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UPOINT系统的袁少英辨治慢性前列腺炎用药规律挖掘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挖掘袁少英教授辨治慢性前列腺炎(chronic prostatitis,CP)的用药规律,探讨CP中医证型与UPOINT系统分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袁教授治疗CP疗效肯定的中药内服方,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统计中医证型频次、UPOINT系统各分型频次、药物频次、四气五味归经频次,根据复杂系统熵聚类获得UPOINT系统中各分型的中医证型及中药。结果:共纳入处方123首,涉及中医证型9个,其中出现频次排名前五的是湿热瘀阻证、气滞血瘀证、肾虚血瘀证、湿热下注证、肝郁肾虚证,其中,湿热瘀阻证患者以U分型(排尿症状)及I分型(感染症状)为主,肝郁肾虚证患者以P分型(心理症状)及N分型(神经症状)为主,气滞血瘀证患者以O分型(器官特异症状)及T分型(盆底肌疼痛)为主;涉及中药123味,使用频次排名前五为失笑散(五灵脂+蒲黄)、延胡索、甘草、野葡萄根、丹参,以活血化瘀药、清热药与补虚药为主;归经以肝、脾、肾经为主;药性以寒、平多见,药味以苦、甘、辛多见。U分型以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类中药为主,使用频次排名前三的中药为野葡萄根、蛇莓、甘草;P分型以疏肝解郁、活血补肾类中药为主,使用频次排名前三的中药为柴胡、甘草、白芍;O分型以行气活血、通络止痛类中药为主,使用频次排名前三的中药为失笑散、延胡索、川牛膝;I分型以清热活血、利湿通淋类中药为主,使用频次排名前三的中药为野葡萄根、失笑散、甘草;N分型以疏肝通络、活血补肾类中药为主,使用频次排名前三的中药为柴胡、三棱、丹参;T分型以活血止痛、补益肝肾类中药为主,使用频次排名前三的中药为延胡索、失笑散、丹参。结论:袁少英教授治疗CP常以"行气-活血-逐瘀"为主轴,注重调理肝脾肾三经,采用行气逐瘀止痛、清热利湿通络为主线的治法。UPOINT系统与中医证型间可能存在一定的关系,还需进一步研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不明原因不孕女性降调节后中医证型分布与妊娠结局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3周前
目的:探讨接受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助孕的不明原因不孕患者使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进行垂体降调节后在促性腺激素(Gn)启动日的中医证型分布与临床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采用流行病学调查的方法,对2020年9月至2021年9月在西北妇女儿童医院生殖医学中心就诊的行IVF-ET长/超长方案的不明原因不孕女性在Gn启动日进行病史采集,对高频证候聚类分析,根据广义评估方程分析不同中医证型与胚胎实验室指标及临床妊娠结局的关系.结果:Gn启动日证型分布比例为肝郁气滞证36.29%(45例)>肾阴亏虚证28.24%(35例)>肾阳虚兼痰湿证21.77%(27例)>血瘀证13.71%(17例).肾阳虚兼痰湿证患者的获卵率、卵裂率、正常受精率及临床妊娠率较其余证型显著降低(P<0.05),移植日平均内膜厚度、A型内膜率、优质胚胎率、可利用胚胎率较其他证型偏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接受IVF-ET的不明原因不孕女性Gn启动日的中医证型以肝郁肾虚型最为常见,肾虚证型与胚胎实验室指标及临床妊娠结局具有一定相关性,施治应从肾入手改善指标提高妊娠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周前
-
补肾填精解郁中药联合电针八髎穴治疗薄型子宫内膜的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3周前
