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人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股骨滋养动脉的X线影像学特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成人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DH)患者股骨滋养动脉的X线影像学特点,为临床避免骨折误诊提供一定帮助。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2016年1月—2018年12月就诊的成人DDH患者髋关节X线片(含下肢全长)资料,163例共244髋,男20例、女143例,年龄20~69(42±16.14)岁,CroweⅠ型72髋、Ⅱ型58髋、Ⅲ型46髋、Ⅳ型68髋。统计存在股骨滋养动脉影像的X线片,分别在正侧位X线片上观测其在股骨干内走行的方向、长度(D)以及股骨干全长(L),在侧位X线片上测量滋养动脉影与股骨长轴夹角(α),以及滋养动脉远端距离股骨大转子顶点的距离(d)、进入股骨干的位置比(R=d/L),并进行D、R、α之间的相关性分析。结果:在244髋的影像学检查中,98髋(40.16%,95%置信区间33.97%~46.36%)可见滋养动脉影。D为1.22~11.08(4.75±2.21)cm;L为38.83~46.88(42.52±1.90)cm。在正位X线片上与股骨内外侧皮质不相交,侧位X线片上自股骨干后侧进入,向近端前方走行,α为8.20°(5.58°,12.79°);d为10.82~26.82(19.13±4.09)cm;R为0.26~0.60(0.45±0.09)。R与D、R与α、D与α之间均存在良好相关性( r=0.673, rs=-0.690、-0.680; P值均<0.01)。 结论:成人DDH患者髋关节X线片中股骨滋养动脉影可见率较高,有其固有特点和规律,能为临床工作中骨折线的鉴别提供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膝关节周围孔道结构与肿瘤复发的相关性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介绍"股骨髁间孔"、"胫骨髁间隆突孔"的发现及命名,并探讨膝关节周围侵袭性肿瘤术后高复发率与膝关节周围孔道结构的关系。方法:影像学观察、测量:收集我院影像中心数据库200例患者的CT扫描三维重建资料,观察"股骨髁间孔"、"胫骨髁间隆突孔"、"股骨髌股关节面上孔"的普遍性,并进行影像学定位、测量。解剖及组织学观察:通过15例车祸或肿瘤截肢新鲜标本及60例尸体解剖,实物证明其存在,并对"股骨髁间孔"、"胫骨髁间隆突孔"具体位置、孔道周围结构、孔道近端覆盖情况、孔道内容物、孔口、孔壁及孔底组织进行研究分析。切取瘤段解剖、组织及病理学观察:通过对股骨远端及胫骨恶性肿瘤切取瘤段的研究,包括原发以及骨转移瘤通过此通路向骨内传播转移,通过解剖与组织学以及影像学分析,观察孔道结构与肿瘤的关系;判断肿瘤通过孔道隐匿及双向传播情况;肿瘤复发与孔道结构的相关性分析。病变孔口滑膜分析,尤其影像疑似滑膜受累及的病例,观察滑膜是否肿瘤浸润。结果:"股骨髁间孔"、"胫骨髁间隆突孔"是人体固有的生理存在,200例均观察到该结构,其生理功能为膝中动脉分支进入股骨髁间窝及胫骨髁间隆突(孔)的血管孔;股骨髁间孔"、"胫骨髁间隆突孔"孔口与关节腔之间由滑膜组织间隔,并且其由滑膜组织、半月板及交叉韧带与关节腔形成立体间隔。膝关节侵袭性肿瘤侵犯到孔道结构后,并非即刻突入关节腔,而在孔道中隐匿,以其特定的生物学行为对滑膜进行侵犯,滑膜病变顺序:反应性水肿、增厚,退变、钙化、玻璃样变(部分病例观察到浸润),滑膜破裂,肿瘤侵犯关节腔。往往在滑膜破裂之前,临床上已观察到肿瘤或观察到肿瘤复发。肿瘤有沿膝中动脉传播至腘血管及周围软组织、淋巴管的趋势,影像表现为腘血管周围淋巴结肿大。色结、其他部位肿瘤也可经此孔道侵入或转移至骨内。结论:"股骨髁间孔"、"胫骨髁间隆突孔"是膝中动脉分支的滋养孔,是人体固有结构,这组特定的孔道结构是膝关节周围侵袭性肿瘤很重要的传播、隐匿途径及复发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动脉铸型标本的猪股骨头内滋养动脉分布规律的解剖学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猪股骨头内滋养动脉的分布规律及其意义。方法:选择20例带髋周血管的新鲜猪股骨头标本,制备成股骨头内滋养动脉铸型标本。肉眼及显微镜下观察股骨头骨内动脉的来源、数量、走行特点及分布情况,显微镜下测量股骨头内滋养动脉中最粗骺动脉主干起始点的外径。结果:在猪股骨头内,动脉依其分支走行分布可分为骺动脉区、骺动脉网区和骺上动脉区共3个区。骺动脉起源于支持带动脉,其总数量为5~13(8.7±2.2)支;骺动脉区分为上骺动脉、下骺动脉、前骺动脉3组,分别为(3.2±1.4)、(3.2±1.3)、(2.3±0.8)支,各组中最粗支起始点外径分别为(0.43±0.16)、(0.50±0.08)、(0.34±0.12)mm。3组骺动脉沿皮质下走行,跨越骺板后直接吻合交通形成骺动脉网区。3组骺动脉及骺动脉网向上发出的呈辐射状分支组成骺上动脉区,分布于股骨头软骨下,近中央致密,近周边稀疏。结论:在猪股骨头内,动脉根据其分支、走行及分布分为3个区,其中骺动脉区动脉的走行特点和口径大小为显微吻合提供了解剖学基础,骺动脉网的存在可能为股骨头整体供血理论提供了解剖学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铸型标本人股骨头内动脉的解剖学规律及临床意义
编辑人员丨2024/1/20
