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董荣芬基于胃神理论辨治不寐病
编辑人员丨5天前
董荣芬主任将消化道神经-体液调节反射系统称为“胃神”,临证常基于胃神理论,从斡旋中焦气机角度辨治不寐病。董师常将不寐病分为阳明燥热证、肝经郁热证、血虚火动证、清降失和证。阳明燥热证治以清热养阴、健脾安神为法,首选竹叶石膏汤加减治疗;肝经郁热证治以疏肝清热、养心安神为法,首选温胆汤加减治疗;血虚火动证治以滋阴降火、养血安神为法,首选黄连阿胶汤和酸枣仁汤加减治疗;清降失和证治以调畅气机、养心安神为法,首选人参清肺汤合归脾汤加减治疗。附验案进行分析。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国医大师周信有辨治胆汁反流性胃炎经验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胆汁反流性胃炎是消化系统的常见病与多发病,病理兼夹多样.周信有教授临证指出,本病病位在胆、肝、胃,倡导分三期辨证认识其病因病机.初期胆腑失和,乖戾犯胃;中期肝胆郁滞,旺木克土;后期胃络受损,气虚血瘀.周信有教授临证遵从"复方多法、综合运用、整体调节"的诊疗思路,对于临床典型症候群,制定出"痛分新久,以通为用""口苦心烦,泻热和胃""治胆安胃,理气解郁"的治则治法,从而达到标本兼治、胆胃和调之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从胆辨治糖尿病胃轻瘫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关于糖尿病胃轻瘫(DGP)的治疗,中医学既往多从升清降浊、辛开苦降等法论治,以调理脾胃气机升降,恢复中焦运化为最终目的.通过探讨胆与脾胃的生理联系及其与DGP的病理联系,认为胆腑同样也参与了机体的血糖控制及消化活动,与该病的发病密切相关.胆为少阳枢机,内藏精汁,内寄相火,主升发疏泄,司决断情志,气血津液的正常运行、脏腑经络的功能活动与胆密切相关.当胆腑功能出现异常时,机体亦会有肠道菌群失调、胃肠激素紊乱、胃排空延迟、血糖升高等改变,这与现代医学对于DGP的发病认识相符合.提出"木郁达之"的治疗原则,随证治疗DGP,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王淑玲教授基于枢机理论治疗失眠经验
编辑人员丨2024/5/25
王淑玲教授在失眠治疗中,重视脾胃、肝胆之枢机功能,脾胃为气机升降之枢,肝胆为阴阳表里之枢.脾胃生化、运化功能正常,则气血津液充足,气机升降有序,营卫循行有度,机体阴阳调和.厥阴,与少阳互为表里,在六经辨证中为阴尽阳生之交界,肝胆枢机得利、疏泄有度,可协调脾胃气机升降、血液津液运行输布,促进阴阳顺承相接,则心神得安.失眠的发病与情志不畅、脏腑失和、阴阳失调有关,总病机为阳不入阴,故治疗应重视健脾和胃、疏肝利胆、调和阴阳,促进枢机运转,令气机升降有序、气血阴阳调和,失眠得解.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5/25
-
基于症状-证候-药物的胆结石医案数据挖掘
编辑人员丨2023/8/19
目的 基于症状-证候-药物挖掘胆结石医案数据.方法 收集CNKI、万方、维普数据库中的相关医案,将各项信息规范化处理后采用频数分析、热图分析、聚类分析进行考察.结果 共纳入 125 首医案,包括 5 种单一证型、10种复合证型,涉及 76 味中药,累计使用频次 2 739 次,核心症状有苔腻、苔黄、纳呆等,核心中药为柴胡、海金沙、炒白术等.