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强胸膜疾病临床研究 改善胸膜疾病治疗流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本文结合过去10年最新的临床研究证据,对5类常见的胸膜疾病的治疗做一个简要的概括。(1)对于无症状的恶性胸腔积液(MPE),无须胸腔穿刺(胸穿)排液。对于出现症状的MPE,尝试一次胸穿大量排液以确定大量排液之后能否缓解呼吸困难或是否存在肺膨胀不全;只要大量排液能缓解气急症状,应以埋管引流和(或)胸膜固定术作为一线治疗手段。如果患者存在肺膨胀不全、胸膜固定术失败或积液出现分隔,则只能行埋管引流,胸膜固定术不再有价值。(2)基于肺结核的临床试验结果,结核性胸膜炎的抗结核治疗方案如下:初治结核病6个月的治疗方案应当包括2个月的异烟肼、利福平和吡嗪酰胺联合治疗;巩固期为异烟肼和利福平联合治疗4个月。(3)联合胸腔内注入纤溶剂/脱氧核糖核酸酶可作为胸腔感染的初治用药,或作为外科手术后的后续治疗方案。推荐使用剂量为:组织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剂10 mg/次,每天2次;脱氧核糖核酸酶5 mg/次,每天2次。(4)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结果显示,在处置首发的自发性气胸即使是中大量的气胸时,也宜采取更加审慎、更加保守的态度,无需急于排气。(5)与目前用于治疗恶性胸膜间皮瘤的标准化疗方案相比较,联合应用纳武利尤单抗和易普利姆玛的免疫治疗能够大大地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和提高存活率,提示免疫治疗完全可以成为不可手术切除的恶性胸膜间皮瘤患者的一线治疗方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乳糜胸49例临床诊治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出现乳糜胸的原因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广东省人民医院新生儿科住院新生儿期行先天性心脏病手术后出现的乳糜胸病例49例。分别为大血管转位矫正术13例,主动脉缩窄/主动脉弓离断术后13例,右心室流出道重建/改良B-T分流术后9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8例,室间隔缺损修补+房间隔缺损修补术后4例,动脉导管未闭结扎术后1例,永存动脉干矫治术后1例。乳糜胸发生在右侧19例,左侧20例,双侧9例,心包1例。诊断时间为术后1~22天,平均8天。结果:乳糜胸一旦诊断明确,即开始非手术治疗(禁食/中链脂肪酸奶粉喂养),治愈43例(87.75%),其中41例(83.67%)经饮食及支持治疗痊愈,治疗时间4~65天,平均11天;2例保守治疗无效,1例行化学胸膜固定术联合生长抑素维持治疗后痊愈,1例行手术治疗痊愈。死亡6例,为术后心功能差/严重肺动脉高压、病情危重家长放弃治疗。结论:对于先天性心脏病术后乳糜胸,禁食待胸腔积液减少后逐渐予中链脂肪酸奶粉喂养仍是有效的首选治疗方法,对严重及恶性乳糜胸及时手术干预可提高患儿生存率,节省住院时间及费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比较恶性胸腔积液患者胸腔置管引流与胸膜固定术的资源使用和成本:一项基于人群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背景:有症状的恶性胸腔积液(MPE)可通过胸腔置管引流(IPC)或胸膜固定术来缓解其呼吸困难,所需的医疗服务和医疗成本高,但这些处理措施相关的成本-效益相关的研究并不多。该研究旨在比较MPE患者行IPC或胸膜固定术后12个月的医疗服务使用情况以及IPC后家庭护理服务与胸膜固定术后的住院成本。方法:回顾性分析省级卫生管理数据库中2015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期间接受IPC或胸膜固定术的成年MPEs患者。从操作日开始对患者进行随访,随访终点为患者死亡或操作后12个月。使用逆概率加权法(IPTW)调整基线特征的混杂因素;使用加权回归分析住院时间、再入院、急诊就诊、家庭护理就诊和医疗成本的差异。 结果:在纳入的5 752例患者中,4 432例(77%)接受了IPC,1 320例(23%)接受了胸膜固定术。与接受胸膜固定术的患者相比,接受IPC的患者住院天数较少:12.4 d vs.16.0 d,标准均数差(SMD)为 0.229,但再入院的比例较高:2.7% vs. 1.1%( P=0.000 2)。接受IPC的患者家庭护理的时间较长:41.0 h vs. 21.1 h,SMD 为 0.671,但总体平均医疗成本低于接受胸膜固定术的患者:40 179美元/例 vs. 46 640美元/例,SMD为0.177。 