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腹膜后单孔与多孔腹腔镜肾上腺肿瘤切除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探讨经腹膜后单孔腹腔镜(LESS)肾上腺肿瘤切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于2015年1月至2023年3月接受多孔腹腔镜及LESS肾上腺肿瘤切除术的13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LESS组50例患者,传统腹腔镜肾上腺肿瘤切除(LA)组80例患者.收集两组患者年龄、性别、肿瘤位置、合并基础疾病、肿瘤最大径等基线资料,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相关指标.结果 LESS组与LA组手术时间[(95±52)min vs.(101±58)min)]、引流管留置时间[(4.9±1.5)d vs.(6.7±1.0)d]、术后切口满意度、疼痛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20.2±13.2)mL vs.(25.6±11.3)mL]、住院时间[(5.9±1.3)d vs.(7.8±1.0)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无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LA组有1例患者中转开放手术.结论 经腹膜后LESS肾上腺肿瘤切除术安全、有效,切口较多孔腹腔镜更美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消化道支气管源性囊肿临床误诊3例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本组3例消化道支气管源性囊肿分别位于食管、胃底及十二指肠,其中男2例,女1例,年龄47~58岁。临床上发生于食管的1例表现为烧心不适、偶有阵发性隐痛,发生于胃肠道的2例无特殊表现,均在查体中发现。术前2例误诊为黏膜下平滑肌瘤,1例误诊为左肾上腺肿瘤。3例均行手术治疗,病变最大径0.3~5.5 cm。术后恢复良好,随访至今无复发及转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4 276例垂体瘤的回顾性临床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总结不同激素分泌类型垂体瘤患者人群分布及临床特征,分析近16年垂体瘤疾病谱变化,指导临床诊疗。方法:收集2005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首次住院诊疗的4 276例垂体瘤患者的病例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入院日期、临床诊断、是否手术、术后病理诊断等,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16年间就诊于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的垂体瘤患者共4 276例,其中男性1 871例(占比43.76%),女性2 405例(占比56.24%),平均就诊年龄(44.1±13.9)岁。(2)垂体瘤以无功能瘤(占比60.67%)、泌乳素瘤(16.10%)、生长激素瘤(13.93%)居多,无功能瘤多集中于41~60岁人群,泌乳素瘤、生长激素瘤多集中于21~40岁人群。(3)随时间进展,垂体瘤患者住院例数呈现逐步增加的趋势,高峰出现在2012年,垂体生长激素瘤及垂体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瘤患者占比呈现逐年增加趋势,而无功能瘤患者占比呈现下降趋势。结论:垂体无功能瘤、泌乳素瘤、生长激素瘤仍是临床最常见的3种垂体瘤,住院垂体无功能瘤病例占比随时间进展呈现逐步下降趋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肿瘤直径及平扫CT值在肾上腺占位良恶性判定中的价值评估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不同肿瘤直径和平扫计算机断层扫描(CT)值肾上腺占位的病理特征分布,并分析肿瘤直径及平扫CT值在肾上腺占位肿瘤良恶性中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1月至2022年10月至南京鼓楼医院就诊并行肾上腺占位切除术的1 367例患者资料。根据肿瘤直径与平扫CT值将占位分为4组,分别比较4组患者的临床及病理特征。 Logistic回归分析肿瘤直径和平扫CT值与恶性肾上腺占位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两者在肾上腺占位肿瘤良恶性中的诊断价值。 结果:肾上腺皮质腺癌和其他恶性肿瘤所占比例随着肿瘤直径或平扫CT值的增加而升高。校正年龄、性别后,肿瘤直径( OR=1.624,95% CI 1.464~1.803, P<0.001)和平扫CT值( OR=1.108,95% CI 1.079~1.138, P<0.001)是恶性肾上腺占位的预测因素。肿瘤直径和平扫CT值诊断肾上腺恶性占位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38和0.892,最佳切点分别为>3.4 cm和>30 HU时,灵敏度分别为75.5%和83.7%,特异度分别为80.5%和84.4%。肿瘤直径(>3.4 cm)联合平扫CT值(>20 HU)诊断恶性肾上腺占位的AUC为0.927,灵敏度为71.4%,特异度为90.1%。 结论:肿瘤直径及平扫CT值在肾上腺良恶性占位的评估中有重要价值。肿瘤直径(>3.4 cm)联合平扫CT值(>20 HU)具有最佳的诊断效率,该联合指标的临床应用在有效诊断恶性肾上腺占位的同时避免患者接受不必要的进一步检查或手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开腹和腹腔镜Glisson蒂横断式解剖性肝段切除术治疗肝细胞癌的疗效比较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比较开腹和腹腔镜Glisson蒂横断式解剖性肝段切除术治疗肝细胞癌的疗效。方法:回顾性收集2012年3月—2015年11月在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行Glisson蒂横断式肝段切除术的138例肝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45例行腹腔镜手术者设为腹腔镜组,93例开腹手术者并根据倾向性评分最临配比法选取其中45例设为开腹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手术情况、应激指标、肝功能指标以及术后生存率,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患者5年预后的影响因素。