湿热中阻证核心症状见脉弦、口苦、苔黄腻等,核心中药为栀子、黄芩、茵陈等;肝郁气滞证核心症状见脉弦、苔白、嗳气等,核心中药为鸡内金、柴胡、郁金等;肝郁脾虚证核心症状见右上腹痛、舌红、脉弦细等,核心中药为柴胡、茯苓、炒白术等;肝络不和证核心症状见右上腹痛、痛引肩背、口苦等,核心中药为柴胡、郁金、金钱草等;肝胆湿热证核心症状见巩膜黄染、舌红、苔黄等,核心中药为鸡内金、柴胡、郁金等;肝胆失和证核心症状见脉弦、口苦、便秘等,核心中药为延胡索、赤芍、柴胡等.结论 胆结石病位证素包括肝、胆、脾、胃、经络,病性证素包括气滞、气虚、湿和热(火),中医临床治疗本病大多通过疏肝健脾、利胆和胃、清热利湿、排石止痛来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19
-
单兆伟教授从肝论治胃痛经验探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单兆伟教授认为胃痛的基本病机为脾升胃降失和、胃中气血阻滞,而脾胃之健运依赖于肝木之条达,土得木而达.临证主张胃痛从肝论治,肝胃同治,灵活运用疏肝理气和胃、清肝泄热和胃、滋阴养肝和胃、降胆通逆和胃、温阳养肝和胃等治疗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基于“阴阳-气血-营卫”理论探讨围绝经期综合征病机
编辑人员丨2023/8/6
以“阴阳-气血-营卫”的相关性为理论基础,探讨了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病机.指出阴阳失调为其发病之根,气血失调为其发病之本,营卫失和为其发病之标,与中医肾、脾胃、肝胆、心等脏腑关系密切.强调调补“阴阳-气血-营卫”为基本治则,综合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邵铭教授治疗胆石症经验
编辑人员丨2023/8/6
邵铭教授认为胆石症是多种原因共同导致,其中最主要的原因为体质、饮食、情志,其认为在自身体质的基础上饮食结构不当、情志不调是胆石症的根本原因;胆石症基本病机为湿、热、瘀阻滞肝胆,致肝胆失和,通泄失常.胆石症病位虽在胆腑,但与肝脏、脾胃关系密切;且根据临床经验总结出4种常见与一种较少见的类型进行辨证论治,分别为肝胆湿热证、湿热瘀阻证、肝郁气滞证、脾虚肝郁证与湿从寒化证;临床治疗胆石症,分型论治十分重要,但各个证型之间往往相互转化或者兼夹,临床需辨证准确,用药精当.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赵智强辨治胆石症
编辑人员丨2023/8/6
赵智强教授认为,对于胆石症的中医治疗,应当注重病因病机的分析,其病因与情志失调、饮食不节、脾胃虚弱、体质及禀赋、虫积损伤等有关,其病机以肝失疏泄,胆失通降为发病之本,以脾失健运,胃失和降为致病之标,并注重对并发症病机的认识,治疗以疏肝利胆排石治其本,以健脾和胃,补中益气治其标,以柴芩五金汤为基础组方,药用柴胡、黄芩、鸡内金、海金沙、金钱草、金铃子散等品,并佐以顾护脾胃之药物,针对不同兼症,施与清化湿热、理气化痰、活血化瘀等法,灵活用药.若出现并发症,则需随症治之,重新辨证,不可拘泥于原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闫慧敏治疗婴儿胆汁淤积性肝病经验
编辑人员丨2023/8/6
总结闫慧敏教授辨证治疗婴儿胆汁淤积性肝病(胎黄)的临证经验.认为湿邪致病,是导致胎黄的主要病因,而无论阴黄、阳黄,湿邪均可阻滞气机,造成血行不畅、瘀血阻滞.本病总由胆汁不循常道,溢于肌肤所致,但脾失健运,胃失和降,湿邪内生为根本原因.临证时应四诊合参,首辨阴阳,提出以大便颜色和舌苔厚薄为主要辨证依据.治疗上常以祛湿为主,兼顾寒热,并将活血化瘀法贯穿治疗始终;同时加强疏肝利胆之法,以治病求本.在治疗过程中既要不忘顾护正气,防药邪伤正,同时又要见微知著,既病防变,促进病情恢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