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膜解剖十年回顾——结构、事件和秩序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结直肠外科全直肠系膜切除和完整结肠系膜切除的成功报道,推动了人们将这一理念应用到肠外区域,而JCOG1001试验的阴性结果,否认了基于大网膜切除的“胃系膜”完整切除对胃癌患者术后生存的作用。人们甚至以为系膜为肠道独有,其背后的原因是人们对系膜的结构认识模糊。胃背侧系膜近侧段的发现,证明了大网膜不是胃系膜,进而订正了系膜的结构(定义)和“载体”特征,即系膜是固有筋膜和浆膜,包绕着组织、器官、系统及其供养系统,通向和悬挂于体后壁的信封样结构,并揭示了打破该结构将导致手术的外科学和肿瘤学效果同步降低。据此人们很快意识到,这种结构和因果的普遍性,是已有的器官解剖和血管解剖理论无法解释的。于是,新的解剖理论和手术版图——“膜解剖”开始形成,使长期以来强调的“组织学整块切除”理念上升至解剖学整块切除的维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胰十二指肠切除围术期营养管理的调查研究(附全国64家三甲医院报告)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调查国内64家三甲医院胰十二指肠切除围术期营养管理的现状,探讨其营养管理策略。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研究方法。2020年3月31日至4月13日,以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胰腺外科学组青年精英俱乐部成员及部分其他国内三甲医院的胰腺外科医师为调查对象,设计《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围术期营养支持调查表》电子问卷进行调查研究。问卷通过网络微信推送方式发放。观察指标:(1)一般信息。(2)术前营养管理。(3)术中营养管理。(4)术后营养管理。(5)不同手术量医学中心营养管理比较。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 ± s表示。计数资料以绝对数或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χ2检验。 结果:(1)一般信息:共收回22个省35个城市64家三甲医院的96份有效问卷。96位医师中,男94例,女2例;年龄为(42±7)岁,年龄范围为29~59岁。(2)术前营养管理。①术前营养评价及筛查:96位医师中,62.5%(60/96)医师常规进行术前营养状况评价。术前营养筛查:41.7%(40/96)医师对每位患者进行筛查,54.2%(52/96)医师仅在考虑需要营养支持时进行筛查。筛查工具选择:66.7%(64/96)医师仅采用营养风险筛查2002。非工具性评价指标选择:97.9%(94/96)医师选择≥2种指标综合评价,92.7%(89/96)医师选择白蛋白作为评价指标。②术前营养支持:96位医师中,13.5%(13/96)医师常规进行术前营养支持。术前营养支持方式:94.8%(91/96)医师选择以饮食为基础的营养支持方式。术前营养支持时间:43.8%(42/96)医师选择根据手术时间确定术前营养支持时间。加速康复外科(ERAS):24.0%(23/96)医师常规术前2 h给予清流质饮食或碳水化合物负荷。(3)术中营养管理。①术中空肠造瘘管理:96位医师中,8.3%(8/96)医师常规行空肠造瘘。②术中营养管路管理:30.2%(29/96)医师术中放置鼻空肠管,78.1%(75/96)医师术中放置鼻胃管,38.7%(29/75)医师根据患者胃液量决定鼻胃管拔除时间,32.0%(24/75)医师在患者排气后拔除鼻胃管。(4)术后营养管理。①术后营养支持方式:96位医师中,84.4%(81/96)医师术后常规营养支持,其中56.8%(46/81)医师行肠外营养为主,向饮食过渡。78.1%(75/96)医师选择术后第1天行全肠外营养或补充性肠外营养,86.5%(83/96)医师选择术后7 d经口进食。②术后并发症营养管理:术后发生B级以上胰瘘时,63.5%(61/96)医师选择通过经皮内镜下胃-空肠造瘘、鼻胃管或鼻空肠管行肠内营养支持。术后发生胃排空障碍时,72.9%(70/96)医师选择通过经皮内镜下胃-空肠造瘘或鼻空肠管行肠内营养支持。(5)不同手术量医学中心营养管理比较:96位医师中,所在医学中心手术量>100例/年的医师术中鼻胃管放置率为66.7%(32/48),所在医学中心手术量≤100例/年的医师术中鼻胃管放置率为89.6%(43/48),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7.375, P<0.05)。 结论:我国三甲医院胰腺外科医师胰十二指肠切除围术期营养支持的指征、途径和时间等尚无统一标准,营养管理及ERAS策略理论与实践差异较大,亟待开展以营养管理策略为干预措施的前瞻性研究,总结形成符合我国临床实际的胰腺外科围术期营养管理专家共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手术与保守治疗在高龄恶性肿瘤相关性急性肠梗阻中的应用效果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手术与保守治疗在高龄恶性肿瘤相关性急性肠梗阻中的应用效果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方法]对本院收治的96例高龄急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71例根据病情予以肠切除肠吻合术、肠造口或肠外置术治疗,25例予以胃肠减压等保守治疗,根据治疗2个月后的预后结局分为预后良好组(79例)和预后不佳组(17例),分析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71例手术组患者治疗成功率为94.37%(67/71),高于25例非手术组患者的48.00%(12/25)(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不佳组病理分期Ⅲ期、肿瘤低分化占比及年龄均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病理分期、肿瘤分化程度均为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相对于非手术方案,高龄恶性肿瘤相关性急性肠梗阻患者应用手术治疗更有助于缓解肠梗阻症状,而患者年龄、病理分期和肿瘤分化程度均可对预后产生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早期消化道肿瘤患者病变部位及年龄对ESD术后并发症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早期消化道肿瘤患者病变部位及年龄对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21年3月本院收治的89例早期消化道肿瘤患者,所有患者均行ESD治疗.