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克莱恩费尔特综合征合并抗黑色素瘤分化相关基因5抗体阳性皮肌炎1例报道
编辑人员丨1天前
克莱恩费尔特综合征(KS)是一种男性常见的性染色体异常疾病,是先天性男性性腺功能减退症的最常见原因.本文报道1例KS合并抗黑色素瘤分化相关基因5(MDA5)抗体阳性皮肌炎患者.该患者为44岁男性,临床表现为双侧肩关节、膝关节肿痛伴四肢乏力,双眼眶周围紫红色皮疹,阴毛稀疏,阴茎短小,无喉结,睾酮水平低,卵泡刺激素和黄体生成素水平升高,血清乳酸脱氢酶升高,抗MDA5抗体阳性,染色体核型为47,XXY,诊断为KS合并抗MDA5抗体阳性皮肌炎,同时该患者合并双侧股骨头坏死、骨质疏松症.本文对患者的诊疗过程进行回顾,着重探讨该类患者潜在的骨代谢疾病风险,提醒首诊医师预防及监测骨代谢疾病的发生,做到"未病先防、已病防变",这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手法松解联合超声引导下富血小板血浆精准注射治疗冻结肩的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 PRP)精准注射联合手法松解(manipulation release, MR)治疗冻结肩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冻结肩患者63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手法松解联合PRP注射组(MR-PRP组,31例),臂丛麻醉行肩关节MR后,超声引导下肩关节周围及关节腔注射PRP;手法松解组(MR组,32例),臂丛麻醉行肩关节MR后,不进行肩关节药物注射治疗。记录治疗前和治疗后1周、1个月及3个月时的数字分级评分法(Numerical Rating Scale, NRS)评分、肩关节主动活动范围(active range of motion, AROM)和肩关节评分量表(Constant-Murley Score, CMS)评分。记录治疗后各个时间点非甾体抗炎药使用量和恢复满意度,同时记录治疗相关的并发症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和治疗前NRS评分、治疗前肩关节AROM及治疗前CM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各时间点NRS评分均降低( P<0.05),肩关节AROM及CMS评分均升高( P<0.05)。与MR组比较,MR-PRP组患者治疗后1个月和3个月时NRS评分降低( P<0.05),肩关节AROM和CMS评分均升高( P<0.05)。MR-PRP组患者治疗后1个月和3个月时非甾体抗炎药使用量低于MR组( P<0.05),恢复满意度高于MR组( P<0.05);两组均无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发生。 结论:超声引导PRP精准注射联合MR对于冻结肩的治疗效果优于单独MR治疗,且安全性较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痛风性肩关节炎伴痛风石误诊一例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痛风性关节炎是由于尿酸结晶沉积于关节腔或关节周围组织引起的炎症反应,累及肩关节少见。本文报告1例患者,男,49岁,主诉右肩疼痛9个月,加重伴活动受限2周。右肩外旋10°,背手达S 5水平,MRI示右肩积液及关节内游离体。以右肩关节游离体、滑膜软骨瘤病可能收入院。关节镜探查见大量尿酸结晶沉积于滑膜、软骨及肩袖组织,行游离体取出及关节清理术。术后病理学检查提示滑膜炎性增生伴尿酸结晶沉积。通过文献回顾分析痛风性肩关节炎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痛风性肩关节炎的临床表现主要为肩关节疼痛及活动受限。含钙盐沉积的痛风结石可以在X线和CT上显影;MRI可显示痛风结石,并能够评估关节内其他病变。痛风性肩关节炎临床表现不典型,影像学上无特异性征象,病理诊断是"金标准"。肩关节镜手术既能明确疾病诊断,又能完成治疗,是痛风性肩关节炎可靠的诊疗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肌内效贴联合威伐光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研究肌内效贴联合威伐光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86例肩关节周围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2组患者均接受20 min威伐光照射治疗,每日1次,每周治疗7 d;观察组在威伐光治疗结束后增加肌内效贴治疗,每日1次,每周治疗6 d后暂停1次,治疗均连续进行2周。