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胰液在鉴别诊断良恶性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IPMN)是常见的胰腺囊性病变,目前临床上诊断IPMN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及超声内镜引导下穿刺。近年研究发现影像学联合胰液检查可以极大提高恶性IPMN的检出率。本文就胰液检查在IPMN中的诊断价值进行综述,以期为恶性IPMN的早期诊断提供新的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表现为重症急性胰腺炎、消化道出血和胰管扩张的胰腺分裂症1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本文报道1例罕见的胰腺分裂症。患者因腹痛,淀粉酶升高,CT提示胰头占位性病变,伴胰腺扩张,予ERCP治疗并发重症急性胰腺炎、胰腺假性囊肿,行EUS假性囊肿穿刺后出现消化道出血、失血性休克,为进一步诊疗就诊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入院后予输血、止血等内科治疗,行急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止血,病情明显好转。复查CT仍见胰管扩张。为明确其原因,予完善MRCP、EUS检查,考虑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可能,最终通过ERCP明确胰管扩张的原因为胰腺分裂,予胰管支架置入。经过3个月随访,未发现患者腹痛再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小探头内镜超声在消化道隆起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小探头内镜超声扫查消化道黏膜下病变在管壁的分布特点以及对消化道黏膜下隆起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8年10月在武汉协和医院行小探头内镜超声检查消化道隆起性病变316例,患者均行内镜下治疗切除,组织送病理检查,通过超声检查结果结合病理诊断明确病变的层次和性质。结果:316例消化道隆起性病变中黏膜下病变198例,其中平滑肌瘤118例,间质瘤27例,脂肪瘤、囊肿各15例,乳头状瘤4例,神经内分泌瘤7例,异位胰腺9例,颗粒细胞瘤、神经鞘瘤和布氏腺瘤各1例。病变分布在整个消化道管壁,以起源于黏膜肌层最常见,有7例病变在小探头内镜超声下未明确层次。结论:小探头内镜超声可以明确黏膜下病变在消化道中的分布,并对病变大小、层次起源提供高准确率的判断,对治疗方案的选择亦有重要指导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慢性胰腺炎合并胰管结石伴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胰管炎4例诊治经验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慢性胰腺炎是在多因素作用下胰腺组织出现的进行性的慢性炎症和纤维化,可导致胰腺钙化、导管扩张和胰腺萎缩。胰管结石是慢性胰腺炎的特征性表现,通常由胰管梗阻和胰液引流不畅引起,导致胰管高压和患者反复发作腹痛。近年来,以胰腺体外震波碎石术(pancreatic 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 lithotripsy,P-ESWL)和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为主的微创治疗在胰管结石治疗方面发展迅速 [ 1] 。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胰管炎(acute obstructive suppurative pancreatic ductitis,AOSPD)是一种极其罕见的临床疾病,被定义为不伴胰腺囊肿感染、胰腺脓肿、胰腺组织坏死的胰管内感染性病变 [ 2] 。慢性胰腺炎、胰管结石、肿瘤等导致的胰管梗阻是AOSPD的常见病因,其中胰管结石嵌顿是AOSPD最常见的病因 [ 2, 3, 4] 。我们回顾性分析了我科收治的4例慢性胰腺炎合并胰管结石并发AOSPD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总结慢性胰腺炎合并胰管结石、AOSPD的诊治经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超声内镜诊断恶性胰腺囊性病变的效果评价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分析恶性胰腺囊性病变(pancreatic cystic lesions,PCL)的超声内镜(endoscopic ultrasound,EUS)特征,评估EUS引导细针穿刺抽吸术(EUS-guided fine needle aspiration,EUS-FNA)诊断恶性PCL的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21年12月间在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确诊且行EUS-FNA的130例PCL患者的临床特点及EUS特征,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恶性PCL的EUS高危特征。