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创治疗非扩张性肝外胆管结石230例临床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非扩张性肝外胆管结石的微创治疗方法和效果。方法:收集2015年10月至2018年12月胆囊结石合并非扩张性(胆总管直径≤8 mm)胆总管结石患者230例,治疗方法包括内镜胰胆管逆行造影术(ERCP)+同步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ERCP+二期LC、腹腔镜联合胆道镜经胆囊管胆道探查取石术(LTCBDE),比较不同方法的优势及疗效。结果:ERCP+同步LC 69例(69/70)取石成功,ERCP+二期LC 118例(118/120)胆管取石成功,LTCBDE 38例(38/40)取石成功。不同治疗方法的手术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LTCBDE组平均术后住院时间最短( F=243.22, P=0.000)、平均住院费用最少( F=300.40, P=0.000)及并发症发生率最少(10.00%, P<0.05)。 结论:微创治疗非扩张性肝外胆管结石适应证的合理选择至关重要,LTCBDE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一种新型网篮在无射线内镜胆总管结石取石术中的应用研究(含视频)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评价一种适用于胆道子镜的新型取石网篮在无射线内镜胆总管结石取石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2021年2—10月在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接受无射线胆道镜下胆总管结石取石术的78例患者进行随机对照研究,按照抽签法随机分为新型网篮取石组(35例)及普通网篮取石组(43例),分析并比较2组之间胆道镜探查次数、网篮取石次数、术中注水量、取石及胆道镜探查时间、总体内镜操作时间以及术后不良事件。结果:与普通网篮取石组比较,新型网篮取石组胆道镜探查次数较少[(1.08±0.28)次比(2.30±0.51)次, t=-12.535, P<0.001],术中注水量较少[(46.14±11.89)mL比(78.62±10.09)mL, t=-13.052, P<0.001],取石及胆道镜探查时间较短[(9.69±2.97)min比(12.67±2.51)min, t=-4.815, P<0.001],总体内镜操作时间也较短[(30.17±7.19)min比(33.44±6.69)min, t=-2.076, P=0.041]。2组之间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7%(2/35)比11.6%(5/43), χ2=0.826, P=0.363]。 结论:新型取石网篮胆总管取石操作时间短,胆道镜探查次数少,术中注水量少,能够方便胆道镜直视下的无射线取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胆道探条逐级扩张术联合支撑引导技巧在腹腔镜经胆囊管胆总管探查取石术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天前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3年8月在苏州大学附属苏州九院应用胆道探条逐级扩张术联合支撑引导技巧行腹腔镜经胆囊管胆总管探查取石术(LTCBDE)的胆囊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共纳入219例患者,其中男性110例,女性109例,年龄(56.7±17.1)岁,年龄范围16~88岁。记录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等临床资料。门诊或电话随访患者有无胆道狭窄、结石残留及复发。219例患者均成功行LTCBDE并在术中使用了胆道探条逐级扩张术,8例(3.7%)胆道镜可直接进入胆总管及肝内胆管完成探查及取石;其余211例(96.3%)联合基于胆道探条支撑引导技巧下的汇入部微切开(182例)、"隔膜"切开(29例)技术辅助完成LTCBDE。全组病例均成功完成探查及取石,结石取净率100%(219/219),手术时间(86.4±28.5)min,术中出血量均<10 ml,术后住院时间(6.2±2.0)d。术后未出现胆漏、黄疸、出血、腹腔感染等并发症。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截至随访结束时(2023年8月31日),所有患者均未出现胆道狭窄、结石残留或复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同期腹腔镜胆囊切除联合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或内镜括约肌切开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疗效比较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同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联合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laparoscopic common bile duct exploration,LCBDE)(LC+LCBDE)或同期LC联合术中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intraoperative 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IO-EST)(LC+IO-EST)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4月至2020年4月扬州大学临床医学院收治的903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根据手术方案不同,将其分为A组(LC+LCBDE)389例和B组(LC+IO-EST)514例。A组患者的胆总管结石复发率、再复发率显著低于B组患者(4.4%比8.4%, P=0.024;0.8%比3.1%, P=0.010)。通过逆概率加权后的逻辑回归分析显示,A组手术方案是胆总管结石复发和再复发的独立保护因素( OR=0.482,95% CI:0.365~0.637, P<0.001; OR=0.118,95% CI:0.080~0.173, P<0.001)。 结论:对于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且胆总管直径≥8 mm的患者,LC+LCBDE相较于LC+IO-EST是更优选的治疗方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在既往有上腹部手术史患者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既往有上腹部手术史患者行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的可行性、安全性及早期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8年12月在鄂东医疗集团市中心医院肝胆胰腺外科既往有上腹部手术史患者行胆总管探查胆道镜取石术15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腹腔镜组( n=84)和开腹组( n=72),腹腔镜组行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开腹组行开腹胆总管探查取石术,腹腔镜组男50例、女34例,年龄(66.4±17.8)岁,年龄范围42~83岁;开腹组男40例、女32例,年龄(64.2±16.9)岁,年龄范围45~82岁。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首次排便时间、术后住院天数、术后疼痛评分情况及早期并发症(胆漏、腹胀、腹腔积液、上腹部疼痛、残余结石)发生率。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 Mean± SD)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 χ2检验。 结果:两组患者均成功实施手术,腹腔镜组中转开腹3例,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腹腔镜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首次排便时间、术后住院天数分别为(122.8±28.1) min、(80.3±13.7) mL、(1.8±0.3) d、(7.7±0.8) d;开腹组分别为(146.6±33.5) min、(125.8±19.6) mL、(2.7±0.6) d、(9.1±1.2) d,腹腔镜组均显著低于开腹组,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第2天和第4天,腹腔镜组患者腹部疼痛评分分别为(3.6±1.3)分、(2.3±0.7)分,开腹组评分分别为(5.5±1.6)分、(4.2±1.3)分,腹腔镜组均显著低于开腹组( P<0.05);腹腔镜组术后早期总并发症发生率32.1%(27/84)低于开腹组47.2%(34/72),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对于有上腹部手术史患者,行腹腔镜胆总管探查胆道镜取石是安全可行的,该术式具有微创、出血少等优势,能缓解术后疼痛、缩短术后住院时间,且不会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有利于快速康复,适合基层医院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的应用进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随着腹腔镜技术的不断发展,胆总管结石的治疗已由传统的开放手术转变为目前的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术(LCBDE),其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等优点。