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Mean± SD)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 χ2检验。 结果:腹腔镜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输血病例、并发症病例、术后进食时间、拔除引流管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219.48±53.61) min、(208.53±39.74) mL、2例、3例、(3.62±0.51) d、(4.73±0.85) d、(10.59±1.37) d,开腹组分别为(185.37±46.92) min、(267.49±35.83) mL、8例、10例、(4.56±0.73) d、(5.29±0.94) d、(13.87±1.68) d,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腹腔镜组的皮质醇、去甲肾上腺素、C反应蛋白、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总胆红素、白蛋白水平分别为(258.39±30.76) ng/mL、(66.78±7.31) ng/mL、(28.39±3.45) μg/mL、(66.51±7.14) U/L、(73.39±7.85) U/L、(20.67±2.74) μmol/L、(37.52±6.48) g/L,开腹组分别为(316.92±37.51) ng/mL、(75.63±8.39) ng/mL、(38.47±4.56) μg/mL、(82.39±9.06) U/L、(94.05±9.74) U/L、(22.93±3.18) μmol/L、(34.65±5.87) g/L,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开腹组与腹腔镜组术后1、3、5年总生存率、无瘤生存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显示,HBsAg阳性、Child-Pugh分级、甲胎蛋白、肿瘤直径是影响患者5年预后的危险因素( HR=6.627、7.518、5.143、4.881;95% CI:1.516~9.738、2.382~12.495、3.078~6.249、1.925~7.723; P<0.05)。 结论:在选择性肝细胞癌病例中采用开腹和腹腔镜Glisson蒂横断式肝段切除术的远期疗效一致,但腹腔镜手术能减少术中出血量、输血病例及并发症,利于及早拔除引流管和进食,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应激反应,促进肝功能恢复,因而近期疗效更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胸腔镜下肺段及肺叶切除术治疗肺小结节后创伤应激及肺功能指标观察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胸腔镜下肺段及肺叶切除术治疗肺小结节对创伤应激及肺功能指标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非随机同期对照试验研究。采用非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上海健康医学院附属崇明医院110例肺小结节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分为肺段切除术组(62例)与肺叶切除术组(48例)。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数目、引流量、引流时间、住院时间,术前及术后3 d的皮质醇(Cor)、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2组术后1 d、3 d、7 d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前及术后3个月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 1%pred)、用力肺活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VC%pred)、每分钟最大通气量占预计值百分比(MVV%pred)的改变值ΔFEV 1%pred、ΔFVC% pred、ΔMVV% pred,2组术后并发症。 结果:2组手术时间、淋巴结数目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肺段切除术组术中出血量、引流量、引流时间、住院时间均少于肺叶切除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术后3 d 2组Cor、ACTH、IL-6、CRP水平均高于术前,肺段切除术组Cor、ACTH、IL-6、CRP水平均低于肺叶切除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2组术后1 d、3 d、7 d的VAS评分呈逐渐降低趋势,但肺段切除术组VAS评分降低得更多,2组的组间、时点间以及组间·时点间的交互作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肺段切除术组ΔFEV 1%pred、ΔFVC%pred、ΔMVV%pred均低于肺叶切除术组[(8.89±2.52)%比(18.53±2.62)%、(8.21±2.15)%比(15.53±2.10)%、(9.37±2.71)%比(16.98±2.4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值分别为19.56、17.89、15.27,均 P<0.001)。2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84%(3/62)比12.50%(6/48), χ2=2.11, P>0.05]。 结论:胸腔镜下肺段及肺叶切除术治疗肺小结节均安全有效。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在减少术中出血量和引流量,缩短引流时间和住院时间,减轻创伤应激反应和疼痛程度,减少肺功能损伤等方面效果更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儿童眼球阵挛-肌阵挛综合征9例临床诊治与标准化分级量表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总结儿童眼球阵挛-肌阵挛综合征(OMS)的临床特征,使用OMS严重程度标准化分级量表进行病情严重程度的评估与预后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2019年就诊于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神经科、肿瘤科门诊和病房的诊断为OMS的9例患儿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随访,使用OMS严重程度标准化分级量表进行病情评估及预后分析。