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椎间盘源性睾丸疼痛的中西医发病机制与治疗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睾丸疼痛的原因复杂,椎间盘退变是导致睾丸疼痛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在临床实践中,椎间盘源性睾丸疼痛往往未能获得医生的充分关注,从而导致误诊或漏诊.为了提高临床医生对此问题的认识,并为寻找不明原因睾丸疼痛的诊治策略提供参考,本文综述了椎间盘源性睾丸疼痛的中西医发病机制及治疗进展.中医认为,椎间盘源性睾丸疼痛的病机可能与外感寒湿、湿热侵犯阴器、气血凝滞等有关,且与肝、肾、督脉密切相关;西医则认为其发病机制可能与神经根刺激、神经根嵌压症、沃勒变性、牵涉痛和神经高敏感性等因素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马拉松赛事群体热射病临床救治策略探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热射病是由于机体暴露于高温高湿环境中,大量热量蓄积,从而出现全身多器官功能障碍的严重致命性疾病.热射病分为经典型热射病和劳力型热射病[1](Exertional heat stroke,EHS).其中EHS是夏季常见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2],多见于部队训练人员、运动员等.笔者所在科室于2022年5月成功处置了一起由业余马拉松赛事导致的群体EHS事件.现将临床特征及救治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提高群体EHS的诊治水平.本研究经福建省立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查,符合伦理要求(伦理审查编号:K2023-03-045).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中国隐匿性肝性脑病临床诊治专家共识意见》要点解读
编辑人员丨6天前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组织国内相关领域专家制定《中国隐匿性肝性脑病临床诊治专家共识意见》,该共识参考近期国内外相关指南和共识,总结近年来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就隐匿性肝性脑病的定义、流行病学特征进行更新,阐述其病因、诱因、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危害),并对其诊断、治疗、预后和慢病管理策略进行推荐.现对此共识中的部分重点内容进行解读,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借鉴和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肝肉瘤样癌9例临床特征及诊疗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 总结肝肉瘤样癌(HSC)的临床特征、诊治方案和预后情况,为该类患者的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24年3月期间就诊于浙江省人民医院、术后病理确诊为HSC的患者病例资料.结果 9例HSC患者中,男3例,女6例,年龄33~90岁.术前检查发现4例肿瘤标志物(AFP、CEA、CA199)升高.术前影像学诊断为肝肿瘤8例,误诊为肝脓肿1例.MRI检查肿瘤边界欠清,表现为"渐进性增强"或"周边增强".9例患者均接受腹腔镜下肝脏肿瘤切除术,平均肿瘤最大径(6.24±3.98)cm.AJCC分期:Ⅰ期1例、Ⅱ期4例、Ⅳ期4例.3例术后接受化疗,其中1例联合靶向治疗(安罗替尼+AG方案).术后病理表现为梭形细胞恶性肿瘤,免疫组化分析结果为CK(+)的上皮样表型和不同程度的间叶样表型Vim(+).随访截止2024年3月14日,患者术后生存时间1.6~29.9个月,中位生存时间4.3个月.结论 HSC恶性程度高,手术切除是首选的治疗方法,术后化疗联合靶向+免疫的治疗策略需要进一步探索.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自身免疫性胃炎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自身免疫性胃炎是发生在自身免疫基础上的慢性进展性胃黏膜炎症,合并症多,并发症复杂,早期诊断并有效干预有较大难度.本文简要综述自身免疫性胃炎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临床特征、诊治重点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期探讨基于此而拓展的管理策略.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我国农村医生社区健康管理能力调查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背景 农村医生(以下简称村医)作为农村地区居民的健康"守门人",是农村人群健康管理服务的主要提供者,其社区健康管理能力直接影响农村居民的健康水平.目的 调查我国村医健康管理能力现状,探讨村医社区健康管理能力提升策略,为加强村医队伍建设提供依据.方法 于 2020 年 8 月,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和典型抽样相结合的方法,在全国东、中、西部5个省份共抽取村医3 916名.通过"问卷星"平台向村医发放调查问卷,内容涉及村医的儿童、妇女、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能力具备情况,以及各项能力满足工作需要情况,均由村医自评.结果 3 916名村医中,分别有3 494名(89.22%)、3 175名(81.08%)、3 775名(96.40%)、3 738名(95.45%)村医具备儿童、妇女、老年人、慢性病患者的健康管理能力.性别方面,女性村医的计生指导、孕期健康指导、围绝经期疾病的预防与诊治、妇科常见病筛查能力及妇女总体健康管理能力具备率高于男性村医(P<0.05);男性村医的常见慢性病危急状况识别与处理方法、常见慢性病稳定期治疗与并发症预防能力及慢性病患者总体健康管理能力具备率高于女性村医(P<0.05).执业资质方面,执业(助理)医师的围绝经期疾病的预防与诊治能力具备率高于乡村医生和其他/无资质的村医(P<0.008 3),执业(助理)医师村医的妇女总体健康管理能力具备率高于乡村医生(P<0.008 3);全科医师的老年人功能减退预防能力具备率高于乡村医生(P<0.0083).