结论:对于MPE患者,与胸膜固定术相比,家庭护理下的IPC可减少医疗资源使用;鉴于这两种治疗措施疗效相似,该研究推荐IPC用于MPE患者的处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比较恶性胸腔积液患者胸腔置管引流与胸膜固定术的资源使用和成本:一项基于人群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有症状的恶性胸腔积液(MPE)可通过胸腔置管引流(IPC)或胸膜固定术来缓解其呼吸困难,所需的医疗服务和医疗成本高,但这些处理措施相关的成本-效益相关的研究并不多。该研究旨在比较MPE患者行IPC或胸膜固定术后12个月的医疗服务使用情况以及IPC后家庭护理服务与胸膜固定术后的住院成本。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恩度联合红霉素胸膜固定术治疗肺癌合并恶性胸腔积液临床疗效
编辑人员丨3周前
目的 探讨恩度联合红霉素胸膜固定术治疗肺癌合并恶性胸腔积液(MPE)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自 2020 年3 月至2023 年3 月运城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00 例肺癌合并MPE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双盲法将患者分为A组和B组,每组各50 例.两组患者均在胸水排空、肺复张良好、症状缓解后行胸膜固定术.A组采用红霉素胸膜固定术;B组采用恩度联合红霉素胸膜固定术.比较两组治疗疗效、实验室指标[胸腔积液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管生成素(Ang-Ⅱ)]水平、药物不良反应、复发率及复发时间.结果 A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2.00%(41/50),与B组的88.00%(44/5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胸腔积液中VEGF、Ang-Ⅱ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且B组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随访 90d复发率及 90d内总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恩度联合红霉素胸膜固定术治疗肺癌合并MPE能降低胸腔积液中血管生长因子表达水平,降低90d内复发率,且联合用药未增加不良反应,具有一定的安全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周前
-
胸膜固定术辅助治疗自发性气胸的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分析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下行肺大疱切除和胸膜固定术治疗自发性气胸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6年3月我院157例自发性气胸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的手术方法,将患者分为两组:A组65例,男52例、女13例,年龄34.77 (17~ 73)岁,行VATS肺大疱切除术+胸膜固定术;B组92例,男76例、女16例,年龄34.66(16~ 72)岁,未行胸膜固定术,其中A组术前行胸腔闭式引流术29例,B组术前行胸腔闭式引流术39例.结果 随访3个月~4年.在复发率方面A组低于B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术前行胸腔闭式引流术患者中:A组术后24 h胸腔引流量大于B组,但术后住院时间短于B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在术前未行胸腔闭式引流术的患者中:A组术后24 h胸腔引流量、胸腔总引流量大于B组,术后住院时间长于B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胸膜固定术并不能降低气胸复发率.术前行胸腔闭式引流术,术中行胸膜固定术能有效缩短术后住院时间,因此建议行胸膜固定术.而术前未行胸腔闭式引流的,术中不采用胸膜固定术能有效减少术后24 h胸腔引流量、胸腔总引流量及缩短术后住院时间,围术期效果优于胸膜固定术组,因此不建议加行机械法胸膜固定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不同手术方式治疗原发性自发性气胸的效果比较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研究外科治疗能否适用于初次发作的原发性自发性气胸患者以及胸膜摩擦固定术是否需要规律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院行外科治疗的326例自发性气胸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67例、女59例,年龄24(20~ 31)岁.