目的 观察补肾填精解郁中药联合电针八髎穴治疗肾虚肝郁血瘀型薄型子宫内膜患者的疗效.方法 将 112 例薄型子宫内膜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6 例.对照组口服戊酸雌二醇、黄体酮胶丸和阿司匹林肠溶片,观察组口服中药联合电针八髎穴治疗,分别连续治疗3 个月经周期.观察2 组治疗结束时中医证候积分、月经量、卵泡最大直径≥18 mm日子宫内膜厚度的变化情况,及治疗结束后6 个月经周期内的妊娠情况.结果 治疗结束时,2 组患者月经量与子宫内膜厚度较治疗前均明显增加(P<0.05),中医证候积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结束后第6 个月经周期时,观察组月经量与妊娠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中药联合电针八髎穴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中医症状,增加子宫内膜厚度,提高妊娠率,疗效显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周前
-
基于中西医临床病症特点的难治性癫痫动物模型评价与分析
编辑人员丨3周前
目的 基于难治性癫痫的中西医临床病症特点,对比评估现有难治性癫痫动物模型,评价模型的有效性和局限性,并探讨整合中西医理论、优化模型构建的思路,为难治性癫痫的机制阐明和防治提供新的研究方向.方法 通过查阅相关文献,整理分析相关资料,总结现有难治性癫痫动物模型复制方法、动物品系和模型优缺点,以难治性癫痫的西医诊断标准与中医辨证标准为依据,对现有的动物模型与临床症状的吻合度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 总结现有的难治性癫痫动物模型,发现电点燃和化学点燃是目前常用的造模方法,锂-匹罗卡品模型和海马内海人酸模型与中西医临床病症特点吻合度较高,是目前应用较广泛的动物模型.现有模型多侧重于模拟难治性癫痫的病理改变,而对于中医学所重视的先天禀赋、情志失调等因素考虑不足,因此在模拟难治性癫痫的病因复杂性、临床异质性和药物治疗反应性等方面仍存在一定局限.结论 复制动物模型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其发病机制,但与机体的自然发病状态和临床表现仍然有较大差异.现有难治性癫痫动物模型多采用电刺激或化学药物诱导,在模拟癫痫持续状态、耐药性方面有一定优势,但仍存在诱导方法单一、病理改变不够复杂等局限.未来可尝试整合中医辨证分型与常规的电刺激或化学药物诱导方法,通过模拟多种致病因素,建立涵盖不同中医证型的难治性癫痫动物模型.同时,采用行为学、电生理、影像学和组织病理学等多维度指标,构建更全面的评价体系,以提高模型的临床相关性和转化应用价值.在造模过程中,可通过夹尾法、慢性束缚法、颈部带枷单笼喂养法等方式建立肝郁证模型;采用高脂饲料喂饲法建立痰凝证模型;使用夹尾+肾上腺素注射的方法建立气滞血瘀证模型;应用惊恐伤肾结合劳倦游泳建立肾虚精亏证模型等.还可通过改变光照和温度条件,模拟环境中的阴阳变化,研究环境变化对中医动物模型的影响.为难治性癫痫的治疗与研究提供更多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周前
-
从勃起不同阶段探讨男性勃起功能障碍的中西医精准辨治思路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勃起功能障碍是一种常见的男科疾病,其病因复杂,但西医学治疗手段单一,故中医药辨证论治有一定的优势.可从勃起不同阶段对男性勃起功能障碍进行中医精准辨治,在性唤起阶段,认知、情绪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病位在心、肝,以心气不足、心血失养、肝郁气滞和肝胆气虚为主,治以补气养血、宁心安神或疏肝解郁;勃起不坚,与内皮细胞功能障碍、睾酮下降关系密切,中医病位在"脉络",病机以气血两虚、肾虚血瘀、痰湿瘀阻及肝火瘀滞为主,治以益气养血、补肾活血、健脾化湿、清肝泻火等;性交中途阴茎疲软,多与慢性压力导致的自主神经紊乱有关,病位在肝,病机以肝气郁结、肝阴不足为主,治以疏肝理气、滋补肝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从瘀、郁、虚理论探讨勃起功能障碍的病机特点及临床实践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勃起功能障碍(ED)的病因复杂,证候以复合证型为多见,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医的临床诊疗.本文基于中医学"瘀、郁、虚"理论及现代医学相关研究,认为血瘀为ED发病的核心病机,肝郁为ED发病的重要因素,肾虚为ED发病的内在趋势.活血通络起痿汤是团队针对ED"血瘀、肝郁、肾虚"这一基本病理变化而凝练的协定方,临床疗效显著.