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转录组学探讨参芪抑瘤方干预胃癌癌前病变模型大鼠分子机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 基于转录组学探讨参芪抑瘤方对胃癌前病变(PLGC)模型大鼠的干预机制.方法 采用复合因素造模法构建PLGC大鼠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叶酸组(0.002 g/kg)和参芪抑瘤方高、中、低剂量组(39.6、19.8、9.9 g/kg),每组10只,分别予相应溶液灌胃,连续90 d.观察大鼠一般状况,HE染色观察胃黏膜形态,免疫荧光染色检测胃组织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蛋白表达,转录组学筛选差异表达mRNA并富集差异表达通路,ELISA检测胃组织Bcl-xL、C-myc、周期蛋白D1(Cyclin D1)含量,RT-qPCR检测胃组织Bcl-xL、C-myc、Cyclin D1 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胃组织白细胞介素-6(IL-6)、Janus酪氨酸激酶2(JAK2)、信号传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STAT3)、p-JAK2、p-STAT3蛋白表达.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体质量降低(P<0.05),胃黏膜结构紊乱,胃组织PCNA蛋白表达升高(P<0.05),胃组织Bcl-xL、C-myc、Cyclin D1含量及mRNA表达升高(P<0.05),IL-6、JAK2、STAT3、p-JAK2、p-STAT3蛋白表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参芪抑瘤方高、中剂量组大鼠体质量不同程度升高(P<0.05),各给药组大鼠胃黏膜异常形态均有不同程度改善,参芪抑瘤方各剂量组PCNA蛋白表达降低(P<0.05);转录组测序结果显示,JAK-STAT信号通路在空白组与模型组、模型组与参芪抑瘤方高剂量组中均有显著差异;参芪抑瘤方高、中剂量组大鼠胃组织Bcl-xL、C-myc、Cyclin D1含量及mRNA表达降低(P<0.05),IL-6、JAK2、STAT3、p-JAK2、p-STAT3蛋白表达降低(P<0.05).结论 参芪抑瘤方能改善PLGC模型大鼠胃黏膜异常形态,其机制与调控IL-6/JAK2/STAT3信号通路从而抑制细胞增殖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平胃胶囊对肝郁脾虚型反流性食管炎大鼠食管黏膜炎症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 研究平胃胶囊对反流性食管炎模型大鼠核因子κB(NF-κB)/p65相关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食管十二指肠侧侧吻合术+饥饱失常+夹尾刺激制备大鼠肝郁脾虚型反流性食管炎模型.将大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平胃胶囊组(低、中、高剂量)、枳术宽中胶囊组、莫沙必利组,每日2次,共4周.镜下及肉眼观察评价食管的组织病变,ELISA法、Western Blot、Rt-qPCR法检测相关因子的表达水平.结果 平胃胶囊可显著改善模型大鼠食管的黏膜炎症,降低血清中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IL-6及食管组织中NF-κB抑制蛋白激酶β(IKKβ)、p65、环氧化酶2蛋白的水平,升高NF-κB抑制蛋白α(IKBα)表达.结论 平胃胶囊通过抑制胃组织中IKKβ/IκBα/NF-κB通路,降低血清中炎症因子的水平,减轻慢性胃炎大鼠的胃黏膜损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解痉多肽表达化生的起源及其与胃黏膜损伤修复和胃癌发生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4天前
解痉多肽表达化生(SPEM)是一种胃黏膜的化生方式,有主细胞转分化、干细胞转化和前化生表型三种起源假说,目前常采用药物或螺杆菌构建动物模型来研究其作用机制.研究证明SPEM在胃黏膜损伤修复、幽门螺杆菌感染和胃癌的发生中发挥着一定作用.本文就SPEM的起源和常见建模方式,以及在胃部疾病中的作用机制作一综述,以期提高对SPEM的认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TLR9在幽门螺杆菌相关性疾病中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幽门螺杆菌是一种感染人类胃的革兰氏阴性病原体,是世界上最常见的细菌感染。幽门螺杆菌的长期、持续感染可导致患者发展为消化性溃疡、胃腺癌、胃粘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s,TLRs)是抵御微生物入侵的第一道防线,在多种感染性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TLR9是机体免疫应答中发挥关键作用的I型整合跨膜蛋白,在树突状细胞、B细胞、巨噬细胞和上皮细胞中均有表达,它能够通过低甲基化的DNA和糖骨架等结构识别DNA,并介导一系列免疫应答反应。尽管近年来对TLR9的激活机制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但其在幽门螺杆菌感染导致的相关性疾病中的确切作用仍不明确。文章从TLR9在固有免疫中的功能及其信号通路、TLR9在幽门螺杆菌感染中的作用机制、TLR9与胃粘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这三个方面阐述TLR9在在幽门螺杆菌相关性疾病中的作用机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原发性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 18F-FAPI与 18F-FDG PET/CT显像比较1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患者女,58岁,因"上腹部疼痛3个月余伴消瘦"就诊。