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健脾化痰汤联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肺脾两虚证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评价健脾化痰汤联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COPD稳定期肺脾两虚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7年2月-2018年2月符合本院入选标准的102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51例。对照组采用西药常规疗法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健脾化痰汤。2组均连续治疗3个月。分别于治疗前后从咳嗽、咳痰、胸闷、喘息、乏力、大便异常、纳食异常7个方面进行中医症状评分,采用肺功能仪检测FEV1、FVC,计算FEV1/FVC比值,采用ELISA法检测痰液中TNF-α、IL-6及IL-8水平,评价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82.4%(42/51)、对照组为62.8%(32/5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4.923, P=0.027)。研究组治疗后咳嗽、咳痰、胸闷、喘息、乏力、大便异常及纳食异常评分均低于对照组( t值分别为8.705、6.969、9.844、9.140、15.540、11.941、5.968, P值均<0.01)。治疗后,研究组FEV1[(1.97±0.50)L比(1.58±0.43)L, t=4.223]、FVC[(2.57±0.47)L比(2.13±0.45)L, t=4.829]、FEV1/FVC[(76.65±4.11)比(74.18±4.33), t=2.955]均高于对照组( P<0.01)。研究组治疗后痰液中TNF-α、IL-6、IL-8水平低于对照组( t值分别为3.917、5.598、8.846, P值均<0.01)。 结论:健脾化痰汤联合西医常规疗法可明显减轻COPD稳定期肺脾两虚证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肺功能,抑制气道炎症反应,且安全性较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基于隐结构结合系统聚类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医常见证候特征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中医常见证候分布及特征,为临床辨证提供依据。方法:检索2020年2月24日前公开发表的新冠肺炎中医诊疗方案及证候相关文献,建立数据库。采用Lantern 5.0和SPSS 20.0软件,运用隐结构法和系统聚类分析,结合证候及其相关症状的频次及构成比,分析新冠肺炎中医常见证候及症状特征。结果:纳入诊疗方案及相关文献42篇,包括212条证候记录。基于频数>10次的53个症状建立隐结构模型,得到隐变量;结合医学专业知识,对隐变量进行综合聚类,最终得到14个隐变量,综合聚类为7个证候,包括邪热犯肺证、内闭外脱证、湿热蕴肺证、气阴两虚证、疫毒闭肺证、寒湿郁肺证、肺脾气虚证。对频数>10次的53个症状进行因子分析,得到14个公因子;提取每个因子中因子载荷系数≥0.3的症状进行系统聚类,得到6个有意义的症状组合,并根据每个症状组合推断出6个潜在证候,分别为疫毒闭肺证、邪热犯肺证、气阴两虚证、内闭外脱证、寒湿郁肺证、湿热蕴肺证。对证候频数的描述显示,纳入文献涉及证候25个,其中构成比≥5%的证候有内闭外脱证(14.62%)、疫毒闭肺证(13.68%)、湿热蕴肺证(12.74%)、肺脾气虚证(10.85%)、寒湿郁肺证(8.50%)、气阴两虚证(8.50%)、邪热犯肺证(8.02%)、湿遏肺卫证(5.66%);涉及症状87个,累计频次2 838次,包括苔腻(5.25%)、发热(4.83%)、舌红(4.37%)、脉数(3.74%)、乏力(3.46%)等。根据以上结果总结出新冠肺炎常见证候及其主要症状分别为:① 邪热犯肺证:发热、咳嗽、咽干、头痛、周身酸楚、大便秘结等;② 寒湿郁肺证:恶寒、周身酸楚、呕恶、脘腹胀满、便溏等;③ 湿热蕴肺证:咳嗽、痰黏难咯、纳呆、渴不欲饮、大便秘结等;④ 疫毒闭肺证:发热、咳嗽、痰黄、喘促、憋气、口唇青紫等;⑤ 内闭外脱证:神昏、烦躁、憋气、汗出肢冷、口唇青紫等;⑥ 气阴两虚证:干咳、自汗、乏力、口干渴、手足心热、便溏等;⑦ 肺脾气虚证:咳嗽、喘息、自汗、乏力、呕恶、便溏等。