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进镜胃体反转法在胃底间质瘤治疗中的应用(含视频)
编辑人员丨5天前
为评价进镜胃体反转法在胃底间质瘤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前瞻性纳入2020年6月—2021年6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消化内镜科经胃镜及超声内镜诊断的胃底固有肌层间质瘤患者进行本次研究。所有患者在气管插管全麻下进行内镜全层切除术治疗,记录进镜胃体反转法成功情况、内镜手术情况、操控性能评价、病理类型及并发症等相关信息。共入组患者12例,术后病理均证实为间质瘤,极低危险度10例,低危险度2例。进镜胃体反转法成功9例,失败3例,最终内镜手术成功9例。所有患者未发生术中出血。内镜切除过程中,内镜同向进退功能、内镜视野及镜身稳定性评分均为2.00分。进镜胃体反转法在内镜治疗胃底间质瘤方面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国产上消化道超声内镜有效性及安全性评估的随机、开放、平行对照、非劣性试验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究国产上消化道超声内镜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分层区组随机化方法,选取2021年3月至7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中心1)和深圳市人民医院(中心2)的160例需要进行超声内镜诊治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试验组使用中国开立EG-UC5T超声内镜,对照组使用日本富士EG-580UT超声内镜。有效性主要评价指标为超声图像质量优良率,比较采用非劣性验证;次要评价指标为内镜图像质量优良率、操作性能优良率和系统稳定性评价。安全性评价指标为患者术中、术后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在意向治疗分析集,试验组与对照组的超声图像质量优良率分别为100.0%(78/78)和100.0%(77/77),率差为0.0%(95% CI:-4.7%~4.8%);在符合方案分析集,试验组与对照组的超声图像质量优良率分别为100.0%(78/78)和100.0%(75/75),率差为0.0%(95% CI:-4.7%~4.9%),两个数据集的超声图像质量优良率置信区间下限均大于非劣效界值-8%,可推断试验机非劣于对照机的非劣效假设成立。试验组与对照组的内镜图像质量优良率和操作性能优良率在意向治疗和符合方案分析中均为1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1.000)。系统不稳定事件发生率试验组为0.0%(0/78),对照组为3.9%(3/7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120)。两组均无不良事件发生。 结论:国产上消化道超声内镜在正常条件使用下有效性、安全性和稳定性均满足临床应用的要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超声引导下罗哌卡因腹横肌平面阻滞联合全凭静脉麻醉对腹部手术患者术中循环稳定性和术后疼痛程度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罗哌卡因腹横肌平面(TAP)阻滞联合全凭静脉麻醉对腹部手术患者术中循环系统稳定性及术后疼痛程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4月至2019年10月期间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86例择期行腹部手术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各43例,对照组选择全凭静脉麻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超声引导下TAP阻滞,比较两组术前(T 0)、切皮前(T 1)、切皮2 min(T 2)、切皮30 min(T 3)、术毕(T 4)循环应激指标[心率(HR)、舒张压(DBP)、收缩压(SBP)、心排出量(CO)]、阿片类药物用量、术后视觉模拟疼痛(VAS)评分、恢复指标、补救性镇痛率与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两组T 0、T 1时刻HR、DBP、SBP、CO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T 2、T 3、T 4时刻HR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T 2、T 4时刻DBP与SBP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T 2时刻CO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术中阿片类药物用量明显少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术后4、12、24 