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声联合多种影像诊断血液透析并发颈内静脉/颅内静脉窦反流1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患者男,48岁,因"慢性肾衰竭行血液透析5年,左上肢肿胀伴透析时心悸、恶心、呕吐不适1周"就诊,为进一步诊治于2022年3月4日以"慢性肾衰竭维持透析,左前臂桡动脉-头静脉内瘘并发肿胀手综合征"收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肾内科。既往病史:高血压病史12年,规律服用降压药,平时血压维持在140~150/80~90 mmHg(1 mmHg=0.133 kPa),近期血压波动,间断高达170~180/100 mmHg。3年前曾患"脑出血",遗留右上肢肌力减弱后遗症,偶有癫痫发作。体格检查:意识清,精神可,言语迟钝,反应慢;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存在;左上肢及颜面部肿胀发紫,左侧颈静脉怒张,左前胸壁静脉曲张;左前臂动静脉内瘘处可触及震颤,可闻及血管杂音;右侧肢体肌力Ⅳ级,余肢体肌力Ⅴ级。行影像学检查。①颈静脉及上肢血管超声检查:左侧颈内静脉(internal jugular vein,IJV)扩张,IJV血流持续反向,锁骨下静脉(subclavian vein,SCV)血流部分汇入头臂静脉,部分经IJV瓣膜口逆流达IJV远心段,SCV及IJV均呈动脉化血流频谱,IJV瓣口处峰流速120 cm/s;左侧桡动脉-头静脉内瘘吻合口宽5.1 mm,肱动脉流量约3 500 ml/min,桡动脉远心端血流逆向汇入内瘘(图1);②心脏超声心动图检查显示升主动脉增宽,左、右心房增大;③中心静脉计算机断层扫描静脉造影(computed tomography venography,CTV):左侧头臂静脉汇入上腔静脉处狭窄(图2);④头部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及磁共振血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左侧外囊软化灶伴含铁血黄素沉积,左侧大脑脚华勒变性;时间飞跃法MRA(time of flight MRA,TOF-MRA)示左侧海绵窦、岩下窦、横窦、乙状窦显影,呈动静脉瘘样血流(图3)。诊断明确后分别予以左头臂静脉裸支架植入术及左SCV覆膜支架植入术,左前臂人造血管桡动脉-头静脉内瘘重建术(图4)。术后1周内患者上肢肿胀逐渐恢复正常,透析时头痛等不适症状消失,超声复查显示内瘘流量下降至1 500 ml/min左右,IJV反流停止,血流呈淤滞状态。术后半年超声复查,IJV反流又复发同术前,不伴明显不适症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肺复张联合肱动脉峰流速变异度预测患者术中容量反应性的准确性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评价肺复张联合肱动脉峰流速变异度(ΔVp)预测患者术中容量反应性的准确性。方法:择期全麻下行开腹胃肠手术患者64例,年龄18~64岁,性别不限,BMI 19~26 kg/m 2,ASA分级Ⅰ或Ⅱ级,NYHA分级Ⅰ或Ⅱ级。麻醉诱导后依次进行肺复张(保持30 cmH 2O气道正压10 s)和容量负荷试验。于肺复张开始时采用超声测量ΔVp。于肺复张前(T 1)、肺复张时(T 2)、容量负荷前(T 3)、容量负荷后(T 4)记录MAP、HR、CVP、SV,计算各指标肺复张前后变化率(ΔMAP LRM、ΔHR LRM、ΔCVP LRM、ΔSV LRM)和容量负荷试验前后变化率(ΔMAP VE、ΔHR VE、ΔCVP VE、ΔSV VE)。以ΔSV VE≥15%定义容量负荷试验阳性,分为有反应组(≥15%,R组)和无反应组(<15%,NR组)。 结果:R组34例,NR组30例。与NR组比较,R组T 2时MAP和T 1,2时SV降低,ΔMAP LRM、ΔMAP VE、ΔSV LRM和ΔSV VE升高,ΔVp升高( P<0.05)。ΔVp与ΔSV VE呈正相关( r=0.829, P<0.05),ΔSV LRM与ΔSV VE呈负相关( r=-0.876, P<0.05),ΔVp与ΔSV LRM呈负相关( r=-0.819, P<0.05)。肺复张联合ΔVp预测患者容量反应性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808,诊断阈值32.3%,灵敏度75.3%,特异度88.2%。 结论:肺复张联合ΔVp(≥32.3%)可准确预测患者术中容量反应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吸气努力对液体反应性的影响:健康青年人预测模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分析健康青年人吸气量与肱动脉峰流速变异度的相关性,探讨吸气努力对液体反应性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采用便利抽样方法,对2021年11月至2022年3月在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工作或学习的健康青年受试者进行筛查。利用便携式肺功能仪测量受试者平静呼吸、中等力量呼吸和深呼吸3种状态下的吸气量Vt1、Vt2、Vt3,用于评估吸气努力程度;同时超声多普勒测量肱动脉峰流速变异度(ΔV 峰值),用于判断液体反应性。比较3种呼吸状态下的ΔV 峰值差异,对吸气量和ΔV 峰值进行相关性分析,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并根据曲线下面积预测吸气努力诱发出现液体反应性的敏感度和特异度。 结果:67名受试者完成全部筛查,其中医学生67.16%(45/67)、医务人员17.91%(12/67)、护理员14.94%(10/67)。