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含抗生素关节型骨水泥间隔体治疗老年肩关节感染的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在一阶段手术中,含抗生素关节型骨水泥间隔体对老年肩关节骨关节感染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至2019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骨科治疗的3例肩关节感染患者资料。男1例,女2例;年龄平均65.3岁;其中1例为肩关节穿刺后感染,1例为肱骨近端骨折术后感染,1例为肩关节假体置换术后感染。3例患者均一期彻底清创,行含抗生素的肩关节型骨水泥间隔体植入,均未进行二期手术。末次随访时采用美国肩肘外科协会评分(ASES)、上肢功能障碍评分(Quick-DASH)、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以及肩关节活动范围以评定疗效。结果:3例患者术后获18~28个月(平均22.7个月)随访,均未出现感染复发,间隔体位置良好。患者培养检出微生物分别为1例短双歧杆菌和2例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末次随访时ASES评分平均为54.4分(46.3~60.0分),Quick-DASH评分平均为45.1分(40.8~50.0分),VAS评分平均为2.3分(2~3分);肩关节活动范围:抬高角度平均为65.7°,外展角度平均为43.8°,外旋角度平均为21.7°。结论:对于老年肩关节感染患者,彻底清创后留置关节型骨水泥间隔体可良好控制感染,同时在功能和疼痛方面有较大改善,避免了二期手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3D打印聚醚醚酮假体在肩胛骨肿瘤切除术后骨缺损重建中的价值
编辑人员丨4天前
聚醚醚酮(polyetheretherketone,PEEK)作为一种新型热塑性工程塑料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弹性模量与人体皮质骨相近和射线可透性等优点,已广泛应用于医学领域。本文探讨使用3D打印个性化PEEK材料修复肩胛骨骨肿瘤切除术后骨缺损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云南省肿瘤医院采用肿瘤切除3D打印PEEK肩胛骨假体重建治疗肩胛骨肿瘤6例,男3例、女3例,年龄14~52岁,滑膜肉瘤1例、Ewing肉瘤1例、软骨肉瘤4例。术前通过CT数据设计、制作PEEK假体;术中在确保安全外科边界的前提下进行肿瘤切除用假体置换,其中全肩胛骨假体置换2例、部分肩胛骨假体置换4例。手术时间为90~170 min,出血量为100~400 ml。6例患者均获得随访,肿瘤无进展生存时间为16~28个月,未见肿瘤复发和转移,全部患者均无瘤生存。末次随访时,Constant-Murley肩关节评分最低为62分,最高为68分;日本骨科协会肩关节评分最低为63分,最高为78分。3D打印PEEK材料假体置换在肩胛骨肿瘤保肢治疗中具有一定的优势,其质量轻、适配好、安装相对简单、组织相容性较好,术后可以获得较好的肩关节外观及功能,有望成为肩胛骨肿瘤保肢治疗的选择方案之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3D打印技术辅助反肩置换在肱骨近段肿瘤切除后肢体重建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辅助反肩关节置换术在肱骨近段肿瘤切除后肢体重建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2月至2021年1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人民医院采用3D打印技术辅助反肩关节置换进行肱骨近段肿瘤切除后肢体重建的8例患者资料,男4例、女4例;年龄(55.1±13.0)岁(范围31~73岁);均为单侧发病,左侧2例、右侧6例;平滑肌肉瘤(EnnekingⅡB期)1例、软骨肉瘤2例(EnnekingⅠA期1例、ⅠB期1例)、骨巨细胞瘤4例(Campanacci 3级)、肺腺癌骨转移1例。所有患者术前均使用计算机设计个性化假体和植入方案,采用3D打印技术制造肩胛盂基座;术中行MalawerⅠ型肿瘤切除术和半限制型反肩关节置换,其中6例同时使用同种异体骨复合重建。术后行肩关节X线检查,测量肩关节活动度,采用Constant-Murley功能评分及肌肉骨骼肿瘤协会(Musculoskeletal Tumor Society,MSTS)评分评价肩关节功能。结果: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173.8±46.7)min(范围130~260 min),术中出血量(487.5±334.6)ml(范围200~1 200 ml),肱骨近段切除长度(9.9±4.6)cm(范围4.5~19.0 cm)。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45.6±12.5)个月(范围24~60个月)。末次随访时8例患者肩关节主动外展由术前27.5°±14.4°(范围10°~45°)提高至106.3°±21.8°(范围60°~1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1.37, P<0.001);前屈由术前28.1°±12.8°(范围15°~50°)提高至115.6°± 24.0°(范围70°~1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1.49, P<0.001);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由术前(40.5±14.3)分(范围19~63分)提高至(79.3 ±11.2)分(范围61~9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9.58, P<0.001);MSTS评分为(25.6±2.2)分(范围23~28分),其中优6例、良2例。