结论:新冠肺炎中医常见证候有邪热犯肺证、寒湿郁肺证、湿热蕴肺证、疫毒闭肺证、内闭外脱证、气阴两虚证及肺脾气虚证等,为临床辨证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2 139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中医证候分布的单组率Meta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系统评价2019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中医证候发生率,为规范新冠肺炎中医辨证提供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中华医学期刊网、PubMed、Embase数据库自建库至2020年3月31日发表的有关新冠肺炎中医证候的横断面调查和病例系列研究,由2名研究员独立筛选文献,提取中医证候等相关数据,并依据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推荐的质量评估工具进行文献质量评价,应用Stata 14.0软件对中医证候进行单组率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横断面研究13篇、病例系列研究5篇,共计2 139例患者。对横断面调查研究的分析显示,在混杂因素的识别、控制及分析方法准确性上风险偏倚较高,在结局指标测量的信度和效度方面描述不清楚;对病例系列研究的分析显示,整体风险偏倚较小,但缺乏评估纳入患者全面性的描述。对纳入的18篇文献中病位与病性证素一致的中医证候进行合并,共整理出新冠肺炎中医证候33种,其中发生数≥50例、发生率≥10%以及有统计学意义〔指95%可信区间(95% CI)不跨越无意义线0〕的中医证候有10种,分别是寒湿阻肺证(469例、发生率28.2%、95% CI为5.9%~50.6%)、湿热蕴肺证(247例、发生率32.1%、95% CI为10.7%~53.6%)、疫毒闭肺证(228例、发生率28.9%、95% CI为12.5%~45.2%)、肺脾气虚证(202例、发生率22.1%、95% CI为9.5%~34.7%)、湿毒郁肺证(180例、发生率41.2%、95% CI为18.4%~64.1%)、湿阻肺脾证(81例、发生率56.3%、95% CI为48.1%~64.4%)、邪热壅肺证(76例、发生率31.1%、95% CI为25.3%~36.9%)、湿阻肺胃证(70例、发生率13.4%、95% CI为10.4%~16.3%)、热毒闭肺证(55例、发生率16.9%、95% CI为8.3%~25.5%)、气阴两虚证(53例、发生率13.7%、95% CI为2.7%~24.8%)。亚组分析显示,横断面研究符合上述条件的中医证候有6种,分别为寒湿阻肺证(200例、发生率20.9%、95% CI为12.6%~29.2%)、湿热蕴肺证(221例、发生率41.8%、95% CI为9.4%~74.2%)、湿毒郁肺证(120例、发生率41.4%、95% CI为8.6%~74.3%)、肺脾气虚证(115例、发生率19.2%、95% CI为6.8%~31.7%)、邪热壅肺证(76例、发生率31.1%、95% CI为25.3%~36.9%)和气阴两虚证(53例、发生率13.7%、95% CI为2.7%~24.8%);病例系列研究有3种,分别为疫毒闭肺证(133例、发生率44.0%、95% CI为24.5%~63.4%)、肺脾气虚证(87例、发生率38.7%、95% CI为32.3%~45.0%)、湿毒郁肺证(60例、发生率40.6%、95% CI为29.3%~52.0%)。 结论:2019新冠肺炎中医证候分布较广泛、复杂,主要中医证候有寒湿阻肺证、湿热蕴肺证、疫毒闭肺证、肺脾气虚证、湿毒郁肺证、湿阻肺脾证、邪热壅肺证、湿阻肺胃证、热毒闭肺证和气阴两虚证10种,可为新冠肺炎中医辨证规范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中药复方治疗免疫性复发性流产临床及机制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复发性流产多与免疫异常密切相关。目前免疫性复发性流产中医证型主要有肾虚血瘀证、脾肾两虚证、血热证、脾虚证及肺肾气虚证;治疗常用中药复方多可补益肾气并取效,故考虑本病病机以肾虚为主。中药复方作用机制主要与调节激素分泌、调节免疫平衡、改善局部微循环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肺小结节患者中医证型与临床指标相关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肺小结节患者中医证型分布与其胸部CT影像学特征及肿瘤标志物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及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2016年6月-2018年5月收治的420例肺小结节患者的病历资料。