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菱鲆IGF结合蛋白的营养调控功能
编辑人员丨2天前
为揭示IGF结合蛋白(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binding protein,IGFBP)对水产动物生理生长和营养代谢的影响,选取大菱鲆肌成纤维细胞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将斑马鱼(Danio rerio)、智人(Homo sapiens)和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 L.)中igfbp基因的氨基酸序列共同进行分析推断进化历史,对肌成纤维细胞进行IGFBPs的抑制剂(NBI 31772)和IGF1R的抑制剂(BMS 554417)处理,通过荧光定量PCR、蛋白免疫印迹、Annexin V-FITC染色、代谢物测定等分析.结果显示:大菱鲆IGFBP家族共有12个基因,不同的igfbp基因具有显著的组织表达特异性.在脑、鳃、胆囊组织中igfbp2a表达量最高;在眼、肌肉、肾脏、皮肤组织中igfbp5a表达量最高;在脾脏和心脏组织中igfbp3b表达量最高;在肝脏组织中igfbp2b表达量最高;在肠组织中igfbp4表达量最高;大菱鲆肌成纤维细胞在营养诱导后igfbp1a、igfbp3b、igfbp4、igfbp5a和igfbp5b基因表达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igf2相较于igf1对营养应答更敏感.短期抑制IGFBPs能够促进IGF的信号激活能力,而长期抑制IGFBPs则降低IGF的活性并导致细胞凋亡.此外,长期抑制IGFBPs会造成糖酵解和三羧酸循环代谢中间物含量降低,但会积累细胞内游离必需氨基酸.研究成果为进一步认识IGFBPs及IGF信号通路在水产动物中的作用提供了新的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转录因子和受体调控痤疮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痤疮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确。目前已肯定了转录因子和受体在痤疮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其中Toll样受体、胰岛素样生长因子、雄激素受体是痤疮的危险因素,而维生素D、维A酸受体、表皮生长因子、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是保护因素,这些因子有望成为痤疮预防和治疗的靶点。本文综述近年来痤疮相关的转录因子及其受体的研究进展,为痤疮的靶向治疗提供新方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跑台训练联合中药松弛膏外敷对废用性肌萎缩大鼠骨骼肌细胞凋亡及IGF-1/PI3K/Akt信号通路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观察跑台训练联合中药松弛膏外敷对废用性肌萎缩(DMA)大鼠骨骼肌细胞凋亡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选取8周龄雄性Wistar大鼠46只,取8只大鼠纳入健康对照组(健康组),余38只大鼠则制成左后肢废用性肌萎缩模型。于造模3周后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制模成功的32只大鼠分为模型对照组(模型组)、跑台训练组(跑台组)、中药松弛膏组(中药组)及跑台训练联合中药松弛膏组(联合组),每组8只大鼠。跑台组大鼠给予跑台训练,中药组大鼠则于患肢局部涂抹中药松弛膏,联合组大鼠给予跑台训练及中药松弛膏患肢局部涂抹。于6周干预结束后采用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各组大鼠骨骼肌细胞凋亡情况;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大鼠骨骼肌中IGF-1、磷酸化PI3K(p-PI3K)、磷酸化Akt(p-Akt)、B细胞淋巴瘤-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等因子表达水平。结果:通过TUNEL染色发现,跑台组、中药组、联合组骨骼肌凋亡细胞数量均较模型组明显减少( P<0.05);联合组凋亡细胞数量亦显著低于跑台组及中药组水平( P<0.05)。通过Western blot检测发现,模型组Bcl-2蛋白表达较健康组显著降低,Bax蛋白表达则显著增高( P<0.01);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及联合组Bcl-2蛋白表达均显著增高( P<0.01),Bax蛋白表达则显著降低( P<0.01);另外联合组Bcl-2蛋白表达均明显高于中药组及跑台组水平,Bax蛋白表达则显著低于中药组及跑台组水平( P<0.05)。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联合组IGF-1、p-PI3K及p-Akt蛋白表达均显著升高( P<0.01);联合组IGF-1、p-PI3K、p-Akt蛋白表达亦较跑台组及中药组显著增高( P<0.01)。 结论:跑台训练联合中药松弛膏外敷能抑制DMA大鼠骨骼肌细胞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激活IGF-1/PI3K/Akt信号通路,继而上调抑凋亡蛋白Bcl-2含量,下调促凋亡蛋白Bax含量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去巢骨质疏松大鼠骨代谢及RANKL/OPG/TRAF6信号通路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移植对去卵巢骨质疏松大鼠骨代谢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7周龄40只清洁级SD雌性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假手术组、模型组、移植组、阳性对照组,除假手术组外其余组均进行双侧卵巢切除术构建骨质疏松大鼠模型。