结果:9例OMS中男性4例,女性5例。OMS发病年龄14个月至5岁,中位年龄17个月。主要症状为眼球阵挛、肌阵挛、共济失调、运动功能倒退、行为和情绪改变、睡眠障碍等。其中8例合并肿瘤,7例行手术后病理示神经母细胞瘤,1例未经治疗肿瘤自发消退、症状缓解。确诊后8例均先予激素联合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治疗,其中3例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5例行甲泼尼龙冲击治疗,后均泼尼松序贯口服,逐渐减量;3例年复发≥2次者予利妥昔单抗治疗。9例均使用严重程度标准化分级量表对治疗前病情严重程度进行评估,结果为:轻度1例,中度3例,重度5例。轻度1例随访3年无复发,无后遗症;中度3例中的2例随访1~2年,无复发,无后遗症;其余1例中度以及重度的5例随访1~8年,均有不同程度的运动、认知后遗症。结论:儿童OMS发病年龄早,治疗前病情评估程度重、多相病程与预后不良相关;初诊时OMS严重程度标准化分级量表评分可用于远期预后的评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肾上腺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临床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肾上腺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四川大学华西医院2009年4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5例肾上腺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男2例,女3例;年龄平均46.7(40~57)岁。1例临床表现为右上腹包块,1例腰背部胀痛,余无显著症状;1例合并高血压,1例合并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肾素活性(立位)降低,其余病例激素未见异常。2例行腹部B超检查示肾上腺区强回声团;5例均行腹部增强CT检查,示肾上腺区占位性病变,具体表现为脂肪、血管、肌肉等混杂密度的肿瘤。肿瘤直径平均5.8(2.3~9.1)cm,其中左侧2例,右侧3例;合并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1例。5例均行腹腔镜肾上腺肿瘤切除术。总结患者术后情况及预后。结果:5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病理均诊断为肾上腺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合并高血压患者术后血压水平无明显变化。随访时间2~7年,5例肿瘤均无复发。结论:肾上腺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是一种极其罕见的良性疾病,多于中年发病,患者多无明显临床症状及体征;肿瘤通常不分泌有临床意义的激素,结合CT等影像学检查可基本诊断,确诊依赖于病理;术后预后良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全息影像3D可视化技术在肾上腺肿瘤手术治疗和术前沟通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全息影像3D可视化技术辅助腹腔镜肾上腺肿瘤切除术的临床可行性和有效性,并评估其在医患沟通中的效果。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因肾上腺肿瘤行腹腔镜肾上腺肿瘤切除术共7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标准:肾上腺良性病变、体重指数(BMI)<30 kg/m 2、肿瘤最大直径<8 cm、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为Ⅰ或Ⅱ级。其中32例术前采用全息影像3D可视化技术(观察组),40例术前未行全息影像3D可视化技术(对照组)。术前两组均采用64层螺旋CT进行薄层平扫+增强扫描,观察组将CT影像检查图像重建3D可视化数字模型及全息影像,用于术前规划、医患沟通及术中导航。两组患者皆完成疾病认知度和术前沟通满意度问卷调查表的填写。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或 χ2检验比较两组围术期相关指标及患者疾病认知度和术前沟通满意度问卷调查表得分。 结果:本研究手术均顺利完成。观察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肿瘤破裂例数、术区引流管留置时间低于对照组,分别为(53.5±17.9) min和(63.9±19.2) min( F=5.552)、(45.8±7.2) ml和(49.4±6.6) ml( F=4.623)、0例和5例、(2.5±0.4) d和(2.8±0.6) d]( F=6.34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在术后肠蠕动恢复时间[(1.5±0.7) d和(1.6±0.8) d]、留置尿管时间[(1.8±0.4) d和(1.9±0.5) d]、术后卧床时间[(1.6±0.4) d和(1.7±0.4) d]、病理类型、住院时间[(4.6±0.5) d和(4.7±0.6) d]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在术前谈话时签同意书所用时间[(23.9±1.1) min和(25.2±2.6) min]、对肿瘤病情了解程度[(7.8±0.4)分和(7.6±0.3)分]、对手术方案和并发症了解程度[(7.9±0.5)分和(7.5±0.4)分]以及对医生术前谈话效果满意程度[(7.9±0.4)分和(7.6±0.2)分]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全息影像3D可视化技术辅助肾上腺肿瘤手术治疗和医患沟通,可以降低手术时间,减少手术风险,提高患者对自身疾病和手术的认知理解度,增加医患沟通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临床特点及外科处理策略
编辑人员丨1天前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是一种因肾上腺过量分泌醛固酮而引起的内分泌疾病。临床特点常常表现为难治性的高血压及顽固性低钾血症。除药物治疗以外,外科手术治疗往往能取得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本文主要阐述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常见临床表现、筛查及诊断方法,探讨手术处理单侧醛固酮腺瘤、单侧肾上腺皮质增生的临床策略和术后预后情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