运用频数分析和Pearson相关性分析等统计方法,分析中医证型与临床高危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患者中医证型以肺脾气虚证为主(28.8%),之后依次为气阴两虚证(27.6%)、肺阴虚证(22.9%)、气虚血瘀证(12.4%)和肝郁脾虚证(8.3%)。与气虚血瘀证患者比较,肝郁脾虚证患者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 CEA)水平明显降低( P<0.01);与气阴两虚证患者比较,肺阴虚证患者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水平明显升高( P<0.01),气虚血瘀证患者CYFRA21-1水平降低( P=0.014);与肺阴虚证患者比较,肺脾气虚证患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 NSE)水平降低( P=0.044),肝郁脾虚证患者NSE水平明显升高( P=0.005);各证型间SC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F=0.825, P=0.551)。肺阴虚证与慢性支气管炎(以下简称"慢支")史、边缘光滑、有毛刺呈中度相关( r值分别为0.613、-0.628、0.755);气阴两虚证与实性呈低度相关( r=-0.421);肺脾气虚证与实性呈中度相关( r=0.540),与慢支史、磨玻璃、圆形、类圆形、边缘光滑呈低度相关( r值分别为-0.303、-0.495、0.376、-0.337、0.319);肝郁脾虚证与吸烟史、慢支史、左肺下叶、孤立病灶、多发病灶、类圆形、NSE水平相关( r值分别为-0.099、-0.150、0.120、0.113、-0.113、-0.107、0.133);气虚血瘀证与分叶状呈中度相关( r=0.682),与边缘不规则呈低度相关( r=0.470)。 结论:肺小结节患者中医辨证分型与临床指标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患者肿瘤标志物水平在不同证型间具有差异性,其中肺阴虚证和气虚血瘀证患者发展为恶性肿瘤的危险度较高,而肺脾气虚证、气阴两虚证和肝郁脾虚证发展为恶性肿瘤的危险度相对偏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隐源性机化性肺炎的中医临床表现、证候及病位特征的回顾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分析隐源性机化性肺炎(COP)患者的中医临床表现、证候及病位特征.方法 选择2015年4月—2022年3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诊断的COP患者56例,对其中医四诊信息及辨证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6例患者中常规体检时发现的无症状者2例,余首发症状共7种,以咳嗽和喘憋为最常见症状;其次为咳痰,气短和发热.56例患者共涉及21种症状,其中,喘、咳嗽、汗出、咳痰、胸闷和气短为主要症状,出现频率均超过50%.与未合并纤维化患者比较,合并纤维化患者胸闷比例低(P<0.05);与未服用糖皮质激素患者比较,服用糖皮质激素患者汗出、渴而多饮和腰膝酸软比例高(P<0.05,P<0.01).56例患者中舌淡最多,白苔为最主要舌苔,脉弦和脉滑为最主要脉象,出现频率均超过50%.与未合并纤维化患者比较,合并纤维化患者中脉弦的比例低(P<0.05);与未服用糖皮质激素患者比较,服用糖皮质激素患者中脉弦、脉滑和脉数的比例高(P<0.01,P<0.05).56例患者中48例为虚实夹杂证,5例为虚证,3例为实证.虚证以气虚为主,其次为阴虚、阳虚.结合脏腑辨证,证候类型出现频率最高的是肺气虚,其次是肾阴虚、脾气虚,出现频率均超过30%.虚证以两证或三证同时出现,主要为肺脾气虚兼夹肾阴虚证和脾气虚兼夹肾阴虚占比较高.实证以寒饮停肺、痰湿阻肺、气郁伤肺和瘀阻肺络为主,出现频率均超过25%.证型组合主要为痰湿阻肺兼夹气郁伤肺和寒饮停肺兼夹瘀阻肺络证.与未合并纤维化患者比较,合并纤维化患者中肾阳虚证、瘀阻肺络证的比例高(P<0.05,P<0.01),气郁伤肺证的比例低(P<0.01);与未服用糖皮质激素的患者比较,服用糖皮质激素的患者肾阴虚证的比例高(P<0.01),肺阳虚证、瘀阻肺络证的比例低(P<0.05).56例患者病位分布以肺居多,其次为肾、脾和胃.其中,与未服用糖皮质激素患者比较,服用糖皮质激素患者病位在肾、脾的比例高(P<0.05,P<0.01).结论 COP中医临床症状以肺系症状为主,证候类型虚实夹杂,主要病位为肺脏.服用糖皮质激素患者易出现汗出、口渴多饮、腰膝酸软等肾阴亏虚证候,病位在肾、脾比例高;未合并纤维化患者胸闷、脉弦多见,证候类型多见实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八段锦操在肺脾气虚型肺癌患者化疗后康复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周前
