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体外冲击波联合超声引导肩峰下滑囊注射治疗非钙化性冈上肌腱炎的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观察体外冲击波联合超声引导肩峰下滑囊注射治疗非钙化性冈上肌腱炎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非钙化性冈上肌腱炎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和健康宣教,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增加聚焦式体外冲击波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超声引导肩峰下滑囊药物注射。治疗前和治疗7 d、14 d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美国加州大学肩关节评分系统(UCLA)对两组患者进行疗效评定;治疗7 d、14 d后,采用超声图像评价两组患者肩峰下滑囊积液的吸收情况。结果:与组内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7 d、14 d后的VAS评分下降,UCLA评分增加( P<0.05)。观察组治疗7 d后的VAS评分[(3.06±0.86)分]和UCLA评分[(24.83±1.74)分]、14 d后的VAS评分[(2.03±0.80)分]和UCLA评分[(30.93±1.46)分]均较对照组改善优异( P<0.05)。观察组治疗14 d后肩峰下滑囊积液吸收总有效率(80.0%)较对照组高( P<0.05)。 结论:体外冲击波联合超声引导肩峰下滑囊注射治疗能有效缓解非钙化性冈上肌腱炎患者的疼痛,改善肩关节运动功能,促进滑囊积液吸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超声引导下单点穿刺法行多部位注射治疗冻结肩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单点穿刺注射法与传统多点穿刺注射法治疗冻结肩的临床疗效。方法:门诊接受注射治疗的100例冻结肩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单点穿刺组(S组)和多点穿刺组(M组),每组5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超声引导下盂肱关节腔联合肩峰下滑囊及肱二头肌长头腱鞘注射治疗。记录治疗前和治疗后第4周、第8周、第12周肩关节的数字分级评分法(Numerical Rating Scale, NRS)疼痛评分、主动活动范围(active range of motion, AROM)评价结果以及睡眠状况自评量表(Self-Rating Scale of Sleep, SRSS)总分。同时记录两组患者注射治疗操作时长、患者对治疗的满意度、治疗后镇痛药物使用率以及治疗后各时间点患者恢复满意度。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各时间点NRS评分和SRSS总分均明显降低( P<0.05),治疗后各时间点AROM中前屈、后伸、外展和体侧外旋的角度以及后伸内旋评分均明显升高( P<0.05)。S组治疗后各时间点NRS评分、SRSS总分、AROM、治疗后镇痛药物使用率以及患者恢复满意度与M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S组注射治疗平均操作时长为(3.5±0.8)min,明显短于M组(5.6±1.1)min( P<0.05);S组患者对治疗的满意度评分更高( P<0.05)。 结论:超声引导下单点穿刺法行多部位注射治疗冻结肩的临床疗效非劣效于传统多点注射法,临床操作时长更短,患者的满意度更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超声引导下多点药物注射联合肩关节腔液压扩张治疗冻结肩的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肩峰下滑囊、喙突下滑囊和肩关节腔药物注射联合生理盐水液压扩张法治疗冻结肩(FS)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FS患者11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注射治疗组和联合治疗组,每组患者58例。注射治疗组第1天行超声引导下的肩峰下滑囊、喙突下滑囊和肩关节腔类固醇混合药物注射,联合治疗组在注射治疗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增加肩关节腔30 ml生理盐水注入行液压扩张治疗,然后2组患者再行居家肩关节功能训练15 d。2组患者均于治疗前、注射结束后和居家肩关节功能训练结束后(治疗结束后)进行肩痛评估[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肩关节功能评估[肩关节被动活动度(PROM)],并于治疗过程中进行安全性评价。结果:注射结束后和治疗结束后,2组患者的VAS评分和PROM评分较组内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且联合治疗组注射结束后和治疗结束后的VAS评分和PROM评分均显著优于注射治疗组同时间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超声引导下肩峰下滑囊、喙突下滑囊和肩关节腔药物注射联合液压扩张治疗可显著改善FS患者的肩痛和肩关节活动度,且疗效优于单纯的药物注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超声引导下富血小板血浆多点注射治疗原发性冻结肩的疗效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1/6
