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伴有破骨细胞样巨细胞的胰腺未分化癌的影像学特征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伴有破骨细胞样巨细胞的胰腺未分化癌(UCOGCP)的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2月至2019年1月间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4例经病理确诊为UCOGCP患者的CT、MRI影像学资料,记录肿瘤部位、长径、形态、边界、密度或信号、包膜、钙化、出血、囊变、强化程度,以及有无胰管扩张、胰腺实质萎缩,有无周围血管侵犯、淋巴结及器官转移。结果:4例UCOGCP中病灶位于胰头部1例,胰体部2例,胰尾部1例。病灶长径3.3~13.0 cm,平均8.8 cm;呈类圆形3例,不规则状1例;边界清晰并见包膜2例,边界模糊2例。4例均为囊实性肿块,其中3例有囊腔分隔。CT平扫示4例肿块均呈不均匀低密度,其中1例有斑点状钙化;增强后肿块实性成分轻度强化,其中2例部分实性成分明显强化。MRI检查示2例T 1WI呈混杂低信号,其中1例见小斑片高信号出血灶;T 2WI呈混杂高信号,扩散加权成像(DWI)呈弥散受限。2例主胰管扩张,1例胰腺实质萎缩。1例侵犯十二指肠降部,3例周围血管(包括门静脉、脾动脉、脾静脉)受侵,其中1例伴门静脉和脾静脉瘤栓形成,1例伴发胰源性门静脉高压。 结论:UCOGCP影像学特征为体积较大的囊实性肿块,可伴出血及钙化,增强后实性成分轻度强化,部分实性成分明显强化,分析其影像学特征并结合临床资料,有望提高该疾病诊断准确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内镜超声在胰源性门静脉高压诊治中的应用及进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胰源性门静脉高压(pancreatic portal hypertension,PPH)是由胰腺疾病引起门静脉系统(主要是脾静脉)压力增高的一类临床综合征,主要临床表现是胃底静脉曲张引起的消化道出血。内镜超声结合了内镜和超声检查,可以清晰地显示脾胃区门静脉系统及毗邻结构,并能运用细针抽吸技术对相关结构进行细针穿刺,在PPH的诊断和治疗工作中越来越受重视。本文对内镜超声诊治PPH的新技术进行全面综述,重点介绍这些新技术的优点、可行性和局限性,以期提高临床医师对内镜超声诊治PPH的认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基于CT影像特征用于鉴别具有慢性胰腺炎病史的胰腺癌与肿块型慢性胰腺炎的列线图构建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构建一个基于CT影像特征的列线图用于鉴别具有CP病史的胰腺癌与肿块型CP。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2月至2021年2月间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依据CP亚太诊断标准确认的经手术切除或活检并经病理确诊的5 433例CP患者临床和影像学资料,最终纳入具有CP病史的71例胰腺癌(胰腺癌组)和67例肿块型CP(肿块型CP组)患者。其中2011年2月至2018年4月间确诊的59例胰腺癌患者和44例肿块型CP患者组成训练集,2018年5月至2021年2月间确诊的12例胰腺癌患者和23例肿块型CP患者组成验证集。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建立预测胰腺癌和肿块型CP的模型,并可视化为列线图。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列线图的预测效能,使用决策曲线分析评估其临床应用价值。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训练集和验证集患者的胰管/胰腺直径比≥0.34、胰管截断征、胰源性门静脉高压、动脉期CT值、门静脉期CT值、延迟期CT值、血管侵犯与胰腺癌均有显著相关性,而胰管穿行征仅在训练集与胰腺癌有显著相关性;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囊变、胰管/胰腺直径比≥0.34、胰管穿行征、胰源性门静脉高压和动脉期CT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由此建立的预测模型回归方程式为3.65-2.59×囊变+1.26×胰管/胰腺直径比≥0.34-1.40×胰管穿行征+1.36×胰源性门静脉高压-0.05×动脉期CT值。模型在训练集的AUC值为0.87(95 CI0.80~0.94),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89.0%、75.0%、83.5%,在验证集的AUC值为0.94(95 CI0.82~0.99),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91.7%、100%、97.1%。决策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列线图鉴别两类疾病的概率在0.05~0.85时,使用列线图预测比不使用更能让患者在临床获益。 结论:基于CT影像特征构建的列线图可以准确地鉴别具有CP病史的胰腺癌和肿块型慢性胰腺炎,为指导治疗、评估预后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胰源性门静脉高压的诊断与处理
编辑人员丨1天前