1例于术后2周发生关节脱位,经手法复位成功。末次随访时8例患者均存活,无一例发生局部肿瘤复发、转移、假体感染和松动。 结论:3D打印技术辅助反肩关节置换有助于肱骨近段肿瘤切除后有效地肢体重建和肩关节功能恢复,早中期疗效满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数字化定制个体化钛合金胸骨假体在胸骨肿瘤根治性切除胸壁缺损重建术中的临床应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数字化定制的个体化钛合金胸骨假体应用于胸骨肿瘤根治性切除患者胸壁缺损重建的可行性。方法:病例系列报告。纳入2020年8月—2021年10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胸外科收治的5例原发性胸骨肿瘤患者的病例资料,均为男性,年龄23~60岁(平均43.5岁),其中胸骨柄肿瘤1例、胸骨体肿瘤4例。基于患者术前胸廓CT扫描数据,采用3D打印技术制作1∶1大小的患者胸骨以及与之连接的部分肋骨、锁骨的三维骨骼及肿瘤模型,同时设计并数字化定制个体化的钛合金胸骨假体;在3D打印模型上模拟肿瘤切除术,再将钛合金假体植入缺损的胸骨模型中进行匹配,模拟假体植入手术。全组均在全身麻醉下行胸骨肿瘤根治性切除术,并植入术前定制的个体化钛合金胸骨假体,完成胸骨缺损的修复;其中1例胸骨柄肿瘤患者,肿瘤切除后使用自体肌腱重建了胸锁关节。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围手术期死亡,术后胸壁稳定性、慢性疼痛、患者生存状态、胸锁关节重建患者的肩关节功能,以及术后胸骨假体移位或断裂、胸腔积液、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结果:全组5例患者手术过程顺利,围术期无死亡病例,无再次手术病例,手术时间为115~165 min,术中出血量80~260 mL。术后病理诊断:骨巨细胞瘤1例、髓系肉瘤1例、软骨肉瘤2例和孤立性浆细胞瘤1例。全组均无需进行肌皮瓣转移修复胸壁;手术切口均为甲级愈合,无植入物感染;胸壁完整稳定,无胸壁浮动和反常呼吸。有1例术后因胸腔积液延迟拔除胸管。全组术后随访12~24个月,未发生术后植入物断裂、移位,或胸腔积液、肺部感染、慢性疼痛等并发症;其中1例胸锁关节重建患者,术后关节功能无障碍。结论:数字化定制的个体化钛合金胸骨假体用于胸骨肿瘤根治性切除后胸壁缺损的重建,手术方案可行,操作简单,术后胸壁稳定性好、并发症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侧胸切口完成游离下腹部皮瓣移植乳房再造的策略和技术要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通过侧胸切口完成游离下腹部皮瓣移植乳房再造的的策略和技术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0月至2023年3月于湖南省肿瘤医院采用侧胸切口完成游离下腹部皮瓣移植单侧乳房再造的患者资料。受区采用侧胸切口,对于乳腺癌初发早期或者保乳术后复发患者先行合适的乳腺癌根治性手术,对于乳腺癌乳房再造术后扩张器取出或者假体包膜挛缩患者先行假体、扩张器去除或者包膜松解术;之后于同一切口下完成游离下腹部皮瓣乳房再造术,术中根据患者实际情况依次完成受区血管制备、供区皮瓣制备、供受区血管吻合和乳房塑形。术后观察并发症情况,并随访评价再造乳房外观及供、受区切口愈合情况。结果:共纳入15例女性患者,年龄24~57岁,平均42.3岁,其中初发早期乳腺癌9例,保乳术后复发2例,乳房再造术后扩张器取出2例,假体再造术后包膜挛缩2例。侧胸切口长度为7.5~11.2 cm,平均8.7 cm。6例切取携带3/4部分的下腹部皮瓣,采用单侧腹壁下血管蒂,皮瓣体积为19.0 cm×10.0 cm×4.5 cm~23.0 cm×13.0 cm×6.0 cm,质量280~510 g,平均370 g;9例切取整个下腹部皮瓣,采用双侧腹壁下血管蒂,皮瓣体积为27.0 cm×11.0 cm×5.0 cm~30.0 cm×14.0 cm×6.5 cm,质量420~730 g,平均530 g。受区血管选择胸背血管主干9例,胸背血管前锯肌支4例,胸背血管主干结合前锯肌支2例。术后1例患者皮瓣发生静脉危象,手术失败,其余14例患者皮瓣顺利成活。随访6~17个月,平均10.4个月,再造乳房外形可,质地满意,无皮瓣挛缩变形;皮瓣供区及乳房受区仅遗留线性瘢痕,腹壁及肩关节功能无明显影响。随访期间无肿瘤复发或转移。结论:采用侧胸切口实施乳腺癌根治的相关手术时,可以同一切口完成游离下腹部皮瓣移植乳房再造术,手术效果满意,受区损伤进一步减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3D打印半肘关节型全肱骨假体的设计及功能评估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新型3D打印半肘关节仿生型全肱骨假体的设计、手术要点及短期随访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至2020年3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行全肱骨切除、3D打印辅助半肘关节型全肱骨假体置换术的8例肱骨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手术情况、肿瘤学预后、假体并发症及功能状态。