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筋骨针针刺肩三针与手三针治疗肩周炎的效果及对疼痛程度、肩关节活动度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探讨筋骨针针刺肩三针与手三针治疗肩周炎的效果及对疼痛程度、肩关节活动度的影响.方法:将2019年5月-2023年5月收治的120例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三针组,各6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针刺疗法,三针组实施肩三针+手三针针刺疗法.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肩关节疼痛度、活动度情况及血清生化指标[白细胞介素-6(IL-6)、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和前列腺素E2(PGE2)]变化.结果:三针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6.67%(58/60),高于对照组的86.67%(52/6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症状积分、IL-6、TGF-β和PGE2水平均低于治疗前,肩关节活动角度高于治疗前,且三针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1天、治疗第3天和治疗第1周两组肩关节疼痛度评分逐渐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三针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筋骨针针刺肩三针与手三针治疗肩周炎效果显著,可有效减轻肩关节疼痛,提高活动度,改善临床症状与炎症反应,值得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针刺"肩三针"治疗肩周炎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肩周炎是一种临床多发疾病,针刺"肩三针"在减轻肩周疼痛、改善肩关节功能方面疗效显著,但临床研究较少,且缺乏对相关手法术式以及临床研究的归纳总结.因此,试通过检索知网、维普、PubMed、Web of Science数据库,就针刺"肩三针"为主治疗肩周炎的操作方法以及临床研究做一综述,为今后针刺"肩三针"为主治疗肩周炎的试验研究和临床运用提供一定的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超声引导下肩袖间隙注射联合"肩三针"温针灸治疗冈上肌腱炎的临床研究及其作用机制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8/17
目的 观察超声引导下肩袖间隙注射联合"肩三针"温针灸治疗冈上肌腱炎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分析.方法 选取2022 年1 月至2022 年9 月收治的64 例冈上肌腱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 2 组.对照组 32 例予以"肩三针"温针灸治疗,治疗组32 例予超声引导下肩袖间隙注射联合"肩三针"温针灸治疗.2 组均治疗 3 周后统计疗效,比较2 组治疗前及治疗1、3 周肩关节外展肌力和活动度变化情况,比较2 组治疗前及治疗1、3 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FIM)评分及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量表(CMS)评分变化情况,比较 2组治疗前及治疗1、3 周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家族 3(NLRP3)炎症小体相关蛋白 NLRP3、半胱天冬酶-1(Caspase-1)、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ASC)mRNA相对表达水平变化情况,观察2 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3.75%(30/32),对照组总有效率68.75%(23/32),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2 组治疗1、3 周肩关节外展肌力及活动度水平均增加(P<0.05),且治疗组治疗 1、3 周肩关节外展肌力及活动度水平均大于对照组同期(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2 组治疗1、3 周疼痛VAS评分均降低(P<0.05),FIM评分及CMS评分均升高(P<0.05),且治疗组治疗 1、3 周疼痛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同期(P<0.05),FIM评分及CM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同期(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2 组治疗 1、3 周NLRP3 炎症小体相关NLRP3、Caspase-1 及ASC mRNA相对表达水平均降低(P<0.05),且治疗组治疗1、3 周NLRP3、Caspase-1 及ASC mRNA相对表达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同期(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21.88%(7/32),对照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15.63%(5/32),2 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肩袖间隙注射联合"肩三针"温针灸治疗冈上肌腱炎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肩关节功能,缓解疼痛症状,且安全可靠,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NLRP3 炎症小体活性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8/17
-
新肩三针透刺电针法联合一指禅理筋法治疗粘连期肩周炎的临床疗效价值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7/20
目的:应用新肩三针透刺电针法联合一指禅理筋法对粘连期肩周炎的临床疗效进行价值分析.方法:将86例粘连期肩关节周围炎随机患者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各43例.对照组选用新肩三针透刺电针法加常规推拿法,观察组选用新肩三针透刺电针法联合一指禅理筋法,治疗后,对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VAS、JOA、Constant-Murley评分、血清CRP、IL-1β、TNF-α、COX-2水平及三角肌表面肌电数值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0.70%(39/43),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83.72%(36/4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肩三针透刺电针法联合一指禅理筋法治疗粘连期肩周炎,能减轻粘连期肩周炎患者疼痛情况及肩关节活动度,还能明显缩短疗程并提高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20
-
超声引导下肩袖间隙注射配合"肩三针"针灸治疗冈上肌腱炎的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4/4/27
目的 观察冈上肌腱炎采用超声引导下肩袖间隙注射配合"肩三针"针灸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26例冈上肌腱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对照原则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113例,对照组采用超声引导下肩袖间隙注射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肩三针"针灸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3周后观察临床疗效,对比两组治疗前、治疗3周时疼痛程度[数字评价量表(NRS)]、肩关节功能[美国加州大学肩关节评分系统(UCLA)评分、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CMS)评分]、肩关节外展肌力及炎症因子水平,并统计两组不良反应.结果 研究组治疗方法总有效率为96.46%,高于对照组的88.50%(P<0.05);两组治疗3周的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及NRS评分均比治疗前降低,UCLA评分、CMS评分、肩关节外展肌力均比治疗前升高(P<0.05);且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治疗3周的NRS评分、CRP、IL-6水平更低,UCLA评分、CMS评分、肩关节外展肌力更高(P<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未发生肩袖损伤、神经损伤、感染等不良反应.结论 超声引导下肩袖间隙注射配合"肩三针"针灸可有效减轻冈上肌腱炎患者疼痛程度,改善肩关节功能,提高肩关节外展肌力,降低炎症因子水平,提高临床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针刺"肩三针"联合超声引导下针刀松解抗炎注射治疗钙化性冈上肌腱炎对肩关节活动度和疼痛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4/2/3