年龄(29.24±7.77)岁,按性别分为男性组21名,女性组46名。男女2组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0.47, P=0.638)。男性组身高、实际体质量、体质量指数和理想体质量均高于女性( t值分别为9.64、7.03、2.86、13.71,均 P<0.05)。男性组Vt1、Vt2、Vt3对应的ΔV 峰值分别为(9.17±3.04)%、(14.80±8.17)%、(30.10±16.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22.17, P<0.001)。女性组Vt1、Vt2、Vt3对应的ΔV 峰值分别为(9.89±3.51)%、(16.39±9.16)%和(31.06±13.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59.13, P<0.001)。2组Vt1-ΔV 峰值、Vt2-ΔV 峰值和Vt3-ΔV 峰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t值分别为0.81、0.68、0.25,均 P>0.05)。吸气量与ΔV 峰值呈明显正相关( r=0.63,95% CI=0.54~0.71, P<0.001);二者之间线性回归方程为ΔV 峰值=5.36+0.57×吸气量[ml/kg(理想体质量)]。以ΔV 峰值=10%为液体反应性判断标准,预测吸气努力诱发液体反应性的AUC为0.77(95% CI:0.71~0.83, P<0.001),吸气量最佳阈值为17.49 ml/kg(理想体质量),敏感度为69.72%,特异度为76.27%。以ΔV 峰值=15%为液体反应性判断标准,预测出现液体反应性的AUC为0.87(95% CI:0.81~0.91, P<0.001),吸气量最佳阈值为25.43 ml/kg(理想体质量),敏感度为77.78%,特异度为84.68%。 结论:健康青年人吸气努力程度与肱动脉峰流速变异度明显正相关,且强烈自主呼吸会诱发出现液体反应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无名动脉狭窄或闭塞的腔内治疗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腔内治疗无名动脉狭窄或闭塞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9年1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确诊为无名动脉狭窄或闭塞的11例患者资料,均接受腔内治疗。总结其症状、手术方式、并发症、支架通畅情况并分析患侧上肢收缩压及血液峰值血流速的变化。结果:11例患者均行腔内支架成形术,手术均成功并获得随访,随访时间4~69(30.1±23.4)个月;2例术中使用脑保护伞,其中1例行同侧颈动脉内膜剥脱术,1例因对侧颈内动脉重度狭窄行支架植入术;1例术中发现无名动脉、左颈总动脉重度狭窄,一期行无名动脉支架植入术,半年后行左颈总动脉支架植入术。6例为股动脉入路,2例为肱动脉入路,1例经腋动脉与股动脉穿刺入路,2例为右颈部切开逆穿颈总动脉与股动脉联合入路。3例患者分别在术后第6、7、12个月出现支架内再狭窄,1例患者行无名动脉支架内球囊扩张术,2例患者行再次支架植入术,术后支架内血流均恢复通畅;1例术后14个月出现支架内再闭塞,因临床症状改变不明显未干预,本组病例临床再干预率为3/11,一期通畅率为7/11,二期通畅率为10/11。10例患者术后症状较前缓解,1例患者右上肢无力无明显改变。所有患者均无并发症。术前、术后右上肢收缩压、脉压差、无名动脉峰值血流速度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腔内治疗无名动脉狭窄或闭塞疗效确切,应根据病变情况及患者全身状况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和方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呼气末阻断期间肱动脉峰流速变异度对老年患者术中容量反应性的预测作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呼气末阻断(end expiratory obstruction, EEO)期间肱动脉峰流速变异度(brachial artery peak velocity variation, ΔVp)对老年患者术中容量反应性的预测作用。方法:选择拟在全身麻醉下行择期胃肠手术的老年患者,ASA分级Ⅰ、Ⅱ级,心功能Ⅰ、Ⅱ级,麻醉诱导后所有患者先后进行EEO试验和容量负荷(volume expansion, VE)试验,记录EEO前、EEO期间、VE前、VE后的MAP、心率、CVP等血流动力学指标,计算各指标实验前后差值(Δ),记录EEO开始前每搏量变异度(stroke volume variation, SVV)。在EEO开始时、扩容前超声测量肱动脉峰流速并计算ΔVp。将扩容后每搏量增加值(increment rate of stroke volume, ΔSV)≥15%的患者纳入有反应组,<15%的患者纳入无反应组;共纳入84例患者,有反应组43例,无反应组41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 ROC)曲线评价各指标对容量反应性的预测作用。结果:EEO试验前后和VE试验前后有反应组ΔMAP、ΔSV高于无反应组( P<0.05),心率差值(ΔHR)、ΔCVP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EEO试验前有反应组SVV高于无反应组( P<0.05)。有反应组EEO期间ΔVp和VE前ΔVp高于无反应组( P<0.05)。