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蛋白组学探讨灵芝酸X治疗肝母细胞瘤的作用机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基于蛋白组学探讨灵芝酸X(ganoderic acid X,GAX)对人肝母细胞瘤HepG2、HuH6细胞模型和非肥胖型糖尿病/重症联合免疫缺陷(nonobese diabetic-severe combined immune deficient,NOD-SCID)小鼠皮下移植瘤模型的作用机制,为灵芝酸X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采用CCK-8法检测灵芝酸X对HepG2、HuH6细胞活力的影响;EdU实验检测灵芝酸X对细胞增殖的影响;划痕实验检测灵芝酸X对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Hoechst 33258染色检测灵芝酸X对细胞凋亡的影响;建立NOD-SCID小鼠皮下移植瘤模型,分析对照组及灵芝酸X低、中、高剂量组(5、10、20 mg·kg-1)肿瘤体积和质量;苏木素-伊红(HE)染色评估灵芝酸X的药物毒性.此外,收集HepG2细胞对照组和灵芝酸X高剂量组的细胞,分别进行laber-free蛋白组学分析,筛选差异蛋白并富集相关信号通路,CYTO-ID?染色检测细胞自噬情况,Western blot实验检测相关蛋白的表达量.体外结果显示,灵芝酸X呈剂量依赖性抑制HepG2、HuH6细胞的增殖、迁移、诱导凋亡;体内研究显示灵芝酸X显著抑制肿瘤体积和质量,且对小鼠主要脏器(心、肝、脾、肺、肾)无明显损害;laber-free蛋白组学结果显示灵芝酸X在肝母细胞瘤治疗过程中参与多种信号通路,其中自噬途径高度富集.CYTO-ID ?染色及Western blot结果显示灵芝酸X诱导细胞自噬并上调苄氯素1(Beclin-1)、自噬相关基因5(ATG5)、微管相关蛋白1A/1B-轻链3(LC3)-Ⅱ蛋白表达量,下调螯合体1(p62)蛋白表达量.该研究表明,灵芝酸X通过诱导自噬进而抑制肝母细胞瘤细胞的增殖、迁移和诱导凋亡,并显著抑制肿瘤生长,是一种有希望的癌症辅助治疗药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司美格鲁肽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终末期肾病1例
编辑人员丨1天前
司美格鲁肽作为胰高糖素样肽-1类似物周制剂,具有降糖、减重、保护心肾作用,但其在终末期肾病患者中使用经验有限,仅有个别文献报道。该文报道1例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五临床医学院就诊的慢性肾脏病(CKD)5期合并肥胖型2型糖尿病(T2DM)患者司美格鲁肽治疗的经过。患者为32岁女性,主因“间断恶心、呕吐伴血糖升高1年余”就诊,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结果显示患者体重指数(BMI)30.43 kg/m 2,糖化血红蛋白6.3%,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分别为9.00和13.83 mmol/L,24 h尿蛋白为1.38 g,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为7.60 ml·min -1·(1.73 m 2) -1且有黑棘皮,诊断为慢性肾衰竭(尿毒症期)、T2DM、肥胖症,临床给予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效果欠佳,征得患者知情同意后,加用司美格鲁肽降糖、减重、改善心脑血管预后治疗,经治疗后患者停用胰岛素,血糖控制达标,体重减轻7.0 kg左右,腹围缩小,黑棘皮、胰岛素抵抗明显改善,达到综合达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维生素D联合二甲双胍对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合并肥胖患者妊娠结局和血清指标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评价维生素D联合二甲双胍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ian syndrome,PCOS)不孕合并肥胖患者妊娠结局、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及血清氧化应激(oxidative stress,OS)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杭州市临平区第一人民医院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85例PCOS不孕合并肥胖患者,将其中采用二甲双胍治疗的42例患者纳入对照组,采用维生素D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的43例纳入观察组。观察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腰臀比(waist-to-hip ratio,WHR)、卵巢体积、卵泡个数及妊娠结局、IR和血清OS指标[总抗氧化能力(total antioxidant capacity,TAC)、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和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BMI、WHR、卵泡个数和卵巢体积均较治疗前明显减少( P<0.05)。