模型构建2个月后,移植组大鼠尾静脉注射80 μl/kg含有BMSC的PBS溶液,假手术组和模型组尾静脉注射等量的PBS溶液,阳性对照组大鼠每天灌胃给与仙灵骨葆0.5 g/100 g。治疗14 d后收集各组大鼠血清和股骨。苏木精-伊红染色(HE)观察股骨组织病理学变化;Micro-CT法测量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与骨参数;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试剂盒检测骨钙素、骨保护素、碱性磷酸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表达水平;分光光度计法测定血清钙、磷、镁水平;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大鼠股骨中核因子κ b配体受体激活剂(receptor activator of nuclear factor κb ligand,RANKL)、骨保护素(osteoprotegerin,OPG)、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蛋白6(tumor necrosis factor receptor-associated protein 6,TRAF6)和核因子kappa B亚基1(nuclear factor kappa B subunit 1,NF-kB1)蛋白水平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BMD降低(0.28±0.01)g/cm 3,骨体积分数(bone volume fraction,BV/TV)降低(19.73±2.02)%,骨小梁厚度(trabecular thickness,Tb.Th)降低(0.082±0.008)mm,骨小梁数量(trabecular number,Tb.N)降低(1.60±0.17)mm -1,骨小梁分离度(trabecular separation/spacing, Tb.Sp)升高(0.273±0.024)mm,骨保护素降低(489.49±55.29)ng/L,碱性磷酸酶降低(229.13±15.05)U/L,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降低(236.64±14.32)μg/L,骨钙素升高(1.866±0.109)μg/L,钙水平升高(11.98±1.09)mg/dl,磷水平升高(6.85±0.68)mg/dl,镁水平降低(0.62±0.04)mg/dl,RANKL相对表达水平升高(1.05±0.09),OPG相对表达水平降低(0.58±0.08),RANKL相对表达水平升高(0.74±0.10),NF-kB1相对表达水平升高(1.01±0.11)( P<0.05);移植组大鼠BMD降低(0.38±0.04)g/cm 3,BV/TV降低(26.73±2.74)%,Tb.Th降低(0.094±0.006)mm,Tb.N降低(2.67±0.09)mm -1,Tb.Sp升高(0.241±0.026)mm,骨保护素基本不变(720.09±67.41)ng/L,碱性磷酸酶基本不变(269.48±14.15)U/L,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降低(335.95±24.13)μg/L,骨钙素升高(1.392±0.153)μg/L,钙水平升高(7.12±0.53)mg/dl,磷水平升高(4.54±0.32)mg/dl,镁水平基本不变(0.87±0.08)mg/dl,RANKL相对表达水平升高(0.59±0.05),OPG相对表达水平降低(0.97±0.10),RANKL相对表达水平升高(0.45±0.06),NF-kB1相对表达水平升高(0.72±0.06)( P<0.05);阳性对照组大鼠BMD降低(0.36±0.05)g/cm 3,BV/TV基本不变(28.72±3.20)%,Tb.Th基本不变(0.096±0.011)mm,Tb.N基本不变(2.85±0.24)mm -1,Tb.Sp基本不变(0.241±0.027)mm,骨保护素降低(716.78±36.90)ng/L,碱性磷酸酶基本不变(270.65±18.59)U/L,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降低(336.94±17.50)μg/L,骨钙素升高(1.377±0.101)μg/L,钙水平升高(7.13±0.80)mg/dl,磷水平升高(4.58±0.71)mg/dl,镁水平基本不变(0.89±0.04)mg/dl,RANKL相对表达水平升高(0.55±0.08),OPG相对表达水平降低(0.98±0.13),RANKL相对表达水平基本不变(0.40±0.05),NF-kB1相对表达水平升高(0.65±0.09)( P<0.05)。 结论:BMSC移植可通过调控骨代谢、血清钙、磷、镁水平改善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症,这可能与RANKL/OPG/TRAF6通路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mRNA甲基化修饰N6-甲基腺苷对糖尿病胰岛β细胞功能的调控作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适应环境刺激的表观遗传变化可能在糖尿病发病中起重要作用,N6-甲基腺苷(m6A)是最具代表性的可逆性mRNA甲基化修饰之一。m6A通过影响胰岛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蛋白激酶B-胰岛十二指肠同源盒1信号通路,在胰岛β细胞的细胞周期和胰岛素分泌中发挥重要的调节作用。本文对近年来m6A及其甲基化调节蛋白对糖尿病胰岛β细胞功能调控作用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予以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nicastrin基因沉默的HaCaT细胞基因表达谱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通过沉默人永生化角质形成细胞HaCaT细胞中nicastrin(NCSTN)基因的表达,研究其下游细胞增殖及分化相关信号通路的改变。