LCBDE有经胆总管(LCD)和经胆囊管(LTCBDE)两种途径,LCD+T管引流术适用范围广,LCD+胆管一期缝合术免除了T管、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LTCBDE有一定的适用范围,但创伤小,腔镜技术的提高与新型器材的应用也提高了手术的效率和安全。本文就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术放置内引流管与放置T管的临床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评估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LCBDE)放置内引流管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并与放置T管比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2年10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大连市友谊医院收治的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两组,LCBDE放置内引流管患者为内引流管组,放置T管患者为T管组。通过倾向性评分匹配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共纳入50例胆总管结石患者,其中男性23例,女性27例,年龄(61.3±16.2)岁,每组25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腹腔引流管拔出时间、胆汁引流量和术后并发症的差异。结果:与T管组相比,内引流管组的手术时间[(155.0±36.5)min比(194.4±55.8)min]、术后住院时间[8.0(7.0,8.0)d比11.0(8.0,13.0)d]、腹腔引流管拔出时间[5.0(4.0,6.0)d比6.0(5.0,8.0)d]均缩短,胆汁引流量减少[0 ml比431.4(344.7,484.3)m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两组患者术后均无胆漏发生,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结石残留、结石复发、胆管狭窄发生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LCBDE放置内引流管是安全有效的术式,在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腹腔引流管拔出时间、胆汁引流量方面优于LCBDE放置T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军事飞行员胆总管结石三例诊治分析及航空医学鉴定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军事飞行员胆总管结石(common bile duct stones,CBDS)的临床诊疗及航空医学鉴定。方法:收集空军特色医学中心2009年6月至2015年3月诊断为CBDS的3例军事飞行员的详细诊疗过程及航空医学鉴定结论,结合新技术进展进行分析。结果:3例飞行员因长期胆囊结石或肝内胆管结石,继发CBDS并梗阻性黄疸。病例1:继发于胆囊结石,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及胆总管探查术,中转开腹行胆总管探查取石;病例2:继发于肝内胆管结石,行开腹肝左外叶切除、胆总管探查取石;病例3:继发于胆囊结石保胆取石术后复发,最终因胆管狭窄行开腹胆囊切除、胆总管整形、T管引流术。3例患者术后均恢复良好。飞行结论:病例1于术后5个月飞行合格;病例2术后因高血压病停飞;病例3于术后半年飞行合格。结论:军事飞行员CBDS多继发于胆囊结石或肝内胆管结石,手术应尽早施行,尽量采用微创方法。治疗措施得当、术后恢复良好者可飞行合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两种微创术式在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中的临床应用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比较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腹腔镜胆总管切开胆道镜探查取石术(LCBDE)+胆总管一期缝合术与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内镜下十二指肠括约肌切开取石术(EST)+鼻胆管引流术(ENBD)+LC治疗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5年6月至2021年2月间山西白求恩医院普通外科收治的200例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行LC+LCBDE+胆总管一期缝合术(一期缝合组,130例)和行ERCP+EST+ENBD+LC术(内镜手术组,70例),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进食时间,术后胰腺炎、胆管炎及其他并发症(胆漏、腹腔出血、切口感染)发生率,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等。结果:一期缝合组患者的术后胰腺炎发生率(0.7%比5.7%)、住院费用[(2.74±0.39)万元比(3.86±0.63)万元]均显著低于内镜手术组,但手术时间[(103.21±9.36)min比(88.18±7.20)min]显著长于内镜手术组,术后进食时间[(3.3±0.3)d比(2.2±0.8)d]迟于内镜手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而术中出血量[(36.0±3.0)ml比(37.3±2.7)ml]、术后胆管炎发生率(1.5%比2.9%)、其他并发症发生率[胆漏(2.3%比1.4%)、腹腔出血(1.5%比4.3%)、切口感染(0比0)]、术后住院时间[(6.8±1.3)d比(7.1±1.7)d]与内镜手术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两种微创术治疗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疗效均较好,但LC+LCBDE+胆总管一期缝合术保留了Oddis括约肌的功能,维持胆总管正常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降低了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有助于患者的恢复,具有较高的安全性、有效性和可行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经皮经肝Ⅰ期胆道造瘘取石术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经皮经肝Ⅰ期胆道造瘘(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one-step biliary fistulation,PTOBF)取石术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 LC)治疗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7月至2018年6月期间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44例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20例采用PTOBF取石术+ LC手术,24例采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laparoscopic common bile duct exploration,LCBDE)+LC手术。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并发症。结果:两组患者一期手术成功率均为100%。PTOBF取石术+LC组手术出血量、术后住院天数均优于LCBDE+L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PTOBF取石术+LC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0.0%(2/20),观察期复发率10.0%(2/20),LCBDE+LC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8.3%(2/24),观察期复发率12.5%(3/2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PTOBF取石联合LC术治疗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是安全、有效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