观察组患者BMI从治疗前的(25.76±1.93)kg/m 2下降到治疗后的(24.34±1.77)kg/m 2,观察组的腰臀比(WHR)也从治疗前(0.78±0.08)kg/m 2降低到治疗后的(0.83±0.10)kg/m 2,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两组治疗后卵泡个数和卵巢体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血清25(OH)D水平、TAC和SOD活性明显升高,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FPG)和空腹胰岛素(fasting insulin,FINS),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eostatic model assessment of insulin resistance,HOMA-IR)和MDA显著降低( P<0.05)。观察组治疗后25(OH)D水平从治疗前的(23.45±4.91)ng/mL增加到治疗后(40.67±5.48)ng/mL、TAC从治疗前的(11.07±1.46)U/mL增加到治疗后的(14.23±1.31)U/mL,SOD活性从治疗前的(38.04±3.95)U/L增加到治疗后的(50.22±5.01)U/L,这些指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FPG水平从治疗前的(5.81±0.79)mmol/L降低到治疗后的(4.69±0.73)mmol/L,FINS水平从治疗前的(12.07±2.08)mU/L降低到治疗后的(9.64±2.01)mU/L,HOMA-IR从治疗前的3.12±0.44降低到治疗后的2.01±0.41,MDA从治疗前的(4.97±1.22)μmol/L降低到治疗后的(4.24±0.96)μmol/L,这些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两组妊娠率及妊娠成功患者早期流产率、妊娠期高血压发生率和胎儿早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妊娠成功患者妊娠期糖尿病发生率为9.52%,显著低于对照组42.86%( P<0.05)。 结论:维生素D补充联合二甲双胍可有效改善肥胖型PCOS不孕患者糖脂代谢及卵巢功能,减轻IR及OS状态,尽管不能提高妊娠率,但可显著减少GDM发生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司美格鲁肽治疗合并冠心病、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肥胖型2型糖尿病1例
编辑人员丨1天前
报道1例在华润武钢总医院心血管内科就诊的患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肥胖型2型糖尿病患者,因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加用司美格鲁肽治疗的过程。患者为51岁男性,因间断胸闷3 d,再发3 h余入院。血压110/80 mmHg(1 mmHg=0.133 kPa),空腹血糖8.97 mmol/L,总胆固醇6.23 mmol/L,甘油三酯2.66 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05 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4.2 mmol/L;心肌肌钙蛋白Ⅰ 875.80 pg/ml,肌红蛋白830.4 ng/ml,肌酸激酶同工酶MB 5.03 ng/ml;糖化血红蛋白6.7%;夜间睡眠监测诊断: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轻度);夜间低氧血症(重度)。入院后明确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肥胖型2型糖尿病、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术后予以阿司匹林(100 mg、1次/d),替格瑞洛(90 mg、2次/d),司美格鲁肽(0.5 mg、1次/周)。4个月后随访血压控制良好(不超过135/82 mmHg),血糖波动稳定(空腹血糖波动在4.8~6.1 mmol/L,非空腹血糖不超过10.2 mmol/L),体重下降,未出现胃肠道及心血管不良事件,患者满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司美格鲁肽治疗超重或肥胖2型糖尿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回顾性选取2022年6至12月在兰州大学第二医院内分泌代谢科住院并接受司美格鲁肽治疗的超重或肥胖型T2DM患者23例。评估治疗前和治疗12周后患者的体重、体重指数、糖化血红蛋白(HbA 1c)、空腹血糖、脂质谱、葡萄糖在目标范围内时间(TIR)和甘油三酯-葡萄糖(TyG)指数,并记录低血糖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显示,接受司美格鲁肽治疗12周后,患者体重、体重指数、空腹血糖、HbA 1c、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TyG指数水平均低于治疗前( P<0.01),TIR、TIR达标率(TIR≥70%)、HbA 1c达标率(HbA 1c≤7%)高于治疗前( 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于治疗前( P>0.05),低血糖发生率低于治疗前( P>0.05)。治疗期间共12例(52.2%)患者报告有不良反应,症状轻微且随治疗时间延长缓解。