目的:探讨人股骨头内滋养动脉的解剖学规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人新鲜离体股骨头标本,制成人股骨头内滋养动脉铸型标本,观察股骨头内滋养动脉的来源、走行特点、分布规律及数量,显微镜下测量股骨头内各组滋养动脉最粗支入头处的外径.结果:上、下、前3组支持带动脉从滋养孔进入股骨头后直接延续为上、下、前3组滋养动脉主干,3组滋养动脉主干沿皮质下向股骨头中心走行.人股骨头内滋养动脉分为3个区:滋养动脉主干区、主干动脉网区及终末动脉网区.3组滋养动脉主干组成人股骨头内动脉的滋养动脉主干区,滋养动脉主干进入股骨头后向中央走行、相互交织吻合组成主干动脉网区,主干动脉网区血管外径与滋养动脉主干外径近似.滋养动脉主干及主干动脉网发出丰富的终末动脉支组成终末动脉网区,分布在股骨头软骨面下方的区域.人股骨头内共有(9.84±1.12)支滋养动脉主干,上、下、前3组滋养动脉主干支数分别为(6.04±1.18)支、(2.64±0.84)支、(1.16±0.83)支;上、下、前3组滋养动脉主干最粗支入头处的外径分别为(0.56±0.12)mm、(0.44±0.10)mm、(0.20±0.07)mm.结论:人股骨头内动脉铸型标本显示头内滋养动脉分为3个区,相互交通为网状结构,可为临床恢复股骨头血供提供解剖学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20
-
股骨头颈部血供的三维全景图制作及临床意义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建立股骨头颈部血供的三维全景图,以利于临床医师直观理解股骨头颈部的血供特点,为相关临床诊疗提供决策参考.方法 对6个新鲜髋部标本,28个福尔马林固定髋部标本进行解剖学观察,然后在通过计算机断层扫描等方法获取医学图像的基础上,运用计算机软件完成股骨头颈部血供的三维全景图像的制作.结果 解剖学观察显示股骨头颈部的血供和相关文献研究类似.圆韧带动脉的供血范围变异较大,极少数可通过骨内血管吻合供给整个股骨头;个别股骨干滋养动脉升支也可供应整个股骨头;旋股内、外侧动脉分出的上、下和前支持带动脉是股骨头颈部最重要的动脉,尤其以上支持带动脉最重要.所制作的股骨头颈部血供的三维全景图可精准显示股骨头颈部骨内外血供的每一处细节,可从任意角度观察股骨头颈部的血供来源和分布.结论 股骨头颈部血供的三维全景图像能准确再现股骨头颈部旋股内、外侧动脉-基底动脉环-支持带动脉三级血供系统的分布、走形、解剖学特点,有利于临床医师对股骨头血供的理解和临床诊疗决策.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采用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修复股骨头坏死(Ⅰ、Ⅱ期)的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研究采用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修复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改善和治疗效果.方法 运用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56例髋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采取患者髂后上棘骨髓液200 mL,分离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并制成悬液20~30 mL,在数字减影技术(DSA)透视下超选择注入股骨头滋养供血动脉内,行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移植术后DSA观察新血管形成,影像学方法观察股骨头形态学变化.结果 6个月后随访发现接受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的56例患者,髋关节疼痛缓解的52例(86.6%),髋关节功能改善的50例(82.3%),行走距离延长者51例(85.7%);DSA检查显示供血动脉较移植之前明显增多、增粗、血流速度增快.12~24个月后股骨头区域的骨质明显获得改善(100.0%).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方法简便,安全有效,能够有效的治疗l期和II期的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骨科手术操作对长骨血供影响的实验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骨膜剥离和髓腔扩大是骨科手术中常用的操作方法,滋养动脉在手术中受到损伤时也需结扎。为了解以上三种操作对股骨血供的影响,作者对24只兔采用核素标记化合物( 99mTc-MDP)骨显像的方法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显示:三种手术后当天手术侧放射性计数均少,其中以滋养动脉结扎组减少最多(P值<0.01);髓腔扩大组次之(P<值0.01);骨膜剥离组最少(P值<0.01)。第4天后骨膜剥离组手术侧计数增加幅度较大(P值<0.01),明显高于健侧;滋养动脉结扎组术后第4天,计数已接近健侧(P值>0.05),第9天高于健侧(P值<0.01),髓腔扩大组在实验的第12天内计数一直低于健侧,第12天时计数为0.89(P值<0.05)。