胰源性门静脉高压(PPH)是由胰腺疾病及其并发症导致的脾静脉阻塞、血液回流障碍而引起的区域性门静脉高压,以消化道出血为主要临床表现,预后凶险,应充分了解其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对于伴有脾肿大但肝功能正常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应考虑PPH的诊断。PPH治疗的关键是处理胰腺原发疾病,内镜介入治疗是可选择的干预措施,脾切除术是最根本、最有效的治疗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抗凝药物在急性胰腺炎相关内脏静脉血栓中的应用进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AP相关内脏静脉血栓是指在AP基础上发生门静脉、脾静脉和(或)肠系膜静脉等血管静脉血栓。随着辅助检查手段多样化、影像学检查技术的提高和临床医师对该病认识程度的加深,越来越多的AP患者特别是SAP患者被发现合并内脏静脉血栓,甚至胰源性门静脉高压症。AP相关内脏静脉血栓的治疗主要包括治疗原发病、抗凝药物的应用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本文就抗凝药物在AP相关内脏静脉血栓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胰腺神经内分泌瘤致胃静脉曲张出血1例
编辑人员丨1天前
本文报告了1例胰源性门静脉高压导致的胃静脉曲张出血。该患者以黑便为首发表现,行胃镜检查示胃静脉曲张出血,经超声内镜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术及超声引导下经皮肝内包块穿刺活检术证实为胰腺神经内分泌瘤伴肝转移,经内镜下组织胶注射治疗后出血停止。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区域性门静脉高压26例的诊治
编辑人员丨1天前
回顾性分析我院26例区域性门静脉高压症(RPH)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该病的临床特点及诊治经验。其中21例表现为孤立性的胃底静脉曲张;有20例以消化道出血为首发症状。导致RPH的原发疾病中,胰源性疾病21例,非胰源性疾病5例。RPH临床表现具有多样性,对于单纯临床表现不足的患者,可选择辅助检查加以诊断,在治疗上,应该遵循个体化的原则。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胰源性门静脉高压致上消化道出血为首发表现的免疫球蛋白G4相关性疾病一例
编辑人员丨1天前
免疫球蛋白(Ig)G4相关性疾病是近年来新认识的一种炎症性纤维化性疾病,可同时或先后累及全身多系统、多器官,表现为受累器官组织肿大及临近组织受压。该病早期无特异性临床表现,极易误诊误治。本文报道1例罕见的以胰源性门静脉高压致上消化道出血为首发表现的IgG4相关性疾病患者,旨在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病及其罕见临床表现(如孤立性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认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胰腺癌伴骨转移综合治疗1例
编辑人员丨1天前
患者 男性,50岁,因“反复左上腹隐痛4年余,肿瘤标志物升高2个月(CA19-9为55.7 U/ml)”于2018年5月9日收入浙江省人民医院。既往史:陈旧性肺结核病史,无外伤史及手术史。个人史:吸烟25年(40支/d),已戒烟10年;饮酒25年(啤酒,1 500 ml/d),已戒酒10年。无肿瘤及遗传病家族史。体检:体重指数19.4 kg/m 2,皮肤巩膜无黄染,腹平软,中上腹压痛,无反跳痛,肝脾未及,未及明显腹部包块。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生化指标未见异常。CA19-9 42.7 U/ml,癌胚抗原3.3 μg/L。腹部增强CT检查:胰腺体部乏血供病灶(3.1 cm×2.8 cm),不均匀强化,伴远端胰管扩张,累及腹腔干、门静脉、脾动静脉起始部,伴胰源性门静脉高压,腹膜后淋巴结肿大(图1)。肝胆增强MRI检查:肝脏未见转移灶,L 2椎体结节状强化灶,考虑转移。PET-CT检查:胰腺体部占位(3.7 cm×2.9 cm,最大摄取值约为10.5),累及脾动静脉,与邻近胃壁分界不清,考虑胰腺癌伴中央坏死,腹膜后淋巴结增大(1.6 cm×1.1 cm,最大摄取值约为5.8),考虑转移;L 2椎体内局灶代谢增高(最大摄取值约为5.4),考虑骨转移(图2)。初步诊断:胰腺癌伴骨转移(cT2N1M1)。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IgG4相关性疾病累及胰腺、腹膜后1例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IgG4 相关性疾病(IgG4-related disease,IgG4-RD)是一种免疫介导的慢性炎症伴纤维化疾病,病理表现为IgG4阳性浆细胞为主的淋巴、浆细胞浸润,伴有席纹状纤维化、闭塞性静脉炎、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等.该病几乎可累及全身所有脏器,包括胰腺、泪腺、唾液腺、腹膜后、胆道、肾脏、肺、甲状腺、垂体等,大多数患者可同时或前后出现多个器官受累[1].笔者报道1例IgG4-RD累及胰腺、腹膜后患者诊治经过,旨在提高临床医师对IgG4-RD认识,实现早诊早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