h 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两组术后48 h 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术后补救性镇痛率与躁动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其他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超声引导下罗哌卡因TAP阻滞联合全凭静脉麻醉可有效提高腹部手术患者术中循环系统稳定性,减少阿片类药物用量,减轻术后疼痛程度,降低术后补救性镇痛及躁动发生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肠道微生物和肺功能(FEV1/FVC)的两样本孟德尔随机化研究及其在中医药领域应用的思考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利用两样本孟德尔随机化(MR)法探讨肠道微生物与肺功能(FEV1/FVC)的因果关系及其在中医药领域的应用。方法:MR法研究。采用公共数据库中MiBioGen联盟研究的肠道微生物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数据和IEU OpenGWAS发布的肺功能(FEV1/FVC)的GWAS数据,根据预设的阈值提取工具变量。以逆方差加权法(IVW)分析为主,根据效应指标 β值和95% CI评估结果,当IVW分析有统计学意义时进行敏感性分析,使用留一法、异质性检验、水平基因多效性检验、MR-Egger回归截距分析等方法验证结果的稳定性与可靠性。 结果:通过IVW共确定了10种肠道微生物和肺功能(FEV1/FVC)之间的因果关系,分别为拟杆菌科S24.7组( β=-0.029, P=0.015)、梭菌科BB60组( β=-0.028、 P=0.040)、链球菌科( β=-0.056, P=0.042)、毛螺菌属FCS020组( β=0.025, P=0.029)、乳球菌属( β=-0.024, P=0.038)、消化球菌属( β=0.025, P=0.049)、瘤胃球菌属UCG011( β=-0.030, P=0.038)、瘤胃球菌属2( β=0.028, P=0.033)、土孢杆菌属( β=-0.030, P=0.018)、蓝菌门( β=0.027, P=0.039)。留一法分析显示结果稳定,且可剔除异质性和水平基因多效性对因果效应估计产生的影响。 结论:肠道微生物在肺功能变化中可能发挥一定作用,本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中医“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思想,可为中医药研究方向提供一定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胃肠道肿瘤治疗的研究进展及安全性探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胃肠道肿瘤是最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相对于其他实体肿瘤,胃肠道肿瘤中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应用仍处于不断探索阶段。本文拟盘点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晚期胃癌、错配修复功能缺陷/微卫星高度不稳定及错配修复功能完整/微卫星稳定或微卫星低度不稳定两大类结直肠癌治疗中的相关研究与最新进展,并结合相关研究进一步评估免疫治疗的有效性、安全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直肠癌围手术期患者症状群与生活质量的纵向关联:基于网络分析模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构建直肠癌患者围手术期症状群与生活质量的网络模型,探索症状内部及症状与生活质量的关联,为制定针对性的症状管理策略提供理论基础.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纳入2021年11月至2023年11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特色医学中心胃肠外科住院的255例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安德森症状评估量表(M.D.Anderson symptom inventory,MDASI)、生活质量量表(European Organization for Research and Treatment of Cancer 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EORTC QLQ-C30)调查患者的社会人口学和临床资料,以及术前(T1)、术后1 d(T2)、术后7 d(T3)的症状严重程度和生活质量状况.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评估各个时间节点患者的症状与生命质量各个领域的差异.基于网络分析构建直肠癌患者围手术期症状群与生活质量网络模型,通过计算节点强度中心性与边缘权重数值,确定核心症状与节点的关联.