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2周后,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肩关节活动度(ROM) 测量、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估法(CMS)对2组患者的肩痛程度、肩关节主动ROM(AROM)和被动ROM(PROM)以及肩关节功能对患者日常生活的影响程度进行评估。结果:①治疗后,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的VAS评分分别为(3.42±1.50)和(1.54±1.65)分,较组内治疗前[(6.29±1.37)和(6.19±1.51)分]均有明显改善( 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②治疗后,2组患者的AROM和PROM均较组内治疗前明显改善( P<0.05),且观察组的前屈、后伸、外展、外旋AROM及前屈、外展PROM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③治疗后,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的CMS评分总分[(66.38±12.26)和(81.57±14.25)分]较组内治疗前[(45.24±10.32)和(43.89±11.54)分]均有明显改善( P<0.05),且观察组改善更为明显,治疗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肌内效贴联合威伐光治疗对减轻肩周炎患者的肩痛、改善ROM、提升日常生活质量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合谷刺临床应用进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合谷刺主要用于治疗骨伤科、神经内科疾病,如颈椎病、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肌筋膜炎、肩关节周围炎、中风后遗症等,在缓解疼痛、改善症状体征方面起效较快、疗效较好;单独应用较少,常配合其他治疗手段,如透穴针法、电针、齐刺、输刺、放血疗法、滞针、温针灸、隔姜灸、催气手法、舒筋弹拨推拿法、正骨推拿、运动疗法等;针具多选毫针或圆利针。目前合谷刺施术穴位多为阿是穴或刺激点,较少选取十四正经的穴位;在妇科、儿科疾病的治疗上运用较少;对疑难杂症有一定疗效,如痴呆、眩晕、惊恐发作、三叉神经痛、面神经麻痹、癌性疼痛等,但相关临床研究较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肌骨超声引导下腱鞘内注射透明质酸酶治疗肱二头肌长头腱鞘炎的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观察肌骨超声引导下腱鞘内注射透明质酸酶治疗肱二头肌长头腱鞘炎的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4月至2020年4月在东莞市松山湖中心医院接受治疗的134例肱二头肌长头腱鞘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普通注射组和超声辅助注射组各67例。普通注射组给予肩关节腔内注射透明质酸酶治疗,超声辅助注射组给予肌骨超声引导下腱鞘内注射透明质酸酶治疗。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主动前屈关节活动度(AFROM)、肩关节活动度(ROM)、功能评分、前屈力量评分、核磁共振成像(MRI)、局部肱二头肌长头腱鞘炎测量(TLHBB),评价治疗后临床效果及术后并发症。结果:普通注射组与超声辅助注射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及肩周炎、肩关节周围肌肉废用性萎缩比例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两组AFROM、ROM、功能评分、前屈力量评分、内侧开口角(MWA)显著高于治疗前( P<0.05),VAS评分及肱骨头最大直径(HHD)、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直径(BTD)、TLHBB测量值显著低于治疗前( P<0.05)。超声辅助注射组AFROM、ROM、功能评分、前屈力量评分、MWA显著高于普通注射组( P<0.05),VAS评分、HHD、BTD、TLHBB测量值显著低于普通注射组( P<0.05)。超声辅助注射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普通注射组(97.01% vs 85.07%, P<0.05)。 结论:肌骨超声引导下腱鞘内注射透明质酸酶可有效治疗肱二头肌长头腱鞘炎,减轻患者肩关节疼痛,提高肩关节活动功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锁骨远端骨折相关并发症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锁骨作为构成肩关节的重要结构之一,对维持肩关节功能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参与构成了多个小关节,更是多个韧带、肌肉的附着点。对于无移位的锁骨远端骨折,多以保守治疗为主,而不稳定型骨折,保守治疗并发症较多,临床中采取手术治疗的情况越来越多。无论是保守治疗还是手术治疗,其导致的并发症都不容忽视,这些并发症主要包括骨不连、内固定相关并发症、盂肱关节周围并发症、肩锁关节炎等,其中部分并发症与创伤相关,另一部分则属于手术相关并发症。这些并发症若不加以处理,将可能在未来导致肩关节功能受限。本文主要就锁骨远端骨折各种并发症的研究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沙漏样肌皮神经炎1例