EEO试验前后ΔMAP、ΔHR、ΔCVP,EEO试验期间ΔVp及EEO前SVV预测容量反应性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 AUC)分别为0.862、0.615、0.514、0.524、0.797;VE试验前后ΔMAP、ΔHR、ΔCVP及VE前ΔVp预测容量反应性的AUC分别为0.667、0.521、0.542、0.779。EEO期间ΔVp≥30.2%为截断值,敏感度91.1%,特异性81.8%,EEO前SVV≥8.7%为截断值,敏感度84.5%,特异性73.4%,VE前ΔVp≥27.6%为截断值,敏感度81.5%,特异性72.8%。 结论:本研究中,EEO期间ΔVp≥30.2%可对老年患者术中患者容量反应性进行有效预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床旁超声在感染性休克患者容量反应性评估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床旁超声在评估感染性休克患者容量反应性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4月至2021年2月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ICU收治的102例感染性休克患者,依据患者容量负荷实验(VE)后心脏每搏量增加值(ΔSV)将患者分为有反应组和无反应组,比较两组患者VE前后各项血流动力学参数。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ΔSV与各血流动力学指标间的关系;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各血流动力学指标评估感染性休克患者容量反应性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102例患者中有反应54例,无反应48例。VE前,有反应组下腔静脉扩张指数(ΔIVC 1)、下腔静脉呼吸变异率(ΔIVC 2)、主动脉峰值流速呼吸变异率(ΔVpeak AO)、肱动脉最大速度变异率(ΔVpeak BA)及股动脉峰值血流速度呼吸变化率(ΔVpeak CFA)均高于无反应组(均 P<0.05),两组患者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VE后,有反应组HR、ΔIVC 1、ΔIVC 2、ΔVpeak AO、ΔVpeak BA及ΔVpeak CFA显著降低,MAP和CVP显著增加(均 P<0.05);无反应组CVP显著降低( P<0.05),其他指标未发生明显变化。VE前ΔIVC 1、ΔIVC 2、ΔVpeak AO、ΔVpeak BA及ΔVpeak CFA与ΔSV呈正相关( r=0.589,0.647,0.697,0.621,0.766;均 P<0.05),而CVP与ΔSV无相关性( r=-0.345, P>0.05)。VE前ΔIVC 1、ΔIVC 2、ΔVpeak AO、ΔVpeak BA及ΔVpeak CFA预测感染性休克患者容量反应性的曲线下面积均>0.7,灵敏度和特异度均较高。 结论:床旁超声监测ΔIVC、ΔVpeak AO、ΔVpeak BA及ΔVpeak CFA均能较好地评估感染性休克患者容量反应性,可为临床液体复苏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肌肉能量技术联合高压氧治疗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的效果及对上肢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探讨肌肉能量技术联合高压氧治疗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的效果及对上肢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为回顾性分析,选择2021年1月至2023年3月阜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脑卒中恢复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肌肉能量技术联合高压氧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上肢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改良Barthel指数(MBI)、改良Ashworth量表(MAS)评分,并检测与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的肱肌、肱二头肌和肱桡肌的剪切波弹性成像(SWE)值、血清γ-氨基丁酸、谷氨酸水平及大脑中动脉峰值流速(Vs)、平均流速(Vm)、血管阻力指数(RI).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2.50%,高于对照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4周后的上肢FMA评分、MBI评分分别为(56.48±6.22)、(79.50±6.47)分,均高于对照组[(39.85±6.06)、(71.28±6.31)分],MAS评分为(1.03±0.16)分,低于对照组[(1.40±0.50)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4周后的肱肌、肱二头肌和肱桡肌的SWE值分别为(25.40±6.37)、(29.03±5.22)、(21.63±3.43)kPa,均低于对照组[(42.33±8.93)、(41.23±6.14)、(26.43±4.09)kPa],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4周后血清γ-氨基丁酸水平为(9.11±1.92)μmol/L,高于对照组[(5.81±1.92)μmol/L],谷氨酸水平为(189.27±19.73)μmol/L,低于对照组[(224.27±29.14)μ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4周后的大脑中动脉Vs、Vm分别为46.90±6.37、36.33±4.92,均高于对照组(40.45±6.52、32.15±4.88),RI为36.70±2.26,低于对照组(73.60±3.