目的:探讨针刺"肩三针"联合超声引导下针刀松解抗炎注射治疗钙化性冈上肌腱炎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4月-2022年5月本院收治的钙化性冈上肌腱炎患者1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90例)、对照组(90例).对照组采用超声引导下针刀松解抗炎注射治疗,研究组采用针刺"肩三针"联合超声引导下针刀松解抗炎注射治疗.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与治疗后6个月比较两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美国加州大学肩关节评分系统(UCLA)评分、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血清P物质(SP)与5-羟色胺(5-HT),统计两组术后钙化灶消失时间、水肿消失时间、疼痛消失时间、活动功能恢复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治疗后3个月VAS评分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3个月两组UCLA评分、Constant-Murley评分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UCLA评分、Constant-Murley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治疗后3个月血清SP、5-HT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术后钙化灶消失时间、水肿消失时间、疼痛消失时间和活动功能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随访期间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针刺"肩三针"联合超声引导下针刀松解抗炎注射治疗钙化性冈上肌腱炎能下调SP、5-HT水平,减轻疼痛,改善肩关节功能、肩关节活动度,且治疗后恢复快,安全性良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2/3
-
靳三针肩三针加减治疗卒中后肩手综合征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9/2
目的:探讨靳三针肩三针加减辅助治疗卒中后肩手综合征(SHS)临床疗效.方法:选择 74 例卒中后SHS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 37 例.对照组予以常规内科治疗联合康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靳三针肩三针加减治疗.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和治疗后 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UE)评分、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和全血高切黏度(HBV)、全血低切黏度(LBV)、血小板聚集率(PAR)、红细胞比容(HCT)和血浆黏度(PV)水平.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89%,高于对照组的 72.97%(P<0.05);治疗后,两组 FMA-UE 评分升高,治疗组 FMA-UE 评分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两组 VAS评分降低,治疗组 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两组 HBV、LBV、PAR、HCT和PV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 HBV、LBV、PAR、HCT和PV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靳三针肩三针加减辅助治疗卒中后 SHS临床疗效显著,可以增强上肢运动功能,减轻上肢疼痛,改善血液流变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9/2
-
靳三针防治运动员关节损伤效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观察分析靳三针防治运动员关节损伤的效果.方法:选取126例体育专业的无关节损伤的受试者进行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63例.治疗组受试者对肩、腰、膝或踝应用靳三针进行治疗,对照组受试者不采用任何措施,但在肩、腰、膝或踝关节发生损伤后应用靳三针进行治疗.回顾性分析所选受试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分析靳三针对防治关节损伤的临床疗效.结果:试验期间,治疗组发生损伤的次数总计39例(61.90%),对照组发生损伤的次数总计46例(73.02%),两组受试者进行发生损伤次数的对比,治疗组总次数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发生关节损伤后评分与治疗前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进行发生关节损伤后评分的比较,治疗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动员运用靳三针治疗在预防运动员关节损伤方面有一定的临床效果,可以有效降低运动员伤痛的发生的可能,减少伤痛造成的后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肩三针配合手三阳经输穴贴敷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临床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观察肩三针配合手三阳经输穴贴敷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予肩三针配合手三阳经输穴贴敷治疗;对照组30例,予常规针刺治疗.2组均治疗4周后评价疗效,并比较2组治疗前后日常生活能力、肩手部疼痛及上肢运动功能的变化,日常生活能力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BI)评定,肩手部疼痛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定,上肢运动功能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价量表(FMA)评定.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3.3%,对照组总有效率73.3%,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BI评分及FMA评分升高,VAS评分降低,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BI评分、VAS评分及FMA评分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肩手部疼痛及上肢运动功能改善优于对照组.结论 肩三针配合手三阳经输穴贴敷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临床疗效确切,可更好地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缓解肩手部疼痛症状,改善上肢运动功能,提高临床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肩三针针刺不同深度治疗肩周炎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观察采用相同腧穴情况下,肩三针不同针刺深度对于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情况.方法:将87例肩周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分别采用不同进针深度进行治疗,比较3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程度、活动程度及功能改善评分.结果:治疗4周后,在临床总有效率方面,治疗组(96.55%)高于对照1组(93.33%)及对照2组(75%),治疗组与对照1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2组具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在痊愈率上,治疗组(20.69%)与对照1组(3.33%)及对照2组(0%)均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分别对3组治疗前后VAS评分、肩关节活动度评分比较,均P<0.05,表明3组治疗均有疗效;治疗组分别与对照组组间VAS差值、肩关节活动度评分差值比较,均P <0.05.结论:采用肩三针深刺的方法治疗肩周炎能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在减轻疼痛及改善肩关节活动度方面均优于浅刺治疗,说明针刺深度与治疗效果呈正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