8例患者中,男性3例,女性5例,年龄5~37岁;骨肉瘤5例,尤文肉瘤2例,软骨肉瘤1例。结果:假体生产周期为(9.8±2.7)d,手术时间为(209±23)min,术中出血量为(569±173)ml。术中假体植入顺利,无术中并发症。术后并发症包括1例桡神经麻痹和1例局部复发(行截肢术)。使用LARS人工韧带或疝补片重建肩关节和肘关节周围关节囊及肌腱韧带附着。术后屈肘活动度为(118±15)°(100~140°),伸肘受限度为(11±9)°(0~25°),肩关节外展(28±12)°(15~50°),肩关节前屈(26±9)°(15~40°)。术后美国肌肉骨骼肿瘤学会(MSTS)-93量表功能评分为(24.1±1.5)分。中位随访时间17个月(12~32个月),7例患者无病生存,1例带瘤生存。结论:新型3D打印半肘关节型全肱骨假体具有良好的围术期安全性,可有效恢复肘关节功能,解决了全肘关节型假体尺骨髓内柄应力集中的问题,降低了假体的远期磨损率和松动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反式全肩关节置换治疗不可修复性肩袖撕裂的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不可修复性肩袖撕裂(irreparable rotator cuff tear)在中老年人群中发病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活动能力。不可修复性肩袖撕裂通常由于长时间的磨损、退行性改变或急性外伤导致,且由于肌腱的退变和瘢痕化,使常规的修复手术,如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肌腱转位术、肩峰下球囊间隔术、上关节囊重建术等的临床疗效并不一致。反式全肩关节置换术(reverse total shoulder arthroplasty)颠倒了盂肱关节的球窝解剖结构,内移肱骨头旋转中心,远端化肱骨干,有助于增加外展时三角肌力臂,从而改善肩关节稳定性和活动范围。对肩关节力偶平衡失调影响肩关节功能的患者,采用反式全肩关节置换术能够充分募集三角肌肌力,有效改善因肩袖巨大缺损导致的肩关节功能障碍。盂侧假体的旋转中心及肱骨侧假体的倾角是影响假体稳定性的主要因素。反式全肩关节置换术不仅可以作为治疗老年不可修复性肩袖撕裂的初选方案,而且在其他治疗方案失败后仍可作为补救措施,两者的术后短期及中远期疗效均良好。但是手术的成功率和患者的满意度受多种因素影响。术后应重视反式全肩关节置换术后康复的阶段性目标及方法以确保患者合理地进行日常活动,避免对关节假体造成过度的压力或损伤。此外,对反式全肩关节置换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如肩胛盂切迹、肩关节不稳、假体周围骨折及假体感染等,需要通过精心的术前规划、术中操作技术和术后管理来预防,一旦出现需及时识别和正确处理。最后,有关反式全肩关节置换用于不可修复肩袖撕裂治疗的争议问题,如联合肌腱转位以改善外旋功能、修复肩胛下肌以增加内旋肌力以及手术年龄指征,需更多的临床研究和长期随访予以解决。以上结论为不可修复性肩袖撕裂患者的治疗提供了基于证据的指导,明确了反式全肩关节置换术治疗不可修复性肩袖撕裂的优势与注意事项,旨在为进一步优化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促进医学研究提供新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经腋窝单孔非溶脂全腔镜乳房皮下腺体切除联合假体乳房重建术的临床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经腋窝单孔非溶脂全腔镜乳房皮下腺体切除联合假体乳房重建术的手术方法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6月至2022年7月于烟台毓璜顶医院接受58例经腋窝单孔非溶脂全腔镜乳房皮下腺体切除联合假体乳房重建乳腺癌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行胸肌后扩张器植入患者10例,胸肌前假体联合补片44例,胸肌后假体植入4例,对术中情况、术后并发症及术后外观改变进行统计,采用BREAST-Q量表对术后生活质量与满意度评分进行统计分析,对不同皮瓣厚度行胸肌前假体乳房重建的美容效果及满意度进行统计分析。结果:58例患者术前临床分期:Tis期7例,Ⅰ期25例,Ⅱ期18例,Ⅲ期8例行新辅助化疗。单发肿瘤39例,多发肿瘤19例,肿瘤大小(2.2±0.5)cm,范围为0~4.5 cm。胸肌后扩张器组手术时间平均215min,术后引流管拔除时间平均12 d;胸肌前假体植入组手术时间平均160min,术后引流管拔除时间平均16 d;胸肌后假体组手术时间平均200min,术后引流管拔除时间平均10 d。术后波纹征8例(皮瓣厚度<1 cm的胸肌前假体植入),8例胸肌后扩张器假体乳房重建放疗后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包膜挛缩及下皱襞向上移位,44例胸肌前假体植入均无术后运动畸形、胸壁疼痛及肩关节不适发生,所有行腔镜乳房重建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及满意度均获得较高评分,尤其是皮瓣≥1 cm胸肌前组,随访3~16个月无复发及转移发生。