目的 观察超声引导下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PRP)多点注射治疗原发性冻结肩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9-01/2021-12月符合入选标准的64例原发性冻结肩患者,根据患者意愿及日常生活需求分为PRP治疗组和非PRP治疗组,每组各32例患者.PRP治疗组患者给予超声引导下肩峰下滑囊、喙肱韧带、肩关节腔PRP注射;非PRP治疗组患者仅给予对症支持治疗.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和关节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评价治疗前后肩关节功能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肩关节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PRP治疗组各时间点(1周、6周、3个月)VAS评分均低于非PRP治疗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此外,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肩关节VAS评分有明显下降趋势,且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05).两组患者治疗前肩关节Constant-murley评分,前屈、外展、外旋角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各时间点(1周、6周、3个月)PRP治疗组患者肩关节Constant-murley评分,前屈、外展、外旋角度均高于非PRP治疗组(P均<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肩关节Constant-murley评分,前屈、外展、外旋角度有明显升高趋势,且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均<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PRP多点注射能有效减少冻结肩患者的疼痛,改善肩关节功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6
-
超声引导下曲安奈德注射联合Thera-band训练对肩峰劳损患者的功能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研究超声引导下曲安奈德注射联合Thera-band训练对肩峰下滑裳炎(SAB)患者疼痛和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60例SAB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超声引导下曲安奈德注射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Thera-band训练治疗.所有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4、12、24周进行视觉模拟评分(VAS)和肩关节美国肩肘外科医师评分(ASES)评估;治疗后24周进行肩关节超声检测.结果 治疗后4、12、24周,两组患者VAS和ASES与治疗前相比明显好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对比,治疗后12、24周观察组VAS低于对照组,ASES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4周肩关节肌骨超声检测发现观察组滑囊较治疗前变薄,关节腔无积液;对照组关节腔则再次出现少量积液.结论 超声引导下曲安奈德注射联合Thera-band训练治疗SAB可有效缓解疼痛、改善关节功能,联合治疗较单用曲安奈德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参考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运动训练联合臭氧注射治疗肩袖损伤的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肩胸关节运动强化训练联合臭氧注射治疗肩袖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肩袖损伤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1 mL曲安奈德针+2 mL 2%利多卡因+3 mL生理盐水注射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分别再给予肩关节腔及肩峰下滑囊臭氧注射治疗+肩胸关节运动强化训练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肩关节疼痛情况、肩关节功能评分情况以及肩关节主动活动范围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VAS评分、前屈角度、后伸角度、内旋角度、外旋角度、日常活动、肩关节活动范围、疼痛、力量测试及肩关节功能总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VAS评分均显著降低,前屈角度、后伸角度、内旋角度、外旋角度、日常活动、肩关节活动范围、疼痛、力量测试及肩关节功能总评分显著升高(P<0.05);观察组治疗后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前屈角度、后伸角度、内旋角度、外旋角度、日常活动、肩关节活动范围、疼痛、力量测试及肩关节功能总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肩胸关节运动强化训练联合臭氧注射治疗能够有效缓解肩袖损伤患者疼痛症状、提高肩关节主动活动范围、改善肩关节活动功能,疗效显著,可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超声影像引导下糖皮质激素注射对不同肩周病变患者疗效的回顾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回顾分析超声影像引导下糖皮质激素注射对不同肩周病变的疗效.