同时,结合团队长期的临床实践,提出ED的三大治疗策略,即治病与治人相结合、治本与治标相结合、中药与西药相结合,多法合用,可有效提高ED的整体疗效,值得推广运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基于肠道菌群探讨从中医脾胃论治糖尿病肾病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病机为阴津亏耗,燥热偏盛,关键在于本虚标实,"本虚"指肝脾肾虚,"标实"实则"因虚致实",即因虚而致气滞、血瘀、痰浊、浊毒、湿热等.肠道菌群可以维持肠道上皮屏障的完整,防止病原体定植以及调节免疫功能.中医脾胃理论中邪郁化热而导致的痰、郁、热、瘀、浊阻滞脉络,与现代医学肠道菌群、炎症反应、氧化应激、脂质代谢紊乱、血流动力学异常等病理机制相似,故可通过添加益生菌和粪菌移植等方法对DKD进行高效低风险的治疗.此外,单味中药、中成药、中药复方均可调节肠道菌群和小分子物质的代谢,对机体的代谢、免疫、炎症反应、肠道功能等发挥有益作用,从而延缓DKD发展进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孙一鸣教授治疗男科疾病用药经验
编辑人员丨2024/4/27
孙一鸣教授认为大部分男科疾病可以从瘀、从络和从虚论治,将肾虚作为男科疾病的本源,并认为郁积是疾病产生的原因,同时关注湿热和血瘀,临证注重整体和局部治疗,注重肝、脾、肾的功能,追求阴阳平衡,坚持运用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理念,对于慢性前列腺炎、良性前列腺增生、勃起功能障碍和早泄等男科疾病,以疏肝解郁,补益肾精,活血化瘀为治则,用药严谨,男女同调,脏腑同调,临床疗效显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基于数据挖掘分析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症用药和选穴规律
编辑人员丨2024/3/30
目的 应用数据挖掘方法对中医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不孕症中药组方和针灸取穴规律进行总结,为临床遣方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中国知网数据库从建库至2023年6月14日收录的中医药干预PCOS不孕症的医案.采用Excel建立数据库并录入古今医案云平台(V2.2.3),对PCOS不孕症中药组方和针灸取穴采用中医证候分析、药对分析、关联规则分析、聚类分析、复杂网络分析等进行数据挖掘.结果 最终纳入205项研究,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文献163篇,临床经验类文献42篇,各占比79.5%和20.5%.PCOS不孕症中医证型146个,中药数292味,总用药频次为4 091次,共纳入72个穴位,总计301频次.中医证候前4位由高到低分别为肾虚血瘀证、肾精亏虚证、肾阳虚证和肾虚肝郁证,病性证素排名前2位的为虚和气郁,病位证素排名前2位的为肾、肝;中药频次前5位的高频单药分别为菟丝子、当归、香附、熟地黄、茯苓;四气以温和平为主,五味以甘和辛为主,药物多归于肝、脾、肾三经;中药功效前三位的为强筋骨、调经止痛、补肝肾;中药聚类分析得出聚类组合9类;关联规则分析得出关联规则13条;穴位频次前三位的为关元、三阴交、子宫;核心处方为"关元-中极-子宫-三阴交-足三里-气海".复杂网络分析显示关元穴、三阴交和菟丝子关联最为密切,关元穴常与香附、茯苓、半夏、枸杞子、熟地黄和山药同用;三阴交穴常与山茱萸、当归、菟丝子、熟地黄、枸杞子和山药同用;菟丝子常与关元、气海、中极、足三里和三阴交同用.结论 现代中医治疗PCOS不孕症以补肝肾、调经止痛、强筋骨为主要治法,临床取穴注重表里相治、上下同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30
-
卵泡黄素化不破裂综合征中医治疗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4/3/30
卵泡黄素化不破裂综合征(LUFS)是无排卵性月经的一种类型,是排卵障碍性不孕的重要类型之一.目前西医学主要采用期待疗法、药物及手术等治疗,但存在一定不足.近年来,中医在治疗LUFS方面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中医学认为LUFS的主要病机为肾虚,而肝郁、血瘀为其重要致病因素.治疗LUFS应以补肾为主,同时根据虚实辨证不同而择药施治;另外配合中医特色疗法,如针灸治疗LUFS具有一定优势,能够有效提高激素水平,提高排卵率及妊娠率;耳穴按压可调节内分泌,使气血通畅,改善卵巢血供状态,最终达到提高LUFS患者排卵率及妊娠率的目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