统计ESD术后1个月并发症发生情况,分析影响早期消化道肿瘤患者ESD术后发生并发症的因素,分析不同年龄段、不同病变部位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89例早期消化道肿瘤患者术后1个月有15例(16.85%)出现并发症.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病变部位在结直肠、长期服用抗血栓药物是影响早期消化道肿瘤患者ESD术后发生并发症的独立因素(P<0.05).年龄≥60岁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年龄<60岁患者(P<0.05).结直肠病变患者并发症发生率高于食管病变患者(P<0.05).[结论]早期消化道肿瘤患者ESD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高,早期消化道肿瘤患者ESD术后并发症与发生病变部位、年龄有关,临床需重点关注老年患者、结肠病变患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前臂皮瓣修复颌面部肿瘤切除术后创面的疗效及恢复情况
编辑人员丨2023/10/28
[目的]探讨前臂皮瓣修复颌面部肿瘤切除术后创面的临床效果以及恢复情况.[方法]本院收治的110例颌面部肿瘤术后组织缺损修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5例.对照组采用股前外侧皮瓣修复术,观察组则采用前臂皮瓣修复术.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术后恢复情况及血清唾液酸(SA)、白细胞介素-2(IL-2)水平,观察并记录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胃管拔除时间、经口进食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皮瓣制作及吻合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满意度、工作情况、外形修复、吞咽功能、咀嚼功能、语言功能、咬合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3个月血清SA水平显著均低于手术前,IL-2水平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术后3个月血清SA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IL-2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臂皮瓣修复颌面部肿瘤术后缺损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口腔感觉功能,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0/28
-
PG-SGA营养化护理干预对胃癌术后化疗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9/16
[目的]探讨自评主观全面评定量表(PG-SGA)营养化护理干预对胃癌术后化疗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在本院接受治疗的120例胃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参照营养风险筛查(NRS2002)进行常规营养干预,观察组行PG-SGA营养化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化疗开始时、化疗2周期时营养状态及生活质量.[结果]120例患者中,对照组有1例因两表填写有误予以剔除,观察组有1例患者因失访予以剔除,最终118例患者完成研究.化疗开始时,两组患者血清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体重指数(BM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2周期时,观察组ALB、Hb、BMI稍有下降,与化疗开始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ALB、Hb、BMI均有明显下降,与化疗开始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ALB、Hb、BMI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化疗开始时,两组胃癌患者生活质量问卷(QLQ-STO22)各维度评分及总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化疗开始时比较,观察组化疗2周期QLQ-STO22各维度评分及总评分升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QLQ-STO22各维度评分及总评分均明显升高,与化疗开始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QLQ-STO22各维度评分及总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PG-SGA营养化护理干预可有效维持胃癌术后辅助化疗患者的营养状态,改善患者症状,延缓整体生活质量的下降速度,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9/16
-
穴位注射新斯的明用于胃癌腹腔镜根治术后快速康复管理中的价值
编辑人员丨2023/9/16