编辑人员丨1天前
2022年9月,徐州仁慈医院手外科收治1例39岁男性患者,双手内固定取出术后出现右侧肩关节周围急性疼痛伴右前臂桡掌侧感觉麻木及屈肘无力,2周后出现臂屈肌萎缩。检验发现白细胞和C反应蛋白等异常,接受抗感染治疗后症状未缓解。体格检查、肌电图和神经超声提示肌皮神经病变,经手术探查发现肌皮神经缩窄伴扭转,取同侧腓肠神经进行神经移植修复。术后8个月随访,患者症状明显改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肩关节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
编辑人员丨1天前
患者女,40岁,“因反复发热半年余”至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风湿免疫科就诊,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反复发热,最高39 ℃,伴全身乏力及酸痛感。既往体健,家族史无异常。风湿抗体谱:抗核抗体(ANA)1∶100,髓过氧化物酶-抗中性粒细胞抗体(MPO-ANCA)弱阳性。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检查示左肩关节周围软组织低密度影(图1),伴氟代脱氧葡萄糖(FDG)代谢增高,余未见代谢异常表现。MRI检查示左肩峰下滑囊及左肩胛下肌肩滑囊混杂信号影(图2、3)。请本科会诊,专科查体:肩关节活动可,未触及明显占位,Hawkin试验(+/-),Neer试验(+),Jobes试验(-),结合患者病史及MRI检查,考虑肩关节色素性绒毛结节性滑膜炎,行关节镜下病灶清除术,术后病理检查证实肩关节色素性绒毛结节性滑膜炎伴黄色瘤形成(图4),免疫组化染色:CK(-),VIM(+),Ki67(8%),SMA(血管+),CD34(血管+),Desmin(-),CD163(+),S100(-)。术后1个月后予以放疗(共17次,共30.6 Gy),术后1年随访无复发,症状缓解。色素性绒毛结节性滑膜炎经常表现为局限的结节。肿块可能起源于关节滑膜、腱鞘、筋膜层或韧带组织,膝关节较为常见。因其症状不典型常导致漏诊,本例起病较为隐匿,持续低热更多可能是长期局部炎症刺激所致,彻底清理是治疗的根本,术后放疗是预防复发的关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发散式冲击波治疗老年人肩关节周围炎的疗效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观察发散式冲击波(ESWT)治疗老年人肩关节周围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至2019年1月就诊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诊断为肩关节周围炎的患者82例,分析患者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内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Constant Murley肩关节评分(CMS)、关节活动度(ROM)、疗效评定、不良反应和生存分析。结果:与治疗前比较,原发性肩关节周围炎和继发性肩关节周围炎患者治疗后常规康复组和常规康复联合ESWT组老年患者VAS评分、CMS评分、ROM、治疗效果和生存分析均有改善(均 P<0.05),且在近期(治疗后2周、治疗后1个月)疗效比较中常规康复联合ESWT治疗优于单独常规康复治疗( P<0.05),在远期效果(治疗后2、4、6个月)比较中两种治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对于原发性肩关节周围炎老年患者,常规康复联合ESWT治疗降低VAS评分和改善肩关节功能(CMS评分和ROM)方面均较常规康复组有优势(均 P<0.05)。对于继发性肩关节周围炎老年患者,常规康复联合ESWT治疗在降低VAS中的效果优于常规康复治疗( P<0.05),而在改善功能方面与常规康复治疗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常规康复联合ESWT治疗老年人肩关节周围炎能缓解肩关节疼痛、改善活动度,安全性较好,但长期疗效和常规康复治疗比较无明显差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