行单纯肺大疱切除术120例次,肺大疱切除胸膜摩擦固定术(BLPA) 224例次.结果 初次发作气胸229例,复发性气胸115例.平均随访时间47(1~95)个月,随访终点共有10例患者复发.初次发作气胸复发率为3.1% (7/229),复发性气胸复发率为2.6%(3/11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2).行肺大疱切除患者复发率为5.8% (7/120),行BLPA患者复发率为1.3% (3/2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肺大疱切除患者与BLPA患者均无围术期死亡和严重并发症.两组体质量指数(P=0.04)、术中粘连情况(P<0.05)、手术时间(P<0.01)、肺大疱数量(P<0.01)、肺大疱位置(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肺大疱切除组术后引流量较少(P<0.01),漏气患者较少(P=0.01),引流时间较短(P<0.01).BLPA组总花费较高(P<0.01).结论 外科切除术后治疗自发性气胸患者效果均满意.与单纯肺大疱切除相比,BLPA能够更好地控制复发率,但术后患者引流量较多,引流时间较长,花费较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胸腔热灌注化疗治疗肺癌伴恶性胸腔积液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恶性胸腔积液是肺癌的常见并发症之一,会导致明显的胸闷、呼吸困难等不适,大量胸腔积液时会引起呼吸循环功能障碍,甚至导致呼吸功能衰竭,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控制胸腔积液成为改善晚期癌症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目前临床常用控制胸腔积液的方法包括应用利尿剂、胸腔穿刺引流、胸腔内灌药、胸膜固定术、热疗等方法,但疗效不一.胸腔热灌注化疗有明显的抗肿瘤机制和药代动力学优势,能有效抑制癌细胞增殖转移,是一种方便、安全、并发症小、不良反应少的控制恶性胸腔积液的方法.我们对34例肺癌致恶性胸腔积液患者进行热灌注化疗,取得了较好的近期疗效,现报道如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双肺通气经乳晕单孔胸腔镜治疗男性自发性气胸
编辑人员丨2023/8/6
自发性气胸多为肺大疱破裂所致,手术切除肺大疱并行胸膜固定术是主要治疗方法. 胸腔镜肺大疱切除、胸膜固定术是应用最广泛的方法,三孔法、二孔法、单孔法均有报道. 随着人们对手术切口美容效果的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年轻患者,经男性乳晕切口完成胸腔镜手术的报道逐渐增加[1,2]. 经胸手术的麻醉通常需双腔气管插管,患侧肺不通气,通气侧及未通气侧肺均可能存在肺灌注损伤,同时双腔气管插管较单腔气管插管价格更高. 2015 年6月~2016年12 月,我科收治青年男性自发性气胸56例,采用双肺通气下经乳晕单孔胸腔镜切除肺大疱,胸腔探查及胸内操作时选择小潮气量(4 ~6 ml/kg ) ,均获成功,报道如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腹膜透析并发胸腹瘘的诊断和胸腔镜治疗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评估在腹膜透析(腹透)并发胸腹瘘的患者中CT腹膜造影诊断和胸腔镜手术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分析2012年1月至2017年3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通过胸腔镜手术治疗8例腹透并发胸腹瘘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行CT腹膜造影,将对比剂碘海醇(50 ml∶ 15 g)混合在2L腹透液,然后将稀释的对比剂经腹透管注入腹腔,1h后行胸部及上腹部CT扫描.胸腔镜手术中将无菌生理盐水注入胸腔,通过腹透管把二氧化碳气体注入腹腔,通过逸出气泡的位置对膈肌缺损进行定位并修补,最后行胸膜固定术.结果 胸腔积液的CT值增强至(155±57)HU,胸腹瘘可确诊.5例术中可见明确的膈肌缺损予直接缝合,另外3例未能寻到膈肌缺损处.手术时间为(152±50) min.所有患者无围手术期并发症,在术后3周开始恢复正常腹透.术后中位随访时间为14.5个月(1~68个月),随访无复发.结论 对于腹透合并胸腹瘘的患者,CT腹膜造影可明确胸腹瘘的存在.胸腔镜手术治疗安全可靠,可使患者恢复腹透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