结果 除生活质量的认知功能领域外(P=0.311),患者的症状及生活质量在T1、T2、T3节点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3个网络模型中,患者症状与生命质量各个领域均呈负相关:在T1阶段,苦恼与社会功能的相关性最强(-0.22);在T2阶段,厌食与身体功能的相关性最强(-0.34);在T3阶段,健忘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最强(-0.30).直肠癌患者围手术期症状群主要表现为疾病行为症状群(包括气短、口干、健忘、麻木感)、心理神经症状群(包括悲伤、苦恼、嗜睡、睡眠不安、疼痛、疲劳)以及胃肠道症状群(包括厌食、恶心、呕吐).其中,根据节点强度值,在T1阶段,气短(1.30)、口干(1.09)、健忘(1.03)是核心症状,情绪功能(1.16)是核心领域;在T2阶段,气短(1.42)、悲伤(1.23)、苦恼(1.20)是核心症状,社会功能(1.24)是核心领域;在T3阶段,悲伤(1.45)、厌食(1.28)、嗜睡(1.26)是核心症状,情绪功能(1.25)是核心领域.3个网络模型稳定性高,网络连接强度稳定性系数分别为0.518、0.561、0.672.结论 直肠癌患者围手术期经历了稳定的疾病症状群,且与生活质量密切相关,需对症状群加强认识与评估并采取针对性的管理措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两种代谢法荧光标记牙龈卟啉单胞菌及其在活体成像中的效果比较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探讨两种代谢法荧光探针对牙龈卟啉单胞菌(Porphyromonas gingivalis,Pg)的影响,并比较两种荧光探针标记的Pg在小动物活体成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本研究通过单位伦理委员会审查及单位实验生物医学伦理委员会实验动物福利伦理分会批准.Pg通过生物正交反应整合四酰化N-叠氮基乙酰半乳糖胺(N-azidoacetylgalactosamine,Ac4GalNAz),再通过点击化学反应实现了Cy5-二苯并环辛炔(Cy5-Dibenzocy-clooctyne,Cy5-DBCO)、Cy7-DBCO标记.根据细菌不同标记状态进行分组:Pg组(对照,未经荧光标记的Pg)、Cy5-Pg组(Cy5-DBCO标记的Pg)、Cy7-Pg组(Cy7-DBCO标记的Pg).细菌活死染色试剂盒检测Pg、Cy5-Pg、Cy7-Pg的活性;Pg、Cy5-Pg、Cy7-Pg分别刺激人牙龈成纤维细胞(human gingival fibroblast,HGF)后检测HGF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IL-8的mRNA水平和HGF增殖能力;与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E.coli)共培养检测荧光标记的Pg的稳定性;用小动物活体成像系统(in vivo imaging system,IVIS)检测系列浓度梯度的Cy5-Pg、Cy7-Pg的荧光强度.最后,将Cy5-Pg、Cy7-Pg分别经口灌饲给C57BL/6J小鼠,IVIS分别检测Cy5或Cy7信号强度,计算信噪比.结果 代谢法可以被应用于活的Pg的荧光标记,Cy5、Cy7标记Pg的最佳浓度分别为20 μmol/L、30 μmol/L.Pg、Cy5-Pg、Cy7-Pg中活死细菌所占面积比值分别为1.86、1.85、1.88(F=0.318,P>0.05).Cy5-Pg、Cy7-Pg、Pg刺激HGF 6 h后,HGF的IL-6、IL-8 mRNA水平分别比Ctrl组(无细菌刺激组)升高了7.86、7.46、6.56倍(IL-6,F=40.886,P<0.001)和12.43、13.03、13.71倍(IL-8,F=18.781,P<0.01),3个实验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Cy5-Pg、Cy7-Pg、Pg以不同MOI(multiplicity of infection)刺激HGF,与Ctrl组(无细菌刺激组)相比,HGF的增殖能力均显著下降(MOI=104∶1,F=153.52,P<0.001;MOI=105∶1,F=331.21,P<0.001;MOI=106∶1,F=533.65,P<0.001),3个实验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y5-Pg或Cy7-Pg与E.coli共培养的24 h内,仅有非常少的E.coli被标记上荧光,且3 h内荧光强度几乎无衰减.Cy5-Pg、Cy7-Pg的荧光强度与浓度呈正线性相关(R2=0.97).Cy5-Pg或Cy7-Pg灌饲至小鼠体内后,在1 h、3 h时,Cy7-Pg在小鼠腹部成像的信噪比分别为Cy5-Pg的4.24倍(t=6.893,P<0.01)、3.77倍(t=4.407,P<0.05);Cy7-Pg在分离出的胃肠道内成像的信噪比为Cy5-Pg的5.19倍(t=4.418,P<0.05).结论 代谢法荧光标记不影响Pg的活性、免疫调节能力和毒性.