方法:将HaCaT细胞分为干扰组、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干扰组转染特异性NCSTN-siRNA,阴性对照组转染阴性对照siRNA,空白对照组转染等量转染试剂。实时PCR及Western印迹检测各组NCSTN mRNA和蛋白表达验证转染效率。运用Agilent人类全基因组表达谱芯片技术研究干扰组HaCaT细胞基因表达谱与阴性对照组之间的差异,以表达上调或者下调倍数≥ 2.0且 P ≤ 0.05为标准,将差异基因用GO分析进行富集,筛选出表达差异显著且与角质形成细胞增生分化相关的基因,用实时PCR验证结果。 结果:干扰组HaCaT细胞NCSTN mRNA及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287 ± 0.090、0.443 ± 0.085,明显低于阴性对照组(0.969 ± 0.127、1.047 ± 0.114)以及空白对照组(1.000 ± 0.151、1.000 ± 0.11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F值分别为30.787、31.139, P值均为0.001)。表达谱芯片显示,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干扰组表达下调基因605条,上调基因444条。GO分析显示,干扰后差异表达基因富集到上皮发育、上皮细胞分化、角质形成细胞分化、角化4种生物学过程。对表达差异显著且与角质形成细胞增生分化相关的Sprouty相关蛋白2基因、表皮生长因子7基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5基因、人Rho关联含卷曲螺旋蛋白激酶2基因和骨形成发生蛋白6基因通过实时PCR验证,验证结果与芯片结果显示的差异趋势一致。 结论:NCSTN基因功能缺失有可能通过调节其下游细胞增殖及分化相关信号通路的表达,影响角质形成细胞的正常增殖和分化。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肝细胞癌发病关键基因和预后相关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和分析原发性肝细胞癌组织和癌旁组织差异表达基因(DEGs),探索原发性肝细胞癌发生和预后的分子机制。方法:通过GEO数据库收集了GSE76427数据集,采用GEO2R在线分析鉴定了DEGs。利用GO和KEGG数据库对DEGs进行富集和功能注释。基于STRING数据库和Cytoscape软件构建蛋白质互相作用网络分析肝细胞癌发病关键基因。通过GEPIA数据库对这些关键基因进行生存曲线的分析。结果:共筛选出74个肝细胞癌DEGs,包括3个上调基因和71个下调基因。GO富集分析结果显示,下调的DEGs主要参与细胞对镉离子和锌离子的反应、生长负调节、异源代谢过程和激素介导的信号通路。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显示,下调的DEGs通路主要涉及视黄醇代谢、化学致癌作用、药物代谢-细胞色素P450、细胞色素P450对异生物素的代谢、色氨酸代谢及咖啡因代谢等。蛋白质互相作用网络筛选出10个下调的核心基因:MT1G、MT1F、MT1X、MT1E、MT1H、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FOS、CXCL12、EGR1、BGN,其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与原发性肝细胞癌的预后有关。结论:通过对肝细胞癌芯片数据的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10个关键基因可能对原发性肝细胞癌的发生和发展起关键作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与原发性肝细胞癌的预后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肾上腺皮质癌分子调控机制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肾上腺皮质癌(ACC)是一种罕见的具有高度侵袭性的内分泌恶性肿瘤,寻找新的、更有效的治疗方法仍然是个艰巨的挑战。本文对ACC发生的相关通路及靶向药物治疗进展进行综述,包括Wnt/β-连环蛋白、P53、上皮-间质转化、胰岛素样生长因子、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信号通路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在脑胶质瘤中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s,IGF)系统包括两种IGF因子、两种IGF因子受体、六种IGF结合蛋白(IGF binding protein,IGFBP)及水解IGFBP的蛋白酶等。IGFBP-3是六种IGF结合蛋白中的一种,目前研究证实IGFBP-3会与相应受体结合形成复合物,激活信号通路,通过IGF依赖性或非依赖性途径在肿瘤中发挥效应。脑胶质瘤是一种起源于脑或脊髓胶质细胞病变的脑部肿瘤,具有高侵袭、高复发和预后差的特点,现就IGFBP-3分子特性,作用途径及调节机制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系统与角膜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近年来,对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系统研究的越来越深入。除了其经典的调节细胞增生和分化、增强代谢活性、抗细胞凋亡、促细胞生存的作用外,IGF系统在肿瘤生长、细胞自噬、长寿与衰老、氧化应激方面的作用更成为当今研究的热点。针对IGF信号通路中相应靶点的药物也逐渐进入试验阶段。本文简要概括了IGFs及其主要信号通路在生长发育和疾病发生中的重要作用,对该系统成分与角膜疾病关系及应用现状进行综述,探讨其存在的问题和前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