司美格鲁肽可以显著改善超重或肥胖T2DM患者的血糖、血脂和胰岛素抵抗,同时可降低体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度拉糖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老年肥胖型糖尿病的疗效及对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Apelin-13水平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度拉糖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老年肥胖型糖尿病的疗效及对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Apelin-13水平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海安市人民医院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治疗的168例老年肥胖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84例,对照组在对症治疗基础上使用二甲双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度拉糖肽治疗,两组均治疗24周。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体质量、体质量指数(BMI)、糖代谢指标、胰岛细胞功能指标及血清IGF-1、Apelin-13水平变化,并记录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脱落5例(失访2例,未按规定服药3例),对照组脱落7例(失访3例,未按规定服药4例),最终观察组79例、对照组77例完成研究。治疗24周后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8.73%(78/79)比90.91%(70/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4.91, P<0.05)。治疗24周后,观察组体质量、BMI、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低于对照组[(76.85 ± 3.96) kg比(77.96 ± 2.16) kg、(27.98 ± 2.01) kg/m 2比(28.78 ± 1.52) kg/m 2、(5.86 ± 0.63) mmol/L比(6.25 ± 0.55) mmol/L、 (6.44 ± 0.35)%比(6.95 ± 0.42)%、(9.26 ± 0.54)mU/L比(9.97 ± 0.63)mU/L、1.26 ± 0.12比1.92 ± 0.37];胰岛素分泌指数、IGF-1、Apelin-13水平高于对照组[79.20 ± 5.71比73.50 ± 6.14、(148.52 ± 15.61) μg/L比(139.78 ± 20.43) μg/L、(1 865.52 ± 101.34) ng/L比(1 798.65 ± 66.78) 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度拉糖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老年肥胖型T2DM患者,减重、降糖作用明显,可保护胰岛β细胞功能,减轻胰岛素抵抗,维持血糖稳态,并且提升IGF-1、Apelin-13水平,且安全性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成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临床特征及诊疗规范进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是糖尿病严重、急性并发症之一。社会人口老龄化及生活方式的改变,老年DKA和肥胖型DKA患者增多。老年DKA患者因治疗依从性差、症状不典型、合并疾病多,具有易患病、难诊断、难治疗的特点。肥胖型DKA青年男性最多见,起病前常有含糖软饮料饮用史,经治疗后胰岛功能多能恢复。新型治疗药物及方案可诱发非高血糖型DKA。通过临床数据分析,归纳老年及肥胖型2型糖尿病患者DKA的特点及治疗探索,以提高临床识别及初步处理DKA的能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白细胞介素-12对干燥综合征小鼠肝脏的损伤作用及其机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2(IL-12)对干燥综合征(SS)小鼠肝脏的损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选取12周龄C57BL/6小鼠、非肥胖型糖尿病(NOD)SS模型小鼠、IL-12基因敲除NOD小鼠各5只,分别纳入正常对照组、SS模型组和IL-12 KO NOD组。各组小鼠取外周静脉血分离提取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和血清,处死小鼠解剖获取颌下腺组织和肝脏组织。(1)取正常对照组和SS模型组小鼠肝脏组织制备石蜡切片,HE染色观察肝脏肝小叶结构,MASSON染色观察肝脏纤维化情况。(2)取正常对照组和SS模型组小鼠肝脏组织、颌下腺组织的石蜡切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比较IL-12阳性细胞光密度(OD)值的改变。(3)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正常对照组、SS模型组小鼠PBMC和肝脏组织IL-12 mRNA的相对表达量,以及正常对照组、SS模型组、IL-12 KO NOD模型组小鼠肝脏组织纤维连接蛋白(FN)、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Ⅰ型胶原(Col1)mRNA的相对表达量。(4)取正常对照组、SS模型组、IL-12 KO NOD模型组小鼠外周血血清和肝脏组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铁死亡相关蛋白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PX4)、溶质载体家族7成员11(SLC7A11)、转铁蛋白(TRF)、转铁蛋白受体(TFR)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1)HE染色可见正常对照组小鼠肝小叶结构基本正常,而SS模型组小鼠肝脏的肝小叶、肝索结构紊乱,肝细胞胞浆内有空泡出现。