比较手术确诊病例中CT、MRI及EUS-FNA诊断恶性PCL的准确率。结果:130例确诊PCL病例中包括27例(20.77%)黏液性囊腺瘤(其中1例伴浸润癌)、19例(14.62%)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其中8例伴浸润癌或高度异型增生)、15例(11.54%)浆液性囊腺瘤、10例(7.69%)实性假乳头状瘤、42例(32.31%)胰腺癌和17例(13.08%)非肿瘤性PCL。51例纳入恶性组,余79例为良性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EUS显示囊壁增厚( P=0.018, OR=3.603,95% CI:1.274~10.883)、实性成分( P=0.002, OR=33.041,95% CI:5.572~671.106)及胰周组织浸润( P=0.004, OR=12.810,95% CI:2.747~101.812)为预测恶性PCL的独立危险因素,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910。99例手术确诊病例中,CT、MRI及EUS-FNA诊断恶性PCL的准确率分别为39.8%(31/80)、49.3%(34/69)和56.6%(56/99)。 结论:EUS有助于鉴别诊断恶性PCL,EUS-FNA诊断恶性PCL的准确率优于CT、MRI。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胃转流术后Petersen疝超声表现1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患者女,35岁,上腹痛8 d,进食后疼痛,不剧烈,呈持续性,无放射,能耐受,无发热,无皮肤黄染,腹部平坦,未见胃肠型及蠕动波,腹部可见多个手术瘢痕,无腹壁静脉曲张,上腹部轻压痛。实验室检查:超敏C反应蛋白47.3 mg/L,总蛋白61.6 g/L,前白蛋白0.15 g/L,葡萄糖6.89 mmol/L,血红蛋白88 g/L,平均红细胞体积63.2 fl,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19.8 pg,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313 g/L。当地医院CT检查怀疑胆囊结石收入我院微创外科,临床医生要求腹部超声检查。二维超声可见一大小约21.2 cm×8.2 cm×6.5 cm巨大囊性结构占据右上腹、左上腹、左下腹,外形呈不规则囊袋状,内透声差呈点状低回声,循其走行方向移动探测其右上为盲端,而左下似与扩张的肠管结构相延续,扩张的肠管可见"琴键征"(图1)。该囊性结构位于胆囊左下,胰腺前方,脾脏右下(图2,3)。以上发现提示该囊性结构可能为高度扩张的胃腔,但询问患者并无呕吐。为查明该巨大囊性病变的来源,嘱患者少量饮水,超声实时观察饮水后该囊性结构的变化以确定其与胃的关系。结果发现水并未进入该囊性结构内而是进入其浅侧的狭小管道内(图4),该简单试验说明最初胃扩张的推测是错误的。详细询问病史得知患者曾有腹腔镜下Roux-en-Y胃-空肠吻合胃转流减重手术史,推测该囊性结构可能为旷置胃扩张,结合病史及超声表现认为Roux-en-Y胃-空肠吻合术后内疝(Petersen疝?)造成的胆胰袢梗阻不能除外。CT检查提示胃十二指肠扩张积液,但X线钡餐造影显示上消化道通畅(图5)。根据以上影像学检查结果临床医生考虑Petersen疝不除外,决定进行腔镜下探查及治疗手术。术中发现了上腹部巨大囊性结构为扩张的旷置胃,循其出口即十二指肠端探查发现Roux-en-Y术式的胆胰端肠袢经Petersen间隙疝出形成了内疝伴不完全梗阻,但梗阻位于十二指肠与空肠端侧吻合口的近端,所以并不影响胃转流手术的新建通路,因而患者并未出现呕吐等肠梗阻症状。腔镜下将疝出的肠管复位(图6)并缝合Petersen裂孔(图7)。术后患者排出大量墨绿色稀便,症状减轻,复查CT显示胃及十二指肠扩张积液消失,痊愈出院。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单极电剪在达芬奇机器人辅助胰体尾切除术中的应用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对比单极电剪与超声刀在达芬奇机器人辅助胰体尾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20年7月至2023年12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普通外科接受达芬奇机器人辅助胰体尾切除术的31例术前诊断为胰体尾良性占位性病变患者资料,其中男性9例,女性22例,年龄(54.4±15.7)岁。31例患者中行达芬奇机器人辅助胰体尾切除术且术中使用单极电剪的纳入单极电剪组( n=12),单极电剪自带多关节可灵活旋转的机械臂,完成解剖及分离操作;使用超声刀的纳入超声刀组( n=19),超声刀完成解剖及分离操作。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保脾率、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胰瘘、出血等)及住院总费用等指标。 结果:术后病理证实31例患者中胰腺浆液性囊腺瘤6例(19.4%)、胰腺黏液性囊腺瘤5例(16.1%)、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3例(9.7%)、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6例(19.4%)、胰腺囊肿5例(16.1%)、胰腺良性囊性病变3例(9.7%)、不易分类3例(9.7%)。