[目的]探讨穴位注射用于胃癌腹腔镜根治术后快速康复管理中的价值.[方法]将80例行胃癌腹腔镜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观察组在围术期行快速康复外科(FTS)管理的基础上加用足三里穴位注射新斯的明,对照组仅围术期实施FTS管理.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不同时点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蛋白(ALB)水平及T淋巴细胞水平,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和12个月生存情况.[结果]观察组下床活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首次经口流质饮食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 5).两组术后1 d、3 d的血清CRP水平显著高于术前,血清ALB水平显著低于术前(P<0.05);两组术后3 d血清CRP水平显著低于术后1 d,ALB水平显著高于术后1 d(P<0.05);观察组术后不同时点血清CR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血清ALB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3 d的CD3+、CD4+、CD8+均显著低于本组术前(P<0.05);两组术后3 d的CD4+/CD8+与本组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3 d的CD3+、CD4+、CD8+、CD4+/CD8+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12个月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结论]在采用FTS管理的基础上加用足三里穴位注射新斯的明有助于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后患者更快康复,减轻机体对刺激的应激反应,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调控机体免疫功能,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9/16
-
复元活血汤联合莫沙必利治疗老年脊柱骨折术后患者的临床疗效
编辑人员丨2023/9/16
[目的]探讨复元活血汤联合莫沙必利治疗老年脊柱骨折术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在北京中医药大学孙思邈医院骨伤科行脊柱骨折术的8 0例老年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 0例.对照组术后采用莫沙必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复元活血汤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血清炎症因子水平、胃肠道症状分级评定量表(GSRS)评分.[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2.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肿瘤死因子-α(TNF-α)、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明显低于同组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反流、腹痛、腹泻、消化不良、进食障碍、便秘评分明显低于同组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脊柱骨折患者术后加用复元活血汤可以减少消化道不良反应,降低炎症因子水平,加快老年患者胃肠功能恢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9/16
-
原发性胃癌根治术后十二指肠残端瘘的影响因素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究原发性胃癌患者外科治疗后十二指肠残端瘘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207例原发性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经胃癌根治术治疗,其中11例患者术后并发十二指肠残端瘘(十二指肠残端瘘组),其余196例术后无发生十二指肠残端瘘(无瘘组).单因素和Logistic多因素分析原发性胃癌根治术后十二指肠残端瘘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术前血清白蛋白、术前血红蛋白、术前合并疾病、术前营养状况、肿瘤直径、消化道重建方式、十二指肠残端缝合方式与术后十二指肠残端瘘有关(P<0.05);高龄(OR=1.737;P=0.024)、术前血红蛋白水平低(OR=3.522;P=0.019)、术前合并疾病(OR=3.673;P=0.001)、肿瘤直径大(OR=2.301;P=0.028)、Billroth II消化道重建(OR=1.993;P=0.042)为原发性胃癌根治术后十二指肠残端瘘的危险因素.结论:高龄、术前血红蛋白水平低、术前合并疾病、肿瘤直径大、Billroth II消化道重建是胃癌根治术后十二指肠残端瘘的危险因素,应加强对高危患者的监控,降低胃癌根治术后十二指肠残端瘘的发生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化疗对结直肠癌术后免疫相关细胞水平及转移复发率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讨复方苦参注射液对结直肠癌术后NK细胞、Th17细胞和Th17/Treg水平及转移复发率的影响.[方法]本院行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FOLFOX4方案化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治疗临床疗效,术后NK细胞、Th17细胞和Th17/Treg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和控制率分别为64.0%(32/50)和92.0%(46/50),高于对照组的42.0%(21/50)和78.0%(39/50),且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观察组NK细胞,Th17/Treg比值均高于对照组,Th17细胞比例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体胃肠道反应、白细胞减少等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1年内肿瘤转移复发率为2%(1/50)低于对照组的10%(5/50),存活率78%(39/50)高于对照组66%(33/50),但两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结直肠癌术后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化疗可有效抑制患者NK细胞水平的下降,并降低Th17细胞水平,升高Th17/Treg水平,近期疗效明显提高,不良反应减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