MASSON染色可见SS模型组小鼠肝脏组织中见弥漫不规则的染为蓝色的胶原纤维,正常对照组小鼠肝组织中染为蓝色的胶原纤维则少见。(2)正常对照组小鼠颌下腺和肝脏IL-12阳性细胞OD值分别为0.08±0.01、0.03±0.01,高于SS模型组的8.74±0.78、2.58±0.0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24.82、80.64, P值均<0.001)。(3)正常对照组小鼠肝脏组织及PBMC中IL-12 mRNA表达分别为1.07±0.15、1.03±0.14,均低于SS模型组的3.00±0.50、3.01±0.5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8.27、7.54, P值均<0.001)。与正常对照组比,SS模型组FN、TGF-β mRNA的相对表达量均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01);与SS模型组比较,IL-12 KO NOD组FN、TGF-β mRNA的相对表达量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3组间Col1 mRNA的相对表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243)。(4)与正常对照组比较,SS模型组血清和肝脏组织中SLC7A11、GPX4、TRF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明显降低,TFR蛋白相对表达量均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与SS模型组比较,IL-12 KO NOD组血清和肝脏组织中SLC7A11、GPX4、TRF的相对表达量均增加,血清TFR蛋白的相对表达量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而肝脏组织中TFR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IL-12表达增高对SS小鼠肝脏组织的损伤起到了促进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增高的IL-12诱导肝脏细胞铁死亡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减重与代谢外科研究进展和热点问题
编辑人员丨1天前
肥胖及相关疾病的发病率快速攀升,减重与代谢手术(MBS)不仅是治疗肥胖症的有效手段,而且可使肥胖相关疾病获得缓解或者改善。目前国内减重与代谢外科学科也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对于肥胖型2型糖尿病,MBS展示了优于传统生活方式干预和药物治疗的临床结局,然其机制依然不完全明确。肥胖患者合并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在MBS后也可获得长期改善,然而其改善的机制除了依赖于体重降低外,是否还有独立于体重降低之外的机制,有待进一步探究。鉴于大量临床证据及基础研究支持MBS治疗肥胖及肥胖相关代谢紊乱的优效性,近年来全世界范围内对MBS适应证中体重指数(BMI)的要求进行了下调,由于同期新型减重药物和医疗器械相继问世,对于肥胖症的治疗有了更多手段,故新的BMI要求仍有待于内科的认可和接受。未来,“肥胖病学”有望成为一门学科,而整合了肥胖相关多学科的减重中心应为发展方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基于免疫抑制指标优化芍藤方提取工艺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通过对3种不同提取方式获得的芍藤方配方颗粒进行药效学研究,探索芍藤方的免疫抑制作用,优选提取工艺。方法:分别采用水提取、70%乙醇提取及水提醇沉工艺制备芍藤方提取物。将30只非肥胖型糖尿病(NOD)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芍藤方全方水提组(工艺一组)、芍藤方70%乙醇提取组(工艺二组)、芍藤方水提醇沉组(工艺三组)、模型组和羟氯喹组,每组6只。另设6只Balb/C小鼠为正常对照组。工艺一、二、三组灌胃相应芍藤方提取物16 g/kg,羟氯喹组灌胃硫酸羟氯喹60 mg/kg,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灌胃等体积去离子水,1次/d,连续灌胃4周。末次给药后取材,计算脾脏指数和颌下腺指数,采用HE染色观察颌下腺组织病理形态,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IL-1β、IL-6、TNF-α、脱氢表雄酮(DHEA)、雌二醇和IgG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脾脏指数降低( P<0.01或 P<0.05),工艺三组和羟氯喹组颌下腺指数升高( P<0.01);各给药组颌下腺组织病理评分降低( P<0.01或 P<0.05),血清IL-1β、IL-6、TNF-α、IgG水平降低( P<0.01或 P<0.05),DHEA水平升高( P<0.01或 P<0.05);工艺一组、工艺三组和羟氯喹组血清雌二醇水平升高( P<0.01或 P<0.05)。 结论:芍藤方可有效降低NOD小鼠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并抑制免疫,以芍藤方水提醇沉工艺的提取物药效更优,为其最佳提取工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