所有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均无中转开腹及死亡患者。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保脾率、术后住院时间、住院总费用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单极电剪组术后排气时间为(2.8±0.7)d,比超声刀组的(3.6±0.7)d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88, P=0.007)。两组均无术后出血,单极电剪组共有4例术后出现并发症,均为胰瘘,其中生化漏2例,B级胰瘘2例;超声刀组有8例术后出现并发症,胰瘘7例,其中生化漏3例,B级胰瘘4例,另有腹腔感染3例,均予以对症治疗后痊愈。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717)。 结论:达芬奇机器人辅助胰体尾切除时,应用单极电剪可以达到与超声刀同样的效果,并且能够充分发挥机器人手术系统的优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胰腺淋巴管瘤7例临床及病理学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胰腺淋巴管瘤( PL)极为罕见,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影像学检查易与胰腺其他囊性病变混淆,术前诊断极具挑战性,最终确诊依赖术后病理诊断。本文总结7例PL的临床与病理学资料,对其发病特点、临床表现、病理学和影像学特征及诊断治疗进行分析报道。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儿童胰腺病变42例临床病理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儿童胰腺病变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收集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2000年1月至2021年5月42例胰腺病变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行HE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42例儿童胰腺病变患者年龄1 d至12岁,平均年龄4.25岁。男性23例,女性19例。临床主要表现为腹部肿块、腹痛、呕吐、持续性低血糖等。B超及CT检查示胰腺占位性病变31例,未见明显病变11例。病理学检查,42例儿童胰腺病变中肿瘤性病变22例(52.4%),上皮来源18例,9例胰母细胞瘤见上皮性肿瘤细胞呈粗梁状排列,其中见多少不等的鳞状小体。6例实性-假乳头状瘤镜下见出血坏死性囊腔以及单一形态的上皮样细胞,呈实性片状、巢状或假乳头排列。2例神经内分泌肿瘤见肿瘤细胞条索状或巢团状分布,1例核分裂象约3/10 HPF,Ki-67阳性指数约5%,符合神经内分泌肿瘤,G2;1例肿瘤细胞异型性明显,核分裂象活跃,约25/10 HPF,Ki-67阳性指数约80%,符合神经内分泌癌,小细胞型。1例腺泡细胞癌见瘤细胞丰富,呈实性、条索状或腺泡样排列,间质少,瘤细胞形态一致,可见单个明显核仁。间叶源性肿瘤4例,其中卡波西血管内皮瘤3例,炎性肌纤维母细胞肿瘤1例。非肿瘤性病变20例(47.6%),ATP敏感性钾通道型高胰岛素血症11例,其中弥漫型7例,镜下胰腺腺泡之间胰岛散在分布,部分体积增大,并可见异常大胰岛细胞核;局灶型3例,镜下胰腺组织局灶可见胰岛明显增生,呈团巢状结节(0.6~1.5 cm);不典型型1例,胰腺组织内广泛胰岛增生,并可见增生的团巢样结节散在分布。另见假性囊肿7例,先天性囊肿2例。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示胰母细胞瘤弥漫表达广谱细胞角蛋白(CKpan)及细胞角蛋白(CK)8/18,β-catenin在鳞状小体胞核呈阳性,其余成分胞膜阳性。实性-假乳头状瘤表达CD10、cyclin D1、CD99、波形蛋白、CD56,β-catenin胞核阳性。神经内分泌肿瘤CKpan、突触素、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嗜铬粒素A(CgA)、CD56阳性,β-catenin胞膜阳性。腺泡细胞癌CK8/18及胰蛋白酶阳性,β-catenin胞膜阳性表达。结论:儿童胰腺病变病理类型广泛,ATP敏感性钾通道型高胰岛素血症是新生儿胰腺外科病理最常见病变;儿童胰腺肿瘤罕见,多为恶性,明确病理诊断十分重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川崎病并发急腹症的再认识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川崎病(KD)是一种以全身血管性病变为主的急性发热性出疹性疾病,多发于婴幼儿,主要累及全身中小动脉,可并发冠状动脉病变、心肌炎、间质性肺炎、无菌性脑膜炎等。近年来KD并发急腹症,如胆囊炎、胰腺炎、肠梗阻等也受到重视,早期识别KD并发急腹症的表现,及时给予相应治疗,有助于改善KD致冠状动脉病变及并发急腹症的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