由此表明:三种手术后当天血供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少,此后以不同的速度恢复,其中以骨膜剥离组恢复最快;滋养动脉结扎组次之;髓腔扩大组最慢。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MRI4种不同序列对ARCOⅠ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诊断比较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探讨MRI T1 WI、T2 WI、PDW及PDW-SPAIR序列对ARCOⅠ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vascular 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ANFH)诊断价值的差异.方法:32例一侧临床确诊的AN-FH患者行MRI检查,发现对侧为ARCOⅠ期ANFH,2周内再行DSA检查,以DSA为金标准,分析T1 WI、T2 WI、PDW及PDW-SPAIR序列对ARCOⅠ期ANFH的诊断价值.结果:ARCOⅠ期ANFH在MRI平扫上表现为股骨头区异常信号、骨髓水肿、髋关节积液.PDW-SPAIR序列对股骨头信号异常、骨髓水肿、关节积液的检出均高于T1 WI序列、T2 WI和PDW序列.DSA发现30例患者滋养动脉异常改变,确诊为ANFH,2例因股骨头滋养动脉未见明显异常而排除了ANFH.T1 WI序列诊断符合率50.00%、灵敏度46.67%、特异度100%、阳性预测值100%、阴性预测值11.11%;T2 WI序列上述各值分别为75.00%、73.33%、100%、100%、20.00%;PDW序列各值分别为78.13%、76.67%、100%、100%、22.22%;PDW-SPAIR序列各值分别为90.63%、96.43%、50%、93.10%、66.67%.诊断效能之间统计学分析表明T1 WI序列与T2 WI、PDW以及PDW-SPAIR序列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2 WI、PDW序列与PDW-SPAIR序列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2 WI、PDW序列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2 WI、PDW及PDW-SPAIR序列均可用来检出ARCOⅠ期AN-FH,PDW-SPAIR序列是最佳序列,从而有效指导临床早期诊断及治疗.在一侧确诊ANFH时,对侧尽量考虑做DSA检查,为可能介入治疗创造条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伴旋股外侧动脉动静脉畸形介入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探讨介入手术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NFH)伴旋股外侧动脉(LCFA)动静脉畸形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4月至2021年9月在漳州市中医院接受介入手术治疗的22例ANFH伴LCFA动静脉畸形患者临床资料.先行超选择栓塞动静脉畸形供血动脉LCFA,尔后对股骨头滋养动脉旋股内侧动脉、LCFA及闭孔动脉的主干和主要分支行超选择经导管动脉灌注(TAI)治疗,7~14 d后再次行TAI.比较手术前后股骨头滋养动脉DSA表现、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及多层螺旋CT(MSCT)影像上股骨头骨质改变.结果 所有患者动静脉畸形瘘口均成功封堵,TAI顺利完成,技术成功率为100%.血管造影显示术后LCFA动静脉畸形消失,股骨头滋养动脉明显增多,侧支循环形成.发生异位栓塞8例,均未产生严重后果.随访3~24个月,末次随访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与第1次手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SCT检查显示股骨头坏死区病灶稳定,周围骨质增生、边缘硬化及囊变缩小.治疗有效率为100%.结论 介入治疗ANFH伴LCFA动静脉畸形微创、安全有效,有助于保留股骨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股骨颈骨折对局部血供的损伤及评估——解剖基础及其临床运用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5
股骨颈骨折内固定的稳定性可在很大程度上通过手术技巧及内固定排布和植入骨替代物等方法获得,但当前医疗技术水平尚无法完全逆转骨折产生的血供损伤.因此,在围手术期,全面评估股骨颈骨折后局部残余血供以避免医源性损伤成为了 目前研究的热点.关于股骨颈骨外层面血供的解剖研究相对成熟,其运用主要涉及旋股内侧动脉和支持带动脉的评估,但不同损伤程度的预后需要进一步探索.当前,临床上尚无法直接观察到骨面的滋养孔,但可根据其分布的密集次序、进行合理的术前规划,尽可能保护残存血供,以避免后续股骨头坏死的发生.而骨内血供的解剖基础及临床研究主要聚焦于头颈结合区,以探究股骨头坏死的机制.但关于股骨颈的其它区域骨内血管分布及交联机制仍需要进一步探究.此外,后续研究可根据骨外血管走行、滋养孔分布及骨内血管网的特征建立完善的基于三层次结构综合的血供评估体系,用于辅助股骨颈骨折的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