在小动物活体成像中Cy7具有比Cy5更好的成像效果,为研究牙周炎和全身疾病的联系提供了实验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载雷公藤红素结肠靶向-酶敏感纳米粒的制备、表征及药效学研究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构建了一种针对炎症微环境的结肠靶向-酶敏感纳米给药系统以解决雷公藤红素的递送难题.方法 合成透明质酸-金刚烷甲酸(hyaluronic acid-adamantanecarboxylic acid,HA-AD)聚合物,通过1 H-NMR进行结构确认.采用透析法制备装载雷公藤红素(celastrol,Cel)的纳米粒(Cel/NPs),以包封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考察和Box-Behnken设计-响应面法试验优化改善处方,并测定纳米粒的粒径分布、ζ电位、形态、稳定性、酶敏感性、药物包封率和载药量;采用透析袋法考察纳米粒的体外释放行为;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和流式细胞仪分析NCM460细胞对药物的摄取情况;建立急性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小鼠模型,对比研究free Cel和Cel/NPs的体内抗UC作用.结果 最佳制备工艺为Cel 2.04 mg、环糊精 27.19 mg、HA-AD 7.96 mg、DMSO3.0mL、纯水(reverses osmosis,RO)10 mL、搅拌时间 2h.所得纳米粒为光滑圆整球形,平均粒径为(152.37±1.42)nm,多分散指数(polydispersity index,PDI)为 0.262±0.009,ζ电位为(-32.1±0.8)mV,Cel包封率和载药量分别为(94.18±2.36)%、(5.17±0.13)%,递药体系具有较好的储存稳定性和胃肠道稳定性,但在结肠微环境α-淀粉酶的刺激下,可使环糊精迅速解体,从而瓦解Cel/NPs,快速释放Cel;Cel/NPs增加了 NCM460细胞对药物的摄取.体内抗UC结果显示Cel/NPs可以显著改善UC,降低小鼠疾病活动指数评分,恢复小鼠结肠组织状态,增加结肠长度,降低脾脏质量,恢复结肠黏膜上皮完整性.结论 所制备Cel/NPs有利于雷公藤红素抗UC靶向递送,显著改善UC,为结肠病变部位药物靶向递送提供新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长双歧杆菌评价淫羊藿总黄酮益生元生物活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研究淫羊藿总黄酮(total flavonoids of epimedium,TFE)对长双歧杆菌生长代谢的调控影响与长双歧杆菌发酵液的抗炎活性.方法 葡萄糖缺乏的MRS培养基中分别加入浓度为0.5%、1.0%、2.0%的淫羊藿总黄酮作为培养基,设置2.0%葡萄糖和2.0%低聚果糖培养基作为对照,测定发酵后长双歧杆菌的活菌数(CFU)、吸光度值等指标,以明确淫羊藿总黄酮对长双歧杆菌生长的影响,并使用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测定发酵液的体外抗氧化活性.以LPS诱导的RAW264.7为炎症模型,评价培养前后发酵液对造模前后相关炎症因子水平以确定抗炎作用.结果 TFE能够显著促进长双歧杆菌的增殖,5mg/mL、0.5 mg/mL、0.05mg/mL TFE的促生长率分别为59%、23%、20%,24h生长曲线也表明TFE的促增殖作用.胃肠道耐受性能研究发现,在长双歧杆菌生长环境中添加2%TFE能够提高菌株在0.3%胆盐(t=6.008,P<0.01)、人工胃液(t=4.371,P<0.05)和pH值为3的酸性环境(t=9.645,P<0.001)中的稳定性,并提高了菌株在含有氯四环素、克林霉素、卡那霉素、甲硝唑、万古霉素的培养基中的生长浓度和体外抗氧化能力(t=15.141,P<0.001).此外,添加TFE的长双歧杆菌发酵液可降低LPS诱导下的巨噬细胞表达促炎因子 TNF-α(t=4.655,P<0.01)、IL-1β(t=7.775,P<0.01)和 IL-6(t=7.775,P<0.01)的水平,进而改善LPS诱导的炎症反应.结论 淫羊藿总黄酮可促进长双歧杆菌的生长与菌株稳定性,并增强长双歧杆菌的抗炎活性,有成为新型中药来源益生元的潜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腹膜透析相关胃肠功能紊乱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腹膜透析( peritoneal dialysis,PD)作为终末期肾脏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ESRD)患者肾脏替代治疗的主要方式之一,在治疗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系列并发症,而胃肠功能紊乱是透析患者十分常见的并发症之一[1,2]. 患者出现胃肠道症状可能会严重影响患者食欲和情绪,致使患者营养不良、电解质紊乱或诱发全身炎症反应等各种并发症[3,4],还会导致PD效能下降,降低患者的生活水平. 因此,重视PD相关胃肠功能紊乱的研究对保持导管稳定性、改善PD患者生存质量、防治营养不良和腹膜炎等PD相关并发症、保障PD的顺利进行具有重要意义[5].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