方法 收集2017年4月至9月期间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康复科门诊接受超声影像引导糖皮质激素注射治疗、并完成3个月随访的肩痛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注射方案不同分为3组,方案1组给予单一肩峰下滑囊注射;方案2组给予肩峰下滑囊+喙突下滑囊联合注射;方案3组给予肩峰下滑囊+肱二头肌长头腱鞘联合注射.采用肩关节疼痛与功能障碍指数(SPADI)量表分别比较各组患者注射治疗前、后肩关节疼痛及功能障碍评分.结果共纳入患者75例.与基线比较,3组患者注射后1周、1个月、3个月时其肩痛及肩关节功能障碍评分均显著改善.随访至注射后3个月时,发现方案1组和方案3组患者疼痛及功能障碍评分持续改善(P<0.0083);方案2组患者功能障碍评分持续改善(P<0.0083);随访3个月时疼痛评分与随访1个月时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注射前及注射后相同时间点其疼痛及功能障碍评分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影像引导糖皮质激素注射治疗肩周病变患者疗效显著、效果稳定,不同肩周病变患者均可获得满意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肩峰下撞击综合征超声引导下介入治疗后复发危险因素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肩峰下撞击综合征(SIS)2型超声介入治疗后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71例临床诊断SIS 2型,根据治疗方案分为单纯注射组(超声引导下肩峰下滑囊注射,n=16)及联合治疗组(超声引导下肩袖肌腱松解术+肩峰下滑囊注射,n=55),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影响治疗后复发的因素.结果 联合治疗组治疗后1、3、6个月复发率明显低于单纯注射组(P均<0.001).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性别、SIS 2型病程均与复发无关,而治疗方法是治疗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采用超声引导下肩袖肌腱松解术+肩峰下滑囊注射治疗SIS 2型患者可降低治疗后复发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改良Nevaiser入路联合肩峰下滑囊入路双注射治疗冻结肩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改良Nevaiser入路联合肩峰下滑囊入路双注射治疗冻结肩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7年11月至2018年12月于我院接受肩关节穿刺注射治疗的147例冻结肩患者,根据不同穿刺入路分为前方穿刺入路、改良Nevaiser入路、肩峰下滑囊入路和改良Nevaiser入路联合肩峰下滑囊入路,比较不同入路穿刺成功率以及注射治疗后疼痛及肩关节活动功能改善情况.结果 前方穿刺入路、改良Nevaiser入路、肩峰下滑囊入路、改良Nevaiser入路联合肩峰下滑囊入路穿刺成功率分别为62.75%、91.67%、75.68%、8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2.262,P<0.05);改良Nevaiser入路组、改良Nevaiser入路联合肩峰下滑囊入路组穿刺成功率高于前方穿刺入路组、肩峰下滑囊入路组(P<0.05),改良Nevaiser入路组成功率与改良Nevaiser入路联合肩峰下滑囊入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51,P>0.05);其中前方穿刺入路组穿刺成功率最低(62.75%).注射治疗后,改良Nevaiser入路联合肩峰下滑囊入路组VAS及CMS评分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其他3组(P<0.05),其中肩峰下滑囊入路组VAS及CMS评分改善情况最差,前方穿刺入路组和改良Nevaiser入路VAS、CM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85.73/439.72,P>0.05).结论 肩关节腔穿刺治疗冻结肩过程中,较单一前方穿刺入路、改良Nevaiser入路和肩峰下滑囊入路而言,改良Nevais-er入路联合肩峰下滑囊双注射入路在保证较为理想的穿刺成功率前提下可使药物充分浸润盂肱关节、肩峰下滑囊,有利于患者疼痛缓解和肩关节功能恢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肌骨超声影像技术在肩痛患者中评估及介入治疗的应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回顾分析肌骨超声影像技术在康复科肩痛门诊开展情况.方法:对我科门诊接受肌骨超声影像引导糖皮质激素注射治疗的所有肩痛患者的一般资料及注射前、后临床资料进行收集,采用肩关节疼痛与功能障碍指数(shoulder pain and disability index,SPADI)量表评估疗效.结果:共纳入接受注射治疗的患者102例,急性肩痛患者单独肩峰下滑囊的注射率高于慢性肩痛患者(P<0.05).注射前、后完成评估及随访的患者共71例(75例患肩),与注射前相比,注射后1周、1个月、3个月患者肩关节疼痛评分显著下降(P<0.0083),功能障碍评分明显改善(P<0.0083).结论:在康复科门诊接受注射治疗的肩痛患者以中老年为主;常见注射部位是肩周滑囊和肱二头肌长头腱鞘;急性肩痛患者单独肩峰下滑囊注射率较高;超声影像引导糖皮质激素注射治疗肩痛定位精准、疗效显著且效果稳定.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