胃镜提示胃多发病变,淋巴瘤可能。病理:考虑为小B细胞性淋巴瘤,倾向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ucosa-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 MALT)结外边缘区淋巴瘤。免疫组织化学分析(图1):细胞角蛋白(cytokeratin, CK;-),CD20(+),CD19(+),CD3(-),细胞增殖核抗原Ki-67(约30%+),B淋巴细胞瘤-6(B-cell lymphoma-6, Bcl-6;-),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D1;-),SOX11(-),CD5(-),CD10(少量+),CD23(部分+),Kappa(+),Lambda(少数+)。碳13呼气试验阴性。为明确淋巴瘤分期行PET/CT(美国GE公司Discovery STE型)显像。 18F-FDG(本科室自行制备,放化纯>95%)PET/CT结果(图2A~2C)示胃体上段后壁及胃窦前壁多发局部增厚区,大小分别约1.9 cm×1.2 cm×2.3 cm、4.3 cm×0.8 cm×3.2 cm,黏膜面不规整,FDG摄取不同程度增高,SUV max分别为5.3和4.0,延迟显像SUV max为5.1和4.1。胃窦旁大网膜数枚结节影,最大径约1.0 cm,FDG摄取轻度增高,SUV max为2.1,延迟显像SUV max为2.0(图2D)。全身其余各部位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影,骨髓摄取未见异常。患者知情同意后入组 18F-AlF-1,4,7-三氮杂环壬烷-1,4,7-三乙酸(1,4,7-triazacyclononane-1,4,7-triacetrcacid, NOTA)-成纤维细胞激活蛋白抑制剂(fibroblast activation protein inhibitor, FAPI)-46(简称 18F-FAPI)(本科室自行制备,放化纯>95%,前体NOTA-FAPI-46由南昌探真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 PET/CT显像临床试验,结果(图3A~3C)示胃壁多发增厚区FAPI摄取轻度增高,SUV max为2.3,延迟显像SUV max为2.1。胃窦旁大网膜结节FAPI摄取未见异常(图3D)。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胃癌免疫治疗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胃癌是来源于胃黏膜上皮细胞的消化道常见肿瘤,病理类型以腺癌居多,其治疗方案是根据分期和病理类型决定的。目前胃癌的治疗方式包括通过胃镜或外科手术切除肿瘤、化疗和放疗等。尽管胃癌的治疗策略取得了进展,但治疗效果仍不理想。免疫治疗具有精准作用于肿瘤微环境和应答持久的特点,已经成为包括胃癌在内的各种肿瘤的治疗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miR-5590-3p介导TGFBR2表达对胃癌细胞HS-746T侵袭和增殖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微小RNA(miR)-5590-3p对转化生长因子βⅡ型受体(TGFBR2)基因表达的抑制作用及对胃癌细胞HS-746T侵袭和增殖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胃癌细胞系,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胃癌组织和细胞系中miR-5590-3p的表达。采用脂质体转染法分别转染miR-NC和miR-5590-3p模拟物至胃癌细胞HS-746T中,分别命名为miR-5590-3p组和miR-NC组。qRT-PCR检测转染效果。Transwell实验和CCK-8实验检测转染后胃癌细胞HS-746T侵袭和增殖能力。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和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验证miR-5590-3p的靶基因。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转染后细胞中TGFBR2及下游蛋白的表达。结果:miR-5590-3p在胃癌组织的表达明显低于癌旁组织( P<0.01)。miR-5590-3p在胃癌细胞系的表达明显低于正常胃黏膜上皮细胞( P<0.05),在HS-746T细胞中表达最低( P<0.01)。转染后miR-5590-3p组miR-5590-3p的表达(11.76±0.21)明显高于miR-NC组(1.06±0.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miR-NC组和miR-5590-3p组侵袭细胞数量分别为(101.20±15.47)个和(26.53±6.53)个,miR-5590-3p组细胞侵袭能力明显下降( P<0.01)。与miR-NC组比较,miR-5590-3p组细胞增殖能力明显降低( P<0.05)。生物信息学软件显示miR-5590-3p的靶基因是TGFBR2。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证实miR-5590-3p可靶向结合TGFBR2基因( P<0.01)。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miR-NC组比较,miR-5590-3p组HS-746T细胞中TGFBR2的表达明显降低( P<0.01)。肿瘤侵袭相关蛋白ZEB-1、ZEB-2表达降低,细胞周期相关蛋白CDK1和Cyclin B表达降低。 