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肌肉能量技术联合高压氧治疗能够增加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的临床获益,进一步改善上肢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40m高压空气暴露对潜水员肱动脉功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探讨 40 m高压空气暴露对潜水员肱动脉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 5 名潜水员作为受试者.所有受试者均接受最高压力为 40 m的高压空气暴露,高气压暴露时间共计190 min.采用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测高气压暴露前后受试者的肱动脉直径、收缩峰值流速(SPV)、阻力指数(RI),计算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FMD),评价高气压暴露对肱动脉功能的影响.结果 与高气压暴露前相比,高气压暴露后肱动脉直径呈下降趋势(P>0.05),RI和FMD稍有升高(P>0.05),而SPV下降(P<0.05).结论 40 m高压空气暴露可导致肱动脉收缩,血流阻力增加、流速下降,但对肱动脉的功能影响较小,FMD变化不显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体位性低血压患者的脑血流改变(附1例报告)
编辑人员丨2024/7/13
目的 探讨1 例颈髓损伤后无症状体位性低血压患者脑血流的自身调节机制.方法 对患者进行直立倾斜实验,测量其肱动脉血压,使用TCD监测患者脑血流的参数变化,并计算脑血管阻力(CVR).结果 患者在平卧位时血压和右侧大脑中动脉收缩期峰流速(Vs)、舒张末期血流速度(Vd)、平均血流速度(Vm)、搏动指数(PI)及CVR均正常,倾斜30°、60°和90°时,血压、Vs、Vd、Vm和CVR均降低,PI均升高.结论 颈髓损伤后无症状体位性低血压患者在出现体位性低血压时,脑血管收缩,脑血流减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13
-
超声引导下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的临床效果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4/4/6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治疗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的临床效果.方法 收集80例血液透析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患者,根据治疗所行术式不同分为PTA组60例及外科组20例,PTA组行超声引导下PTA治疗,外科组行内瘘切除重建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前、术后 3 d时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血管的超声参数,包括内径(D)、横断面积(S)、狭窄部位峰值流速(Vmax)、肱动脉阻力指数(RI)、收缩期最大流速(PSV);比较两组手术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初级通畅率;比较两组术前及术后7 d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白细胞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结果 两组术前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血管D、S、Vmax、RI、PS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同组术前比较,术后3 d两组D、S均升高,Vmax、RI、PSV均下降(P均<0.05);与外科组术后3 d比较,PTA组D、S均升高,Vmax、RI、PSV均下降(P均<0.05).两组手术技术成功率、手术临床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术后3、6、9个月初级通畅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术前血清MCP-1、VEGF-A、IL-6、hs-CR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同组术前比较,术后7 d血清MCP-1、VEGF-A、IL-6、hs-CRP均下降(P均<0.05);与外科组术后7 d比较,PTA组血清MCP-1、VEGF-A、IL-6、hs-CRP均下降(P均<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PTA治疗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临床效果良好,且应用安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