动脉粥样硬化兔胆固醇逆转运肝X受体α(LXRα)的影响.方法:将36只雄性新西兰兔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隔药饼灸组和辛伐他汀组,每组9只.模型组、隔药饼灸组和辛伐他汀组采用高脂饲养法造模,共12周.验证造模成功后,正常组不予治疗,模型组予以捆绑,隔药饼灸组予以隔药饼灸治疗,辛伐他汀组予以辛伐他汀治疗,共治疗4周.实验结束后取主动脉及肝脏观察其病理形态变化,取血清及肝脏检测脂质水平,以蛋白质印迹法(WB)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法分别检测LXRα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主动脉结构紊乱,管壁粗糙增厚,内膜不光滑,血管平滑肌细胞排列紧密无序,符合主动脉粥样硬化兔模型的特点.与模型组比较,隔药饼灸组和辛伐他汀组兔主动脉结构清晰,肝细胞变性程度减轻,血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明显降低(均P<0.01),高密度脂蛋白升高(P<0.01),肝脏总胆固醇明显降低(P<0.01);隔药饼灸组和辛伐他汀组兔与模型组比较,LXRα蛋白(P<0.01或P<0.05)及LXRα mRNA (P<0.01)表达增加.结论:隔药饼灸可改善主动脉粥样硬化兔主动脉及肝脏的病变情况,调节血脂和肝脏脂质水平,提高肝脏胆固醇逆转运核受体LXRα的表达,促进胆固醇逆转运从而发挥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基于Sirt1-FXR通路探究京尼平苷酸对胆汁淤积大鼠胆汁酸肝肠循环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通过体内外结合的方式探究京尼平苷酸 (GPA) 对胆汁淤积大鼠胆汁酸肝肠循环作用影响及其基于去乙酰化酶1 (Sirt1) -法尼醇X受体 (FXR) 通路的作用机制探究.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6组, 分别为空白对照组、α-萘异硫氰酸酯 (ANIT) 模型组、阳性对照组 (100 mg·kg-1·d-1UDCA) , 以及100, 50, 25 mg·kg-1·d-1GPA高、中、低剂量组, 每组10只, 给药10d.在第8天药后, 除空白大鼠其余均一次性灌胃65 mg·kg-1ANIT, 末次药后, 测血清谷丙转氨酶 (ALT) 、谷草转氨酶 (AST) 、γ-谷氨酰转移酶 (γ-GGT) 和碱性磷酸酶 (ALP) 活性以及总胆红素 (TB) 和总胆汁酸 (TBA) 的含量; RT-PCR法检测肝组织中胆汁酸肝肠循坏关键基因Sirt1, FXR, 多药耐药相关蛋白2 (MRP2) , 胆盐输出泵 (BSEP) , 钠离子-牛磺胆酸协同转运多肽 (NT-CP) , 回肠中顶端钠-胆汁酸转运体 (ASBT) , 回肠胆汁酸结合蛋白 (IBABP) mRNA转录水平的影响;免疫荧光三染法检测MRP2, BSEP和NTCP在肝脏中表达, ASBT, IBABP在回肠中表达; Western blot法检测肝组织中Sirt1, FXR表达;体外培养原代肝细胞观察GPA对EX 527 (Sirt1抑制剂) 抑制与否, 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中Sirt1和FXR的mRNA和蛋白表达.在体实验表明, GPA能显著降低或改善ANIT诱导的胆汁淤积大鼠血清ALT, AST, γ-GGT, ALP活性和TB, TBA的含量 (P<0. 01) 以及肝组织病理损伤; GPA能显著升高肝组织Sirt1, FXR, MRP2, BSEP, NTCP和回肠中ASBT, IBABP mRNA转录水平和蛋白表达 (P<0. 01) ;体外原代肝细胞实验表明, EX-527能通过抑制原代肝细胞中Sirt1基因和蛋白功能来抑制FXR基因和蛋白表达 (P<0. 01) , GPA可显著提高改善EX-527抑制的原代肝细胞中Sirt1和FXR基因和蛋白的表达 (P<0. 01) .以上结果发现GPA的改善作用呈剂量正相关性.GPA可改善ANIT诱导的胆汁淤积大鼠的胆汁酸肝肠循环发挥保肝利胆作用, 其可能机制是GPA通过激活改善氧化应激损伤关键调控基因Sirt1来激活核受体FXR, 激活的FXR再调控胆汁酸肝肠循环的相关蛋白来实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