学历方面,本科及以上者的常见慢性病稳定期治疗与并发症预防能力具备率高于大专学历者(P<0.017).东部地区村医的体检指导与常见病筛查能力满足实际工作需要率高于中部、西部地区,中部地区高于西部地区(P<0.017);东部、中部地区村医的健康与自理能力评估、不良情绪识别与干预、功能减退预防能力满足实际工作需要率高于西部地区(P<0.017).结论 我国村医基本具备健康管理能力,女性村医在开展妇女健康管理服务方面更具优势,乡村医生执业资质村医的少数重点人群健康管理能力不足,西部地区村医的老年人健康管理能力满足实际工作需要情况相对较差,应采取积极措施提升村医素质,促进村医队伍的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免疫介导坏死性肌病诊治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免疫介导坏死性肌病(immune-mediated necrotizing myopathy,IMNM)是一种特发性炎性肌病(Idio-pathic Inflammatory Myopathy,IIM)的重要亚型.IMNM的典型临床表现包括对称性四肢近端肌无力,伴随血清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等肌酶谱的显著升高.此外,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皮疹、间质性肺病和心肌受累等骨骼肌外表现.自2003年首次被国际医学界命名以来,IMNM逐渐被研究者和临床医师所认识.IMNM的发病率和患病率在不同地域和种族间可能有所不同,如在美国的小样本调查中,IMNM的发病率为0.83/10万,患病率为1.85/10万;而在欧洲西班牙北部地区,抗HMGCR抗体阳性患者的IMNM发病率为0.6/10万,患病率为3/10万,目前中国尚缺乏相关数据.IMNM的患病风险因素包括易感等位基因如HLA-DRB1*11,以及使用他汀类药物、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和感染病毒感染等.诊断IMNM需要综合考虑肌肉受累症状、肌炎特异性自身抗体、肌酶谱水平和肌活检病理等检查结果.目前,IMNM的治疗主要基于临床经验,包括使用糖皮质激素和传统免疫抑制剂.对于难治性患者,可能采用利妥昔单抗和静脉注射人免疫球蛋白等治疗方案.针对B细胞及其致病性自身抗体的产生过程,未来的研究可能揭示新的治疗靶点.本文旨在系统介绍IMNM的临床特征、诊断方法及相关辅助检查,并探讨当前的治疗策略,以期为临床医师提供诊治IMNM的参考和借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鼻咽癌首程根治性放疗后鼻咽坏死治疗策略及预后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 探讨鼻咽癌根治性放疗后鼻咽部坏死的治疗策略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22年1月江苏省肿瘤医院放疗科收治的1020例鼻咽癌行首程根治性调强放疗患者的资料,使用鼻咽部MRI、电子鼻咽镜检查及病理活检确认发生鼻咽部坏死的患者.鼻咽部坏死患者行电子鼻咽镜下冲洗清创,联合全身抗感染及营养支持治疗.应用Kaplan-Meier方法统计生存,Cox回归模型分析临床因素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鼻咽癌首程根治性调强放疗后出现鼻咽部坏死的患者共计20例,其发生率为1.96%.鼻咽部坏死患者以鼻咽部恶臭味及头痛症状多见.所有鼻咽部坏死的患者初治时鼻咽癌均为局部晚期,T3期2例(10%),T4期18例(90%).鼻咽部坏死均发生在原鼻咽病灶处,根据鼻咽部坏死分期,Ⅰ期6例(30%),Ⅱ期14例(70%),无Ⅲ期.鼻咽部坏死发生时间距放疗结束时间为2~24个月,中位时间为5个月.16例鼻咽部坏死患者经鼻咽镜下清创冲洗联合抗感染及对症支持治疗后,均临床痊愈,其中无痕愈合9例,有痕愈合7例.4例因不能耐受鼻咽冲洗或诊治延误,病灶累及大血管致大出血死亡.累及颈内动脉组与不累及组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37.5%和85.7%(P=0.008),有、无糖尿病组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25.0%和77.8%(P=0.016).Cox回归单因素分析显示,坏死灶累及颈内动脉(HR=5.80,95%CI为1.14~29.38,P=0.034)及糖尿病(HR=10.24,95%CI为1.19~88.04,P=0.034)是患者总生存的影响因素.结论 初治鼻咽癌患者首程根治性调强放疗后鼻咽部坏死经以鼻咽镜下清创冲洗为基础的抗感染及营养支持治疗可取得较好疗效,坏死病灶累及颈内动脉及合并糖尿病是影响患者生存的重要因素,血管侵犯致血管破裂是死亡主要原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复杂子宫腺肌病合并不孕患者的诊疗策略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子宫腺肌病是育龄期妇女的常见病,主要表现为痛经、月经量多、不孕不育和子宫增大。近年来随着生育政策的调整以及生育年龄的延迟,子宫腺肌病和不孕不育的相关性日益受到重视。子宫腺肌病往往不单独存在,经常合并子宫肌瘤、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深部子宫内膜异位症以及输卵管积水等复杂妇科疾病情况。合并疾病的存在增加了子宫腺肌病相关不孕的诊治难度。对于复杂子宫腺肌病合并不孕患者,如何进行有效的诊断和针对性的治疗,以提高妊娠率和改善妊娠结局?本文对复杂子宫腺肌病相关不孕患者的诊疗进行专题述评,旨在为复杂子宫腺肌病合并不孕患者探索有效的诊疗模式,提高其妊娠和活产率,改善新生儿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颅脑创伤性昏迷的机制及诊断治疗
编辑人员丨6天前
颅脑创伤性昏迷是神经外科的诊治难点之一,其发病机制具有复杂性、诊断及治疗有一定的不确定性,此领域仍有很多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本文通过文献查阅,结合国内外最新的临床诊疗指南,回顾了意识障碍的病理生理机制、特殊的临床症状、诊断标准、先进的神经成像和电生理技术在诊断和治疗中的最新应用,以及治疗策略方面的最新进展和主要成果。并认为使用功能和结构损伤的神经影像学及电生理学评测,针对患者进行个体化的干预治疗可能是未来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