结论:miR-5590-3p可通过靶向结合并调控TGFBR2基因的表达,抑制胃癌细胞HS-746T的侵袭和增殖能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抗体-药物偶联物在治疗胃癌和胃食管结合部腺癌中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胃癌是起源于胃黏膜上皮的恶性肿瘤,是最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胃癌患者表现出发病率、转移率、病死率高的特点。胃癌在手术、化疗、免疫疗法等多种治疗下,因高度异质性及转移复发率高,部分患者仍出现疾病复发、转移和预后不良。抗体-药物偶联物是一类由单克隆抗体和小分子细胞毒性载荷通过连接子偶联而成的新型高效抗肿瘤药物,其高度靶向性和小分子化疗药物的强大杀伤作用为胃癌的治疗提供了一个新的方案,目前正在多个临床试验中对不同靶点进行评估。文章主要综述了抗体-药物偶联物在胃癌及胃食管结合部腺癌的最新研究进展以及在未来发展中的挑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miR-6751-3p在胃癌细胞增殖和迁移中的作用机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微小RNA(microRNA,miRNA)-6751-3p表达对胃癌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检测胃癌细胞株(MGC803、BGC823、SGC7901、HS-746T)和正常胃黏膜上皮细胞(GES-1)中miR-6751-3p的表达水平。将miR-6751-3p表达水平最低的胃癌细胞株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分别转染miR-NC和miR-6751-3p模拟物。qRT-PCR检测两组细胞miR-6751-3p的表达水平。分别采用CCK-8法和划痕愈合实验检测miR-6751-3p过表达细胞的增殖和迁移情况。通过Deepbase v2.0和microRNA.org在线网站预测miR-6751-3p的潜在靶基因,采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进行验证。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miR-6751-3p过表达细胞靶基因的表达。结果:与正常胃黏膜上皮细胞相比,miR-6751-3p在胃癌细胞株中表达明显下调( P<0.05),表达水平最低的细胞株是MGC803细胞( P<0.01)。与对照组相比,miR-6751-3p过表达可抑制MGC803细胞的增殖能力( P<0.05)。对照组和实验组MGC803细胞划痕愈合率分别为(65.14±5.65)%和(23.40±6.78)%。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MGC803细胞划痕愈合率显著降低( t=4.73, P<0.001)。在线网站预测miR-6751-3p的靶基因可能是脂肪酸结合蛋白5(FABP5),miR-6751-3p可互补结合FABP5信使RNA(mRNA)( P<0.01)。与对照组相比,miR-6751-3p过表达可抑制MGC803细胞中 FABP5基因的表达( t=4.01, P<0.01)。 结论:胃癌细胞株中miR-6751-3p呈低表达,miR-6751-3p过表达可通过下调 FABP5基因能抑制胃癌MGC803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微小RNA-1-3p的表达水平对胃癌细胞增殖侵袭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观察微小RNA(miR)-1-3p在胃癌(GC)细胞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miR-1-3p对GC细胞增殖侵袭能力的影响及可能的分子调控机制。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在兰州大学第一医院行手术治疗的82例GC患者组织标本和癌旁组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miR-1-3p在GC组织及癌旁组织、人GC细胞系(MKN-45、BGC823、AGS、MGC803、SGC7901)和人胃黏膜上皮细胞(GES-1)中的表达水平。分析miR-1-3p表达水平与G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参数及预后的相关性,用克隆形成实验和Transwell侵袭实验分别检测miR-1-3p的表达水平对GC细胞增殖侵袭能力的影响。采用生物信息学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miR-1-3p与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相关永生基因4(BAG4)的靶向调控关系。结果:miR-1-3p在GC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 (0.815±0.060)低于癌旁组织 (1.604±0.140, t=5.922, P<0.01),其表达水平与肿瘤大小、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密切相关(均 P<0.05)。miR-1-3p低表达组患者的总生存率低于高表达组[风险比( HR)=0.519,95%可信区间( CI):0.259~0.953, P<0.05)。过表达miR-1-3p组GC细胞的增殖和侵袭能力显著低于对照组( t=9.089, P<0.01),敲低miR-1-3p后得到了与之相反的结果( t=8.783, P<0.01)。BAG4是miR-1-3p潜在的靶基因。下调miR-1-3p可逆转si-BAG4对GC细胞增殖和侵袭能力的作用。 结论:miR-1-3p通过靶向BAG4的表达调控GC细胞的增殖侵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