结论:单孔经腋窝充气法全腔镜乳房皮下腺体切除联合假体乳房重建术可通过较短的手术时间获得较好的根治效果和美容效果,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和满意度均较高,腔镜下乳房皮下腺体切除联合胸肌前乳房重建不论在术后美容效果还是术后生活质量方面均具有更好的优势,但需选择合适的患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锁定钢板固定联合同种异体腓骨移植术与人工肱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肱骨近端复杂骨折的疗效对比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锁定钢板固定联合同种异体腓骨移植术与人工肱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肱骨近端复杂骨折(PHF)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2019年1月—2022年12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骨科收治的老年复杂PHF患者42例,其中男13例、女29例,年龄60~83(70.7±7.9)岁。Neer分型三部分骨折12例,四部分骨折30例。42例患者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2组,采用锁定钢板固定联合同种异体腓骨移植术治疗25例为FA组,采用人工肱骨头置换术治疗17例为HA组。观察指标:(1)比较2组患者基线资料;(2)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以及术后切口感染、内固定失效、畸形愈合、大结节不愈合、肩关节僵硬、假体松动、关节脱位、肱骨头坏死等并发症发生情况。(3)术后12个月,采用肩关节Constant-Murley 评分评估肩关节恢复情况,采用上肢功能障碍(DASH)评分评估肩关节功能,采用VAS评分评估患者肩关节疼痛情况,并进行组间对比分析。结果:2组患者性别、年龄、NEER分型、受伤机制、患肢侧别及受伤至手术时间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4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FA组手术时间(119.2±13.8)min长于HA组的(105.9±12.8)min,术中出血量(232.6±46.3)mL少于HA组的(297.7±54.5)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3.16、4.16, P值均<0.05);而住院时间FA组(9.9±2.8)d、HA组(10.1±2.6)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42例患者骨折均愈合,骨折愈合时间FA组为(11.9±1.0)个月,HA组为(12.5±1.1)个月,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2组各有1例切口感染,予治疗后愈合;其余患者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42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15(12.7±1.4)个月。随访期间FA组1例、HA组2例患者发生肩关节僵硬,予保守治疗。FA组和HA组总体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8.0%(2/25)和3/1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12个月,FA组Constant-Murley评分(77.4±9.9)分高于HA组的(68.1±9.2)分,DASH评分(21.7±5.1)分低于HA组的(25.4±6.1)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3.09、2.10, P值均<0.05);而VAS评分FA组为(2.3±1.2)分,HA组为(2.1±1.1)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Constant-Murley评分评定FA组肩关节功能优2例、良10例、一般8例、差5例,优良率为48%(12/25);HA组良3例、一般4例、差10例,优良率为3/17。FA组肩关节功能优良率高于H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4.06, P=0.044)。 结论:与人工肱骨头置换术相比较,锁定钢板固定联合同种异体腓骨移植术治疗老年复杂PHF,术中出血量少、术后肩关节功能改善更好,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而在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肩关节疼痛方面两者效果相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反式肩关节成形术中肩胛盂基座固定稳定性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反式肩关节成形术(RSA)是20世纪70年代初为了应对肩袖撕裂性肩关节病而提出的。自Grammont医生团队在1985年至1995年间,设计并提出了反式肩关节假体后,RSA手术数量迅速增长,目前其适应证除了肩袖撕裂性肩关节病以外,还包括巨大不可修复性肩袖撕裂、肱骨近端骨折或骨折后遗症、炎症性肩关节病、肩胛盂形态异常引起的骨关节炎、解剖型全肩或半肩置换失败后翻修以及肩部肿瘤。RSA的绝对禁忌证包括感染、完全性腋神经瘫痪、神经性肩关节病以及严重肩胛盂骨侵蚀或缺损。肩胛盂基座的稳定性是影响RSA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一个比较重要的因素,而肩胛盂基座的稳定性主要由基座螺钉植入实现。因此,准确地植入合适数量的肩胛盂基座螺钉,对减少RSA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