目的 观察八段锦操在肺脾气虚型肺癌患者化疗后康复锻炼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3月肺脾气虚型肺癌化疗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肺脾气虚型肺癌患者化疗后康复锻炼采用缩唇呼吸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八段锦操康复锻炼.3个化疗周期结束后,观察两组患者中医症候积分、活动能力、治疗依从性及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中医症候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01).观察组患者6 min步行距离、Frankl量表评分和KP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01).结论 八段锦操在肺脾气虚型肺癌患者化疗后康复锻炼中疗效较好.能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增加活动能力,提高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周前
-
基于数据挖掘探讨国医大师张琪治疗儿童肾病综合征激素撤减期用药规律
编辑人员丨3周前
目的 采用数据挖掘方法对国医大师张琪教授治疗儿童肾病综合征激素撤减期的用药规律进行分析,传承其学术思想.方法 收集2008年1月-2018年12月黑龙江省中医医院张琪教授门诊的儿童肾病综合征激素撤减期患者病案,利用Excel2019建立数据档案,基于中医传承计算平台3.5,运用频次统计、关联规则、聚类分析等数据挖掘方法,探讨张琪教授用药规律.结果 共筛选纳入中药处方271首,涉及中药194味,药物总频次为4 610.高频药物包括甘草、黄芪、莲子、麦冬、地骨皮、茯苓、太子参、柴胡、金银花等.药性以寒、平居多,药味以甘、苦、辛为主,归经以肺经、脾经、肾经居多.药物功效统计中补虚类、清热类、利水渗湿类使用频次较高.关联规则分析得出高频药物组合模式184组;支持度为60%时,包含核心药物组合为黄芪、太子参、莲子、麦冬、地骨皮、茯苓、甘草;聚类分析得到6类新方组合.结论 儿童肾病综合征激素撤减期以肺、脾、肾三脏虚弱为本,多见气阴两虚证,张琪教授治疗本病以调理肺脾肾之气为要,清补兼施,随证治以清利湿热、理气和胃、利水渗湿之品,以调整阴阳平衡为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周前
-
基于数据挖掘探讨中药复方治疗气阴两虚型2型糖尿病的用药规律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挖掘中药复方治疗气阴两虚型 2 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的用药规律.方法 从中国知网、维普中文平台、中国生物医学文献系统、万方知识平台和PubMed数据库检索相关的临床研究,建立数据库,通过SPSS Statistics和SPSS Modeler软件对复方进行药物剂型、频数、药性、药味、归经、剂量、关联规则和系统聚类等分析,深入挖掘处方用药规律.结果 共有241 首复方,175 味中药纳入数据库中.黄芪、生地黄和山药是气阴两虚型T2DM治疗复方使用频率最高的单药.黄芪、山药和丹参在所有复方中的整体应用剂量偏大,而五味子、黄连和甘草的应用剂量偏小.丹参是夹瘀兼证中最常应用的活血化瘀药,黄连和知母是夹热兼证最常应用的清热药,黄连和苍术是夹痰/夹湿兼证应用最高频的除湿药.复方中药的药性以寒性和平性为主,药味以甘味和苦味为主,药物归经以肺经、脾经和肾经居多.气阴两虚型T2DM治疗复方中潜在支持度最高的对药及角药分别是"黄芪-生地黄"和"黄芪-生地黄-山药".高频药物聚类分析显示存在 5 个潜在的核心处方.结论 数据挖掘较为全面地揭示了气阴两虚型T2DM治疗复方的用药规律,为气阴两虚型T2DM的临床和科研工作提供了思路借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基于"本体虚弱,湿瘀毒蕴"论治溃疡性结肠炎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溃疡性结肠炎(UC)是消化系统常见的疑难杂病,其病情迁延难愈,易反复发作.脾胃虚弱,运化失司,水湿内停,气血不畅,久成瘀毒,留注肠络,渐成湿热→血瘀→浊毒内伏的恶性循环.脾气亏虚为溃疡性结肠炎发病之本,久之脾肾两虚,且湿、热、瘀、毒等病理因素为标.故紧抓病机,从以下三方面辨治:清热化湿,活血化瘀,祛除毒邪;疏肝健脾,养血安神,宣发肺气;益气健脾,温肾助阳,防邪潜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